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文學常識

中國元旦節的由來和習俗

欄目: 文學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3.26W

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關於中國元旦節的由來和習俗的相關內容吧。

中國元旦節的由來和習俗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的由來和習俗

一、中國元旦的由來

中國元旦的由來,據説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時期。在古代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開始的意思,而旦指的是日子元旦合稱並是“初始的日子”。而在曆法上,專家們習慣稱地球圍繞太陽1周為1年。到解放後元旦節被政府定為1月1日,在立春前後並且還有假放,而在民間有的地方會舉行“廟會”等歡慶活動,傳承古代的民俗。

二、元旦的習俗

元旦的習俗種類很多,地方不同習俗也不同。存在着飲食、服飾、活動、交互、過禮、娛樂等方面的差異!是由於地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為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的!但大多數還是一樣的。

元旦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對聯,又稱春聯,它的種類很多,但大致有對聯和春條。每幅對聯都有橫披和一個「福」字,而春條則如「萬事亨通」,則單貼在適當的地方,如門柱上等。其 實因春聯(包括對聯和春條)在古代都是專人揮毫(用毛筆)書寫的,所以俗稱「揮春」。而廣東地區將春條稱為揮春,有別於春聯,實有以訛傳訛之嫌。年廿九,為了表示新的一年,新的氣象,以及增加過年的氣氛。

3)放爆竹:

爆竹一響,表示舊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來了。傳説「年」是一隻可怕的怪物。在過年放爆竹是為了嚇走吃人的年獸,保護家人的安全而來的。這也是為元旦添加喜慶、熱鬧的氣氛。

4)拜年: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到親友家「拜年」,也就是走親戚。大家見面互相恭賀,説:「恭喜發財!」,祝福對方在新的一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在中國,像元旦的習俗還有很多,元旦的到來預告着舊的一年將要過去,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新一年春回大地的開始,新一年歲月輝煌的開始,是展現自己新的一面開始。元旦的氣氛會渲染整個名族。

元旦的來歷

相比於其他傳統節日,我們過元旦節的歷史並不是很久遠。元旦是公曆紀年的第一天,我國政府採用公曆,始於中華民國建立。所以,在我國,有元旦節的.歷史尚不足百年。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曆正月初一稱“春節”,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元旦是怎麼來的?元旦的產生有哪些傳説?中國吃網小編接下來就為您介紹。

“元旦”,最早來自西方。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也就是一年。同時古埃及人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就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説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由此,我國政府採用更徹底的公元紀年法,所有政府文告、統計報表、報紙刊頭等均採用公曆,中國傳統的農曆紀年除了在重要報紙報頭的公曆後邊標註外,官方文件中已徹底沒了蹤影。而元旦節日,也於1949年12月23日的政務院(即今國務院)會議上通過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被規定為我國四大法定節日之一。今天,公元紀年及元旦節日在國人中已經逐步通用、流行、穩固。元旦與春節兩個節日,稱謂上不再混用。如1952年《毛澤東主席在元旦團拜會上的祝詞》,此處元旦就是指公曆元旦了,也就是我們今天説的元旦節了。

由於最近500餘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美國等基督國家的影響,縱橫世界各大洲,也由於公曆的相對精準,公元紀年法被世界各國紛紛採用,元旦作為節日,在西方比不過聖誕節,在中國比不上春節,但由於其本身的世俗性、非宗教性,反而因此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節日。

元旦的由來和故事

在中國遠古時候,有一個平凡的少女叫"百合女",她長的十分漂亮,她住在一個叫芳幽國的地方。那裏終年百花盛開,許多有靈性的動物在那裏生活着。百合女就生活在那裏,所有男人都迷戀上了她。可是百合女卻不喜歡他們,因為她知道,這些男人並不是真正愛她。但是因為家境貧困,她的父母必須讓她嫁出去。有一天,百合女去雨蓮山上採花,採花時差點掉入懸崖,突然從夕陽中飛出一個英俊的少年,那個少年救了她。於是,兩人在山上坐者聊起了天。百合女和他聊的很開心。那個少年告訴她:"你要是想找我就來這座山上大喊一聲"索倫"就行了。

於是百合女每天都來這座山上。漫漫的他們日久生情。但是這件事被百合女的家人知道了,讓她嫁給一個大少爺。她不肯父親把她關在屋子裏不讓出來。索倫知道了這件事,努力想把百合女救出來。可是大少爺得不到的東西,任何人也別想得到,把百合女殺了,索倫為百合女殉情而死。

這時兩人的靈魂化做雨蓮上的百合花山。人們被他們的愛情所陶醉。感動。於是這一天定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