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對於門的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對於門的教學反思

對於門的教學反思

導入:一進入教室,我就順手把門關上了,門教學反思。行禮之後,我笑眯眯地對學生説,初次見面,先測一測大家的觀察能力如何,哪位同學留意到我進來的時候做了一個什麼動作?——關門。(學生齊聲回答)

嗯,是的,我把門關上了,將喧囂與繁雜拒之門外,營造一個暫時只屬於你們和我的世界,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但是我希望也相信我們能給彼此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學生用非常佩服的眼光看着我,我很激動)

説到關門,讓我想起了一個名人,他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習慣:不管他去哪裏,都會順手把身後的門關上。有人對此非常不解,就問他原因,他説:“學會關門,不再眷戀往昔的輝煌,不再困惑曾經的過失,提醒自己不斷向前看,不斷前進。”(這個故事是我不久前考試的作文題目,我突然想到就用上來了,不過是哪個名人給忘記了。)

同學們,這則故事裏的關門和我進來時的關門意義是不是一樣的呢?——不是,一個是具體的動作,一個是有含義的。

嗯,對,關門,司空見慣的動作,我們賦予了它一定的特殊含義,其實就是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呀?——象徵,學生回答。

沒錯,象徵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美國作家莫利的眼中,門具有哪些象徵意義,一起學習課文《門》。

下面請大家快速閲讀課文,一邊看一邊找出各段中莫利對門的感悟的句子。(我們在上議論文的時候找中心論點的方法就是這樣的,我不知道應該怎麼推這個過程,就用講閲讀的方法講這篇課文)

看學生找得差不多了,我就示意他們停下,説,看看我們的默契程度如何(其實就是對答案),讓我吃驚的是,學生的回答幾乎都是統一的,找得很順利,只有第二段這個地方有些分歧,通過討論,我們最後將意見統一了。我就展示課件:

1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

2沒有人知道,當他打開一扇門時,有什麼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3當我再一次打開這扇門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4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

5 開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6 門是隱祕、迴避的象徵。

7 開門是一個神祕的動作……

8 開門和關門是嚴峻的生命流動的一部分。

9 一扇門的關閉是無可挽回的。

(到這個時候,離下課大約還有十分鐘)

這個時候,其實我對文章主旨進行引申,應該就非常好了,但是,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講完後又回過頭去分析文章結構!這是最要命的,前面分析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文章結構進行解讀了,我還要回過頭去講並且板書,浪費時間,也許還會讓人覺得是我講不下去了重複囉嗦,天啊,我太笨了!

我想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只好硬着頭皮一點而過,順便又分析了幾個文章中的重要句子。

也許是我給學生的感覺比較好,又也許是學生給我的感覺也很好,讓我興奮得有點亂了,我本來設計好的課堂小結是這樣的:在作者的眼裏,人生正是由一次次的開門和關門構成,人的生命是由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束構成的,當你面臨困境的時候,請不要沮喪,因為,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生命是流動的,希望大家能勇敢地面對挑戰,及時抓住機遇。

(設計應該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又錯了,把這兩個給調換過來了)

這個時候估計還剩三分鐘,教室裏沒有鍾,我也沒有表,但我還有一個環節,是寫作訓練,作者由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一扇門,從縱向,橫向不同角度詮釋了門的各種意義,最後聯繫到人生,使文章的層次得到一個提升,我們平時的寫作也可以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充分調動發散思維,體會出屬於自己的感悟,教學反思《門教學反思》。下面請大家就“路” “橋” “蠟燭” “風” “春天” “微笑” 等事物作個小練習,要求:1、選取一個詞寫一段有哲理的話; 2、 30字以上。

(這是我在網上看過的一個拓展,直接套上來了)

學生還在思考,這時候下課鈴聲響了,我猶豫了三秒鐘,事先準備好的句子要不要展示出來呢?最後還是讀了出來,拖了一會兒堂,估計被扣分了。

這節課就這麼結束了,我也不知道這扇門會不會再次為我開啟。

門怎麼就和我過不去呢,上次考試的作文材料和門有關,這次的課文居然又是門,難道我陷入了“失敗之門”?

無論如何,這是我第一次“赤手空拳”地備課,沒有任何教學參考,教案設計,剛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的腦袋一片空白。緊張,惶恐,懊悔,各種複雜情緒一時湧上心頭,結果已經變得不重要了,這堂課,也許會成為開啟我人生大門的重要一課,為迷茫彷徨的我指明方向。

這幾天的反思,讓我收穫了很多。在沒有任何教參的情況下,其實我們都可以把課上好,平時給學生講閲讀不就是在解讀文章嗎?那可是沒有任何教學參考的啊!一堂好課,一定是要跟着自己的感覺走。不能特意為了完成哪個環節而特別去設計教學步驟,一課一得,一堂課只要有一個亮點就足夠了。這次的課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教學設計與課堂生成完全是兩回事,你可以設計得很完美,但是,教學的推動過程往往不盡如人意,備課,需要我們面面俱到,尤其是學生的接受能力。

回想自己上過的那些公開課,展示課,有成功也有失敗。《秋天》是我在田東的第一次展示課,朗誦之中品味詩意的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讓我想起了班裏的那個孩子,在音樂聲中將學生們領進愛意濃濃的氛圍中,教學與育人巧妙結合;《安塞腰鼓》,那是我上得最輕鬆的一堂課,那時的課堂幾乎是學生的地盤,朗讀,品味,那麼精彩;《台階》為我打造深邃的語文課堂奠定了基礎,善待自己的高度,也善待學生的高度;《雲南的歌會》,那是兩年來最刻骨銘心的一堂課,我失敗了,從講台上倉皇而逃,很狼狽。但是我並沒有被打倒,傷心難過之餘,我很認真地進行了反思,一週之後,我帶着微笑和學生們一起重新學習了這篇課文!平時的常規課,《土地的誓言》、《雪》、《竹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每一次智慧的呈現,每一次與學生的思想撞擊,都讓我久久回味。最難忘最讓我自豪的當數《我與地壇》了吧,時隔三年,一切已經遠去,唯有那種感覺還如此清晰。腦海中閃現着這些畫面,我終於明白,最滿意,最有信心的課都離不開自己的靈感與領悟,講課,簡而言之,就是把你領悟到的東西與學生進行交流,領悟的深淺取決於個人素養的積累,決定着課堂的高度。我想,我需要靜靜地用心地好好地看看書了。

我的做法,很多人都表示不解。也許會有人説我不知天高地厚,也許會有人説我不自量力,也許有人説我自以為是,也許有人説我心高氣傲,面對他人的冷眼惡語,我且淡定從容地微笑着,只當作蜘蛛網般輕輕拭去,沒有目標的人生是可悲的,安於平凡,不甘平庸,這是我永遠不變的追求。害怕失敗的人,永遠也不會成功。我相信,當失敗到了一定程度,真理就會出現。

上帝把我前方一扇又一扇的門關上了,眼前一片黑暗,沒關係,老人家肯定跟我捉迷藏呢,就讓我跟着自己的心走吧,慢慢尋找那一扇窗,我相信,它一定在哪裏敞開着,只為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