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九年級下冊歷史經濟大危機教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59W

九年級下冊歷史經濟大危機教案

九年級下冊歷史經濟大危機教案

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

“一戰”後資本主義的相對穩定時期。1929年一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危機的爆發;危機的特點;危機的影響。羅斯福新政;羅斯福競選總統;新政的目的和特點;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學生認識:

1.資本主義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穩定只能是相對的,暫時的,不穩定則是絕對的,永恆的。

2.1929-1933年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無法避免的。

3. 壟斷資產階級銷燬產品、毀壞生產設備和耕田等行徑,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

4.羅斯福新政有助於美國的儘快恢復,但是新政沒有也不可能解決生產力危機的根源--一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1.通過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危機"的相互交替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認識歷史的能力。

2.從對這次經濟危機特點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能力。

3.通過對羅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

2.難點:經濟危機中一些經濟方面的知識;羅斯福新政的一些內容。

教學過程複習提問上課後教師可向學生提問:一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召開過哪些會議?有何影響?

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歸納簡結: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失敗,資本主義國家統治暫時穩定。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建立,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暫時緩和。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的相對穩定時期。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板書本課標題)

一、“繁榮”及其崩潰(板書)

20世紀20年代,各資本主義努力發展經濟,很快出現了一個“繁榮”時期。美國的發展尤為迅速。(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小字,以增強感性認識)

在講述資本主義經濟繁榮時,要給學生指出,繁榮後面潛伏的危機。就在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片歡樂聲中,資本主義危機突然降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陷入巨大災難中。

二、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板書)

1.危機爆發(板書)

關於危機產生的原因,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小字,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由於資產階級為了追求私利,盲目擴大生產,造成生產過剩。這是導致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

關於危機的爆發,這次危機始發於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拋售。為什麼股票拋售會導致經濟危機?向學生簡略解釋幾點:(1)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工廠企業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關係;(2)股票市價的價格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股票就升值,人們就會搶購;反之,經濟凋敝,股票就貶,人們就拋售;(3)1929年10月,紐約股票拋售狂潮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在這以前,美國的汽車工業、鋼鐵工業等都已出現停滯狀況。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點多鐘,紐約股票交易所開盤伊始,大批股票擁入市場。盲目拋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亂,這一大拋售額達1000多萬股,創股票交易所記錄,股票價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證券貶值50% 股票市場全部崩潰、信用破產。(指引學生觀看課本“紐約華爾街股票交易所前擁擠的人羣”圖,以增強感性認識)

2.危機的特點(板書)

特點一,範圍廣。過去危機只發生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裏。但這次危機則席捲整個世界資本主義世界,既波及到資本主義國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這次危機也影響到工、農、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經濟領域,這也是過去任何一次危機所不及的。

特點二,時間長。以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般是幾個月,最長的是一、二年。危機後經歷短期的蕭條,便轉入復甦,而這次危機前後持續了5個年頭(1929-1933年)。 這次危機持續時間之長,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機所沒有的。

特點三,破壞性大。課本圖表中列舉的資本主義工業下降情況和世界貿易縮減的情況,已可看出這次危機的嚴重性。

3.危機的影響(板書)

1929-1933年經濟危機對社會生產力產生什麼影響?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為二點,並做如下講述:(1)工人大量失業,勞動人民生活惡化。失業隊伍的增加,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工資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無着、流離失所。(2)銷燬商品、生產破壞。一方面是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另一方面卻是資本家為追求自己利潤而故意大量銷燬產品。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和罪惡。

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造成各國社會的動盪不安,各國政府紛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羅斯福新政(板書) 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總統。介紹羅斯福生平時,可指引學生閲讀課本“羅斯福總統”畫像下的生平簡介。還可介紹一下羅羅斯福任總統後在電台上的"爐邊談論",以增進學生對羅斯福的感性瞭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點(板書)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經濟危機,穩定社會經濟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鞏固資本主義制度。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書)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生產的調整,其任務是克服工業生產的盲目競爭所造成的生產過剩現象,減少失業,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

還有比如整頓金融、調整農業、舉辦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義的是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可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田納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壩”圖)。

新政的效果:經濟方面:通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經濟得以較快恢復。政治方面:由於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會矛盾逐漸緩和。穩定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羅斯福新政由於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只能遏制當時危機,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