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精選2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

一、什麼是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就是平時觀察事物時,所做的記錄。觀察記錄,要對觀察的時間,地點和內容作詳細的記錄。特別是內容,一定要寫的清楚明白,甚至是我細微的變化,都要表示出來。觀察記錄是科學性的東西,不要在記錄裏添加個人的感情色彩,只是實事求是就可以。

二、幼兒區域觀察記錄(精選20篇)

教師的觀察是為了眼下的判斷和即刻要採取的教學行動的話。而就教師全部的教學行為而言,從有意識的程度來排列,則是從無觀察的教學行為、以觀察為基礎但無記錄的教學行為,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幼兒區域觀察記錄(精選20篇),希望有所幫助!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

觀察對象:

文文

觀察目標:

在打擊樂活動中,文文是否能夠根據音樂的特點,掌握音樂節奏。

觀察分析:

表演區遊戲開始了,最近老師組織了幾節打擊樂活動,幼兒對打擊樂表演很感興趣,總是在活動區遊戲時拿起木魚、響板、三角鐵等樂器敲敲打打,文文也對樂器很感興趣,只見她手拿鈴鼓搖來搖去,時不時還拍一拍,但是隻是隨意性的玩樂器,沒有跟着音樂的節奏。中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節奏是整個音樂的生命,培養良好的節奏感不只是靠耳朵聽和頭腦的理解,也需要人們在運動中體會音樂的美和音樂的流動性。幼兒的音樂感培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使幼兒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去,使幼兒通過自身的理解來感悟音樂的節奏,從而可以使幼兒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奏感,使其對音樂的興趣得到增強。

採取措施:

1、採用遊戲的方法對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進行培養。在學習音樂的初期一定是要學習音樂的節奏,節奏的教學是音樂教學的第一課,所以節奏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節奏是整個音樂美感的來源,是整個音樂的生命。但是對於一個幼兒來説,單調的學習音樂的節奏是一件十分煩躁的事情,並且對於他們未成熟的大腦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2、鼓勵幼兒用動作去表現音樂的節。在利用聽覺感知完音樂的節奏後,我們可以鼓勵幼兒利用身體去做各種動作,如跺腳、拍手、晃動身體等,並在此時加上一些拍節,例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教師可以在幼兒聽音樂的同時告訴他們這些是幾拍節的,鼓勵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用手拍節拍,或者鼓勵幼兒聽音樂的同時大聲地唱出來。將節奏帶融於歌曲中來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3、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將音樂的節奏和節奏融為一體

獲取成效: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並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文文的節奏感也越來越強了,更喜歡大膽表現自己了。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2

區域:

娃娃家

時間:

20xx年6月03日

區域觀察記錄:孩子們最喜歡的區角時間又到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角,小家悦、林品研和小香凝高高興興的來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會兒,卻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才不想當爸爸呢”,緊接着我趕緊來到了娃娃家看看怎麼回事,經過詢問,才明白原來是小家悦和香凝小朋友都爭着當媽媽,而品研小朋友準備好了要當寶寶,在旁邊睜着大眼睛看着這兩位小朋友。我非常不解孩子們為什麼這兩個孩子不想當爸爸呢?我蹲下身子問小家悦和香凝:“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我知道香凝平時是個比較強勢、不罷休的孩子,香凝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這時候小家悦也不甘示弱的趕緊説:“我也喜歡當媽媽,不想當爸爸,爸爸不好玩。”聽到這裏,我若有所思,平日裏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媽媽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很重要。

現象分析:

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裏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可能平時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一點。小班孩子已具備初步的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我想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有關。

策略調整:

我馬上問:“家裏有些什麼人呢?”品研説:“有爸爸和媽媽。”小家悦補充道:“還有小朋友!”我接着説:“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小家悦像個小大人一樣贊同的點點頭説:“我也覺得。”我接着説:“在我們的家裏,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説好。我又看看小家悦和香凝説:“李老師有個好主意,小香凝是姐姐,姐姐讓着妹妹,今天咱們讓小家悦來當“媽媽”,香凝當“爸爸”,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換一下角色怎麼樣?”我轉過頭看看邊上的品研説:“品研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準備好要當“寶寶”了,來,“寶寶”親親“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吧!”這個主意小香凝同意了,小家悦最終當上了“媽媽”,香凝當上了“爸爸”。剛開始“爸爸”還撅着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爸爸”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極易轉移,她們喜歡錶演,一旦投入就很快融入到區角中。

分析反思

我覺得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要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裏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加以引導,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能很快投入到遊戲中,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同時對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同時更要重視區角完成以後的評價,讓孩子發現問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3

材料投放:

各種運水的工具。

觀察要點:

孩子們用各種運水的方法。

孩子們在用我們收集的各種工具裝水,他們發現有些不能裝水的東西,如:有洞的瓶子、漏斗等,想辦法後也能讓他們裝進水的。他們都覺得籃子是不能裝水的,籃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樣響了辦法後也能裝水呢?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了孩子們。

懸念設置策略是指教師將幼兒在一次區角活動結束時沒有解決的'問題作為懸念,讓幼兒在下次活動中找答案的教學策略。每次區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如何將幼兒的探索積極性、主動性加以保護,並使之延續和發展,使孩子們能比較持久地對探究物發生興趣,教師必須將幼兒相互交流時沒有解決的問題拿出來,鼓勵幼兒繼續探究,直到發現它的祕密為止,這樣為下次的區角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也為老師下一次的區角活動的精心準備提供了目標要求。例如:籃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樣響了辦法後也能裝水呢?這個問題激發了幼兒下一次探究的興趣,使探究活動能繼續深入下去。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4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十分開心。這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着自己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説着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着皺紋紙在摸頭思考,但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説“一會兒老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着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老師的依靠心理很強,但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理解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苟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資料。這樣的幼兒缺乏必須的自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靠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資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着皺紋紙在摸頭思考,但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具有必須的依靠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己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下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指導策略:

1、瞭解需要,直接推薦。以直接推薦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取自己所喜愛、興趣的活動資料。幫忙幼兒構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靠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靠心強,不願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用心、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己,並對她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慾望。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5

觀察對象:

程冠豪

年齡:

5

性別:

所在區角:

手工區

時間:

3.3下午14時15分

觀察狀況記錄:

程冠豪小朋友拿起一盒羽毛(這盒羽毛是幾個毽子壞了,我把羽毛整理好了,放在了這個盒子裏)一個一個擺在一齊,粘了起來,在下面畫了一個圓圈,點了一個眼睛。

評價與分析:

幼兒可能做了一個小動物,但我確實沒發現像什麼。問過孩子之後説是孔雀,幼兒想象力,雖然從外形上看什麼也不像。但幼兒卻能想到。

教師介入策略:

指導幼兒把羽毛擺成一個扇形的樣貌,然後添畫上孔雀的身子和腳。

改善措施及目標:

鼓勵幼兒創新,並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動物的主要的外形特徵,引導幼兒在操作時抓住動物的主要外形特徵。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6

觀察對象:

丁曉凱

年齡:

4

性別: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3.6下午14時1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顏色塗的不均勻,有些地方塗的很重,有些地方塗的很淺很淡,塗色時漫無目的,沒有耐性,隨便塗幾筆了事。

評價與分析:

幼兒年齡小,還不明白把水果和葉子分開來塗,他不會思考水果的顏色,拿到什麼彩筆就用什麼顏色。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把水果和葉子塗色時分開,根據自己已知經驗給水果塗色,不同的水果塗不同的顏色。

改善措施及目標:

及時為幼兒作總結,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並幫忙幼兒積累塗色的'經驗。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7

觀察對象:

丁婉心

年齡:

5

性別: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3.12下午14時2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在樂樂超市的貨架上畫了很多蘋果,連線連到了數字2上,數字與蘋果的數量不一樣,教師詢問為什麼要畫這麼多蘋果,幼兒説喜歡。這個貨架為什麼連到2上,幼兒説不明白。

評價與分析:

幼兒對老師的要求不明白,只是靠自己的意願做,要讓幼兒明白蘋果和2是有關係的。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瞭解架子上的水果數量和數字一樣多才連在一齊,這個架子和2連在一齊,所以就應畫兩個蘋果。

改善措施及目標: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並且把貨架物品的數量和相應的數字連在一齊。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8

觀察時間:

10月21日

觀察對象:

龍浦、嘉誠

觀察場景:

娃娃家

觀察情景:

下午,孩子們進入活動區開始做遊戲,龍浦進入娃娃家後拿起電話,給媽媽打起了電話。這時,嘉誠看見了上去就搶,嘴裏還説着:“給我打一個,給我打一個。龍浦不讓。兩個孩子立刻要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齊玩,要別人的東西要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後。我立刻走過去,説:嘉誠玩具是龍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嗎?嘉誠雖然不搶了,但仍不甘心地看着龍浦手中的電話,我靈機一動,找來班上另一部電話並大聲説:“鈴……嘉誠快來接電話,爸爸找你。”嘉誠高興地跑來了,拿起電話:“爸爸,你在上班嗎?我把幼兒園搞的亂七八糟的……”聽着嘉誠可愛的話語,我笑了!

簡單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發生爭搶,我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介入並加以引導,使矛盾化解,保證了遊戲活動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遊戲情緒!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9

觀察對象:

郝澳

年齡:

5

性別: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3.14下午14點15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的繪畫主題是《我要飛》,他畫的樣貌很滑稽,頭仰着像睡覺的樣貌,四肢張開。

評價與分析:

這個幼兒是個潛力較強的幼兒,他的繪畫功底算是不錯,雖然樣貌很滑稽,但卻是表現出了“飛”的樣貌。

教師介入策略:

其實“飛”的樣貌不能固定我只指導幼兒朝那兒飛,看到了什麼,在飛的基礎上添畫所看到的東西。

改善措施及目標:

幼兒繪畫的如何飛,怎樣飛,不能固定在他的思想裏,我要引導幼兒透過自己豐富的想象,畫出飛的樣貌,添畫更多豐富的資料。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0

觀察對象:

程鵬瑞

年齡:

5

性別:

所在區角:

結構區

時間:

3.18下午14時25分

觀察狀況記錄:

用雪花插片插了一件很雄偉的飛機,機身、機翼飛機輪子都有,插的飛機很形象。

評價與分析:

幼兒的潛力不錯,按老師的要求插了一件很形象的飛機。老師期望幼兒在此基礎上自己有更好的突破和創新。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能夠再插一個戰鬥機、直升機、未來的飛機,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改善措施及目標:

對於潛力強的幼兒,教師能夠制定的目標更高一些。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1

觀察對象:

丁一芮

年齡:

4

性別:

所在區角:

手工區

時間:

2.27下午14時2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粘貼國旗時將國旗的五顆黃星粘在國旗的右上角上,並且排列不均勻。大星和小星星都排列在一行上。

評價與分析: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着幼兒的觀察不夠細緻,只看到國旗上面有一顆大星和四顆小星星,卻沒注意星星的位置和排列順序。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明白星星的位置,並引導幼兒觀察四顆小星星是怎樣圍着大星星排列的。

改善措施及目標:

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時就要重點點明星星的位置和星星的排列順序,並個性引導幼兒在粘貼時注意。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2

觀察對象:

丁譽涵

年齡:

4

性別: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2.19下午14時25分

觀察狀況記錄:

繪畫的資料是我的老師,而丁譽涵畫的我的老師也是很個性的,有6個圈和4條線組成的,顏色也很統一,全是紅色,畫完就拿給我看了。

評價與分析:

在幼兒的眼裏,頭腦中,有頭有身子有胳膊腿就是一個完整的人的形體了,孩子塗成紅色也是因為我當天穿了一件紅衣服。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及時指導幼兒豐富人物肢體,學會給人物添五官,穿衣服。

改善措施及目標:

幼兒的繪畫技巧和經驗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老師應多讓孩子接觸一些同樣類型的繪畫作品。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3

觀察對象:

姜涵潤 阮怡澤 王雨欣 黃文爍。

班級:

小(2)班

時間:

20xx年5月22日

觀察區域:

美工區

觀察者:

魏曉靜

過程描述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非常開心。今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着自己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説着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着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説“一會兒老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着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接受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苟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內容。這樣的幼兒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內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着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己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指導策略

1、瞭解需要,直接建議。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擇自己所喜愛、興趣的活動內容。幫助幼兒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賴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賴心強,不願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己,並對她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慾望。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4

觀察目的:

該幼兒是否喜歡音樂活動,在音樂活動中是否專注認真以及該幼兒的樂感。

觀察實錄:

今天上午進行音樂活動《我的房子蓋的呱呱叫》,這是一個韻律活動,所以我有意識地在孩子入園的時候播放了這首歌曲。它那輕鬆的節奏、歡快的旋律、富有童趣的歌詞,很快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一些孩子聽着聽着,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了起來。

集體活動時,當音樂一響起來,婷婷和大家一起唱起來,我故作驚訝地問:“老師沒教過你們,你們怎麼會唱的?”孩子們自豪地説:“我們自己跟着錄音機學的。”這時婷婷説:“老師。中間兩句太快,我聽不清,還不會。”於是,我用清唱的方法把歌曲演唱了一遍,並重點強調了節奏較快的兩句。婷婷跟着唱了兩遍,然後點了點頭,説:“我也會了。”

接着我們開始進行創編動作,我問:“造房子要做哪些事情?”孩子們説:造房子砌牆、抹牆。婷婷跟着其他的孩子一邊説一邊用動作來表示。我請婷婷到前面來做給大家看,她也很大膽地走到前面來並且把動作做了出來。在兩兩合作表演時,婷婷和軒軒面對面站着,跟着音樂節拍表演着。活動結束了,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婷婷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情況分析:

1.從以上的遊戲情況中可以看出,婷婷對音樂活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能夠比較積極主動地參加音樂活動。

2.很多孩子都學會了歌曲,而婷婷還沒有學會歌曲説明婷婷的樂感還不太強。

教育措施:

1.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當婷婷對歌曲中個別難點感到困難時,老師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使幼兒掌握難點,順利地學習歌曲。

2.和該幼兒的家長聯繫,在家中也經常播放幼兒歌曲,讓婷婷平時有更多的欣賞歌曲的機會,從而增強自身的樂感。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5

觀察記錄

學會禮貌待人

觀察時間:

20xx年1月

觀察對象:

XX

觀察目的:

學會禮貌待人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來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活動空間大了,孩子們在班裏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着玩。

XX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説XX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XX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XX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時XX在建築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特別漂亮的遊樂場,而這時洋洋正巧坐在XX搭的建築物旁穿鞋,不小心擋住了XX的搭建,於是XX就推了洋洋一把,結果手重了,洋洋哭着向我告狀説XX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於是我走過去把XX叫了下來,對他説:“XX,你為什麼打他啊?” XX説:“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 XX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還能怎麼告訴他啊?” XX想了想,對我説:“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着XX的頭説:“對啊!你要是這麼對洋洋説,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 XX點點頭,對我説:“老師,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於中班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衝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6

情景描述:

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先給孩子們看了一段豆豆發芽的視頻,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孩子們就開始議論起來,看孩子們説的起勁,我便暫停了視頻問他們:“你們知道它長大了變成什麼嗎?”

孫晨萱説:“陳老師,這是豆芽菜。”

孫璟悕説:“這是種子呀。”

銘銘説:“老師,我知道這是菜菜小時候。”還有的孩子説長大了變成可以吃的。孩子們猜的很興奮。“拿我們來看看長大了到底是什麼好嗎?”當孩子們看到種子最後長出了豆豆的時候都笑着説:“是豆豆“、“是豆豆”、“我吃過的”、“我家裏有的”。

“那你能不能用動作來學一學豆豆是怎麼樣長大的呀?”聽完我的話,孩子們都開始離開小椅子躍躍欲試了。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有的孩子身體在扭呀扭呀。但是有部分孩子卻只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其他小朋友,也有的孩子在捂着嘴巴大笑。

發現的問題

在今天的遊戲中,有些孩子表現的相當興奮,有些孩子則表現的非常膽小。

問題的分析

在活動中出現部分孩子不願意參與到活動中,也有極少數的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了不禮貌的行為。

對策

小班幼兒的堅持性比較差,甚至比較膽小,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多多鼓勵那些比較膽小的幼兒,也要在活動中加強活動常規的管理。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7

觀察實錄:

一次無意中的發現,使我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鑑賞能力。

離吃飯的時間還有十分鐘,幼兒對所做的手指遊戲漸漸失去興趣。我靈機一動,拿出一盒《世界名曲精選》的磁帶。請幼兒聽一聽。首先進入耳膜的是《鬥牛士進行曲》,旋律激昂,節奏感強極了。幼兒一聽到這首樂曲,精神馬上被集中了,並開心地笑了起來,對音樂感興趣極了。有的小朋友説:“真有趣呀!”有的小朋友拍起手來看到這,我便請幼兒跟着音樂做動作,孩子們興奮極了,跟着音樂動作起來,雖然動作不是很合拍,卻帶動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求知的慾望。一曲放完,來了一首抒情的樂曲,幼兒一聽,馬上有人把動作變慢了,變温柔了,其他幼兒一看,也跟着換動作,合着旋律舞起來。

教學策略:

於是,在平時活動中,一有空閒時間,我就放一些無詞的樂曲讓幼兒聽聽,做做動作。幼兒對音樂變得敏感起來,變得很喜歡聽音樂,有時教室裏很吵鬧,秩序很不好,只要一放輕音樂,幼兒便逐漸安靜下來,聆聽着音樂,隨着音樂的變化做着自己想出來的動作,或是學別人的動作。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非常濃厚,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反思:

只是平時的傾聽,並沒有安排特殊的教育環境,幼兒學得自然,學得隨意,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樂感,發展了幼兒的聽覺、記憶力和手眼協調能力,並讓幼兒在音樂中充分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就讓音樂時刻伴隨着孩子們吧!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8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説: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説:它去拔蘿蔔去,還有的説: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後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幹什麼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着耳朵聽着,有的先説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説:“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説:“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最後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着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説是小兔,子瑜説:“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於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着、積累着。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至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於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19

觀察地點:

編織區

實地記錄:

編織區的嘉傑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會神的編辮子,可每當編到接頭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玉米皮笨拙的向裏面塞,並且也不管其它的幾股玉米皮,就亂七八糟的編起來;樑慧楠小朋友當編到接頭的地方時,一連幾次都接不進去,就是接進去,用手一編又掉出來了,還有的乾脆想放棄,不編了。

評析: 

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採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並給幼兒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使幼兒懂得了應對困難僅有勇於嘗試、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的道理。在接下來的幾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編織區的幼兒逐漸增多,並且編織的又快又好,基本沒有斷頭的現象。有時幼兒還會幾個一組以比賽的形式編織,看着孩子們編織的那麼投入,拿着自我的作品歡樂的玩耍,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幼兒區域觀察記錄20

觀察對象:XX

性別:男

年齡:6週歲

活動資料:生活活動

觀察目的

培養幼兒不打斷別人講話,耐心傾聽的習慣。

觀察實錄

團體活動完畢,孩子們去喝水了,子墨來到我身邊小聲對我説:“教師,我想給小朋友們唱首歌,行嗎?”“能夠啊!”我十分高興地回答他。我組織好孩子們,説了子墨的想法,子墨開始唱了,可剛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會”;“他唱得不對”......活動室亂作一團,子墨的歌聲被淹沒了,只聽見嬉笑聲。子墨難過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時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景,教師話説到一半,孩子們就開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經常插嘴,不等教師把話説完就急於回答,結果答非所問。

分析記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表現欲十分強,可是不知等待、隨意打斷別人説話,話聽一半的壞習慣也凸顯了出來。在大班時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採取措施

1.首先讓幼兒換位思考一下,體會子墨的心境。

2.告訴幼兒隨便打擾別人講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也是十分厭惡的。

3.團體講讀相關繪本《大熊有一個小麻煩》

4.組織一些團體遊戲,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如“傳話筒”“聽指令做動作”“和我説相反”等等。

5.班內安排一些師幼對答小遊戲:如“小嘴巴—沒聲音”“XXX—請注意”“聽我説—請您講”等等。

6.教師自身找原因,要耐心聽幼兒説話以身作則。

Tags:精選 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