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精選7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5W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精選7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1

新學期開學是小班工作最為重要,也是最為辛苦的一個階段,更是幼兒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環境的關鍵期。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很少,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兒園。從與家長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大多數孩子,在他們入園以前,主要接觸的是家庭中的人,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當他們來到幼兒園,發現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面對陌生的環境,看到父母、家人不再陪伴自己,便會產生一種分離焦慮與陌生人交往的焦慮。再加上不能象在家一樣:自己想怎樣就怎樣,愛去哪就去哪,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總要受到一定的約束,這一切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於是有的孩子哭鬧不止,有的不肯吃飯,有的不愛睡覺,還有的不喜歡參加活動,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或無拘無束到處亂跑、打人、爭搶玩具等等。為了儘快縮短孩子們的入園焦慮期,能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從而讓幼兒對幼兒園、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以幼兒為主體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我上幼兒園啦”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是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的。它帶領着幼兒逐漸認識集體,走入集體生活,並漸漸地喜歡集體生活,同時也得到了家長的積極配合,使我們的活動能順利地開展。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幼兒信任我們老師,感受到幼兒園的温暖,感受到各種遊戲活動帶來的快樂。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暫時忘卻家庭的親子之情,融入集體的快樂,又創設了好多有趣的活動內容:有呼啦圈、玩大型玩具、學動物走路等,還帶領孩子參觀美麗的園舍、各個班級和別的班的孩子做朋友,童趣的環境、寬鬆的氛圍,深深吸引了孩子們,使孩子們感到集體活動的愉快,很快投入了集體活動,愛上了幼兒園。對於哭鬧厲害、不接受老師的幫助的一些孩子,這時我們就像媽媽一樣,用一些身體的語言如: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與他們握握手,給他們一個小小的微笑,使初入園的孩子感到温暖和安全,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漸漸地孩子們就從不接受老師——接受老師——喜歡老師——離不開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還通過讓孩子唱唱“我愛我的幼兒園”;念念兒歌“我上幼兒園”;遊戲“找朋友”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到老師象媽媽,幼兒園就象自己的家。

另外在主題過程中,我們還結合“好玩的玩具”組織家長收集各種各樣的玩具:電動玩具、遙控玩具、拖拉玩具等來園,讓幼兒大膽地向同伴介紹玩具的名稱、玩法,激發幼兒説的慾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交換玩具、探索玩具的玩法、共享玩具等活動促進同伴間的友好交往;《玩具找家》把玩具擬人化,幼兒真切感受到玩具也有家,在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將製作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自己來選擇,通過自主的活動為玩具都找到了一個圖標,並送入了玩具的家中,從而逐漸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習慣。音樂遊戲《碰一碰》中隨着節奏玩,並在2小節樂句的時段內要創想出“碰”的動作,碰碰鼻子碰碰手、碰碰屁股、碰碰膝等更是讓幼兒妙趣橫生。《大氣球》要邊念兒歌邊注意節奏(韻律)邊辨別氣球色彩,這兩個活動均對幼兒有適度的挑戰,同樣讓幼兒感覺好玩;這樣一些活動均緊緊圍繞着“真好玩”這個主軸。增進了與同伴之間友好交往的情感。另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帶幼兒參觀了玩具店,通過現場參觀活動,使幼兒進一步能分清玩具的各類,陳列方式以及人們買玩具的情景,並懂得該如何愛護玩具:如輕拿輕放、有序擺放等。

主題結束了,孩子們有了很大變化:孩子們情緒逐漸穩定,開始喜歡上幼兒園,並逐漸學會與人交往。如:有的孩子生病,家長讓在家中休息,可孩子還是要上幼兒園。孩子們從不認識到成為夥伴、朋友。初步學會了關心、安慰同伴。有了初步的集體意識,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剛入園時有些幼兒沒有集體活動的概念。如:隨意走動、坐不住,回答問題時爭着説、有的不睡午覺等。現在他們能安靜入睡,不影響他人,學會了正確的坐姿、建立了初步的集體規則意識。幼兒的自理能力提高了:通過活動,幼兒學會了自己吃飯,穿脱簡單的衣服,上廁所時不擁擠,學會了洗手、擦手、喝水等一系列動作。並知道有需要時,告知成人或向成人求助。能大膽講述,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開始時有的幼兒不會説普通話,有的表達不清楚,或不敢在集體面前説話。通過活動,孩子們不僅會説簡單普通話,並初步學會傾聽,願意説,喜歡説。班裏有很多小朋友,剛來時,每句話只能説幾個字,需要費好大的勁才能弄明白要表達的意思,現在,已經能夠比較清楚地説出自己的要求。當然小班幼兒吐字、發音還不太清楚口語表達還需要不斷地培養。

但是,在活動中,小班的幼兒生活經驗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較貧乏,家長包辦代替的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幼兒還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比較固執、任性,有時喜歡爭搶玩具,社會性發展還很弱,缺少與同齡人分享的經驗。家長很關心幼兒,但是缺乏家庭教育和生活引導的科學方法。作為教師的我有必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多與家長交流育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還需加強謙讓。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2

緊張而繁忙的一個月過去了,主題《我上幼兒園啦》的有關活動也在繁忙的生活中逐步結束了。本主題我們主要進行了穩定幼兒情緒、認識幼兒園的活動設施,認識教師和小朋友、認識自己的標誌,以及一日生活的常規培養……活動。

孩子剛入園,有哭有鬧,我們想盡辦法,利用各種有趣的活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穩定幼兒的情緒。見縫插針的進行主題活動,讓幼兒有事做,不讓幼兒閒着讓他們沒有時間想媽媽,就會被幼兒園活動所吸引,這樣穩定幼兒情緒效果很好。

我們在帶領幼兒進行户外活動是教師一刻不停的與幼兒交談着,看似閒聊,其實我們的目的是向幼兒慢慢滲透主題的有關活動,讓幼兒在無意之中認識了幼兒園的設施,認識了自己的好朋友,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常規,同時又生成了《認識大公雞》以及有關安全,自我保護的活動。我們有利用一日常規的培養,以及各種有趣的遊戲,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誌,自己的班級,班內的活動區域。利用各種有趣的活動培養幼兒大膽介紹自己,好朋友的名稱、特點。

通過這一主題的實施,我發現幼兒在無意識中學習,掌握知識較好,作為教師由於小班新學期入園,工作繁瑣,每次活動的準備並不充分,特別是一些生成活動,只是靠教師的經驗及隨機應變,這多多少少也影響了一定的活動效果。從孩子方面來説,孩子年齡較小,哭鬧現象比較嚴重,這也是影響對知識的`學習。同時幼兒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呢公里相對較差。這些能力將在我們以後的活動逐步培養。作為教師更要深入瞭解幼兒的原有水平和經驗,深入主題,領會意圖,設計有趣的活動方案和幼兒一起進入下一個主題。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3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主題活動《我上幼兒園》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而對於入學不久,才剛剛接觸集體生活的小朋友來説,他們對"好朋友"的理解是淺層次的、模糊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在課前向一些幼兒問起這個話題時,他們的反映各不相同。第二環節,我就以這兩個布袋木偶表演了兒歌的內容,整個活動以布袋木偶貫穿始終,比較順利地完成了預設的目標。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濃厚,同時也對"好朋友"這一概念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4

在教學的過程中,孩子很喜歡我手中的手偶,大部分幼兒能和木偶娃娃打招呼,個別哭鬧的幼兒也能成功的被吸引。在教學的過程中,避免了個別提問。而是採用讓孩子反覆傾聽,多聽多感受,再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説説故事中丁丁的話,從而理解故事,説説我們覺得幼兒園哪裏好。孩子們成功的被轉移注意力,不再哭鬧,能跟着老師念兒歌。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5

孩子在家中備受呵護,到了學校,卻只是團體中的一份子,必須遵守團體的紀律,想要的東西需與人分享。在園還要學會自己進餐、入睡,學會洗手、入廁,許多幼兒一開始都不懂簡單的常規,但通過教學活動,把一些知識變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幼兒明白一些必要規則意識。

在主題中還加強了幼兒的動手訓練,孩子在家動手的機會很少,一般什麼事都由大人代勞,但在幼兒園便要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像其中一節社會課“我學會了抹椅子”要求幼兒學做小事,讓幼兒初步對勞動產生興趣。看着孩子們抹椅子的那股認真勁,我覺得他們真的長大了。

主題一雖結束了,回顧這幾個星期的主題實施還是有收穫的,孩子們每天早上上學都會甜甜的喊一聲“老師早”而且在生活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在慢慢提高,情緒也基本穩定了。愛每一個孩子是我們老師的義務,從每個孩子身上挖掘閃光點是我們老師的工作,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用我的愛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媽媽的愛。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6

孩子長大了,上幼兒園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主題一圍繞“我上幼兒園”展開了一系列的課程,使幼兒知道自己上幼兒園了,對幼兒園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並同時接受本班老師和其他小朋友,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

開學近一週了,可孩子們還是戀家,戀父母,哭着鬧着要回家,要找媽媽,我利用歌曲“親親”讓孩子知道老師像他們的媽媽一樣愛他們,教學過程中我還採用了邊唱邊親的方式抱抱孩子,親親孩子,聽着孩子們稚嫩的歌聲,看着孩子們臉上掛着的淚痕,感覺他們真的好可愛,許多孩子為了讓老師親親他們,小嘴巴翹的老高老高的。一節音樂課就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本主題的教育活動多為教學遊戲,教師既可以利用這些遊戲組織教學活動,又可以作為幼兒遊戲的內容,像一節綜合課“快樂變變變”通過魔術盒變出玩具讓幼兒樂意參加集體生活,並體驗在幼兒園裏活動的快樂,一個小小的魔術盒變玩具成為了教學活動的內容,但同時也成為了一個教學遊戲。

孩子在家中備受呵護,到了學校,卻只是團體中的一份子,必須遵守團體的紀律,想要的東西需與人分享。在園還要學會自己進餐、入睡,學會洗手、入廁,許多幼兒一開始都不懂簡單的常規,但通過教學活動,把一些知識變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幼兒明白一些必要的行為準則。

《我上幼兒園啦》主題活動反思7

幼兒初入園,由於對環境的生疏,常常會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一些不適應,不説話,情緒不穩定。甚至有的拒絕進食。

在這一主題中為了減少幼兒的不穩定情緒,我們在幼兒入園後帶着他們做遊戲唱歌,讓幼兒覺得老師並不可怕是可親的。在唱《我上幼兒園》的歌曲時我們便告訴他們自己長大了,爸爸媽媽要上班所以寶寶要上幼兒園。幼兒園裏有許多寶寶一起玩,有好多好玩的遊戲老師會和寶寶一起玩好玩的遊戲,從而讓他們對幼兒園產生安全和親切感。

幼兒剛入園許多生活習慣不完整。他們剛剛離開了大人的懷抱,有的幼兒甚至還不會自己吃飯。不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在玩區角遊戲“我愛我的寶寶”時讓幼兒抱着布娃娃給他們洗手,邊洗邊念洗小手的兒歌:洗小手。先捲袖子後洗手,手心撮一撮。手被搓一搓。換隻小手在搓搓。我的小手真乾淨。讓幼兒在玩遊戲的同時也知道了洗手的方法。有的家長開心地告訴我們:“老師我家寶寶回家還叫我們洗手呢!”這讓我們聽了很欣慰,我班的寶寶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接受新本領了。

遊戲是我們小班的主要活動,他貫穿於孩子一日活動之中,在每天幼兒入園開始我們便和他們玩各種遊戲,讓他們動起來不是呆呆地坐着,這樣在遊戲中幼兒會開心玩而忘記了對父母的依戀,對老師又產生了親密感。在這一個月裏我們幼兒在遊戲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我們為幼兒提供拼插和建構玩具。既發揮了他們想象力,又增加了和同伴的交往機會。

小班幼兒以保育為重。以為他們還小生活自理能力還很弱,我們在生活中通過遊戲教會他們一些生活常規:幼兒在熱的時候衣服脱下就隨便放在一邊,我們便以衣服的口吻哭泣這説:“寶寶不要我了,把我亂扔我好難過”幼兒聽了也會難過,下次放衣服時就會主動把他們放在櫃子裏。在生活中我們積極主動與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基本環節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在本主題裏我們始終以生活即是教育的原則,讓幼兒對幼兒園興趣,喜歡和嚮往過集體生活,每天開開心心地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