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公德作文 > 孝道作文

關於孝道的議論文

欄目: 孝道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導語:每個人對孝道都有自己獨特的簡介,今天,讓小編帶領大家感受不同作者對孝的理解吧!

關於孝道的議論文

篇1:孝道,從細節抓起

我們中國人都講究孝順,大家一直認為孝順是傳統的美德,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國家的優良傳統。有這麼一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絕對不可以把他當朋友去處。

我的父母都是孝順的人,我爺爺老年後一直居住在我家,直到有一天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不客氣的説,我們幾個兄弟姊妹也很孝順父母。姐姐條件好一些,在經濟上對老人關照的多一些。我和哥哥沒事的時候也總往父母家去,今天買點水果,後天買點糕點。

實際上,老人倒不一定是盼望子女去買什麼東西。老人高興的是子女的生活都很好,最盼望的是和子女聊聊,説幾句話。能隔三差五的看見子女,就是老人最大的開心。

父親離崗好幾年了,可是因為寫公文很有名氣,就有一些機構總找父親,於是父親離崗後仍然很忙。

老了的父母自己居住,兩個人生活了一輩子,給我的印象似乎是爭吵了一輩子,老了的時候更為嚴重。對於父母這樣的情況,我們幾個子女都清楚,勸是根本不起作用的。為了這,父親有好幾回偷偷的坐車,回到鄉下老家去。而這時的母親,就總是很孤單。中午,有時候她就得自己一個人在家吃飯。而每當一個人在家吃飯的時候,母親就是簡單的吃一口。

在很平常的一箇中午,愛人有事了,我也不想去和朋友、同事吃飯,就在一個小飯店炒了個菜。到了母親家,母親正在吃飯,看到我去,很開心。可是我看到,母親正在用鹹菜就着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頓午餐,讓我的心裏酸酸的、澀澀的。我在心裏問自己:你是一個孝順的兒子麼?你是一個懂事的兒子麼?悄悄的平復了自己翻騰的心,儘量用平靜的語氣對母親開心的説:“媽,我回來了。”母親高興的説:“自己在家,也不願意吃,尋思對付一口得了。”我把買來的菜默默的遞給了母親。

就是從那個中午開始,我和父親説,如果出門,一定要告訴我一聲,讓我知道他出門了。父親每次出門,也真的都告訴我。每到母親一人在家的時候,中午還沒到下班,我都會提前打一個電話,在電話裏説:“媽,今天中午我回去吃飯。”母親總是開心的説:“回來什麼也不用買,家裏有菜。”這時候的母親總會做幾個菜,等着我回去。有時候我就回去,同時也不忘了買點菜,可是更多的時候我回不去,便估計母親做好菜的時候,再打一個電話過去,告訴母親:“媽,我臨時有點事,回不去了,你一個人吃吧!”但是我清楚,我的這種不得不用的帶有孝心的欺騙,會讓母親吃上一頓豐盛的午餐,最起碼,我放心了,每當這時,母親不會自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對付了。而到了晚上,還有我女兒呢!她一去,母親更是不能對付了。

我就是用這樣的小細節,去默默的孝順着母親,我覺得這種方式,應該是必要的。大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也都懂得,可是有時候一些細節上的小事,似乎也同樣不可少。

篇2:孝,簡單的字,不簡單的行動

“孝”——什麼是孝,不就是一個字嗎?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它的意義大得很,不光是一個字,而且是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呢!世界都充滿“孝”。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比如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就要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不會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們人人都要做的一種義務,否則就會觸犯法律,留下終生悔恨。所以,我們不要做那些後悔的事情,孝心,就從現在開始吧!

説起孝順父母,這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因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嘮叨,然後還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們不必為你再擔心。這説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媽媽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時候,我就為她做飯,自己隨後再吃。雖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給我經濟和精神上的幫助,但是我也不能以為內這一點而不孝順她。因為我長大成人了,該到回報的時候了。現在只有一點才能孝順她,就是努力學習。報答她的一片苦心。在這裏我想説聲:“媽媽,您辛苦了!

回想這幾年我做過許多對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諒我這不孝之子。從今往後,我要對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了,我相信您慢慢就會感覺到兒子長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人成熟,長大。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麼能談得上愛這個城市,這個養育我們的國家呢。愛母親的孝心是“小孝”,愛祖國的孝心是“大孝”我願意做有“大孝”的兒子。

“孝”的含義太深刻了!

篇3: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説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説:“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説。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説:“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夫孝,始於事親也 。

Tags:議論文 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