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小學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活化石優秀教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小學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活化石優秀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活化石優秀教案

一、教材簡説

很多遠古時代的生物已經滅絕了,像三葉蟲、恐龍等。我們要想了解它們的生存情況,只能通過對它們的化石進行科學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厚厚的地層好比一本碩大無比的書,夾藏在不同地層裏的化石就像一種特殊的文字,記錄着古生物生存活動的歷史和地層的年齡,它是人類開啟地球宮門的一把鑰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瞭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人們確定地層的年代。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擺脱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存到現在,如,本課所介紹的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成為人們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葉子,長得很慢卻有着營養豐富的果實,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這就是銀杏樹。肥胖的身體,粗壯的四肢,猶如戴着墨鏡的黑眼圈,這就是大熊貓。尖而長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體長可達四五米,體重可達半噸的水中動物,這就是中華鱘。

學習本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蒐集信息的能力,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生字較多,最好不要孤立地進行認讀。可以先帶領學生熟讀課文,再將生字連同詞語及其注音一起呈現(課件或投影),再去掉拼音,最後單獨呈現生字,逐步進行認讀。“珍、肉、史”等字是翹舌音,要提醒學生讀準字音。

2.寫字。

本課要寫的字中,左右結構的四個(化、代、孫、植),建議結合上一課的寫字教學,重點指導寫好左右結構的字。採取的主要措施仍然是:整體指導,發現規律,多示範。

建議結合上一課的“住”字重點指導“化、代”兩個字,以加強對單立人寫法的認識和運用。寫好單立人的關鍵是:撇不能太彎;豎一定要垂直。

此外,歷史的“史”字和滅絕的“滅”字中的“豎撇”,也是指導的重點,書寫時一定要先豎後撇。教師的示範書寫作用依然要發揮,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瞭解漢字的間架結構、筆順規則、運筆方法。

(二)朗讀感悟

本課教學可以採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

首先,老師可以生動地給學生介紹一點關於古生物的知識,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然後可以佈置學生查閲有關資料。查閲的途徑不要限制,可以查閲書刊資料,查閲音像資料,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有條件的還可以上網查閲。查閲的內容也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但是,對查閲到的內容要有明確的要求:(1)將查閲的資料整理好,複印、摘抄卡片等方式都可以;(2)整理好的內容不一定長篇大論,但必須能流暢地向大家介紹。查閲完畢,可以在班級內開一個交流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資料。

當學生查閲、展示取得成功以後,可以指導他們讀書、識字寫字。建議教學中以鼓勵的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自認生字。

課後“讀讀寫寫”中的重疊量詞訓練,可結合閲讀課文進行。

(三)實踐活動

分小組蒐集古生物資料,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參觀自然博物館。把蒐集到的資料製作成卡片。

四、教學設計舉例

片斷:自讀感悟,擴展延伸

(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邊讀一邊想,讀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1.銀杏樹:古生物、白果樹、幾億年前的樹種、葉子像小扇子、長得很慢(公孫樹)。

2.大熊貓:古生物、愛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動物。

3.中華鱘:古生物、有一億多年的歷史、大、重、怪、少。

(二)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這些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了,許多人還不瞭解它們,大家想不想把這些古生物介紹給別人聽,並讓大家都來保護它們?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互相檢查。

3.全班整體檢查。

(三)擴展閲讀

同學們已經查閲了一些資料,而且還進行了成功的交流。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現在發給大家,請大家閲讀。(可以將資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發給學生。)

課前已經看過的,就重點看沒看過的內容。看後交流,印象最深的、寫得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話講述。

(四)遷移運用

鼓勵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古生物知識。

五、資料袋

1.古生物

古代動物和植物的統稱。古生物的遺體有少數變成化石保存下來,如,三葉蟲、恐龍。

2.中華鱘

鱘魚起源於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為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有“活化石”之稱。鱘魚就像遊牧民族,生在江河裏,長在海洋中,在那裏成長、發育,成熟期約為9—12年。完全成熟後,再遷移到我國淺海地區進入河口,在那裏棲息。中華鱘的壽命很長,可活一二百年。魚體一般三四米長,體重可達五百公斤。鱘魚體內除頭部有數塊硬骨外,脊椎骨和顴骨全為軟骨,通體無刺。它的吻尖突,身體呈橢圓筒形。口前有觸鬚,用來搜尋水裏的食物。

2000年10月20日在長江捕獲了一頭已死亡的中華鱘,後經上海自然博物館製成標本,保存在中華鱘東方養殖研究基地。

3.大熊貓

(1)基本情況

一隻成年大熊貓的體重大概90—135千克。四腳站立時,肩膀部位的高約0.9米,身長大約1.5米。雄性大熊貓比雌性約大10%。

大熊貓的體形非常適應森林環境。雖然大熊貓笨重的體態和“內八字”的腳步使它顯得笨手笨腳,但實際上它卻出奇的靈活。它甚至可以用後腳夠到腦袋。強壯的前腿和厚實有力的肩膀使它們爬起樹來身手矯健,遇到敵人時也能化險為夷。靈活的身體使它們能輕鬆地穿過茂密的竹林。大熊貓腿短,走起路來離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離險境時,也只不過是慢騰騰地邁着小步連跑帶顛。野生大熊貓的壽命約為20年。

(2)棲息和食物

世界上適合大熊貓生存的棲息地很少,所以,僅在中國的四川、甘肅和陝西三省才能找到大熊貓。大熊貓的領地必須有大量可吃的竹子,可以藏身的密林以及用來做巢穴的有樹洞的大冷杉樹。當然,附近還必須有理想的水源。大熊貓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找東西吃。如果有竹子吃,它們是能不動就不動。一個月裏,它們在自己生活區內到過的地方僅為總面積的10%。其實大熊貓還喜歡吃肉食,但它們獵術不佳,能吃到的往往是腐肉,即自然死亡或被其他動物殺死的屍體。

(3)傳説

藏族傳説:有四位年輕的牧羊女為從一隻飢餓的豹口中救出一隻大熊貓而被咬死。別的大熊貓得知此事後,決定舉行一個葬禮以紀念這四位女孩。那時,大熊貓渾身雪白,沒有一塊黑色的斑紋。為了表示對死難者的崇敬,大熊貓們戴着黑色的臂章來參加葬禮。在這感人的葬禮上,熊貓們悲傷得痛哭流涕。它們的眼淚,竟與臂章上的黑色混合在一起淌下,它們一擦,眼睛周圍被染成了黑色。它們悲痛得揪自己的耳朵,抱在一起哭泣,結果身上都出現了黑色斑紋。大熊貓們不但將這些黑色斑紋保留下來作為對四個女孩的懷念,同時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們記住所發生的一切。它們把這四位牧羊女變成了一座四峯並立的山,這座山現在就矗立在四川省卧龍自然保護區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