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散步 教案(人教版七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8.81K

教材解讀

本文是莫懷戚創作的一篇散文,寫的是一家人散步這一稀疏平常的小事,但卻體現了温馨的親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時出現分歧,最終歸於和諧。這個故事塑造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中“孝敬”“慈愛”觀念的形象詮釋。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升入一個新的學段,情感豐富且面臨着一次新的情感轉型與定性,所以這篇文章中的濃濃的親情可以激起學生心中對於親情的強烈感悟。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不給情感貼標籤,提倡自然流露真情。此外,散文語言淺易、平實、優美,七年級的學生可以自主品味語言魅力。同時,學生對於語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有所欠缺的,教師應該適當引導學生抓住行文細節,讓學生自覺思考把握人物形象。學生對於本文語言、人物、情感的學習是一個一體三面的立體學習過程。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親情。

2、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老舍有一部著名話劇《四世同堂》,四代人一起生活。現在醫療不斷髮展,人的壽命也相對延長了,那同學們的家裏是幾代同堂呢?那大家族在一起會在飯後有什麼共同活動嗎?有散步,好的請幾個同學分享一下,你們再散步時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莫懷戚他們一家三代一起散步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去文中看一看。

三言兩語知文意

活動一:提問式擴充文意

1、師:5分鐘快速摸讀課文,請學生簡單概括文章內容。

生:作者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出現分歧,最終和諧解決。

2、師:誰發生了分歧?(從原文中找)

生:奶奶和孫子(三代人)(兩對母子)

師:什麼樣的分歧?

生:走大路與走小路。(pra:6)

師:誰能解決了分歧?

生:父親(兒子)作者

師:為什麼“我”能解決分歧?

生:“pra6母親老了聽兒子的,兒子還小聽爸爸的”

師:最終“我”如何解決?

生:因為母親年紀大了,決定委屈兒子。

師:最終走了那條路呢?

生:小路

師:選擇走小路的原因?

生: 母親改變了主意。

(給大家幾分鐘時間重新理一理文章思路:除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之外,主要講一講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活動二: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pra3

朗讀後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1、 母親老了,走不動了為什麼還要她出來散步呢?

2、 句子中母親“熬過了一個嚴冬”説明什麼?

3、 “太遲了,太遲了”反映了什麼?

(再讀一讀,注意重要詞彙)

明確:初春景色很美,母親雖然年老但熬過一個嚴冬也期待着春天的到來,出去走走有利於喚醒她的活力,所以一家人出門散步。

七嘴八舌話家人

教師:剛才大家説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説説文中的“我”這個人怎麼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於“我”:[5分鐘]

你認為“我”是怎樣一個人? (孝順,善良的人)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着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裏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説:‘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於我的母親:[4分鐘]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願一個人在家)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説”母親很為小輩着想,不願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願意為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遊的興致) (板書:母親:慈愛親切)

關於兒子和妻子:[5分鐘]

教師:文中對妻子、兒子着墨不多,但他們也在儘自己所能維護着家的温馨和諧。那,請同學來説一説你對妻子、兒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後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教師: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後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説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從文中看,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温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書:妻子:温柔賢惠) (板書:兒子:聰明乖巧)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裏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恆的情感:親情。(板書: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 (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情) 教師:本文就圍繞着這三種親情表達了一個重大主題--(學生回答)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段落在文中是重要的線索段落起着過渡作用,使引文自然。在此處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並且以小組同學討論的形式展開彙報,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十年一品温此情(千言萬語、一心一意、一呼百應)

活動:

1、 文中還有哪些寫親情的句子?

2、 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責任感?

作業佈置:

寫寫自己和家人相處的一個小片段200字左右,要求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