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內經

《黃帝內經》中養生思想的現代健康意義

欄目: 內經 / 發佈於: / 人氣:2.47W

《黃帝內經》是我國養生學的基礎,對於現代社會人類健康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中養生思想的現代健康意義

《黃帝內經》,也稱為《內經》,成書與兩漢之際,是我國醫學史上的鉅著。他不僅確立了中醫基本理論體系,同時也是養生方面的鴻篇鉅製。在人類社會繁榮發展的今天,當代人的亞健康狀態不容忽視,而我國古代醫學典籍在防治未病、養生等方面有許多深入的論述。

1《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的哲學基礎

順應四時,形神兼養是《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的兩大基本原則。其中,順應四時講的是順時為先,即天人合一。《內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隨處可見。作者認為,人應當以環境、晝夜規律和人體生物鐘為作息準則,順應自然界陰陽交替調養身體,所謂春夏為陽,秋冬為陰,調養身體時應當注意“服天氣而通神明”。同時,《黃帝內經》養生精髓還包括形神合一。所謂“形”指的是形體,而“神”則指人的精神、性情和情志。調養身體既要形統於神,又應養身以統形,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共同作用於人體的養生。而《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思想的兩大基本原則是怎麼來的呢?多數學者認為古代的哲學思想影響了《黃帝內經》的形成與發展。

《皇帝內經》受《周易》陰陽對立統一學説的影響,《內經》認為人體本身就是陰陽對立的綜合體。人體的調養過程就是促使人體內陰陽兩因素動態平衡的過程,因此,陰陽平衡是《內經》養生的基本出發點。在《周易》中提到的“天人合一”和“防患於未然”等觀點都體現了《內經》養生的整體觀。

2《黃帝內經》中養生思想的現代健康意義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現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然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使得現代人被疾病所纏繞。基於此,我們對《內經》中的養生思想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夠為現代養生學提供豐富的醫學資料。

2.1飲食有節,科學飲食“病從口入”,“飲食者,人之命脈也”,無論是從老百姓的俗話俗語,還是醫學家李時珍的名言警句,我們都可以清晰地認識到飲食對於人體養生的重要性。食物是人體維持生命的重要能量來源,飲食營養是否充足,營養搭配是否合理,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中提到飲食應有“節”,此處的'“節”可理解為“節制”,《素問·痺論篇》也提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這説明飲食應當定時定量,否則就會傷脾傷胃,使得氣血失調,損傷人體健康。隨着現代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温飽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然而,現代人脂肪、蛋白質和糖分攝入過量的問題引人擔憂。據統計,我國的兒童體重超標的趨勢不斷上升。飲食過度會造成脾胃負擔過重,同時消化系統運轉出現故障,人體對飲食的吸收和消化出現問題,身體由此受損。因此,我們提倡三餐定量,套用老百姓的俗話就是“早飯吃得像皇帝,午飯吃得像平民,晚飯吃得像乞丐”,人體在一天之中白天的活動量較大,能量損耗較多,因而午飯應當厚而飽,晚間的能量消耗相對較少,因此晚飯須少。吃得過飽不行,過少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還有些人盲目減肥,強迫自己忍受飢餓而拒絕進食,久而久之身體不到充足的能量供應,必然造成身體虛弱。

2.2起居有常,順應天時生活規律,順應四時是養生保健的一大法寶。《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道“平旦、日中、日西”;《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春夏宜夜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這些講的都是生活應有規律。順應天時,人五臟功能旺盛,氣血充足,人體自然就會延年益壽;而作息不規律的人,五臟受損功能衰退,人氣血不足,人短壽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勞逸結合,順應四時,起居有常,是保證人體氣血流暢,身體健康的基礎。

現代人熬夜加班,勞心勞神,久坐,缺乏運動的現象十普遍。《內經》中提到的順應天時,與現代科學中的人體生物鐘相似。生物鐘的概念就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體在一天中不同的時段應當從事相應的活動。合理安排工作,在身體機能亢奮時從事工作,同時注意安排有效的休息時間。例如,定時進餐,促進消化系統進行運轉,飲食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而晚上則應當注意休息,例如聽音樂,散步等,促進人體器官進行排毒;晚上11-凌晨3時,則應當在熟睡當中進行肝膽排毒。規律的作息能夠保證人體的代謝處於正常水平,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2.3情志養生,豁達心態情志養生是《內經》養生思想的重要內容。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體現了人體的精神活動狀態。突然的情感刺激,會使得人體氣血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內經》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説的就是情志的劇烈變化使得人體平衡失調,傷心則使得肺腑功能失調,人的性情不穩,自然於健康無益。神智失於調養,過分悲哀或者激動,是慢性疾病的一大凶手。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也大,很多人都面臨着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疾病的困擾,其根源就在於心不能安,氣不能順。因此,現代人應當注意控制情志,戒躁,消愁。樂觀豁達的心態,平和的情緒能夠使得人心情舒暢,精力充沛。人生在世,不妨糊塗一些,寵辱不驚,寬容忍讓,有一個處事做人的平常心,善待自己和他人,不要在疾病降臨時再追悔沮喪。追逐名利而讓自己身體疲憊,其代價和付出是不成正比的。情志養生,需要的是智慧、豁達和寬容。

3總結

總之,亞健康幾乎成為了現代人的標籤。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飲食文化,也帶來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充滿競爭的社會。現代文明下,《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仍然具有指導性的意義。防患於未然,科學飲食,調理身體,合理作息,情志養生,體現了現代社會背景下健康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