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精選23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精選23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精選2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2、喜歡運用有節奏的語言表現小動物的叫聲和食物。

3、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小鴨、小貓、小雞、黃狗動物頭飾若干,小魚、小蟲、老鼠、骨頭圖片若干。

2、不透明的口袋一個;森林的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1、遊戲:小動物來做客

老師帶小雞的頭飾,模仿小雞的動作走出來“誰來了?”“小雞怎樣叫?”“小雞喜歡吃什麼?”

幼兒和老師(雞媽媽)一起走,捉蟲子吃;老師有節奏的説:“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將小蟲子的圖片貼在小雞的旁邊。

以此類推,老師扮演不同的小動物走出來,和幼兒一起模仿動物的動作、叫聲;並運用有節奏的語言進行表述)。

2、遊戲:摸口袋

老師把小動物的頭飾裝在口袋裏,讓幼兒請出後,老師根據圖上的動物問怎樣叫,喜歡吃什麼?然後請小動物吃東西。

3、遊戲:我們大家一起玩

請幼兒自己選一種動物的頭飾,聽動物的叫聲,模仿的動作,去找喜歡的食物吃(活動室周圍放若干動物圖片)。

4、將幼兒的話編成兒歌:

今天,你們都會説什麼動物吃什麼了,老師把你們説的話變成了一首兒歌,你們聽:

小鴨子,嘎嘎嘎,吃什麼,吃小魚;

小小雞,嘰嘰嘰,吃什麼,吃小蟲;

小花貓,喵喵喵,吃什麼,吃老鼠;

小黃狗,汪汪汪,吃什麼,吃骨頭。”

《什麼動物吃什麼》反思:

幼兒對動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所以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小動物吃什麼這一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了小朋友喜歡的頭飾,讓他們在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小動物愛吃的食物後,讓他們自己扮演小動物參與遊戲,加深鞏固知識。由於所學小動物較多,情節有點重複,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利用電腦,將小動物吃什麼設制了動畫的形式,提高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2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母和海葵的一些基本特徵。

2、通過觀察,大膽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嘗試總結兩種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水母圖片、海葵圖片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讓孩子們説説自己所瞭解的海洋動物,大致説説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基本部分:

(1)認識水母

A、觀察各種各樣的水母,並讓孩子們説出他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B、説出水母的不同之處和共通之處。

(2)認識海葵

A、觀察不同種類的海葵,並讓孩子用自己的嘗試用自己的言語描述自己看到的。

B、説出不同海葵有什麼不同,它們有什麼樣的相同之處。

(3)讓孩子嘗試説出水母和海葵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教師進行補充。

3、結束部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記錄表上記錄水母和海葵的不同和相同。

教學反思:

水母和海葵是海洋中較為常見的兩種生物,但孩子們對他們瞭解並不透徹,他們因為各種電視節目的誤導,認為水母是有電的,有許多孩子會認為海葵是一種植物。因此這樣的一次科常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海葵和水母都是海中美麗的生靈,因此這次活動最主要的部分是讓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海葵和水母,讓他們欣賞的同時,讓孩子找出他們的共通之處,並讓他們總結外在的共通之除,並找到他們的差異。在這後,教師再進行補充,去糾正幼兒對這些生物瞭解的一些誤區。

利用這樣的方式,讓活動充滿探索性,並讓孩子們總結自己的發現,這種方式孩子們更喜歡,且所獲得的知識也會記得更勞,最後老師再加以補充和總結,讓孩子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3

教學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並較自然地進行歌唱。

2、能在歌曲結束時,及時模仿動物叫聲或用語言對問句作出相應的回答。

3、不願意做懶惰蟲,樂意做一個勤勞的孩子。

活動準備:

一隻毛茸茸的小雞玩具,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座位排成“圓形”,並玩過“點兵點將”遊戲。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蜜蜂做工》。

駕駛帶領幼兒隨着音樂從活動室外面飛進教室,並在教室裏邊唱歌邊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點兵點將”遊戲。

(1)教師出示小雞玩具,問小雞:“你是小小雞,你是一隻小小雞?(小雞沒有回答)。

(2)組織幼兒討論:你們能幫助小雞回答嗎?(如:小雞發出嘰嘰嘰的聲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師邊用《懶惰蟲》歌曲旋律唱問:你是小小雞……“邊逐個對座位上的幼兒點小雞。歌曲唱完,被點的最後一名幼兒站起用“嘰嘰嘰”叫聲表示回答。

(4)由幼兒建議,教師邊唱其他小動物邊點兵點將,鼓勵和表揚幼兒大膽地利用相應的叫聲進行回答。

三、學唱歌曲《懶惰蟲》。

(1)看圖片,並用語言表現對懶惰蟲的理解。“懶惰蟲是什麼樣的人?”

(2)邊玩遊戲邊聽教師範唱,理解歌詞內容,教師邊唱邊點人,唱完後提問:“懶惰蟲什麼地方痛?”

(3)傾聽教師第二遍範唱,然後討論用什麼動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動身體,雙臂抱緊等)

(4)秒年用手指兩拍一下做點人動作,邊跟隨教師學唱歌曲。

四、遊戲《懶惰蟲》。

(1)學習用語言和動作,堅決大膽地表現對懶惰蟲的否定。

教師:你們是不是懶惰蟲?幼兒:我不是懶惰蟲。

(2)介紹遊戲玩法:教師或幼兒扮演點人者,邊唱歌邊點數尋找懶惰者,當歌曲唱完後,被點到這,必須站起來,大聲地否定:“我不是懶惰蟲”。

(3)討論活動:你喜歡懶惰蟲嗎?為什麼?激勵幼兒爭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學習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詞:剛才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做撓癢癢的遊戲,可開心了!咦,有一條毛毛蟲還在睡懶覺呢,大家都去叫它:“醒來啦,太陽出來啦!”可是它卻説:“哎喲,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麼叫他都不願意起牀,不願意做事請。大夥兒生氣了,就叫他“懶惰蟲”。大樹爺爺笑眯眯:“彆着急,我來試試”。

2、清唱示範歌曲。

提問:大樹爺爺用什麼辦法把毛毛蟲叫醒了?為什麼毛毛蟲聽了大樹爺爺的歌會很快起牀做事?你聽到大樹爺爺唱了些什麼?

三、情景遊戲——喚醒小動物。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不肯早起,愛睡懶覺,你們願意去幫助他們嗎?

活動反思:

歌曲《懶惰蟲》詼諧、幽默,旋律流暢,歌詞生動,適合小班幼兒。歌曲雖然以“反面形象”出現,但他的教育意義是很顯現的,教育孩子做一個勤奮的人。“勤奮”的概念很寬泛,對於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難度,想到班級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現象,因此,我把音樂中的“懶惰蟲”特指為不願早起,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為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負面影響,我又賦予歌曲《懶惰蟲》一個特定的功能,即“喚醒功能”,大樹爺爺輕輕一唱,愛睡懶覺的毛毛蟲就起牀了。多神奇,一首歌變成了一個好辦法。基於這兩個重新賦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貫穿活動始末,有了反覆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發了孩子不當懶惰蟲的想法,同時幫助孩子感受體會了歌曲的詼諧情趣。新授歌曲必須要有七八遍的反覆跟唱,才會被孩子接受熟悉。單調機械的模唱顯然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後,我設計了遊戲環節“喚醒小動物”,引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兒都沉浸在“幫助喚醒”的角色中,盡情地反覆自覺地吟唱。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在學唱新歌,而是在遊戲。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學會用簡短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爸爸。

2、鼓勵幼兒養成安靜地傾聽同伴説話,輪流交流的習慣。

3、培養幼兒關心和熱愛爸爸的情感。

活動準備:

已進行了一次有關爸爸的活動、爸爸的照片、爸爸和孩子活動的照片。

活動分析:這是一堂談話活動,在此之前,幼兒已學習了《我爸爸和我》的繪本,積累了有關爸爸的經歷,初步感受了熊爸爸和熊寶寶之間的愛,這堂活動在此基礎上,再次挖掘爸爸和我這個話題,孩子對自己的爸爸也有很多的思想、情感要表達,談話活動,首先要“談”,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力是重點。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

教師談話,激發幼兒對談論爸爸的興趣。

孩子們們,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爸爸吧。(老師要隨機追問,引導幼兒講述)

環節分析:從介紹爸爸的角度來拓展話題,讓幼兒從有關紛繁的線索中抓住一兩條要點來進行講述,從而使講述有重點有目標。

2、啟發幼兒談一談爸爸對自己的愛。

孩子們,我們的爸爸很愛我們,但有時爸爸會把他的愛藏起來,你們發現了嗎?

引導幼兒從語言、動作等角度來表達爸爸的愛。

環節分析:小班幼兒以直觀感知能力為主,教師在引導幼兒時,先自己示範講述,讓幼兒在講述時,知道從哪個角度來講述爸爸對自己的愛。教師在幼兒講述時,注重整理幼兒的語彙和句式,對於表達清晰完整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要適時給予幫助。

3、閲讀圖片

教師指圖大聲朗讀散文,引導幼兒一起復述。

環節分析:因為這是第二課時,幼兒對散文的內容已經熟悉,再次欣賞散文,是在講述的基礎上的情感上的一個歸納提升,注重情感上的薰陶和情境的營造。

4、拓展閲讀

教師播放圖片,有各種爸爸和孩子相處時的情景。

環節分析:情境的營造可以讓孩子更深角度地去感受爸爸的愛,也許沒有媽媽表現得那麼明顯,但爸爸的愛會藏在遊戲中、讀故事書中、和我們嬉戲中等等,與孩子相處的點滴中,但孩子會忽視這些細節,這些圖片幫助他們重温父子相處時光。

5、送一句“我愛你”給爸爸。

鼓勵幼兒回家對爸爸説一句“我愛你”,並抱抱自己的爸爸。

環節分析:讓幼兒把對爸爸的愛表達出來,是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在生活中,爸爸是幼兒身邊親近的家人,對於孩子的成長有着很重要的責任。但在平時和孩子的交談中知道,很多家庭中媽媽和奶奶、外婆等女性充當着重要角色,而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被弱化,“爸爸天天去上班,不在家”“爸爸在外面掙錢”“爸爸回家就打遊戲”等等,在這個活動中,幫助孩子尋找、理解、感受父親的.愛,也許沒有媽媽的細膩,但爸爸對家庭的付出和責任同樣重要。良好的親子關係對於幼兒的健康成長尤其重要。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説説爸爸對自己的愛,讓幼兒從內心激發愛爸爸的情感,通過圖片的播放,幫助幼兒回温父子相處時的快樂時光。這一刻的孩子是幸福的,快樂的。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5

一、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夠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二、活動準備: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蘿蔔胸飾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出示蘿蔔頭飾,引出故事主題。

教師:看,這是什麼啊?(教師出示蘿蔔頭飾)

教師:這個啊是昨天有一個老公公種的一個蘿蔔,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蘿蔔越長越大。後來啊老公公想把蘿蔔拔出來,可是怎麼拔也拔不動,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現在啊,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就是有關這個蘿蔔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操作手套娃娃,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回答。

教師:老公公蘿蔔呀拔不動,我們看看,老公公會用什麼辦法拔蘿蔔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

教師:最後蘿蔔拔出來了沒有啊?那是怎麼樣拔出來的呢?有誰一起拔的啊?

教師:這麼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講故事,請個別小朋友用手套娃娃進行故事表演

教師:那好,那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拔拔這個蘿蔔好不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表演,請小朋友試着和老師一起講,主要掌握“XX來拉,來拉”“‘嗨喲,嗨喲’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兩個句子)

教師小結: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這個蘿蔔啊?那好,現在啊,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蘿蔔拔出來!(教師引導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全部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這麼大的蘿蔔,小朋友們有沒有拔出來啊?蘿蔔拔出來了小朋友們開心嗎?

四、活動延伸:將手套娃娃放進語言區,幼兒可以在那裏繼續邊用手套娃娃自己表演並講述故事情節。

(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拔蘿蔔》是一個趣味性與表演性相結合故事,它是將人物和動物串連起來以此來引發幼兒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發現小班孩子最喜歡不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所以我就設計了這節課。

課的一開始我便先出示一個教具大蘿蔔,它是用一塊紅色的扣地板做的,葉子是用綠色的及時帖做好的,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他們一看就説是個蘿蔔,我接着又問是這個蘿蔔是什麼樣的啊,小朋友便開始説,紅紅的、大大的……。接着我便帶上老公公的頭飾。裝成老公公的樣子,一邊拔一邊説:“這個蘿蔔這麼大,怎麼也拔不動?誰來幫幫我呀!”許多小朋友説:“我來幫助您吧!”我便開始引出故事的開頭。我先出現大蘿蔔和老爺爺,接着便出現了老婆婆、小狗兒、小花貓、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後,我便以問題的形式開始問幼兒,“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人去幫老爺爺的啊?”幼兒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給説出來,“那誰先去的呢?接着又去了誰?還有誰啊?”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來激發幼兒的回憶,並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讓幼兒帶着問題帶着思考來聽故事,以此來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傾聽中,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基本能回答出來了,而且興趣依然很高漲。

接下來,便請幼兒來表演了,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孩子們一聽自己將要表演故事中的角色,高興的不得了,都圍上來要玩。幼兒們在表演環節使這節課達到一個高潮,而且通過自己玩“拔蘿蔔”遊戲,使孩子們懂得有些事情光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個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外出時不離開父母的道理:

2、具備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和媽媽在一起》。

2、根據故事《和媽媽在一起》的內容準備小魚、小雞、小猴胸飾若干,魚媽媽、雞媽媽、猴媽媽頭飾各1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猜測故事中的部分內容,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段,即從開頭到“小魚就游到哪裏”。

教師:小鳥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藍藍的天空中飛行,媽媽飛到哪裏,你們猜猜,小鳥就怎麼樣?

教師:小猴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高高的大樹上跳來蕩去,媽媽跳到哪裏,你們猜猜,小猴就怎麼樣?

教師:小寶寶和媽媽在一起,他們在公園裏快樂地做遊戲,媽媽走到哪裏,你們猜猜,小寶寶就怎麼樣?

教師講完故事。

教師:剛才的故事你們猜對了嗎?大家一起來看圖書吧。

師幼一起看幼兒用書《和媽媽在一起》的畫面,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2、教師引導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為什麼媽媽到哪裏,寶寶就要跟到哪裏?如果不跟着媽媽會怎樣?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外面一定要跟好爸爸媽媽,如果不跟着爸爸媽媽,就會走丟,發生危險。

3、表演遊戲:和媽媽在一起。

角色分配。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扮演小塢、小魚、小猴、請兩位能力強的幼兒扮演猴媽媽、魚媽媽。一位教師扮演雞媽媽、另一位教師扮演小寶寶的媽媽。

教師:小寶寶們戴好胸飾,跟好自己的媽媽、一起來表演吧。

師幼共同表演。教師在表演的過程中一邊講述故事,一邊鼓勵幼兒跟着講述並表演。

教師:今天大家都是好寶寶,在外面玩不亂跑,都能跟好自己的媽媽。以後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時,也要緊跟爸爸媽媽,這樣就不會有危險了教學材料和媽媽在一起小雞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散步,媽媽走到哪裏,小雞就走到哪裏。小魚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清清的小河裏游泳,媽媽游到哪裏,小魚就游到哪裏。小鳥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藍藍的天空中飛行,媽媽飛到哪裏,小鳥就飛到哪裏。小猴和媽媽在一起,它們在高高的大樹上跳來蕩去,媽媽跳到哪裏,小猴就跳到哪裏。小寶寶和媽媽在一起,他們在公園裏快樂地做遊戲,媽媽走到哪裏,小寶寶就跟到哪裏。小寶寶和媽媽回到家裏。媽媽坐在沙發上,小寶寶坐在媽媽懷裏。小寶寶和媽媽一起看圖書,圖畫書呀真有趣,小寶寶樂得拍手笑嘻嘻。

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小班幼兒開展了這次教育活動。首先通過幼兒用書進行導入,圖畫中的“小雞、小鳥、小猴、小魚”都跟着媽媽,和媽媽在一起,教師講故事時,幼兒能夠通過前半句,回答出後半句“小雞也走到哪裏”……然後教師操作玩偶,通過故事講述讓幼兒懂得不隨便跟陌生人走,體驗其帶來的不良後果。活動開展時,教師在一邊講述故事,一邊用操作手偶以及各種任務的對話,來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叔叔扮演的陌生人拿着糖果和餅乾問:“你們覺得小明會跟陌生叔叔走嗎?”“誰願意跟叔叔出去玩滑滑梯?吃糖?看奧特曼”小朋友紛紛地説:“我要去,我要去。”説明我們小班孩子的控制能力真的很差,沒有一點防範意識,也可以看出家長在家也沒有重視對幼兒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於是,我問了一句:“你們都認識這位陌生人嗎?”這時候,有些小朋友好像有點意識到了,很多小朋友都説不認識。還是有幾個小朋友説這是假的,願意跟陌生人走。跟着陌生人走了。我又着重對幼兒講述“跟陌生人走”的危害性:爸爸媽媽接不到寶寶,寶寶也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小朋友一個個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當再一次問他們:“如果在馬路上,要不要跟陌生人走?和誰在一起呀?”小朋友一個勁得説:“和媽媽在一起”。

因此,我覺得從小對孩子進行這樣的安全教育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單憑説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多對他們進行情景性的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7

【內容分析】

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和識字寫字。

本課教學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設計思路】

課前,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親身體驗自然的變化,在兒童眼前展現一個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產生渴望“找春天”的急切心情。

課上,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激起學生自身學習的潛能。課堂上讓學生放手自主讀書,品味詞句,課後擴展知識,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策略】

1、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2、教具準備:春遊錄像;生字詞課件;課文插圖動畫;春天景物道具;畫布。

3、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放錄像,帶領學生春遊時的活動場面)

1、小朋友,通過剛才播放的春遊活動場面,你能説説在活動時你發現什麼嗎?

2、學生自由表達,談談自己的收穫。

3、過渡:春天來到,大自然發生很大變化,下面讓我們看看書上的小夥伴在哪裏找到春天

板書:找春天

二、初讀課文,合作識字

1、自由讀課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

2、同座合作,互相檢查,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

3、過渡:剛才小朋友自學得很認真,在自學時,你們發現哪些字最難讀,誰願意當小老師來教大家讀一讀。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2)交流識字情況。(説説哪幾個字已經認識,不用教。)

(3)演示識字方法。

師:拿一朵花躲在身後,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字?(躲)用“躲”字組詞。

(4)彙報識字方法。

看實物猜字(躲、符、鵲);

做動作猜字(羞、遮、掩、探、觸);

畫圖認字(嫩)

5、出示詞語。(屏幕打出)

開火車認讀。

6.默讀課文。要求把生字詞帶到課文中再讀一讀。做到不出聲,讀正確、通順。

三、細讀課文,指導寫字

1、指名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評。

2、帶着感情朗讀。

3、指導寫字。要讓學生先觀察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凍、溪、掩、探、搖: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教師可引導學生歸類學習。

野、躲、解:左右一樣寬,筆畫較多,重點指導。強調“身”字做偏旁時的變化。

4、學生交流。體會字體美觀、規範。

5、教師範寫。“溪、野、躲、解”幾個難寫的字。

6、學生仿寫。在書上仿寫兩個,身坐端正,字寫規範、美觀。

四、輕聲齊讀,整體感知

1、齊讀,想一想我們跟隨作者找到什麼?春天發生什麼變化?(學生板書圖畫,學生貼詞語)

2、學生交流。

3、學生質疑,合作研究。

五、朗讀課文,擴展活動

1、讓父母當評委,朗讀課文。

2、向父母介紹學習《找春天》這篇課文學會哪些字,發現什麼。

第二課時

(設計思路:在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語,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本節課重點指導品讀課文,背誦課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運用教材,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並在過程中感受美,體會美。)

一、談話,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走進春天,通過我們留心觀察,我們發現春天大自然有很大變化。

問:春姑娘找到什麼?

(生一邊説,師一邊畫、一邊寫。)

小草野花嫩芽小溪

二、品讀,品味佳句

1.出示“害羞”一詞,找一找、讀一讀、説一説。

2、指名讀4-7自然段,體會排比句特點。

3、看讀,體會感情。

(1)教師讀課文,學生看錶情、聽聲音。學習課文,要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讀課文,教師看讀、指導。

4、自由讀。可以找夥伴讀,找老師讀,帶動作表演讀,體會春天來,萬物急切來到大自然的心情。

5、觀察板畫,用“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練習説話。練習“……像……”句式。6、自由交流,説説喜歡的句子,再畫下來,記在積累本上。

三、欣賞,自主表達

1、放歌曲《春天在哪裏》,屏幕打出課文插圖動畫。嘗試背課文。

2、教師將準備的道具擺在教室裏,學生自由表達自己情感,一邊找一邊複述課文。

3、毛遂自薦背誦課文。

4、引讀。

師:春天來!生:我們……,我們……,我們……,我們……。

師:她在……,生:在……;

師:她在……,生:在……。

5、集體齊背。

四、拓展,昇華情感

1、啟發談話:説一説,我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觸到什麼,她是什麼樣子。

要求:可以一邊讀文一邊聯繫生活發表見解;同桌互説;小組討論;找夥伴探討。

2.爭當小畫家,動手畫一畫《美麗的春天》。(準備畫布,集體創作)

反思

《找春天》是二下第一課,本課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我想進入新的教材,將課堂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領會課文

學習課文之前,我首先進行範讀,使學生整體感知春天藏在哪裏。這種聽讀也訓練學生的聽力,讓學生受到教師朗讀的薰陶。

接着,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在學生自由讀前,提出要求:(1)藉助拼音,仔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2)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作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3)讀通課文後,標出自然段序號和圈出生字。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和較長的詞組,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

解決字詞,就要品讀課文,這一步是以情貫穿的讀。課文第一段我抓住兩個它!第二段我讓學生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脱、衝、奔、找這幾個動詞,描繪出孩子們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這時適時引導:這段該怎麼讀?為什麼這樣讀?這兩段應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去讀?使學生明白麪對春天這美麗的景色,我們應用盼望、高興的、急切的語氣去讀。課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和反問句引導學生朗讀。這三句話把春天生機勃勃的.畫面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為春天增添不少生機。讀這一部分時,要讀得親切活潑。

最後理解課文,還要進行朗讀的反饋,這時,我安排學生分組比賽讀,每組選出最好的同學再比。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以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熟、讀出感情後,再進行背誦的練習。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8

活動目標

1、初步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感知漢字“黃”和“藍”。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漢字“黃”和“藍”及紅、黃、藍、綠四色積木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激發幼兒感知“黃”和“藍”的興趣)

1、講解遊戲規則

幼兒念兒歌,當見到老師出示的字牌時,根據字牌上的字去玩相應顏色的運動器具。

2、幼兒遊戲

(二)遊戲――快快拿(感知“黃”和“藍”)

1、出示漢字“黃”和“藍”

初步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有什麼一樣的地方?(上半部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下半部分)

2、遊戲――快快拿(鞏固感知“黃”和“藍”)

(1)講解遊戲規則

人手一個計算盒,內有四塊積木(紅、黃、藍、綠),教師出示漢字,幼兒舉起相應顏色的積木。

(2)幼兒遊戲

師:一二三,快快拿;幼:拿出相應積木並大聲説出“x顏色的X”

(三)遊戲――貼字(鞏固“黃”和“藍”)

1、講解遊戲規則

顏色與漢字一一對應地貼在運動器具上。

2、幼兒遊戲。

3、遊戲結束集體驗證是否對應正確。

(四)提示與建議

此活動在户外進行。利用户外運動器具,在自然的場景中教學。

活動反思

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全身地投入,真正讓幼兒體驗到了玩中學,學中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了識字教學的目。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9

活動意圖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於數與量的概念理解很少,孩子們能區別1個物體,但對於許多的認識就很少,為了讓孩子們從感官和事物上正確區分1和許多,我準備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初步學會辨別1個和許多個物體,瞭解1和許多的關係。

2、學會用語言表達1個XX,許多個XX。

活動準備

遊戲宮門左右各一扇,左門有一個紅色的圓,右門有許多個綠色的圓;門票若干(分別畫有一個圓和許多個圓);《木偶劇場》門牌一個,木偶兔頭飾一個,積木搭建的菜地一片,蘿蔔卡片若干,籃子一個,紙飛機若干,音樂磁帶;鼓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到一個好玩的地方去,這個地方就是遊戲宮,小朋友們請做好,開動我們的小汽車,出發吧!嘀?(教師同幼兒隨音樂做開車狀)

師:遊戲宮到了,不過這遊戲宮不能隨便進去,要有票才行,小朋友請等一會,老師去給你們買票。

二、認識“1”和“許多”

1、發門票:師問:“看老師手中的門票有多少?”(引導幼兒多説幾遍“許多”),那小朋友手中有票嗎?將教師手中的門票發給幼兒人手一張。師提問:老師手中還有票嗎?那剛才許多的票哪去了呢?

師:原先老師手裏許多的門票現在變成一張一張的分給了小朋友。

2、看門票:那小朋友們互相看一看,你們手上的票一樣嗎(不一樣)引導幼兒説出一個紅色圓點、許多個綠色圓點。

3、對比遊戲宮門上的標記

請幼兒根據自己手中票上的標記對應進入相應的門。

4、進遊戲宮

提醒幼兒進入時不擁擠。兩位老師分別在門內收票,等小朋友進入後,教師收齊門票,提問幼兒:你們還有門票嗎?老師這裏有票嗎?有多少?

師:老師把你們手中一張一張的票收起來放在一起又變成了許多的票。所以説:“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三、和木偶兔做遊戲

到達《木偶劇場》出示木偶兔,和木偶兔做遊戲,教師扮兔媽媽,幼兒扮兔寶寶,請幼兒觀察兔媽媽和兔寶寶的數量,引導説出“1”個和“許多”。請幼兒聽鼓聲,一聲跳一下,許多聲跳許多下,集體練習原地跳。幫媽媽拔蘿蔔,幼兒一人拔一個,放到籃子裏觀察籃子裏蘿蔔的數量。

師:許多個蘿蔔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蘿蔔,一個一個的蘿蔔放在一起又變成了許多個蘿蔔。

四、遊戲結束

師:一個一個放在一起就變成許多,我們還可以把許多變成一個一個的。教師將紙飛機送給幼兒人手一架,到遊戲宮外的草地上投飛機。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較好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活動正確的區分了1和很多,有個別幼兒在第三節遊戲活動中表現很隨意,沒有按照遊戲規則來玩,但總體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0

活動目標:

1、練習輕輕的走和跑。

2、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老貓頭飾一個,小貓頭飾若干,在場地周圍放些障礙物供幼兒躲藏,活動前學習遊戲中的兒歌。

活動過程:

一、幼兒與教師站成一個大圈,面向圓心。

1、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做個有趣的遊戲。你們看這是誰呀?(出示小貓頭飾)

2、小朋友喜歡小貓嗎?小貓是怎麼叫的?一起來學一學。

3、小貓是怎樣走路的?一起學一學。

二、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師:今天老師做貓媽媽,小朋友做誰呢?讓我們活動一下身體吧!

三、整體部分。

1、講解活動規則。

師:下面由老師蹲在中間當貓媽媽,寶寶圍着貓媽媽當小貓。貓媽媽和小貓一起説兒歌:“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偷偷往外瞧,小貓小貓愛遊戲,輕輕跑到外邊去!”説完兒歌,貓媽媽就睡着了。小貓要輕輕地走或跑到小椅子後面藏起來。過一會,貓媽媽醒來睜開眼睛説:“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見了。”貓媽媽不見了小貓,心裏可着急了,貓媽媽就會嘴裏“喵喵喵”叫的找小貓。小貓最聽貓媽媽的話了,小貓聽見貓媽媽叫聲時,一邊“瞄瞄瞄”地叫,一邊趕快地跑回貓媽媽身邊蹲下。

2、師生共同遊戲。

師:跟着老師一起來試試看。

3、換角色遊戲。

師: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當貓媽媽,其他小朋友跟老師一起當小貓。

4、變換方式遊戲。

師:下面我們換一個方式,請小貓藏好後不要出來。看貓媽媽能不能找到小貓。看看哪個小貓藏的最好。先被找到的小貓要和貓媽媽一起找其他的小貓。

5、找到所有的小貓後,遊戲結束。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的遊戲具有靈活性和機動性。作為老師應該有敏鋭的觀察力,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來應付突發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遊戲時顧正浩總喜歡橫衝直撞,跑來跑去,聽到“貓媽媽”的召喚,總是跑回位子,不到媽媽身邊來。剛開始時我還提醒他“輕一點”,然而這種干涉並沒有起作用,於是我就不支持、不限制、不關注。現在想一想,孩子的行為總有自己的理由,孩子既然樂在其中,就可以順其要求,巧妙利用:“看,那隻調皮的小貓一定是最快跑到媽媽面前來的。”這樣既滿足了他的要求,又間接影響了他。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1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區別物體及自身在空間中的上下位置關係。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2、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

二、活動準備:

動物玩具若干個,小架子(上、下兩層)1個,蘋果樹掛圖一幅,蘋果卡片幹

三、活動過程:

(一)運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兒辨別上、下

1、展示小架子,確定上、下位置

2、請小朋友按要求將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貓放在上面、小兔小雞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並説明是從什麼地方(上或下)拿來的。

(二)用遊戲法辨別上下出示蘋果樹及蘋果,組織幼兒做遊戲。蘋果樹上結蘋果(請小朋友把蘋果粘貼到蘋果樹上),蘋果熟了(請小朋友將蘋果從樹上摘下來)

(三)看圖《小動物藏在哪兒

教師讓幼兒看用書上的圖,説一説小動物都藏在哪兒,如:小貓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2

活動目標:

1、發現“1”和“許多”,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即若干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個。

2、知道班裏除了有1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小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小鏡子若干,大穿衣鏡1面。

活動過程:

1、看看小鏡子,發現“1”個和“許多”個給每人提供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快看看小鏡子裏,有誰在裏面?"屈;老師.教,案網出處"有幾個你自己?”並告訴幼兒:“小鏡子裏還有你的好朋友。”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聲説:“×××,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後比一比,看誰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鏡子,體驗“1”與“許多”的關係將幼兒集中到大鏡子前,提問:大鏡子裏有誰?(引導幼兒説一説有許多小朋友)邀請全體小朋友當小貓,和老師一起做“老貓睡覺醒不了”的遊戲。

遊戲開始時,主班老師面朝鏡子背對幼兒做睡覺狀。當主班老師(老貓)嘴裏唸到:“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悄悄往外跑”時,配班老師悄悄請一個幼兒起身躲到屏風或布簾後面去(不能被鏡子照到),主班老師睜開眼睛問:“幾隻小貓跑了?”幼兒回答:“1只。”遊戲重新開始,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躲到屏風後面時,老師問大鏡子:“每次只有1只小貓跑掉,怎麼我的許多小貓都沒有了?”(讓幼兒發現許多隻被分成了若干個1只)這時,配班老師逐一請幼兒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問:“幾隻小貓回來了?”該幼兒答:“1只。”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再問:“每次只回來1只小貓,我這裏怎麼會有許多隻小貓呢?”(讓幼兒再次發現若干個1只合起來就有了許多隻)。

活動延伸:

教師還可結合平時的各種生活、遊戲活動,讓幼兒反覆感知“1”和“許多”(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例如分餐具、發點心等。

活動反思:

在本節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同時也體驗到了數學的樂趣,並且都能夠正確的區分“1”個“許多”,但在活動設計中感知“許多”的環節有點弱,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本次的教訓把過程設計的更合理!爭取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現。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3

一、活動目的

1、知道母雞會下蛋、孵小雞。

2、鞏固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物體。

3、體驗在遊戲中學習的快樂。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母雞生蛋的視頻,小雞破殼而出的視頻或圖片。

2、小雞圖片若干,大點數卡兩套。

3、分別畫有1條蟲、2條蟲、3條蟲的卡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雞媽媽下蛋。

(1)模擬母雞下蛋的聲音,引導幼兒自由交流:這是誰在叫?雞媽媽在做什麼?

(2)組織幼兒觀看母雞下蛋的視頻,指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出雞媽媽下了幾個蛋。

(3)引導幼兒操作《點數雞蛋》,教師巡迴指導。

2、幫助找小雞。

(1)幼兒觀看小雞破殼而出的視頻。

教師:一天天過去了,我們來看雞媽媽在做什麼?雞蛋有什麼變化呢?

(2)組織幼兒到貼有小雞圖片的草叢中與同伴一起玩"找小雞"遊戲,並交代遊戲規則。

(3)幼兒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雞。我在圖卡上貼了X個圓點。

3、捉小蟲餵雞。

(1)將小蟲的圖片隨意灑落在地上,引導幼兒玩遊戲"捉小蟲"。

教師:小朋友們幫雞媽媽找到了小雞寶寶,雞媽媽真高興,現在她還想請大家幫忙,捉些小蟲送給餓了的小雞寶寶吃。

(2)幼兒動手捉"草地上"的小蟲,鼓勵幼兒説自己捉到了幾條蟲。

(3)引導幼兒將捉到的小蟲送給雞寶寶吃,要求一隻小雞吃一條小蟲,兩條小蟲的卡給兩隻小雞吃。

四、活動延伸:

1、音樂區:學唱《老母雞》。

2、美工區:塗色,添畫"雞的一家"。

五、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願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本文擴展閲讀: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4

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性質和初步會玩遊戲的基礎上,邊玩邊感受兔和狼的節奏。初步會用小樂器表現音樂。

2、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創造性用動作表現兔和狼的音樂形象。

3、享受集體遊戲的快樂,遵守遊戲規則。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感知過不同兔和狼的律動。

2、小朋友會敲舞和小鈴。

活動過程:

一、律動:遊戲:小兔採蘑菇

在兔跳的音樂伴奏下,邊跳邊入室。

①聽到低音區兔跳音樂,小兔蹲下采蘑菇(要求不同方位)

②聽到高音區兔跳音樂,小兔雙手舉在頭上學兔跳。

二、發聲練習: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兔怎樣跳,跳跳跳跳跳,

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

老狼怎樣走,兇狠狠地走,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請你學老狼,兇狠狠地走。

三、複習歌曲:《小貓你別吵》

①幼兒唱一遍。

②邊唱邊做動作。

四、新授:

(一)、在玩中進一步感受音樂性質:

1、聽音樂,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並引導幼兒説出音樂的性質。

問:小白兔的音樂是怎麼樣的?(高興、歡快)那你們剛才跳得怎麼樣?(高高興興、蹦蹦跳跳)

2、邊聽音樂邊啟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角色的音樂形象。

①啟發幼兒做出兔跳,歡快的不同動作。(幼兒聽音樂再練習)

②啟發幼兒創造性地做出狼的動作。

掌握狼的動作發節奏。

遊戲:拍出狼走的節奏。(教師做狼的動作)

A、教師引導幼兒拍出動作發節奏。

B、用舞板拍出動作的節奏。

C、跺腳,跺出動作的節奏。(為走做準備)

學做狼的動作。

A、狼是怎麼樣走路的?動作是輕的還是重的?(引導幼兒用的節奏重重地學習狼走)

B、怎麼樣才能表現出狼兇狠的樣子?

手是怎麼樣的?(五指張開勾指成爪形)

眼是怎麼樣的?(瞪得大大的,眼睛東張西望找尋小動物)

來回怎麼找?(東看看、西看看)邊説幼兒邊學做

臉上還有哪些地方表現狼很兇?(舌頭伸得長長的)

舌頭為什麼要伸得長長的?(想吃小動物)

活動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動,我選擇的是小班音樂遊戲《狼和小兔》。在活動中,我通過小兔和狼的故事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欣賞音樂時,引導孩子們分辨小兔和狼的不同音樂形象,學習小兔跳及採蘑菇的動作,以及大灰狼兇狠的形象。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通過創設遊戲場景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達到了活動目標。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着不足之處:

1、問題啟發性不強,語言不夠簡煉,對孩子的回答和反應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迴應,急於把答案告訴他們,沒有給孩子思考的空間。

2、遊戲要求不夠清晰,每次遊戲結束後應該小結,並對孩子提出下次遊戲時更高的要求。

3、教師沒有完全融入遊戲的角色當中去,活動時的過渡環節缺少藝術性語言。

在活動後的研討中,老師們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後的教研活動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5

學情分析:

體態律動學是瑞士心理學家達爾克羅斯創造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小班音樂活動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班幼兒最顯著的特點是穩定性差、好動,無意注意佔優勢。我根據他們的特點,結合樂曲的內容,編排一些簡單的律動,使音樂與體態韻律活動融為一體。然後通過情景遊戲的方法,讓幼兒感知、理解韻律動作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意義,培養小班幼兒的節奏感、韻律感,以及反應能力和手腳協調能力。同時,選擇世界名曲作為活動內容,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從小感受不同的世界名曲的特色,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並激發他們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2.使幼兒樂意用身體表現叮咬、飛舞和拍打動作。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幽默曲》的分段音樂、完整的《幽默曲》音樂、小蚊子跳舞音樂。

活動過程:

1.以“我和小蚊子跳舞”遊戲作為開始

(師做被蚊子叮咬狀,並表現出非常癢的樣子)“小朋友,我怎麼了?我被小蚊子咬得好癢呀,你想不想來玩這個遊戲呢?那請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來玩‘我和小蚊子跳舞’的遊戲,好嗎?”(幼兒玩遊戲)

“這個遊戲好玩嗎?我現在想讓小朋友自己扮演小蚊子和自己玩遊戲,應該怎樣玩呢?”(幼兒嘗試用另一隻手來叮咬自己的身體)

分析: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加入教師的動作暗示,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幼兒繼續參與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第一段,並用身體動作表現

“一隻淘氣的小蚊子飛在了我的手上,它咬了我一下,好癢呀!”(教師用一隻手分別從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耳朵、頭碩等部位用五指輕輕敲過,並表現出特別癢的滑稽的表情)

“小蚊子都咬我哪裏了?”

“小朋友想不想玩一玩?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玩一玩!”

分析:此環節中教師採用分段教學的方式讓幼兒理解樂曲的第一段所表現的音樂內容,並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觀察蚊子叮咬的部位培養幼兒的順序感。

3.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第二段,並用身體動作表現

“一隻小蚊子飛來了,它要飛到哪裏去呢?又一隻小蚊子也飛來了,它看了看小朋友,心裏想;‘我要飛到哪裏去呢?’飛呀飛呀!小蚊子很高興,在歡快地向小朋友們表演它們的飛行絕技。這隻小蚊子落了下來,另一隻小蚊子也落了下來。”

“小朋友,你想不想來學一學小蚊子飛舞的動作?讓我們跟着音樂來玩一玩!”

分析:教師在這一環節用雙手不斷地交換,做出蚊子不停的飛舞的動作,並用動作提示幼兒:眼神要關注雙手飛舞的狀態。

4.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第三段,並用身體動作表現

“小朋友來聽一聽這段音樂,這段音樂表明小蚊子要幹什麼了?我們來表演一下。(第三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相同)小蚊子又飛來了,咬得我好癢,小蚊子可真調皮呀!”

5.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第四段,並用身體動作表現

“小蚊子咬了我後,我又癢又難受,我一定要抓住它,教訓一下這些調皮的小東西。誰有好的辦法來抓住這些調皮的小蚊子呢?”

孩子們互相討論。

“我用手去抓。”

“我做一個蒼蠅拍來打蚊子。”

“那我們怎樣來扮演拍子呢?”(通過討論,大家同意握緊雙手來扮演拍子,不停地拍打蚊子)

“小蚊子可真狡猾,跑掉了,這裏面還有一隻我們趕緊抓住它,相反的方向還有一隻,我們要努力呀,終於抓住了。”

“好玩嗎?你想不想玩?讓我們跟着音樂來玩一玩!”

分析:在此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抓蚊子的方法,從而調動幼兒口頭參與的積極性,並拓展幼兒想象力,激發幼兒繼續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使活動達到高潮。

6.重複之前的動作,將音樂分段進行表現

“孩子們,這個遊戲好玩嗎?我們再來玩一次好嗎?”

7.教師依據音樂講解故事,並和幼兒共同隨音樂進行表演

“夏天來了,小蚊子們跑了出來,跑到了我的身上,它咬了我的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脖子、頭。好癢呀!”

“好多調皮的小蚊子又飛了過來,它們在得意地表演自己的飛行絕技,慢慢地落了下來。”

“調皮的小蚊子,把小朋友咬得這麼癢,我們一定要抓住它,快,拿起拍子,用力地拍.這邊有一隻,那邊還有一隻。好累呀!休息一下。”

分析:在此環節中,教師採用邊講述故事邊表演的方法將整首樂曲的內容完整地表現在幼兒面前,將名曲律動更加遊戲化,讓幼兒在愉悦的遊戲氛圍中參與律動活動,並主動地表演整首樂曲。

8.活動結束

將活動延伸到家庭中,以增進幼兒與父母共樂的情感。

“小朋友今天玩得開心嗎?你還可以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遊戲。”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6

活動目標:

1.聽懂AB兩段音樂。

2.能跟着不同的節奏做相應的動作。

3.在遊戲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1.木頭人遊戲導入活動。

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

你們現在是木頭人了,可不能隨便動哦,我是魔法師,我的魔法小棒碰到木頭人的手,木頭人的手就可以動了。

遊戲兩次。

2.感受音樂第1段。

(1)這是什麼聲音?

是蚊子的聲音呀,蚊子什麼樣子的?

夏天到了,蚊子都出來了,它們出來幹什麼呢?怎麼叮人的?用小手跟着音樂來學一學呀。(叮手臂,換個地方,再換個地方,再換個地方)

剛才小蚊子叮了幾次?

(2)我們學一學飛起來的蚊子呀。找到了才叮上去。

3.感受第2段音樂。

(1)被蚊子咬了會怎麼辦?

(2)我們怎麼擦止癢藥膏?

抹一抹,擦一擦。

4.完整感受1、2段音樂。

(1)又飛來了一隻蚊子,會叮在哪些地方呢?

被叮了要一下一下地擦止癢藥膏哦。

5.分角色遊戲。

(1)現在我是蚊子,你們在睡覺哦,我來叮你們,叮到哪兒,你們就哪兒會癢癢,要擦藥膏。

(2)找個好朋友,一個人做蚊子,一個人是木頭人,蚊子跟着音樂叮人,木頭人跟着音樂擦藥膏。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7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快慢節奏的變化,對夥伴的動作給予相應的反映。

2、展開想象,創編蚊子飛、叮人、身體不同部位抓癢、打蚊子的動作。

3、感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蚊子圖片、蚊子叮人圖片、寶寶抓癢圖片、寶寶打蚊子圖片、蚊子貼貼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有一天,寶寶們正在玩遊戲,他們很開心,可是有一羣壞傢伙飛了過來……

二、分析音樂,創編動作

1、(1)出示大蚊子圖片:這個壞傢伙是誰?

仔細觀察蚊子的樣子(如:大大的翅膀、嘴巴上面有一根尖尖長長的刺、細細的腿…..)

(2)創編:大蚊子飛的動作。

(3)配合音樂A段表演大蚊子飛。

2、(1)出示蚊子叮人圖片,觀察蚊子叮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2)看圖學一學蚊子叮人的樣子,創編動作。

(3)配合音樂B段表演蚊子叮人。

3、(1)出示寶寶抓癢圖片,寶寶被蚊子叮了,身上很癢,他要幹什麼?(抓癢)

(2)看圖片學寶寶抓癢的樣子並創編在身體不同部位抓癢的動作。

(3)配合音樂C段表演寶寶抓癢。

4、(1)出示寶寶打蚊子圖片。

(2)創編打蚊子的動作。

(3)配合音樂D段表演打蚊子

5、連貫的表演《我和小蚊子跳舞》

三、角色扮演遊戲

幼兒分兩組,一組幼兒貼蚊子貼貼扮演小蚊子,另一組幼兒扮演寶寶

A段:蚊子圍着寶寶飛飛。

B段:蚊子做叮人動作

寶寶對蚊子叮的地方做抓癢的反映

C段:蚊子到處飛

寶寶抓癢

D段:寶寶打蚊子

蚊子做逃跑狀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8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音樂並感受音樂的變化,能跟着老師做出相應的遊戲動作。

2.理解遊戲規則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音樂。

3.在音樂遊戲中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蚊子叫聲,並知道蚊子會飛。

材料準備:蚊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音效吸引幼兒注意力。

1.播放音效,師:聽,誰飛來啦?

2.師:原來是小蚊子飛來啦!

二、完整欣賞音樂並能根據音樂做出相應的動作。

1.欣賞音樂感受蚊子飛的節奏,嘗試做蚊子飛的動作。

師:聽了剛才的音樂,你覺得蚊子怎麼飛的?

你能學學蚊子會飛的動作嗎?

仔細聽音樂,蚊子飛了幾下?

2.聽音樂感受蚊子咬人的節奏,嘗試做蚊子咬人的動作。

師:蚊子飛來幹什麼?蚊子會咬哪裏了?

蚊子怎麼咬的,用什麼動作表示它長長的針?

誰來做小蚊子學學咬人的動作。

3.聽音樂感受寶寶撓癢癢的節奏,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撓癢癢。

師:剛才蚊子咬了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你想怎麼撓癢癢?

蚊子咬在小臉上你怎麼撓癢癢?咬在小腿上你怎麼撓癢癢?

能用舞蹈動作表現嗎?還有誰的動作和他不一樣?

4.師扮演蚊子角色,小朋友做寶寶一起表演。

師:你們的動作都很棒,現在老師是蚊子,小朋友做寶寶一起聽音樂表演(音樂)

5.老師和個別幼兒表演蚊子

師:現在我要帶蚊子寶寶出去玩了。

三、幼兒完整進行遊戲感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跟隨着音樂,完整地遊戲。

教學反思:

《我和小蚊子跳舞》是俄國作曲家亞里多夫的管絃樂曲,俄羅斯民歌8首中的第四首,整篇樂曲篇幅雖小,但作家塑造的小蚊子形象卻很生動,充滿了富有生活氣息的詼諧情趣。

《我和小蚊子跳舞》遊戲的設計配合音樂所表現的主題,將樂曲表現的內涵與遊戲情節有機融合,通過“蚊子飛”、“蚊子叮”的動作體現富有情趣且幽默的情節,並遊戲和音樂之間的聯繫,讓幼兒在享受作品的同時,通過蚊子咬寶寶,寶寶撓癢癢逗引身體接觸,體驗同伴之間的共同遊戲快樂。

首先,我讓孩子學會傾聽音樂。以蚊子的聲音引入今天的主題——蚊子來了。我就問:“蚊子怎麼飛的了?它飛來幾下?”讓幼兒更認真的去聽音樂,熟悉音樂。老師則在幼兒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小幅度的做動作這樣既有視覺的衝擊也有聽覺的遊戲不僅給孩感應兩者結合起來,幼兒對遊戲更有興趣。

其次,讓幼兒學一學蚊子叮人的動作,它長長的針用什麼動作表現。再讓幼兒表演小

蚊子如何叮人?再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説一説,自己被蚊子咬過會有什麼感覺呢!怎麼撓癢癢呢?在此環節中,幼兒都能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蚊子叮人”、“撓癢癢”的動作。

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因為子們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並且培養了孩子音樂感受的能力。《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並且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感情,建立對彼此的信任。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出現遊戲規則,使幼兒自始至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19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感知,讓幼兒初步感知"1"和"許多"

2、能正確説出"一個"和"許多"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蘿蔔卡片若干、兔子耳朵頭飾若干(數量均和幼兒的數量相等)、兩個小筐子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小白兔,樂呵呵。到山上,拔蘿蔔。一隻小兔拔一個,放在一起是許多。"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要和我們一起來上課,有請可愛的小白兔,→幻燈片小白兔

(二)遊戲拔蘿蔔體驗"1"和許多的關係每個人都帶上兔耳朵頭飾扮演小兔子→(黑板上貼了許多的蘿蔔卡片)老師問:"小朋友們看看山上有多少蘿蔔啊?"(引導他們説出有許多)那現在我們一起上山拔蘿蔔吧→每人拔一個,而且要邊拔邊説"我拔了一個蘿蔔"→拔完了,老師問:"現在山上還有蘿蔔嗎?"(幼兒答)→"你的手裏現在有幾個蘿蔔?"(幼兒答)→"剛才山上有許多的蘿蔔怎麼現在一個也沒有了呢?"(幼兒答)→引導並講出"許多"的蘿蔔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蘿蔔蘿蔔看起來好好吃哦,而且蘿蔔很有營養小朋友多吃蘿蔔呢會少生病哦,你們想不想吃呢?(幼兒答)→可是剛拔的蘿蔔涼涼的又不乾淨我們吃了會肚子疼的,不如我們讓廚師給我們做成好吃的菜吧→收蘿蔔→"我放了一個蘿蔔"→老師問:"你的手裏還有蘿蔔嗎?"(幼兒答)→"筐子裏現在有多少蘿蔔?"(幼兒答)→"剛才筐子裏一個也沒有現在怎麼有許多的蘿蔔呢?→"引導並講出"一個一個的蘿蔔放在一起就成了許多蘿蔔"總結:"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1,一個一個的"1"和在一起就成了"許多"延伸: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1和"許多",我們一起來找找吧→使用幻燈片看圖並引導幼兒正確説出1和"許多"

活動反思:

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着遊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遊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20

活動目標:

1、願意與同伴交往,會以碰碰頭、親親臉等各種動作表示友好。

2、學習短句: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

3、體驗與好朋友一起做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娃娃等玩偶、幼兒生活照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以遊戲引起幼兒興趣,學説: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班請來了許多的小客人,可是他們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説一句好聽的話才肯出來。

2、教師示範:聽老師是怎麼説的?(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誰出來了?老師剛才是怎麼説的?找到朋友我們可以和他碰碰頭,親親臉!(教師拿毛絨玩具與自己做親密動作)

3、還有許多小客人都躲起來了,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小客人請出來吧。(一起學説短句)(教師拿毛絨玩具與幼兒做親密動作)

4、請個別幼兒請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師:我們班來了那麼多好朋友,小朋友會用一些友好動作來歡迎好朋友嗎?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師可以示範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動作。

3、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動作來表示對好朋友的友好。

4、請幼兒之間相互學一學友好的動作。

(三)音樂遊戲

1、音樂遊戲:碰一碰

2、教師:現在我們要將這些友好的動作放到遊戲中去,和好朋友們一起玩一玩好嗎?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我們聽着音樂一起玩碰一碰的遊戲吧。

3、遊戲2-3次。

(四)總結活動

1、教師: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開心嗎?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還可以做什麼事情呢?

2、教師播放幼兒在幼兒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兒判斷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

3、教師總結: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遊戲,玩積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為我們都是好朋友。

活動反思:

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的交往方法,為幼兒創設與他人合作、分享的機會。把交往能力的五個方面——合作、謙讓、幫助、遵守規則、分享等滲透到課堂教學、遊戲活動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環節,促進幼兒積極與同伴合作,與同伴交往。只有在實際情境中,幼兒通過交往技能的訓練,才能真正積累交往的經驗。為此,教師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幼兒的交往技能。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進行梳理和整理。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21

活動目標

1、區分爸爸媽媽的用品,樂意參加模仿爸爸媽媽的活動。

2、懂得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3、關心、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收集爸爸媽媽的生活用品。

2、爸爸媽媽在家裏做事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探索爸爸媽媽的物品。

1、小朋友,早上誰送你們來的?

哦,有的是爺爺爺爺奶奶,也有的是爸爸媽媽。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爸爸媽媽的用品,等會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看看是什麼東西?再想一想是誰用的?

來,我們一起去看看(把你拿到的東西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2、小朋友們,拿好你的東西回到座位上,誰來説説你拿的是什麼?項鍊是誰用的?襯衫呢?

二、物品分類。

1、小朋友們都説得很好,這些東西有的是爸爸用的,有的是媽媽用的,下面請小朋友把媽媽用的東西送給媽媽,把爸爸用的東西送給爸爸,送的時候要大聲地對媽媽説:“媽媽,我把圍巾送給你!”

2、檢查:我們來看看爸爸帥不帥?剛才哪些小朋友幫爸爸裝扮的?起立!誇誇他們!

再看看媽媽漂亮嗎?你們真能幹,來,我們握握手!

三、觀看錄像,回憶爸爸媽媽的辛勞。

1、爸爸媽媽每天除了送你們上幼兒園,還要做哪些事?你們説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視裏的爸爸媽媽做了哪些事呢?

2、爸爸媽媽在做什麼?

3、爸爸媽媽每天要送小朋友上幼兒園,還要上班、做家務,真辛苦呀!我們來對爸爸媽媽説一句甜甜的話,你想到什麼話來告訴大家!你的話真好聽,你們説得真好,你真愛你的爸爸媽媽!

我們就説最簡單的三個字:我愛你,會嗎?

四、談話小結,提升情感。

我們一起去對爸爸媽媽説一説甜甜的話。

教學反思

“感恩”一個美麗的詞眼,圍繞感恩我們精心設計了一個系列的活動,引導孩子學會關心家人,體貼家人,激發愛家人的情感,知道向感恩家人!由關愛家人延伸到關愛身邊的人、愛家鄉、愛祖國等更高級的情感。本次活動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動形象的生活用品很好地吸引了每個幼兒,讓他們始終保持聆聽、觀看和積極參與的熱情。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更加增進親子關係。不足之處是在活動結束以後還可以通過商討、研究,更加深入地發掘深層次的精神,使之與主題更加融合。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22

活動目標:

1、願意自己整理玩具、圖書。

2、知道東西用玩後,要放回規定的地方。

3、初步學習整理學習、生活用品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園整理過玩具,圖書。

2、自制幼兒自己脱衣整理、自己穿衣等情境的錄像或圖片(具體見下面的提問)。

3、閲讀材料《我是好娃娃》。

活動過程:

1、播放錄像(或出現圖標),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剛剛你們看到了誰?(小不點)她在什麼地方?(午睡室)

她在幹什麼?誰給小不點解鈕釦、脱衣服、脱鞋子?(自己)

衣服脱下怎麼放?鞋子脱下怎麼放?

誰給小不點脱衣拖鞋?(小不點自己穿衣、穿鞋)

幼兒討論後小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不點真能幹。

2、結合閲讀材料《我是好娃娃》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故事裏講了什麼事情?寶寶能幹嗎?為什麼?玩具放在什麼地方?書、衣服、垃圾呢?

幫助幫助幼兒理解每樣東西應該分別放在固定的地方。

3、兒整理圖書、玩具、椅子、書包等,進一步幫助幼兒體驗每樣東西應該分別放在各自的地方。

提示語:你們能像圖書中的寶寶一樣把這些東西也送到他們自己的家嗎?

4、參觀幼兒整理的活動室,教師及時點評,引導幼兒體驗整潔、舒適的環境。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可以直接結合圖書講述故事導入活動。

2、在一日生活中,提醒幼兒隨時做到無歸原處。

3、建議家長聽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收拾、整理家庭小屋。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小班優秀教案和反思2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不良費糧食。

三、活動重難點:

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四、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圖2,然後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麼?(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裏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後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3-5《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瞭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並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3.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6-7圖《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瞭解包穀、小麥的生產過程,知道種糧食很辛苦,要經過犁地、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師:農民生產糧食的過程是怎樣的?(艱苦的。)我們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討論後回答。

4.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説説誰做得好。

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教師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應該怎樣做。

活動反思:

進餐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我班幼兒目前進餐時"不想吃"、"不會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現象進行《不浪費糧食》的社會活動,通過活動使我們的寶寶懂得要珍惜糧食。在這次活動中我通過幻燈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米飯、饅頭的由來,觀察小麥和包穀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勞作的場景,不學習兒歌《愛惜糧食》,讓寶寶們體會到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剩飯菜,要愛惜糧食。當然這種社會性的情感教育對於小班孩子來説相對不太好理解,為此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進餐繼續開展這一教育。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並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瞭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通過我們反覆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兒歌《愛惜糧食》

香噴噴的米飯哪裏來?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來。

白花花的大米哪裏來?

金燦燦的稻穀脱出來。

金燦燦的稻穀脱出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稻穀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