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岳陽樓記 教案教學設計(長春版八年級下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1W

 教學目標

1.把握全文思路,學習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深刻體會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3.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重點

1.結合時代背景,體會范仲淹的豁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3.流暢地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記敍、寫景、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關係。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聽説過“斷齏食粥”的故事嗎?它説的是我國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陽樓記》。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諡號文正。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中進士以後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後來負責西北邊防,防禦西夏入侵很有功績。一度調回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的職務,可是在保守勢力的攻擊與排擠下,於慶曆五年又被迫離開朝廷。寫《岳陽樓記》時正在鄧州做知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潁州任途中病死。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

2.寫作背景

北宋慶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6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並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曆六年9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

三、朗讀。

1.播放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停頓、語氣、感情。

2.朗讀指導。朗讀時應注意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朗讀對抗賽。教師對個別朗讀錯誤給予糾正。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學生參照註釋翻譯課文。

2.結合註釋,找學生説出每段應該注意的重點字詞句,並説出全段大意,教師給予補充。

3.採用分組挑戰式提問,進一步檢查掌握情況。

五、課文分析。

1.解題:“記”是一種怎樣的文體?

古代的“記”是一種不定體,敍事、寫景、狀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操和抱負,或闡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在寫法上常常是多種表達方式結合運用。

2.默讀全文,説説本文都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

敍事:第1自然段記述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描寫:第2自然段描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

第3自然段描寫湖上久雨陰晦的淒涼景象。

第4自然段描寫湖上春光明麗的歡快景象。

抒情:第3自然段抒“遷客騷人”登樓睹此的傷感心情。

第4自然段抒“遷客騷人”登樓覽之的喜悦心情。

第5自然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礪友人同道。

議論:第5自然段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負(以“古仁人”為楷模,憂國憂民),表露其博大襟懷、堅強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六、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全文。

2.抄寫重點實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測。

二、品讀第3、4兩段,聯繫上下文體會這兩段在情感表達上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學生朗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不同點:第3自然段描寫的是淒涼、昏暗、處處險惡之景;產生悲傷之情。第4自然段描寫的是晴朗、開闊、充滿生機之景;產生喜悦之情。

相同點:都是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三、品讀第5自然段。作者對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持什麼態度?請説明理由。

作者並不讚賞遷客騷人的這種覽物之情,他讚賞的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四、討論: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為誰而寫的?

1.為岳陽樓而寫。

屬予作文以記之。

2.為滕子京而寫。

分析第1自然段:滕子京的處境(謫守),才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引入材料:滕子京對自己的無端遭遣始終耿耿於懷,常常口出怨言。據説,岳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説:“落甚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本當高興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湧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謫官帶來的打擊。作者寫此文有對滕子京的一份勸勉之意。

3.為自己而寫。

引入材料:《宋史》記: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堪其樂也。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曆五年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勤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作者寫此文是表明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種自我激勵。

五、文中記敍、寫景、抒情、議論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

全文先以敍事帶出寫景,然後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後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六、總結。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孟子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本文全篇僅360多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敍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託自己的心志。

七、佈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第3、4兩段,寫一段即景抒情的文章。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重修岳陽樓及作記緣由(敍事)

 

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