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直線教學設計示例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3.1W

直線教學設計示例

直線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直線的概念.

2.掌握直線的表示方法,直線的公理和相交直線的概念.

3.使學生熟悉簡單的幾何語句,並能畫出正確的圖形表示幾何語句.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一些幾何語句(如:某點在直線上,即直線“經過”這點;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有且只有”的雙重含義,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學,訓練學生準確地使用幾何語言,並能畫出正確的幾何圖形.學生通過“説”與“畫”的嘗試實踐,體驗領悟到“言”與“圖”的辯證統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作風、嚴密的思考方法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學習好數學必備的基本素質.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直線公理的講解,舉出實例説明它的應用.使學生體驗到從實踐到理論,在理論指導下再進行實踐的認識過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其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方法,激勵學生要勤於動腦、敢於實踐.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對模型的觀察,使學生體會物體的對稱美,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直線體會直線美,逐步培養學生的幾何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引導學生髮現知識,並嘗試指導與閲讀相結合.

2.學生學法:自主式學習方法(學生自己閲讀書本知識,總結學習成果)和小組討論式學習方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直線的表示方法,直線的公理及相交線.

(二)難點

兩直線相交為什麼只有一個交點的理解,直線公理的理解.

(三)疑點

兩直線相交為什麼只有一個交點?

(四)解決辦法

通過實驗法解決直線公理的理解;通過逆向思維解決兩直線相交為什麼只有一個交點的疑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軟盤)、三角板、木條、鐵釘.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通過知識點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直線及其性質,通過畫圖及對幾何語言的認識培養學生圖形結合的數學思維方式.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教學為主,教師引導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逐步領悟,教師概括總結和學生自我學習評價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充分體現以學為主的原則.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問題:投影儀顯示本章開始的正十二面體的模型,學生觀察這一複雜圖形中有哪些是我們認識的簡單圖形?(學生會很快找出線段和角.)

演示:投影從正十二面體的模型中分離出某一部分,即線段、角.

引出課題:要掌握比較複雜的圖形知識,需要從較簡單的圖形學起.本章我們就學習最簡單的圖形知識,即線段和角的知識,也就是我們從複雜圖形中分離出來的兩個圖形.在這個基礎上,以後我們再學習相交線、三角形、四邊形等等.

第一章 線段 角 一、直線 射線 線段 1。1直線

探究新知

1.直線的概念

師:對於直線,我們並不陌生,小學就已經認識了它,你能否根據自己的理解,説出幾種日常生活中“直線”形象的例子嗎?

學生有小學的基礎,會很快説出一些實際例子,如:黑板邊緣、書本邊緣、拉直的線、筆直的公路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演示:學生髮言的同時,教師利用電腦顯示一些實例,如:黑板、書本、筆直公路等等.然後變換抽象成一直線.

師:我們在代數中,常用一條特殊的直線,你知道嗎?

(學生會回想起數軸的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

師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幾何中的“直線”是向兩方無限延伸的,我們可以用直尺畫直線,但畫出的只是直線的一部分.

2.直線的表示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閲讀課本第9頁第四自然段,總結直線的表示方法.

對於直線的表示方法很簡單,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學生也會理解.但記憶不一定深,這種採取讓學生自己閲讀的方法,一是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二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使學生愛看書且會看書.自己學到的知識要比教師直接告訴的記憶深刻得多.

由學生小結,得出直線的兩種表示方法:

(1)用直線上的兩個大寫字母表示.如圖:記作直線 .

(2)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如圖:記作直線 .

用字母表示圖形,小學沒有介紹,現在學生初步接觸,所以教師這裏要補充説明點的表示方法.同時指出:以後學習中,常用字母表示幾何圖形,便於説明與研究.

3.點和直線的位置

找一個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直線,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找一點.然後,引導全體學生討論:平面上一條直線和一個點會有幾種位置關係呢?

師生共同總結:

(1) 點在直線上,如圖,敍述方法:點 在直線 上,或直線 經過點 .

(2) 點在直線外,如圖,敍述方法:點 在直線 外,或直線 不經過點 .

在點和直線的位置關係中,要注意幾何語言的訓練.點在直線上和點在直線外,各有兩種不同的敍述方法,要反覆練習,以培養他們幾何語言的表達能力.

4.直線的公理

實驗嘗試:用一個鐵釘把木條釘在小黑板上,讓學生轉動木條,並觀察現象.教師在木條上加上一個釘子,再讓學生轉動,並觀察現象.

提出問題:以上實驗你認為説明了什麼道理?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相互糾正或補充.

師小結: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並且只有一條直線.同時板書公理內容.

[板書]公理: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並且只有一條直線.簡言之,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體驗證實:教師小結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分別經過一點和兩點畫直線.

(1)學生通過實驗,對直線公理有認識,但欲言之而不能,或雖能表達出意思但不嚴密.此時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一定要強調幾何語言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向學生們講清“有且只有”的兩層含義.第一個“有”説明的是存在性,過兩點有直線存在.“只有”説明的是惟一性,經過兩點的直線不會多,只有一條.如果把直線公理説成是:“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就是錯誤的了.(2)公理得出後,讓學生再次動手驗證,使學生體會到公理的科學性,培養學生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也便於學生對公理的記憶.(3)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實驗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提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通過學生間的相互討論、教師補充等手段,使學生了解直線公理的應用,如:木匠怎樣在木料上畫線;植樹時怎樣能使樹坑排列整齊等等

通過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舉例,使學生明白科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只有現在好好學習,積累本領,長大後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並體會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的認識過程.

5.相交線

師:根據直線公理,過兩點有幾條直線?

(學生會答出:有且只有一條.)

師:反過來,兩條不同的直線可能同時經過兩個點嗎?

(學生容易答出:不能)

師:兩條不同的直線不可能同時過兩個點,也就是説,兩條不同的直線不能有兩個公共點,當然,也不能有更多的公共點.因此,我們得出一個新概念;

[板書]如果兩條直線有一個交點,我們叫這兩條直線相交.這個公共點叫做它們的交點,這兩條直線叫相交直線.

如圖,直線 和直線 相交於點 ,點 是直線 和直線 的交點.

兩直線相交為什麼只有一個交點,是本節課的難點.從 公理入手提出問題,再反過來考慮,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使學生易於理解,突破難點,問題得以解決.

反饋練習

(出示投影1)

1.問答題

(1)經過一點能否畫直線?能畫幾條?

(2)經過兩點能否畫直線?能畫幾條?

(3)只用直線上的一個點來表示直線是否可以?用直線上的兩個點表示直線呢?

2.讀出下列語句,並按照這些語句畫圖

(1)直線 經過點 .

(2)點 在直線 外.

(3)經過 點的三條直線.

(4)直線 與 相交於點 .

(5)直線 經過 、 、 三點,點 在點 與點 之間.

(6) 是直線 外一點,過 點有一直線 與直線 相交於點 .

問答題的目的是進一步理解鞏固直線公理,作圖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 “言”與“圖”的轉化能力.

(四)總結、擴展

以提問的形式,歸納出以下知識點:

八、佈置作業

預習下節內容

補充:按照下面的圖形説出幾何語句.

(1) (2)

(3) (4)

(5)

附答案

補充:(1)直線 過 ( 點在直線 上).

(2)點 在直線 外(直線 不過 點).

(3)直線 、 相交於點 .

(4)直線 過 、 、 三點.

(5)直線 、 、 、都過點 .

思考題:課本第16頁B組的第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