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散步教案(精選21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5.93K

散步教案

一、什麼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二、散步教案(精選21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散步教案(精選2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散步教案1

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難點: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 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乾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温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1、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如果學生髮現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細節、詞語、句子。

2、 自由閲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 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1)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説,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麼不願意出來?而“我”為什麼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麼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裏,老人會怎樣?

分析:這句話説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為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着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裏,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後一句説明 “我”和母親關係和諧,表現了母子之間親暱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2)他兒子説的話很可愛。他説:“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他覺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現洋溢着一家人充滿温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3)、“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麼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裏麪包含着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裏麪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説:“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説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説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係十分融洽,多麼幸福、温馨的親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麼母親和兒子並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為什麼説“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着。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穩當當的不可。

B、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

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

D、表現“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濃濃親情。

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着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藴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後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範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並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着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温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並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繫生活,談論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可是,這份是永恆的。我們要用敏鋭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全班交流。

(儘可能啟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要像這幾位作者一樣,敢於披露真情實感。儘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儘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

我們對親情有説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生活本就是這樣美好、温馨。情到濃時轉成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

你可以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讚美親情或者一組比喻句來歌頌親情。

你也可以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你也可以寫一段話來呼喚親情。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教師準備一首小詩〈父親的叮嚀〉

六、真誠行動,建設親情。

1、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調那是深夜裏母親親手為你衝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並茂的述説,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家的温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回家以後,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 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以後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七、結束語: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着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散步教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題:尊老愛幼。

2、體會語句的對稱美。

3、理解課文中一些重點句子的含意。

4、學習課文由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課文是如何體現尊老愛幼主題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書上的與人交往應注意的禮儀談,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時你怎麼辦,引出課文《散步》。

板書課題。

二、抽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注意一下課後“讀一讀

寫一寫”的詞語,並寫出思考題: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麼?表達出“我”的什麼感情?

母親做了什麼?表達出母親的什麼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麼?表現出她什麼樣的性格?

學生讀課文後,講解一下“讀一讀

寫一寫”中詞語,特別講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齊讀生字詞。

三、解決讀課文時提出的思考題,抽學生回答。

並概括出文章主題:尊老愛幼

家庭幸福

四、讓學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抽學生回答後,體會景物描寫對錶達人物感情的作用,並用之於作文

五、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愛的句子,並思考為什麼喜歡它。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句式對稱的句子,體會對稱美的作用。

抽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原因。

當有學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個世界。”時指導學生討論其藴含的含義: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六、小結全課內容。餘下時間讓學生結合課後作業第三題進行比較閲讀。

附板書設計:

“我” 勸説母親 委屈兒子 背母親 孝順 尊老愛幼

母親 依從孫子 疼愛

妻子 尊重丈夫 賢惠 家庭幸福

景物描寫 南方初春美景 暗含希望母親身體好起來————— 尊老

母親眼中美景 暗含母親對孫子走小路的理解——— 愛幼

對稱美 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責任重大 贍養老人 撫養孩子

散步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從把握重點語句入手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課時 :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千古傳頌的關於母愛的詩,是孟郊的《遊子吟》,同學們現在還能記起來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吧……好,同學對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較紮實。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關於親情的文章,莫懷戚的《散步》。

2、課文朗讀:全班分為兩大組,男生一組,讀奇數段。女生一組,讀偶數段,一定要帶敢情地朗讀。簡要評價後四人小組討論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也就是説文章寫了哪些人,什麼時間,在哪裏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有如何,請用自己的話簡要複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親和兒子,在初春的田野裏散步,為走哪條路,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最後我選擇走大路,而此時母親卻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

在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説説你的理由。

3、課文賞析

過度: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值得欣賞,因為他們都有着令人倍感温馨的性格,那麼現在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親和兒子的性情又是怎麼樣的?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並且在文章中找到相關依據。

慈愛的母親 孝順的我 賢良的妻子 懂事的兒子

(分析人物形象時重點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產生的分歧去把握)

4、品味語言

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我們説這是一篇很優美也很有含義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華麗的辭藻,關鍵是在其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一種感情,我們説這篇文章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我們就來分析下本文中體現濃濃親情的句子。説説你的感受並且帶感情地朗讀出來。

1、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寒冬。

一個總算寫出了作者對於春天的盼望、急切的心理,也寫出了我對母親身體一直擔心的過程,暗示母親的身體狀況不佳,熬過寒冬的不易,表現出子愛母的感情。

2 “這南方……”烘托了散步心情,設置散步背景。這不僅僅是描繪了一般的春光,而是側重描寫自然界的生命現象,一方面是照應並渲染文中對母親身體、自然生命的描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生命意識的強化,是匠心獨運之筆。

3“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三個句子看來熟悉的字眼很多:無非就是“我的話”“她的話”,“前面”“後面”,“媽媽”“兒子”,讀來卻能撩起幾多思緒,幾多羨慕:慈母與孝子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温馨……羨慕之餘卻又悟出:生命原本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4、“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個“平順”,一個“有意思”,這分明是描摹母親和兒子的口吻,加之運用頂真辭格,讀時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韻感。母親最終又選擇走小路也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愛,我選擇走大路體現了“孝”!

5、“我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一“老”一“小”,一個看為“強壯”,一個視為“高大”,這種迴環復沓的句式和遣詞的變化既使句子饒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現了“我”複雜的心理。

6、“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我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此種對舉在文中是常見的,它構成了句式的對稱美,同時也為文章的內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後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裏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嚐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課文小結:本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了中年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一個“孝”字概括全文內容。

七嘴八舌環節:請學生分享曾經看見的伙食經歷過的親情故事,深化課文精髓。

結束語:父母對子女是如此的關心愛護,我們作為一名學生,作為兒女應該怎麼樣對待父母呢?平時身體力行,把山羊父母的這種沒得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沒體諒他們的每一分苦心!

散步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文中包含的濃濃親情。

2、朗讀中品味並學習本文以小見大、句子對稱美等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圈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和優美的語句。

2、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

領會以小見大寫法的作用,學習對稱美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圈點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假設某天晚飯後,你們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新聞時事,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做?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或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平凡而感人的親情故事。

二、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及優美的句子。

2、齊讀課文,感知課文語感和情感。

三、合作探討

1、帶問題朗讀課文。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生:描寫了一家四口,主人公是“我”,我是一家四口的紐帶。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生:散步過程中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我”想順從母親的意願,但母親執意尊重孫子的想法,於是“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走上了饒有情趣的小路。

2、精讀解疑

(1)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文中哪一處有伏筆?

生: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埋下伏筆。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我”在這個家庭中肩負着怎樣的責任?

生: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3)最後“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生:“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走上了饒有情趣的小路。

3、各抒己見

(1)展開想像,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明確: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3)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疼愛孫子

(4)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温馨、和睦、充滿體諒和關愛。

(5)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生:母親:疼愛、愛幼;“我”:孝順、責任心;妻子:賢惠。

四、重點研讀

(1)齊讀課文第8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小組交流探討,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2)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

生:慢慢地、穩穩地走,走得很仔細。

(3)為什麼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更是如此。所以説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這樣以小見大,透露出深意,他想説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4)再次齊讀第8段

五、寫作方法:

1、以小見大。通過描寫生活中散步這樣的小事,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2、句子對稱美。如“前面的是媽媽和兒子,後面的也是媽媽和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型對稱,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3、多景色描寫。兩處對初春的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六、比較閲讀

閲讀書P121《三代》,完成同步練P80習題

散步教案5

[教學目標及重點]

1、學習散文訴朗讀的停頓,訓練朗讀

2、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人物的形象美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大家有散步的習慣嗎?其實寫文章不一定就是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筆下,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關鍵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書課題——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裏?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後,放聲朗讀。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明確:我帶着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裏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明確:

①通過散佈,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②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③我是一箇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滲透這我對生活的使命感的語句有: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類比,在嚴重關頭,民族領袖往往決定這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家庭中也是這樣。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於是我感到責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後。這是一種比喻的説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説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着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找出來體會作用。

提示: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散步”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三代之間深沉的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下面這篇文章,共同欣賞此文。

又是一天陽光中

4月20日星期一晴

5點30分,家中——

朦朧中感到有人輕輕走近我的牀。雖然我還沒睜開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媽媽。耳邊又響起那熟悉的聲音:快起牀吧。同時一雙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額頭,撩開上面覆蓋的幾綹頭髮。我擁着暖和的被子坐起來,睜開眼後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媽媽微笑的臉。她疼愛地望着我,提醒我時間不早了。我蹦下牀去洗臉刷牙,吃爸爸為我準備的可口的早餐,然後背起書包,向爸爸媽媽説聲再見走出家門。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春天的太陽格外温暖。一陣風兒吹到臉上,使我想到媽媽那雙温柔的手。儘管天氣這麼好,但我沒有放慢腳步,因為我已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的道理。陽光灑在我身上。

6點,教室中——

我已經開始早晨的學習了。這時鄰座的女同學剛到。她衝我一笑,長睫毛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眨着,露出了潔白的牙齒,那樣子是説早上好。我也向她報以一笑。我很喜歡她這樣純真笑着的樣子,當我向她借東西時,她總這樣笑着把東西遞給我。這不,我低頭看書時不小心把筆碰掉在她桌旁,她連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謝時,她又抿嘴一筆,那是説不用謝。其實把這樣隨處可見的小事寫在日記裏沒什麼價值,但總覺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該輕易放走它們。望着太陽,望着身邊的同學,突然覺得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靜靜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覺得同學之間這種暖暖的感覺真好!窗外的陽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點50分,操場上——

今天是週一,有升旗儀式。我們穿着整潔的校服,站在藍天和太陽下。望着那鮮紅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頓時有種親切而嚴肅的感覺,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靜靜地站在國旗下,感受崇高這個詞的境界。耳邊仍響着那雄渾激昂的旋律:前進,前進,前進進……此刻,我們握緊拳頭,舉起手臂在國旗下宣誓,一種深沉的聲音從胸腔中迸發出:報效祖國,為祖國服務!太陽依舊暖暖的,照着國旗也照着我們。此刻的陽光照在國旗上,國旗又增添了幾分美麗、神聖莊嚴;此刻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我們又多了幾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點20分,英語課上——

這是週一的第一節課,美麗的英語老師輕盈地走進來。Good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學們。)Goodmorningteacher.(早上好,老師。)

在明亮的教室裏,老師親切流利的講解聲和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交織成一曲動人的交響樂。

鈴——下課了。我是英語課代表,上前幫老師拿作業本。老師邊走邊對我説:這一次月考怎麼沒考好?我抱歉地笑笑:這次沒準備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師信任地點點頭。從辦公室出來,看看掛在天邊的太陽,陽光暖融融的。陽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師和藹的面龐,又聽見鼓勵的聲音在耳邊輕輕地迴響: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黃昏5點,家中——

放學後,在陽台上遠眺,見那火紅的太陽焉鑲嵌在青山與藍天之間,把薄雲映得通紅。在落日的餘輝下,我趕緊開始學習,不知不覺夜已深了。媽媽過來勸我早睡,直到親眼看着我躺在牀上,替我蓋好被子才離去。我躺着靜靜地想:明天一覺醒來,保準又是一個豔陽天。每天我都重複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盡情地享愛着親情、友情、師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愛着太陽給予我的温暖一樣。我也同樣愛着我的父母、同學、老師和我的祖國,就像我熱愛給我們帶來光明的温暖的太陽一樣。我生活在陽光中。

我愛生活的第一天。

賞析:

本文立意新穎。作者筆下所寫的,無非是同齡人每天都曾發生的重複着相似的生活故事,這些事由於司空見慣,而被視為平常了。但是,作者卻獨具慧眼,正是通過對這些看來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進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寫出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新鮮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藴含的極不平凡的意義。做到這一點,確實可貴。構思巧,選材精當,表現手法別緻。作者巧用日記體裁形式,並按照一天生活的時空順序,運用細膩、質樸、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洋溢着親情、友情、師生情、祖國情的生活畫卷,真實而具體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長在陽光季節的無比幸福與快樂,同時也表現了一代少年熱愛生活,為報效祖國而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的時代風貌。本文所擬題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於緊扣陽光,處處用陽光的温暖來烘托或比喻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感受,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文末運用抒情和議論點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寫得很有章法。顯示了作者不薄的寫作基本功。

『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板書設計』

散步教案6

教學目標:

1、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你們一家人經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共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泛讀,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3、檢查閲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三、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你説説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麼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説,是“愛幼”;對子女來説,是“尊老”。

3、文章最後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為什麼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採用鑑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同學們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五、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語言美的文章,這麼優美的文章,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朗讀一下?

(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語氣:温和,親切中含着莊重;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拓展昇華,擁抱親情:

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麼,我們每個同學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後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

(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

(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七、課堂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

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八、課後作業:

1、把圍繞“親情”的説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閲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

散步教案7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説,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的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説:“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母親對我説。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親情的美好。

三、教學設想

在教師充滿激情而富於親和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構建新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家是温馨的港灣,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賞月,一塊共進晚餐,一同欣賞電視……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的尋常小事,也體現出濃濃的親情。現在,讓我們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人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章結構線條

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學生思考後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師注意:如有難度,可這樣啟發: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幹什麼?

②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線條。

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

生:走小路。(板書)

師: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

生:愛幼。(板書)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內涵

過渡:這篇課文通過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來頌揚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動人心絃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擊着我們的心魄。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一個人?理由是什麼?大家可以和同位討論。學生討論後回答。

師注意:至少讓兩名學生回答。

師:我先不評判大家的回答,請大家聽培根怎麼説的,“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文明之舉。”誰能給我們解釋一下?

生解釋。

師總結:“尊老”和“愛幼”都可貴,這既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誌,但我更贊成培根的話,“尊老”更可貴。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孝”的集中體現。同學們,你們知道“孝”字的最初寫法嗎?它是一個會意字,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古人解釋“孝”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學們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義,把中華民族“善事父母”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四)揣摩詞句,體味語言

過渡:好聽的歌總是由優美的旋律傳送的;美麗的花得由鮮綠的葉兒襯托;同樣,美文得有妙語來表達。這篇課文的語言散發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讀來的感受猶如揹着花籃與作者邊散步邊交談,於不經意間往花籃裏採摘幾朵並不名貴卻很雅緻的小花。

下面請大家速讀課文,與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們認為寫的最美的詞句,如能説出你們的理由,我將洗耳恭聽。

師注意:學生討論後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時間,適時的打住。如學生在這一環節打住,則教師可以提示下面語句引導學生來體會課文語言妙處,之後歸納:。(板書)

附文中的妙語(僅供參考):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小傢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裏”就可能不是這樣了,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瞭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

六、總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七、作業

過渡:同學們,家是温馨美麗的港灣,家是心靈愉悦的空間。家庭成員應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使家其樂融融、幸福美滿!不是有那麼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嗎,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勞,也唱出了我們做兒女應盡的一份孝心。

請你們以“我愛我家”為題,講述家庭生活中表現濃濃親情的故事,抒發你對家庭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反思: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的一篇優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語言雋永,但又情意濃濃。主要通過寫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經過,表達了濃濃親情以及強烈的生活責任感。文章雖只有580字,讀來卻意藴深長,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歷來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也常常成為語文老師上公開課的選擇對象。

打算上《散步》一課時,其實一直在猶豫:那麼多人上過這篇課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幾年前作為公開課上過,怎樣才能上出新意呢?於是,我仔細閲讀了單元提示及課文,課文文字較少,且內容簡單,編者的要求也不高。當我讀到課後練習題時,引起了我的注意。課後一共設置了三道題目:一是為課文該換標題,意在把握課文內容;二是研讀課文最後兩句話,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題;三是比較閲讀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養學生的閲讀及鑑賞能力。於是,一個大膽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圍繞三個題目來設計教學呢?針對三個題目我設置了讀出畫面、讀出情感、讀出故事三個教學環節,後來,我又加入讀出感悟的環節,作為前三個環節的補充,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同時,這節課我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讓學生帶課本進教室,更不準帶教輔資料,只准帶新華字典、筆、本子。這樣做的目的,只想讓孩子們去思考,而不是做一名搬運工。把資料書上別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書上,然後再進行所謂的交流,這種做法學生獲得的閲讀感悟是極少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閲讀體驗,根本沒有去思考。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孩子很懶,不是手腳懶,而是大腦懶,不願多用腦,倒是願意動手抄,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朗讀、寫作、交流表達等等,都需要在老師的示範、引導下來訓練提高。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基本上還是可以的,七年級的小孩畢竟還小,思維、表達的能力還有限。雖然分析膚淺,但有真意;表達生澀,但有真情。我相信,通過長期的薰陶、訓練,他們的閲讀、表達、思考、寫作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散步教案8

教學目標 :

1、品味文章語言表達上“舉輕若重”的特點。以詞語的選用與句式結構兩方面)

2、感受文章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

教學難點 :

小組活動時,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方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構新的學習。學習策略有: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 學習

1、回憶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一起散步會發生些什麼事情?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建構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給新知的學習構築起合適的背景,以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要求: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檢查閲讀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感受到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總結可以請學生做。)

二、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1、朗讀第一、二兩節,師生共同探討。

朗讀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詞語或句式很“特別”。

學習第一節:以學生平常習慣的表達方式作為參照進行比較,發現作者選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

歸納比較結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的意味,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並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現句式的不同尋常。)

學習第二節:自主發現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

句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現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麼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

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閲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 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四、拓展:強化發現

1、調用積累,向課外拓展。

交流明確:

(1)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由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閲讀中類似的例子。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如“免受鯊魚之吻”。

(2)有時舉輕若重能使得文章輕鬆幽默,如“扛着一支鉛筆”,“學生週末大逃亡”。

(3)分場合與對象,輕重得體,例如北京申奧時何振樑的一席話:“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將創造歷史,但是隻有一種決定能改變歷史。你們今天這個決定將通過運動促進世界和中國的友誼,從而使全人類受益

2、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初一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

(教師根據學習情況決定是學生個體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合理、能説得通就可以。)

3、總結

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風格。

(學語文,更應該用語文。用中才會思學,學也才會其樂無窮。)

五、比較:驗證發現。

自讀(金黃的大斗笠),比較兩篇文章語言的特點,並研究造成兩文語言風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黃的大斗笠)寫了一個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語言是活潑潑的。

(比較是研究性學習經常用到的方法,(散步)與(金黃的大斗笠)的視角截然不同,表達的感情也相距甚遠,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也就各有千秋,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風格,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角度。當然,教學中不要趕進度,來不及1課時完成,可以把這一項任務放在課後,作為一次研究性的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進行適當評講就可以了。)

六、佈置作業

假設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兒子”,寫一寫這件事情,感受語言的另一種魔力。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的有機結合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學資料:

一、括號內為原文刪去的三句話: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2、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3、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二、關於作者

散步教案9

教學目標 :

學生通過預習識記字詞,流利、生動的複述課文;通過 找—— 讀——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語言,對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諧幸福是每一個成員努力的結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找——讀——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語言,對文本進行多角度理解。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學生聽音樂,看圖片)同學們,圖片中展現的是一幅很常見的生活場景,請你來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內容和感受?(學生會圍繞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談感受。)今天,我們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領略這篇散文所帶來的和諧與美。

二、預習反饋,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 熬過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組詞 :散 背 翹

2、點評學生讀字詞。

三、整體感知:請學生看圖片,按照自己的理解,運用適當的聯想與想象來複述課文。

(學生複述過程中主要圍繞產生分歧的緣由及解決分歧的結果來複述。)

四、體悟文章:(這一環節重在使學生從文本出發,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課文)

1、請學生分別朗讀課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語言,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談談自己的感受,並説説為什麼。

2、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兒子,你會怎麼做?

(學生可能會從兒子或孫子這兩個人物形象出發,來闡釋自己的理解。)

3、文章題目“散步”是從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學生帶着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換一個角度為本文重擬一個題目,並説説理由。

(學生可能會以“家”、“感動”、“三代”、“愛”……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達家庭中的和睦温馨是每一個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溝通、犧牲、責任與理解,互敬互愛、互相體貼才能創設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

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綜合學生對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認識到貫穿散步始終的是一個“愛”的前提。

五、拓展實踐: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動的小事。

六、佈置作業:以“我愛我家”或“_______, 我想對你(您)説……”為題,寫一篇隨筆。

七、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慈愛的母親

散步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1)積累重要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積累語言,揣摩語言

2、能力培養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提高閲讀能力特別是品味鑑賞語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4)夾敍夾議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藴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

(1)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設備

2、音像資料:歌曲《致愛麗絲》《常回家看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環節:

1、朗讀課文,自己查字典,解決字的讀音,找出課下注釋中沒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詞,整理在筆記本上,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字詞整理情況。

2、朗讀課文,感受親情的和暖。用一句話説説你讀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討環節:

課堂導入:

記得周國平説過,家,是一隻船,是避風的港灣,是遊子心中永遠的岸。家庭中,正因為有了父母堅強的臂灣,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噓寒問暖,我們才感受到無盡的温情與和暖。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再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天,去共享親情的無限。

(一)初讀入情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

閲讀提示:

(1)播放樂曲《致愛麗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家庭的親和力。

(2)思考:課文向我們講了何事?何人?何景?

(3)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師生明確:“和美”的家庭。

(二)研讀入境合作研討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題目: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什麼?(小組口頭表達)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説了算?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麼做?(班上書面交流)

2、研讀要求:

(1)小組內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2)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師生明確:

(1)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條綴接而成的。

(3)家和萬事興

(三)美讀入理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敍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賞析本文語言特色。

1、提示:

(1)你喜歡文章哪幾個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2)師生明確: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3)集體朗讀,注意讀出初春的生機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

(1)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讀品味

(3)學生簡談文中寫景的作用。(點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對生命的禮讚,同時渲染一種和諧而充滿生機的氛圍。)

(四)賞讀入心學習技巧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有些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請學生猜老師喜歡的原因?

2、反饋: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輔之以跟讀,評價。

5、師生一齊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師生明確:以小見大,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散步教案11

散文凝鍊質樸,藴藉秀美,生動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載體,也是語言藝術的典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學習價值。文學作品的閲讀題在中考中佔有較大的比例,文學作品裏面現代散文又佔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進行初中現代散文教學,提高初中現代散文教學的有效性,成了語文教師着力探究的問題。我在教學《散步》一文時進行了情境教學和合作探究教學,如:歌曲導入、真情訪談、激情辯論等。

【要點:研修主題的切入點和課例】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承前啟後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走進成年人的內心世界,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質量嗎?

經過反覆思量,我決定以“愛”為主題,要求學生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周圍,從現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並充分地享受它,延長它。所以,我想讓自己、學生和聽課的教師一道經歷一次靈魂的洗禮。

為了上好《散步》這課,我準備了很久。課前我從網上下載了幾首歌曲,決定用中央電視台2004年春節聯歡晚會歌曲《讓愛住我家》的FLASH來激情導入,注重語文與生活的關係,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把教學流程設計為“情境導入”、“賞讀文本”、“互動感知”、“分享體驗”、“回報親恩”五個環節。

進入“互動感知”環節時,我對學生説:“我們在閲讀時應跳進作品中去,與裏邊的人物作心靈的溝通,設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親或其中的一位,面對分歧,你是怎樣作出抉擇的?”一瞬間,課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烈氣氛。通過討論交流,同學們紛紛作出了抉擇。餘嬌同學説:“如果我是那位父親,我會想到母親的辛勞和對自己的培育之恩,我會選擇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遠、更好。甘萍同學説:“如果我是那位父親,我覺得選擇很困難,但我會選擇走小路。因為‘母親年紀很大了,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也很聽她的話一樣’。我想母親是明理的,她會理解我的;她又那麼疼孫子,自己改變主意要順從孫子走小路,所以她應該是不會怪我。我選擇走小路,我的小兒子會很高興,他會給全家人帶來歡樂的。”張瓊輝同學卻反對:“雖然母親對我的選擇會理解,難道母親就沒有想法嗎?她是否會想:‘我老了不中用嗎?自己的話連孫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兒子一場。’課文説,‘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他不至於會哭鬧。”陳小梅同學説:“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會聽從丈夫,因為我不想讓丈夫左右為難,也不想在母親心中留下壞印象,因為媳婦難當。所以文中的妻子很偉大。”全班同學都笑開了。其他同學們也紛紛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對他們的選擇表示了理解和讚賞,因為從學生的抉擇中,我感受到他們正在正確抉擇自己未來可能的生活:有責任的生活,有愛心的生活,富有創意的生活。

學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設計了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和銜接的教學用語,以及學生“現場訪談”、“賞讀文本”、“回報親恩”的精彩表現,我對這節課比較滿意。

【要點:課前預設】

前一天上預習課時,我發現“賞讀文本”環節,很多學生能找出優美或精彩的語句,但因為缺乏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朗讀時語氣、語速、重音把握不好,賞析也不到位。“回報親恩”環節,學生的思路不開闊,只一味想到怎麼做,形式太單一。反覆思考,我忽視了以下幾個方面:

【要點:課堂實際效果】

第一、不切實際,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對於末尾一句“中年人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承前啟後的作用”,不必強求,可引導學生從家庭成員之間“愛”的角度進行點撥。第二、平時授課,沒有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致使思路不開闊,解決問題形式單一。在“回報親恩”環節中,我提示學生可採用繪畫、唱歌、寫感恩話等形式表達內心獨特的感受。第三、教學手段的使用還不夠豐富。對於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鑽研和使用不夠。

【要點:教學反思】

這節課就三維目標來説完成的很好,學生不但能體會到尊老愛幼的'主題,還能領悟到中年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我沒有預見到的,對於難點的突破也很順利。可見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很強,挖掘的潛力也很大。就我而言,比較滿意的是在處理美點時,我原來的想法是每個小組一一展示,可實際操作時,我發現可能時間不夠,於是,我就臨時決定,第一組具體説,其他組説出不同的和沒有的,這樣既保證了時間又避免了重複,課堂的完整性體現的很好。課堂教學真是一門藝術啊!我喜歡音樂,所以選了幾首樂曲,《讓愛住我家》、《 相親相愛》,效果很好,學生很容易被帶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課改對一個老師的多元要求,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要點:理論支持】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做好知識上的儲備。

教學中,對於一些相對固定的知識,如每課的生字詞、文學常識、作家生平、課文的寫作背景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課前運用工具書、查閲相關資料或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知識來加以解決,教師可制定一套有效的檢查方案,如小組檢查並記錄完成情況,教師抽查,督促學生及時有效的完成課前預習。教師可利用課堂時間把學生的預習作業在班級進行交流,讓學生的預習效果形成互補,共同提高。這些固定的知識,屬於積累型的知識,學生只要願意做,是能有效的完成的,教師應該鼓勵、激發學生自己動手的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固定知識的學習就會有較好的保障。

總的來説,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是為進一步開啟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的關鍵。

【要點:感悟與反思】

從全局來看,整個課堂上對於營造一種和諧活躍互動的氣氛,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的措施還需要努力挖掘。這一堂課對我自身來説是一種新模式的嘗試,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檢驗;希望在不斷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礎上,自己的實踐經驗會越來越豐富,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

散步教案12

活動目標:

1、大膽猜測標誌在書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理解標誌的含義。

3、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願意傾聽同伴的猜測。

活動準備:

課件、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出示草地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説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

師:綠綠的草地上有一間小屋子,猜猜會是誰的家,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那它是兔子先生呢還是兔子小姐?你怎麼知道?那到底是不是呢?

二、以故事情節為線索,聯繫生活經驗,展開想象

師:這一天,兔子先生出門去散步,什麼叫散步?知道嗎?

師:兔子先生從家裏出來,一出門就看到一個標誌。咦?這是什麼標誌呀?前面又有一個標誌。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誰願意來告訴他的?

師:發生什麼事情了?怎麼會這樣呢?明明這裏是有一個標誌的。不知道兔子先生是太粗心沒看到,還是不認識呢?你們認識這個標誌嗎?表示什麼意思?

師:吸取教訓的兔子先生繼續朝前走,這次他細心了,發現了路邊的標誌。可是這個標誌表示什麼意思呢?他怎麼也看不懂!你們有誰知道的?

師:什麼聲音?哎呀,兔子先生又怎麼樣啦?摔到什麼地方啦?現在你們知道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了吧。

師:小朋友當你們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會怎麼做?

三、認識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標誌

1、師:這個故事好聽嗎?我們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標誌,你們看到過嗎?

2、在後面的桌子上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標誌,但是要你們拼一拼,然後再看看到底是什麼標誌?表示什麼意思?

3、師:誰來説説你拼到的是什麼標誌?它表示什麼意思?你在哪裏見過?

散步教案13

活動目標:

1、瞭解幼兒園周圍的環境。

2、 積極參與觀察記錄和統計活動。

3、會用圖形符號作統計標誌。

活動準備:

1、調查表

2、事先選好幼兒園附近建築景觀或商店變化較多的街

活動過程 :

一、組織幼兒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我們每天中午吃完午飯會一起做什麼事情呢?

二、討論制定散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師:今天,我們要到幼兒園的外面去散散步。可是,到外面去散步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2、提醒幼兒注意户外活動的安全。由於路上車多,請幼兒排好隊伍跟好老師,不要隨意走動。

三、帶領幼兒散步並及時地記錄。

1、組織幼兒到户外散步,沿途引導幼兒看景物、商店、標誌物或古蹟、老房子等,並記下有趣的東西。轉彎時,特別提醒幼兒注意轉彎的方向。

師:今天,我們散步的時候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記錄一份調查表。

2、和幼兒一起數一數,將看到的商店數記在記錄單上。

四、散步後的交流活動。

1、全體幼兒一起討論分享沿途的所見所聞,並整理記錄單。

2、將所看到的商店數,寫在大的記錄單上,貼在語言區讓幼兒自己討論説一説。

散步教案14

活動目標:

1、嘗試有控制地避開障礙物塗鴉線條,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2、在創作的過程中,體驗和爺爺奶奶去散步的快樂。

活動準備:

背景範例圖、幼兒與爺爺奶奶的照片、帶有背景的圖畫紙人手一份、水彩筆、固體膠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去公園

1、提問:這是誰?(巧虎)他要去哪裏?(和爺爺去公園)

公園裏有些什麼呀?

小結:公園裏有亭子,有很漂亮的樹,有的樹葉是綠色的,有的樹葉是紅色的,真美啊!

2、提問:爺爺年紀大了,有點逛不動公園了,怎麼辦?

小結:小時候爺爺奶奶照顧我們。現在我們長大了,會照顧爺爺奶奶了,可以扶着爺爺奶奶逛公園了。

二、陪爺爺奶奶散步:避開障礙物連線

1、 示範與個別幼兒嘗試

(1)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公園的門口在哪裏?

出發前,自己要站站好,也要把扶好爺爺(先人物貼好)

(2)師示範,個別幼兒嘗試:

語言提示:記得,要從門口出發。

“走走走,繞個圈,告訴爺爺奶奶,這是什麼地方?”

小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陪他們散步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們到了什麼地方。

2、 幼兒創作:

(1)語言提示:看一看,是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去了。

有沒有一邊走,一邊告訴爺爺奶奶到了什麼地方?

(2)鼓勵幼兒添畫:想一想,公園還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也可以帶爺爺奶奶去?

三、交流:陪爺爺奶奶去散步

1、找一個老師,給她介紹一下你和爺爺奶奶去了公園的哪些地方。

2、 小結:你們陪爺爺奶奶玩了那麼多好玩的地方,他們真開心。等等再來看看其他朋友的公園,看看他們陪爺爺奶奶看到了什麼?

散步教案15

設計意圖:

標誌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綱要》中提出“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中班幼兒對周圍的生活環境有了初步的經驗積累,逐步萌發了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有看簡單標誌的經驗。因此,我試圖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關注標誌,知道標誌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幼兒社會教育要避免枯燥説教,而應在生動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幼兒。本次活動,我選擇了作家五味太郎的《兔子先生去散步》這本故事書作為白板課件的藍本。這本故事書,畫面和情節雖然簡單,卻能像一魚三吃那樣一書多讀。一是可從社會領域的角度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圖像符號,發現圖像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各種標誌的意義。其次,可從藝術的角度,讓孩子自己動手設計標誌。另外,也可從語言領域的角度進行詮釋,利用書中的標誌進行故事猜想、圖畫猜謎等。在對讀本進行仔細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以社會領域作為切入點,以故事情境為載體和線索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藉助故事情境理解標誌,依情節線索大膽想象,設計相應標誌。

2、關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標誌,能看懂並按標誌的意義行動。

活動準備:

1、電腦、白板、視頻展台。

2、課件“兔子先生去散步”。

3、小圖卡人手一張,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以變魔術的形式在白板上點出標誌,引發幼兒猜測想象。

1、教師點出洞的標誌。

2、幼兒分別點出樓梯和兔子的標誌。師:這些圖形到底表示什麼意思呢?其實它們都藏在一個有趣的故事裏。

二、欣賞故事,理解標誌。教師邊講述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邊逐幅出示畫面。

畫面一:小兔的家。師:這是誰的家?你是怎麼知道的?(教師點出小兔)兔子先生你好啊!外面的天氣真好,兔子先生想到外面去散散步。兔子先生出了門,走啊走啊!

畫面二:樓梯的標誌。師:兔子先生抬頭一看,這個圖形是什麼意思?它會告訴兔子先生前面有什麼?

畫面三:樓梯。師:真的是樓梯啊,兔子先生要怎樣走過去呢?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慢慢地往上走。兔子先生明白了,慢慢上了樓梯,走上了高高的土坡,開開心心地繼續往前走。

畫面四:橋的標誌。師:咦?這個圖形又是什麼意思?它會提醒兔子先生前面到了什麼地方?

畫面五:橋。師:這可是一座獨木橋,兔子先生好害怕呀,怎樣才能過去呢?我們一起來給兔子先生加加油。

畫面六:坑洞的標誌和坑洞。師:兔子先生小心翼翼地過了橋,抬起頭,挺起胸,很神氣地往前走。

畫面七:兔子先生掉到洞裏。師:天哪!怎麼回事?兔子先生心裏覺得怎麼樣?除了害怕,還會有什麼感覺?正當兔子先生着急又害怕的時候,它發現了什麼?(點擊出現門的標誌)它會告訴兔子先生什麼?誰來幫兔子先生找一找?兔子先生開心極了,趕緊打開門,跑了出去。

畫面八:門打開,兔子先生站在門外。師:兔子先生今天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標誌,你們認識嗎?故事裏的這些標誌告訴兔子先生前面到了哪兒,要注意些什麼。

三、創編故事,設計標誌

1、引導幼兒討論、創編故事情節。師:猜猜看兔子先生繼續往前走,它可能會走到哪裏去呢?(教師示範在白板上設計l~2個標誌,如小山、小河)

2、幼兒設計標誌。師:兔子先生還可能會走到哪兒去呢?每個小朋友都來設計一個標誌吧。

3、利用視頻展台共同討論交流標誌的意思,續編故事。師:猜猜這是什麼標誌?它會告訴兔子先生什麼?

四、討論交流,拓展經驗

1、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生活中的標誌。師:今天兔子先生去散步的時候看到了許多有用的標誌,那我們小朋友平時都看到過哪些標誌呢?

2、觀看圖片,梳理經驗。

第一幅:人行橫道、紅綠燈(馬路)。

第二幅:安全通道、廁所、小心地滑(商場)。

第三幅:關緊水龍頭、愛護小草(幼兒園)。

3、點擊出現可回收垃圾箱的圖片,激發幼兒對標誌的關注和思考。師:這又是什麼標誌呢?這個標誌裏藏着許多的祕密,小朋友可以回去問問你的爸爸媽媽,到底表示什麼意思,還可以把你的發現記下來,下次告訴班上的好朋友聽一聽。

活動評析

為使整個活動結構緊湊、合理,設計白板課件時,教師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對原有故事形象、情節進行了刪減和修改。小兔子改成了可愛的卡通形象,只保留了樓梯、橋、坑洞等與幼兒生活經驗緊密聯繫的標誌,並且設置了開放性的結尾。目的是為幼兒提供遐想的空間,並自然流暢地過渡到設計標誌這一環節,在延續的情境中強化幼兒看標誌以及按標誌行動的意識。

活動一開始,坑洞、樓梯和兔子的標誌隱藏在白板之中,很好地營造了一種變魔術的神祕、有趣氛圍,對孩子們來説是新鮮又刺激的,有效地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迅速被吸引並且投入到活動中來。此時通過開放性的提問,使他們發散性思維的火花一觸即發。同時讓幼兒與白板互動,點出隱藏在白板中的其他標誌,和課件來個“親密接觸”,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孩子好奇、愛探索的天性,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以飽滿的精神參與活動。

第二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欣賞故事、理解標誌。在這一環節,課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直觀、色彩鮮豔、圖像逼真等特點,能引領幼兒進入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而且基於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技術,使得課件“兔子先生去散步”具備了較強的開放性。如兔子先生設置為可以拖動,與傳統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相比,通過人機交互形式,使得課件自然流暢的演示與教師即時的語言、肢體動作相得益彰,更能營造一種自然生動、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課件的演示很好地創設了一種啟發、引導式的教學環境,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幼兒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與課件積極互動的同時也帶動着幼兒與課件的互動。如教師鼓勵幼兒邊觀看課件邊根據標誌的提示進行故事情節的猜想,孩子思維一直處於一種激活的狀態,形成了教師、課件和幼兒三者之間積極有效的互動,使得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會了標誌的重要作用。接着,活動從引導幼兒關注故事中的標誌,到設疑引發孩子大膽創編故事情節,嘗試創作標誌,再轉移到對生活中標誌的關注,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總之,整個活動設計科學合理,在活動中不斷強化了幼兒看標誌、按標誌行動的意識,高效地達成了活動目標。

散步教案16

設計意圖

秋風漸涼,秋季特徵越發明顯,隨着主題的深入,幼兒對秋季特徵的經驗積累越來越多樣化:菊花開了;水果豐收了,樹葉變黃了,落下來了…,現在幼兒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每次在户外撿起一片又一片的樹葉,都會感到無限的欣喜。豐富多彩的樹葉給幼兒提供了很多想象和創作的空間。每次帶孩子到户外散步,孩子們都愛撿地上的落葉。“你看這片樹葉黃了”“我撿的樹葉是尖的”“我的樹葉上有一道一道的”。孩子們把他們撿到的樹葉當成寶,有的小朋友還把它偷偷的裝在兜裏,捨不得丟掉。孩子對樹葉感興趣,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卻非常有限。為了繼續幫助幼兒認知秋天的樹和樹葉,我們在户外活動中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發現。 “樹葉的照片”主題活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中班教案:樹葉的照片

活動目標:

1、學習樹葉印畫的方法,發展印畫的技能。

2、豐富對不同葉子形狀的經驗。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豐富幼兒對各種樹葉的認識。

2、各種樹葉、顏料、毛筆、報紙、水盆、五個紙盒做樹葉的家。

3、背景音樂《小樹葉》、《秋日私語》

4、大幅範例作品,教師用調色盤、毛筆、樹葉(放在合適位置)

5、場地隱蔽佈置,小椅子十五六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秋天來了,秋風吹呀吹,樹葉飄啊飄,小樹葉都飄到哪裏去了?我要把它找出來。”教師彈唱:“秋風起來了……飄呀飄呀飄向哪裏,(起立)在哪裏,在哪裏?快快飄過來。”幼兒手拿葉子紛湧而至。

二、鞏固對各種葉子的認識。

1、“小樹葉飄到我身邊來了,這麼多小樹葉,哪我來問問,你們都是哪些樹的葉子啊?”(伴隨個別提問)

2、和你身邊的小夥伴討論一下葉子有什麼不同,哪裏不同,分別説一説你倆的各是什麼樣子。(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比較)(同種比較為什麼變黃了?)

3、我們吧小樹葉送回家休息一下,(滲透分類,放進貼有樹葉標誌的盒子裏。找一個小椅子坐下來。

三、借形想象,為後面的添畫打基礎。

1、剛才我們都認識了這些小樹葉,那麼我拿出一片樹葉,看你認不認識它。

①銀杏:像什麼?(幼兒想象)

②請你拿來一片你剛才拿到的葉子,讓大家認識,像什麼?(幼兒想象,及時鼓勵。)

③還有一片葉子,等不及了,要和我出來見面呢。

2、葉子拼搭。

①還有誰剛才拿到了不同的葉子?試一下兩片葉子手拉手,能變成什麼?

②還有哪兩個小朋友也上來拼一下,看能變成什麼?例如:兩片葉子手拉手,變成剪刀咔嚓嚓

四、引入範畫,引導幼兒發現印畫的美,關注老師的示範。

1、秋風起來了,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了,落下來以後還有什麼用?(粘畫、小扇子、當玩具......)

2、小朋友想了這麼多,今天老師就讓你們看看我用樹葉幹了什麼。

3、觀察範畫:

①、打開畫卷, 老師用樹葉的照片打扮了大樹媽媽,覺得美嗎?用一個好聽的詞形容一下,(豐富詞彙: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②、看一看都有哪些樹葉的照片?怎麼做上去的?(幼兒討論:畫,粘,印,剪…)

③、這麼多小樹葉陪在樹媽媽的身邊,這棵大樹媽媽一定不會覺得孤單,可是你們看(打開整個畫卷)“還有這麼所孤單的樹媽媽,我們一塊來打扮她們吧!”

4、示範作畫,突破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顏料刷在不同的兩面,印出的效果不同。

五、創作過程

1、大家一起來用這種方法打扮樹媽媽吧!音樂《秋日私語》

2、製作過程中強調現象,提醒其它幼兒塗色均勻,不抹到手上,衣服上。

四、作品添畫

1、作品接近尾聲時,老師輔導幼兒添畫一隻小鳥,“小朋友快來看,大樹媽媽變美了,小鳥都來為她唱歌來了,”(引來圍觀)

2、這隻小鳥時怎麼做的啊?你還會用樹葉變成什麼?

3、即興借形添畫,引導幼兒嘗試組合添畫。

五,結束

1、有這麼多小樹葉,還有這麼多小動物陪着大樹媽媽,大樹媽媽可高興了,做一個高興的表情。

2、聽,小樹葉也為樹媽媽唱起了動聽的歌,咱們把樹媽媽送到樹林裏吧!音樂《小樹葉》,結束,出活動室。

散步教案17

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人物、表達情感的方法;體會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2、欣賞本文優美的語言;學習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b:過程與方法

1、閲讀全文,整體感知,反覆誦讀,領會主旨。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閲讀散文,提高審美情趣。

c: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深沉的親情美,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語句。

教學難點:

領會表現至善至美的親情美的主題以及語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賞與感悟。

導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實際,説説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説感受)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着温馨的愛,像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莫懷戚的《散步》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板書課題、作者)

二、自習質疑

1、回顧學過的《錯過》,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裝滿美好 情愫 的季羨林先生因為燕園中的古藤蘿被毀,寫下了對靈魂 顢頇 之人強烈不滿的《幽徑悲劇》。

宗璞先生沒有因為紫藤蘿花架的一時被毀而心中 惆悵 ,反而在紫藤蘿花瀑前 憬悟 到生命的永恆。誦讀、 咀嚼 這些充滿詩意和哲理的文字,我們能否感受到存活的 斑斕多味 ?如果想要增加我們生命的厚度,我們應該學會觀察、思考和 駕馭 生活 ,不 貽誤 生活賜給我們的每一次良機。

2、收集有關作者資料,簡介作者。

點撥:莫懷戚,1951年出生,重慶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筆名:周平安、章大明。曾任教重慶師範學院中文系,著有小説集《詩禮人家》《大律師現實錄》、長篇小説《經典關係》《透支時代》等。

3、將你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寫下來與同學討論。

4、課前熱身: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親戚( qī ) 波光粼粼 ( lín ) 分歧 ( qí ) 酷 冬 ( kù )

霎時( shà ) 熬 過 ( áo ) 桑樹( sāng ) 嫩 芽 ( nèn )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a:散步的人有: 母親、我、妻子、兒子

b:散步的地點是: 田野

c:散步的季節是: 初春

d: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e:本文的感情線索是 親情 ;敍事線索是 散步 。

四、細讀品味,合作探究(再讀課文)

1、合作探究,把握課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一個平凡的家庭顯得那樣和美?

教師點撥:寫的是一家四口祖孫三代在田野散步。

b: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麼喜歡?(用一個詞來概括人物的特點)

教師點撥:母親——慈愛;“我”——孝順;妻子——賢惠;

兒子——天真可愛。

2、細讀品味,感受親情之美。

a: “我的母親老了,他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a:學法指導:從“強壯”、“高大”分析及表達的感情方面進行品味。

b: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師點撥:“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説我正值中年;“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説我高大形象。這一家四口中,誰的權力最大?誰又有真正的決定權?

①“我”聽母親的;

②母親聽孫兒的;

③妻子聽“我”的;

④兒子聽“我”的;那麼,究竟聽誰的?——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説,是“愛幼”;對子女來説,是“尊老”。

b:1、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2、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3、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5、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a:學法指導:從藝術手法和情感表達兩方面去品味。

b: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師點撥:

1、表明我對母親的孝心,引發出兒子的趣語;

2、活畫出兒子的天真可愛,聰明智慧。

3、祖孫分歧,都各自成理,符合不同的年齡和生理特點需要一個人來調解。

4、突出了一家人尊老愛幼的動人情景。

5、祖孫對舉。突出濃濃而和諧的親情。以上5句文句對稱,是文意對舉的反映。祖孫對舉,表明祖孫之間既有不同的要求,又有共同的特點;夫妻對舉,表明雙方既各有所為,又共同為家盡心盡力。語句大致對稱,以優美整齊的形式強化了親情,且富有趣味。

五、通讀全文,互動探究,感悟主題。

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a: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教師精講點撥:

①尊老愛幼是人生的一種責任;

②中年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③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搖籃;

④成熟的生命既要愛護幼小生命,又要善待衰老的生命,是人生的一種責任。

⑤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着肩負責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你怎樣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a: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師精講點撥:“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負着承前啟後的責任,對生活有着高度的使命感。注意,這一句並不是比喻而是表現一種想象。

3、本文敍述的是初春時節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寫着墨不多,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a: 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教師精講點撥: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是對生命力的禮讚。第二處描寫的是母親所望得的小路遠處景物,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4、7自然段中)

4、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a: 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師精講點撥:

①後來發生了“分歧”——表現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②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表現出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着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

③我決定“委屈”兒子——體現出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現中年人的責任和使命感。總之,這些大詞小用既誇張又幽默,淋漓盡致而又貼切地表達了“尋常事”中的“不尋常”。

六、遷移應用

請以“親情”為主題,寫兩句温馨的話。

a:學生寫話,交流展示。

b:師生評價,教師點撥舉例。

1、親情是一罈陳年老酒,甜美醇香;親情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

2、親情是一泓清澈泉水,純潔明淨;親情是一首動聽樂曲,婉轉悠揚。

c:學生再依據老師的例句仿句,師生評價。

七、達標檢測(矯正反饋)

1、學生完成本課《鞏固案》。

2、教師檢查完成情況,適當點撥,鞏固當堂教學效果。

八、小結本課內容。

散步教案18

設計思路:

《毛毛蟲散步》這本讀本畫面清透簡明,形象簡單,具有趣味性和預測性,而且帶有詞彙和點數的整合。在第一次活動中我們帶領幼兒閲讀了大書,使幼兒簡單熟悉了故事內容,同時也感覺到幼兒對散步的概念還不能深入理解,為此我們自創設計了一本圖書,它具有全新的翻閲方式,隨着故事的情節逐一伸展,像一條長長的小路,使幼兒置身其中也隨毛毛蟲去散步,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閲讀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的引領下激發幼兒積極預測猜想,較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毛毛蟲去散步途中發生的事情,從而使幼兒更直接地獲得敢説、願説、會説的語言經驗,學會觀察,體會故事細節變化,能直觀地正確點數,從而幫助豐富閲讀體驗,提升閲讀經驗。

活動目標:

1、喜歡這個故事,對閲讀大圖書感興趣

2、熟悉故事內容,理解路過、遇到、碰到、看見的基本含義

3、在教師引導下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瞭解如何與他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大圖畫書

幼兒經驗準備:

之前和老師一起閲讀大書,瞭解簡單的故事內容

老師和家長帶幼兒散步,積累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從幼兒生活經驗切入,以散步為話題,喚醒經驗

有效提問:

1、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平時都會到哪裏去散步呢?

2、散步時都路過哪些地方呢?

3、想一想散步時碰到、遇到過什麼人呢?

4、散步時還看見過什麼呢?

引導策略:

通過問題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散步的情景,藉助提問中的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引導幼兒表述出散步時所經歷的事情,喚醒幼兒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充分表達,使詞彙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印象,為下一步構建故事做一鋪墊

二、閲讀自制圖書,逐頁翻閲,梳理經驗

1、教師逐頁展開圖書,以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引導幼兒大膽預測猜想,觀察畫面

引導策略:

教師以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為線索,引導幼兒大膽預測猜想,毛毛蟲散步途中的故事情節,重複運用詞彙提問,強化幼兒對詞彙的理解並會初步運用,例如“毛毛蟲散步路過哪裏?碰到誰?遇到誰?看見了什麼?通過提問啟發幼兒藉助日常生活經驗去猜想,引發幼兒頭腦中積極反應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

圖書逐頁展開,像是向幼兒呈現了毛毛蟲散步的小路,順序性強,故事線條清晰,便於幼兒直觀體驗、觀察與理解。

2、教師運用選擇預測、謎語式猜想幫助幼兒掌握猜想方法,總結經驗

引導策略:

考慮到小班幼兒獨立猜想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設計了選擇預測、謎語式猜想2種指導途徑,如你們猜猜碰到的是小鳥還是蝸牛呢?教師説謎語讓幼兒猜出遇到的是誰?有幾隻蝸牛?有幾隻蝴蝶?引導幼兒進行正確點數,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猜想興趣,讓猜想正確的幼兒感受成功的快樂,既樹立了自信,又增強了閲讀的趣味性,讓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預測猜想、言語表達雙重經驗。

通過這樣的指導方法,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猜想的方法,逐漸從教師引導猜測過渡到獨立猜想。

3、通過角色表演,幫助幼兒瞭解如何與他人使用禮貌用語進行對話、交流,提升經驗

引導策略:

表演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表現方式。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猜想毛毛蟲和好朋友見面時會説什麼,孩子們紛紛回答是問好,於是我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出小動物們見面的情景,讓幼兒相互交流,與同伴充分互動,使幼兒直接的體驗與他人如何交流,掌握並運用禮貌語言,提升幼兒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交往的相關經驗。

三、閲讀大圖畫書,總結、提升經

1、以問題作牽引,與幼兒再次閲讀大圖畫書講述故事,温習故事內容

2、提升經驗:

活動中,教師將對關鍵詞彙的理解和運用與幼兒日常生活相聯結,雖然這幾個詞彙在意思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有的幼兒還是能通過教師的重複提問、引導、觀察理解詞彙並會運用

選擇與謎語式猜想的指導方式,使幼兒在頭腦中形成動態的想象,從而過渡到抽象的、獨立的猜想,增強了幼兒自信

幫助幼兒掌握一個一個點數的正確方法

掌握並學會用禮貌語言和他人打招呼問好、交往

3、引導幼兒今後在散步時繼續發現有趣的事情,與同伴一起分享

拓展活動:

1、角色遊戲:小動物去散步

請幼兒扮演小動物,根據教師的編排的情節,表演在散步過程發生的事情

2、美工活動:好玩的指印畫

3、體育活動:毛毛蟲去散步

幼兒分組蹲下抱着前一個小朋友的腰排成一隊,看哪隊走的快又好,不斷開

散步教案19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在寫作契機中談到:一是因為一家人散步這件事讓他感到了濃濃的親情;另一方面有感於同事——美國某漢學家對中國傳統美德“孝”的尊崇而讓自己產生的感慨:我們中國人丟掉的東西外國人卻在學習與繼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這次真實的“散步”為外延載體,而把“尊老愛幼”作為內涵藴積於小小的“分歧”之中,並設計“背”這一動作來強調作為中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一課的主題正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寫作理論的體現。

【設計思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以小見大”,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和一種傳統的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時,我依據作者寫作初衷,把“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和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為學習的難點,把本文當作家庭題材的學習範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反覆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所傳達的思想內涵,培養閲讀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讀一讀、議一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課文研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章中流淌着的濃濃的親情,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完成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具有象徵意義的關鍵語句及寫法特色、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

本文屬課內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課前安排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找一會唱《讓愛住我家》的學生唱幾句,讓學生談談歌曲讓人感動的原因(親情)。由此導入課文。

(設計意圖:因為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及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感人的歌詞,使其感悟到親情的可貴,使學生在探討中與作者情感上產生溝通,從而更好地感悟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優秀學生範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並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掃除閲讀障礙。

1、檢查閲讀效果:

⑴ 散步的人有哪些?

⑵ 散步的季節呢?

⑶ 散步的地點?

⑷ 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⑸ 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台。)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產生分歧的原因是什麼?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個結果的?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分歧的結果是“我”順從了母親,母親則順從了自己的孫子,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我”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讚美;母親作為年邁的老人,卻不顧自己的身體,關心下一代成長,愛幼之情躍然紙上;妻子的無聲支持,其“賢惠”的品質也值得讚美,婆媳關係向來是家庭關係中比較敏感的一種關係,但在文中卻和諧而無聲地促成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探究點二:

這篇文章難道僅僅是寫散步嗎?文章的最後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麼深刻含義?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着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藴更深刻。

四、再讀課文,研討賞析

《散步》這篇散文,從寫法上來講,以小見大,是一篇公認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來説,也有許多“美點”可尋。同學們可找出最喜歡的語句和段落大聲自由朗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讓學生明確,所謂“美點”,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生動最形象的,能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師可先舉了一個例子: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個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

你們還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點”嗎?

學生分組開始小組討論,然後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的答案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如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些景物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2:“那裏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優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諧、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處出現比較對稱、意藴豐富的語言,讀起來給人以美感。

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學生一種閲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五、拓展延伸(視時間情況,選擇其中一個進行)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與父母有過分歧嗎?當時你是怎麼處理的?學了這篇文章後,你覺得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該怎樣做?(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

2、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談談我們應如何來表達對父母、對親人的愛?

六、小結全文

同學們,散步這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兒,在作者筆下卻是別樣的温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温馨!

七、作業設計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寫一篇小文章,抒寫一下你與家人間的濃濃親情。

散步教案20

教學設計思路: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圖案和色彩鮮豔,幼兒感興趣,翻看故事書更是覺到內容的幽默與詼諧,與此同時我想把這個故事編成教案,在班級進行一次語言教學的想法油然而生,於是我就這麼做了。

經過反覆琢磨我發現這本書除了色彩鮮豔內容有趣以外,其故事的線索很清楚、明顯,而且能有很大的餘地讓小朋友自由地發揮和展開想象的空間。在這過程中更可以促進他們在語言的講述、表達、詞彙的運用等方面能力的發展。根據我們中班小朋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活動目標、活動過程的準備工作。

目標的設計是根據我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來制訂的: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閲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根據故事線索,讓幼兒想象、講述並展開故事情節;

3、通過閲讀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詼諧和幽默。

在圍繞目標實施過程中我採取了三個教學策略:其一、集體看書,通過閲讀故事,讓小朋友們初步地理解故事內容;

其二、出示情景圖,讓小朋友對故事當中的場景能夠映像深刻,使故事中的主要線索——母雞散步進一步清晰;

其三、圖標卷軸的連貫出示,使小朋友對整個故事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啟示。在兩條線索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繫。

活動名稱:

《母雞蘿絲去散步》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閲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根據故事的線索,讓幼兒想象、講述並展開故事情節;

3、通過閲讀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詼諧和幽默。

活動準備:

圖標卷軸、故事書、情景圖

活動過程:

一、通過閲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邊看書邊講述故事

師:故事的名字?故事裏有誰?母雞去散步,狐狸為什麼跟在後面?母雞被吃了嗎?這一路上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再來看故事(書)

二、根據線索,幼兒展開想象

1、將回型針取下,根據故事的線索,豐富故事情節,邊提問,邊猜測。

2、師:母雞散步去了哪些地方?——出示情景圖

師:這就是母雞散步走過的地方

3、師:狐狸一直跟在母雞的後面,就想吃它,可到最後也沒有吃到,這是為什麼呢?

4、出示圖標卷

師:原來呀,狐狸碰到了這麼多倒黴的事情,這真是一隻倒黴的狐狸呀!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

師:現在我們再來完整的講一邊故事,想説的小朋友,我們一起講這真是一本好玩的書,我們回去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吧。

四、結束教學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小朋友能大膽地講述、想象和猜測故事的情節,課堂氣氛輕鬆而活躍,他們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和感染,非常的開心快樂。經過這個活動小朋友能夠積極動腦,不斷閃現出靈感的火花,在請他們猜測狐狸的遭遇時,還有了意外的收穫,他們在觀察書上的圖片中發現了很多細節,並且以此猜測想象和講述,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通過這個故事,我發現不要擔心小朋友在上語言課時,不會講或是講不好,只要老師在設計提問方面要恰到好處,提問句要具有啟發性,那麼小朋友的表現一定會令人相當的滿意。

活動過程中我先用回形針把故事的部分內容隱藏起來,製造懸念,當小朋友對故事有了初步瞭解之後,邊想象邊猜測,邊講述,使故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精彩,接着採用展示情景圖的方法,使他們對故事當中曾出現過的場景映像深刻,之後圖標卷軸連貫出示,使小朋友對整個故事產生了想説、想講的積極慾望,最後大家一起邊看書邊講述,愉快的結束教學。這幾個策略的使用,圍繞教學目標,順利地完成,同時我還有發現在語言類的教學活動當中老師的提問語言,啟發性的語言、引導性語言、暗示性語言,都要精練,點到即止,充分的發揮以教師的主導性和小朋友的主動性為主,多給他們機會來表達、講述、表現自己和發揮想象,這樣才能讓兩者之間產生互動和共鳴。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其實對小朋友來説有很大的發展餘地和空間,可以再創編或續編故事情節,可以在體育遊戲中使用,書中曾提到許多動詞有:走過、越過、繞過、鑽過、穿過等,還可以玩角色遊戲,更可以與其他科目相結合開展綜合活動,例如在美術活動時用繪畫的形式給故事創編其他的情節,他還有更深層的寓意:壞人做壞事沒有好下場。

散步教案21

一、課題:散步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課文莫懷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單元中的一篇文字淺顯、內容亦不龐雜,但是意藴豐富,耐人尋味的文章在600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情節簡單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風貌畢現自有其搖曳的韻致看似一泓清淺可人的涓涓細流卻有那悠悠不盡的人生哲理靜靜地閃着粼光

文章通過描寫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經歷,展現了一家人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係,禮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説,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全文語言平易樸實,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詞小用也有散發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對稱句

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隨着作者優美的文字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設計思路: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3、誦讀品味課文,領悟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4、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純自然狀態的閲讀中,學生喜歡《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將其中藴涵的愛、責任感和對家庭對社會的使命感真正吸納進自己的靈魂深處,並在以後的歲月裏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個性氣質,影響自己的人生取捨,則殊為難得而我的教學目標設想是希望通過教學中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語言美、人性美,並勾連生活,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最終將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步》真正鐫刻在學生的心裏

導語設計:有一種最為簡易而又永遠時尚、永遠流行的健身運動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錯的事兒——消化食物、鍛鍊身體、延年益壽,還能減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義就不僅是上面所説的這些了——散步,還能增進家人之間的瞭解與和睦

不過,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沒有得到合理解決,不但不能增進和睦,還會傷感情呢!今天我們學習《散步》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麼情況,是怎麼解決的

本環節設計意圖:自然親切,又非常淺顯的問題式的導入,能夠激發同學帶着問題進入閲讀狀態

預習檢查:詞語積累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嫩芽(nèn) 霎時(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學習】

1、聽課文配樂朗誦,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⑥從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

快速閲讀課文,思考:

①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説了算?

3、從課文中你讀到了課文表現的是什麼主題?

(1)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2)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

(3)尊老愛幼的頌歌

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聽讀、自讀,簡單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初步瞭解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感知人物形象,對文章的主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合作交流】

學生再讀課文,品評課文美點

1、品內容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先讀句子,然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為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有沒有讀出感情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2、品語言 文中有不少語句是大致對稱的,請你為它們劃分節奏讀讀看.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3)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提示:以優美整齊的形式強化了和諧美滿的親情,且富於趣味

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為什麼?

3、品寫法

本文敍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寫着墨不多,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學生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討論交流)

明確: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是對生命力的禮讚第二處描寫的是母親所望見的小路遠處景物,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

本環節設計意圖: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的新的見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進一步感受親情,領悟本文語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