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推薦】名人故事作文集錦七篇

欄目: 名人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6.3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人故事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讀了《102個名人故事》這本書,我被名人們的精神給打動了。如意志堅強的牛頓、無私謙虛的達爾文、拼命鑽研的愛迪生和不拘小節的愛因斯坦等等。尤其是愛迪生堅持不懈的精神,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當讀到“車長氣急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扔了出去,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可是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時,我不由得驚呆了,我想:車長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還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都扔了出去,車長已經是鐵了心不讓愛迪生做實驗,但是愛迪生卻仍堅持做實驗,沒有因此而放棄。在我的學習中,我為什麼沒有這股勁頭呢?我為什麼不能像愛迪生一樣持之以恆地對待學習呢?記得有一次,我晚上正在做一道奧數題,用了許多辦法都解不出這道題,心情十分煩躁。一氣之下,我躺在牀上,大哭起來,心想,我還做什麼奧數題,做不做都一個樣,還不如不做。結果,在父母的勸説之下,我重新回到座位上,解出了這道奧數題。如果我有愛迪生這股學習的勁頭,不用父母的勸説,自己能主動回到位子上該多好呀!

而更使我佩服的是,那時候愛迪生靠的是自己,不斷努力,不斷鑽研。而我現在,讀書的時候需要父母催,不能主動,有時還偷懶。和愛迪生的主動學習相比,我還需不斷磨鍊自己,不斷提高自己。

通過讀愛迪生的故事,我得到的啟示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主動去做,不屈不撓地堅持到底。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蘇東坡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物質匱乏,精神蕭索,可苦難終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嘯的山風於谷口處收住,化為温暖的和煦;湍急的河流於河口處收緩,化為寬廣的浩瀚;絢爛的人生於苦難處收束,化為成熟與淡泊。於是,蘇東坡從黃州突圍,終成赤壁二賦,大江一詞,名傳千古,恩澤了後世無數書生騷客。(20xx年天津高考優秀作文《願景》)

【素材點撥】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同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散文家,精書法,曉音樂,通繪畫。他改變了當時寫詞的風格,就和同一時代的王安石變法一樣,對當時和後世以巨大的影響。然而他的一生卻遭遇坎坷,宋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官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時曾受重用,然因新舊黨爭,屢遭貶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做詩“訕謗朝政”,被人構陷入獄。出獄後貶黃州。此後幾經起落,再貶惠州、瓊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從此隨緣自適,過着讀書作畫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2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坎坷的遭遇沒有改變他的正直、豪爽的品性,卻鑄就了他特別的情懷,作為我們比較熟知的人物,可以引證的角度很多,在歷年的優秀作文中有許多都是以他為例的,本文就是寫他面對苦難的成熟與淡薄。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今天是星期六,我讀了<108個名人成才故事>後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本書講的是108個名人從小到大為人們做出的貢獻和他們從小刻苦學習的事情.就説童弟周吧,童弟周17歲入學,從三年級上起,在班上總是倒數第一,最後由於他的勤奮上勁和積極進取,高三時他已經是正數第一了,又經過一段刻苦的學習,他成了中國開創胚胎學的一位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

讀了這篇文章後,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童弟周進竟然17歲才入學,而且入學以前沒有受過任何的正規教育.而且是從三年級開始讀的,他都能從入學的倒數第一,變成高三的正數第一,這是多麼大的困難啊,而童第周不但把這些困難一一的解決了,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我記得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考試總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試,老師都要請家長,從此,我就怕考試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師回請家長,但我又想,如果這樣的話我長大了就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沒用的人,從此,我便天天刻苦學習,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級的時候,我已經是全班前三名了,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應該好好珍惜,爭取取得最好的成績.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美國的巴頓將軍是一位典型的軍人,他的家庭也是準軍事模式的。兒子的卧室掛有“男兵宿舍”的牌子,女兒的卧室則寫有“女兵宿舍”的字樣,而廚房則寫着“食堂”,客廳則寫着“會議室”的大字。有人猜想他們夫妻的卧室一定會掛上“司令部”的牌子,沒想到卻赫然寫着――“新兵培養中心”。

巴頓將軍為了顯示他對部下生活的關心,搞了一次參觀士兵食堂的突然襲擊。在食堂裏,他看見兩個士兵站在一個大湯鍋前。

“讓我嚐嚐這湯!”巴頓將軍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將軍……”士兵正準備解釋。

“沒什麼‘可是’,給我勺子!”巴頓將軍拿過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話了,怎麼能給戰士喝這個?這簡直就是刷鍋水!”

“我正想告訴您這是刷鍋水,沒想到您已經嚐出來了。”士兵答道。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8歲的她身體纖弱,每次體育課都落到最後。這讓好勝心極強的`她感到非常沮喪,甚至害怕上體育課。媽媽安慰她:跑到最後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要記住,下一次你的目標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學。

小女孩點了點頭。再跑步時,她就奮力追趕她前面的同學。結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學期末,她的跑步成績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歡上了體育課。

9歲時,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應用到學習中。

20xx年,這個只追前一名的女孩從北京大學畢業,並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成為當年哈佛教育學院錄取的唯一一位中國應屆本科畢業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後,朱成在哈佛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讀博期間,她當選為有11個研究生院、1。3萬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學研究生總會主席。這是哈佛370年曆史上第一位中國籍學生出任該職位,引起了巨大轟動。“只追前一名”,真實而又適度的期望,引領她腳踏實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樣難懂,它簡單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鬥志,目標雖小但是具體。在實現這個目標時,會心無雜念,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當你得到了他人的認可和賞識,就會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許就會做出一番大的事業來。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母親節,想起了陳毅元帥孝母故事

印度有句格言,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 在中華文明史和中國革命史上,母愛母教對子女成長的影響之大,在史可鑑,有口皆碑。而子女對母親的深愛與崇敬,也是刻骨銘心,綿綿如縷。芸芸眾生如此,傑出英才亦然,陳毅元帥愛母敬母之情,更是感人肺腑。

1962年,陳毅任中國外交部長。一次,他率團從國外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決定抽出時間去探望病重的母親。陳毅的母親年高病重,癱瘓在牀,生活不能自理。她見到兒子來探望她,非常高興,正要和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濕的褲子還放在牀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牀底下。陳毅見到久別的母親,心裏也非常激動,他連忙走上前去拉住母親的手,親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陳毅問母親説:“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在牀下了?“母親看着瞞不過去,只好説出了真情。陳毅聽了説:“娘,您久病卧牀,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心裏非常難過,這褲由我去洗吧!”母親硬攔住,不肯讓他洗,並説:“你是國家幹部,做大事的,又打老遠回來,快歇歇吧!和媽媽聊聊。”陳毅説:“我們做兒女的平常不能孝敬您,現在回來看您,幫您洗幾件衣服是很應該的。”説完就把母親的髒衣服全拿過來泡在盆裏,搓洗起來,母子倆,愉快地説着話,直到陳毅把母親的衣服全洗乾淨。

陳毅元帥作為共和國的創始人之一,功勛卓著,位高至極,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牀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温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至今聽來仍然令人感動感慨。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子女缺少孝敬父母的意識,有的自己成人成家後,拒絕贍養父母;有的不但對父母言語粗魯,而且在精神和肉體上傷害父母,讓社會感到震驚和痛心。試問,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何談親情、友情、手足之情?何談生活、事業、國家大業?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説不完的:吮着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着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着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因此,我們都要像陳毅元帥那樣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名人故事作文 篇7

蘇東坡讀到王安石的《詠菊》詩“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後,很不以為然,心想菊花敢與秋霜鏖戰,至死焦乾枯爛,並不落瓣,於是隨手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説與詩人仔細吟。”後來蘇軾調任黃州團練副使,在重陽節後的一天步入菊園,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已無一朵菊花,這才知道,同為菊花竟也有落瓣與不落瓣之分。

提示

學問最忌賣弄,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要主觀臆斷。要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