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推薦】名人的故事作文合集五篇

欄目: 名人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9.39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的故事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1

成語中有許多名人的故事,有時,這些成語可以在閲讀和習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小組決定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進行研究,瞭解成語中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歷史事件。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就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牀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着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牆壁,藉着鄰居的燭光讀書。

成語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歷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事件,還記錄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2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不欺。這一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提示

人無信則不立,法無信則不行,過無信則不興。要講誠信。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3

不達目的不罷休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着“個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候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恆。

話題:“成功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無腿飛行將軍

蘇聯衞國戰爭期間,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最後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後,他經過鍛鍊,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划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後每天早晨拼命鍛鍊,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分析:對於一個雙腿截肢後又重回駕駛室的人來説,那絕對是一個奇蹟。奇蹟的發生需要一個支撐點,那就是毅力。

話題:“真正的殘廢”“毅力”

一次成功就夠了

以下是一個人一生的簡歷:5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14歲時,他從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活;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而軍旅生活也是處處不順心;18歲時,他娶了個媳婦,可只過了幾個月,媳婦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孃家;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可不久又放棄了;後來,他賣過保險,賣過輪胎,還經營過一條渡船,開過一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館,他又失業了;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而他仍一無所有。65歲那年,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用這105美元保險金創辦了自己的一份嶄新的事業。

88歲高齡時,他的事業終於大獲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

分析:一輩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機會,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放棄追求,再多的機會,你都不會成功。

話題:“挫折是一筆財富”“困境與成功”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回來,向母親報告結果時,那情景對他後來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媽!”他衝進家門,“有35輛車參加比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

“但是,媽!”他抗議道,“您不認為我第一次就跑了個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着跑在別人後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項紀錄到今天還保持着,沒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確地激勵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就能獲得成功的青睞。

話題:“激勵的價值”“成功與自信”“家教教育”

海爾的啟發

在許多國人眼裏,海爾這個成功企業已經很強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蹤報道海爾多年的記者卻説,在他接觸到的諸多企業中,海爾的“憂患意識”是最強的。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個1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達用81.6%、年銷售收入已突破 400億元。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都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能有這樣的意識,很值得我們深思。按照張瑞敏的説法,他們進軍中國的戰略非常簡單:贏家通吃。他們的目標就是不給你留任何一點市場和地盤。毋庸諱言,我們的許多企業,不要説弱勢企業,就是像海爾這樣的佼佼者與世界500強相比也還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絲毫放鬆和懈怠。實事求是地正視挑戰的嚴峻性,充分估計到競爭對手的力量和困難的一面,向最壞處着想,向最好處努力,這樣才較為有益,而較少有害。

分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海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沒有憂患意識,不努力進取,就等於自取滅亡。

話題:“憂患意識”“知己知彼”

為失敗做準備

在美伊戰爭中,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揚言,他已擺好城市遊擊巷戰的陣勢恭迎美國大兵。在摩加迪吃過巷戰苦頭的美軍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在苦練怎麼打勝仗的同時,也在苦練打敗仗後如何當俘虜。戰俘訓練課程的名稱是“超壓力灌輸”,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積極抵抗、保命要緊。訓練以近乎殘酷的方式進行,但卻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臨絕境,就可以從容應付。

分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數事實説明,誰能為失敗做準備,誰就能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話題:“憂患意識”“成功的因素”

愛迪生的災難

1914年12月,愛迪生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萬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兇的當兒,愛迪牛24歲的兒子在濃煙和廢墟中發瘋似的尋找他的父親。他最終找到了:愛迪生平靜地看着火勢,他的臉在火光搖曳中閃亮,他的白髮在寒風中飄動。愛迪生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驚人的冷靜。他看着一片廢墟説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瞧,這不,我們以前所有的謬誤過失都給燒了個一乾二淨。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可以從頭再來了。”火災剛過去三個星期,愛迪生就開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聲機。

分析:①災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能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也能給人帶來創新的動力,關鍵在於你應該怎樣對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

③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④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泰戈爾

話題:“挫折與成功”“堅守與放棄”

遊向高原的魚

水從高原由兩向東流着,渤海口的一條魚逆流而行。它的遊技很精湛,因而遊得很精彩,一會兒衝過淺灘,一會兒劃過激流,它穿過了湖泊中的層層魚網,也躲過了無數水鳥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壺口瀑布,堪稱奇蹟;又穿過激水奔流的青銅峽谷,博得魚們的眾聲喝彩;它不停的遊,最後穿過山澗,擠過礁石,游上了高原。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卻凍成了冰。

若干年後,一羣登山者在唐古拉山上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着遊的姿態,有人認出這是渤海口的魚。

分析:一方面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方向,最後得到的只有死亡。另一方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昭顯的是一種奮力追求的信念,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話題:“成功與方向”“信念”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4

我家有一位“廚仙”,她會變戲法似的給我們做吃的,家常菜、壽司、餃子、火鍋,樣樣都是她的拿手好菜。她就是我媽媽。雖説她會做那麼多菜,但有時,她做菜的動機卻很奇葩,比如最近這一次……

一天早上,媽媽剛起牀,穿好衣服,就對我們喊一句:“我去菜場啦!”留下我和爸爸面面相覷。不一會兒,媽媽就拎着麪粉、筍和肉回來了,對我和爸爸説:“昨晚我做了個夢,夢裏有一個白髮老人跟我説,你老公和兒子很愛吃包子,並傳授給了我做包子的祕籍。”説完,她就動手了。我好奇地站在她身邊,想看看到底有什麼祕籍,但看了好久,也沒看出什麼門道來,於是便去看書了。

過了一會兒,我前去“探班”,聽見她嘴裏嘀咕着:“發包子要放多少酵母啊?”一看,她手裏拿着手機,眉頭緊緊地鎖着。我調侃道:“那位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學識淵博,擁有包子祕籍的老人沒告訴你怎麼發麪啊?”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説:“那人説,我們家的麪包機可以發麪,但我忘了放多少麪粉和酵母。”麪包機做包子?我無言以對。面對這麼個“廚仙”,我只好在一邊坐等吃包子了。只見媽媽將在麪包機裏發酵好的麪糰取出,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一陣揉壓,再將揉壓好的麪糰搓成一長條,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小糰子,然後將小糰子搓圓壓扁變成一張稍薄的麪皮,放入餡料,褶折收口,完美的包子就完工了。再經二次發酵後,包子就上鍋開始蒸了。蒸了約有十來分鐘,熱氣騰騰的包子就出爐了,我十萬火急地奔向餐桌,搶了兩個包子,吃了起來。雖説是媽媽首次做的包子,但味道確實不錯,形狀和店裏的一樣美觀,包子的上方是一道道褶折,十幾道紋路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突起的小圓圈。吃一口,滿嘴肉的鮮嫩和筍的清香,還流出了些許湯汁,一吮,味道鮮美,鮮鹹適中,清香爽口。這一餐,我吃了四個大包子。

這就是我家的“廚仙”。

名人的故事作文 篇5

比爾。蓋茨從小就是個“電腦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小時候就開朗活潑,是一個精力充沛(pèi)的孩子。不論什麼時候,他都在搖籃裏來回晃動。等長大些又花許多時間騎彈簧木馬。後來,他把這種搖擺習慣帶入成年時期,也帶入了微軟公司,搖動了整個世界。

比爾。蓋茨在中學時酷愛數學和計算機。保羅。艾倫是他最好的校友,兩人經常在湖濱中學的電腦上玩三連棋的遊戲。那時候的電腦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機,學生們可以在一些相連的終端上,通過紙帶打字機玩遊戲,也能編一些諸如排座位之類的小軟件,小比爾。蓋茨玩起來得心應手。

1972年的一個夏天,年齡比他大3歲的保羅拿來一本《電子學》的雜誌,指着一篇只有10個自然段的文章,對比爾説,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爾的公司推出一種叫8008的微處理器芯片。兩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擺弄出一台機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監視器上的信息,他們就想成立一家命名為“交通數據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爾上了哈佛大學,保羅則在波士頓一家叫“甜井”的電腦公司找到一份編程的工作。兩個夥伴經常會面,探討電腦的事情。

如蘋果砸出牛頓的靈感一樣,個人電腦突入比爾的腦海也有一個外在的啟蒙者。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眾電子學》雜誌,封面上altair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一下子點燃了比爾。蓋茨的電腦夢。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羅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8周,為它配上basic語言,開闢了pc軟件業的新路,奠定了軟件標準化生產的基礎。

如今,微軟已成為業內的“帝國”,而這與比爾。蓋茨小時候的“電腦夢”是不無關係的。

Tags:五篇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