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致橡樹》舒婷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93W

《致橡樹》舒婷1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樹》賞析

這首詩是舒婷的代表作,在高中已經學過,並且是必背篇目。因為對高中那種為考試而學而背的東西反感到倒胃,所以我本來對這首詩沒有太大的興趣。也許是有了大學一年的緩衝,如今在靜下心來細讀,慢慢體味時,確實讀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我難以贊同我以前被灌輸的觀點——認為這首詩是在歌頌平等偉大的愛情,我覺得這首詩重在批判,批判時下傳統的愛情觀。不可否認,這首詩語言有柔美,但是柔中帶剛,甚至剛過於柔。作者的感情激昂強烈,一瀉千里,貫穿到底。

下面結合本學期所學的、讓我受益匪淺的“文本細讀法”來試着分析《致橡樹》。

在這首詩中,“橡樹”和“木棉”是最重要的兩個意象。作者把橡樹當作自己理想的愛情對象,而把自己比作木棉。橡樹高大挺拔,陽剛威武。(以前我不認識橡樹,所以可能見過也沒有印象,特地到網上搜了一下,確實如此)這在文中有體現,“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但是當以女性角色登場的時候卻不是正面肯定的語氣,詩的開篇連續用來幾個否定句式,來表達自己對一些現象的不贊同。如“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攀附”、“炫耀”、“痴情”,在這裏詩人以女性的立場批判了我們傳統愛情觀中“夫唱婦隨”、“夫貴妻榮”等落後的流行觀點。

作者在説了愛情不應該是什麼樣的之後,開始説出自己所認為的理想的愛情。“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注意,作者用了一個詞——“必須”,語氣很強烈。作者認為就算是戀愛關係中的女性也必須自力更生,獨當一面,所以自己有“根”,不是相偎相依在一起,而是“相觸”。這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感在下文中也有顯現,“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作為一位女性,作者在詩中也表現了相當温柔的一面。“每一陣風吹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語言。”可就是在這種温柔當中,詩人也表現了相當的憂慮。“我有我紅碩的花朵,想沉重的歎息,又想英勇的火炬。”我覺得“紅碩”這個詞用得非常好,莊重大方,不諂媚。但是為什麼會像沉重的歎息呢?這是讓我思考良久的一句。在整首詩的後半截當中,作者都是正面積極抒情為主,為什麼會突然會沉重呢?我覺得作者是在影射時下的環境與社會風氣,就像詩開頭一樣,作者不能接受傳統愛情觀,但在當時的社會卻很流行,這種現實讓她感到壓抑。所以她必須充當“英勇的火炬”。

在網上收集的的背景資料中,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我的觀點。“她1977年的時候,還是個20多歲的女孩,當時在一個小工廠上班,就在那一年的某個晚上,她與朋友在鼓浪嶼散步,大家談到了擇偶的標準,有個朋友發表感慨:現在的女孩呀,太弱不禁風了,總得靠找個強有力的男友才能過下去……舒婷聽了很氣憤,回到宿舍的當夜就寫下了一首名為‘橡樹’的詩。”(後來北島在幫她改為《致橡樹》)或許,這首詩就是這種“氣憤”的延續。

我覺得這首詩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於她的批判性。平等獨立的愛情觀在今天早已不新鮮,可現實似乎比舒婷的年代更悲觀。拜金主義的盛行讓年輕女性更願意找個有錢的老公,這才得以讓富二代、官二代們橫行,出盡了風頭。這讓我這樣的農N代們“情”何以堪。

當“和諧社會,講究的是淡定”這句話盛行的時候,或許,我們缺的就是舒婷的這種憤怒,缺的就是這種批判性。有些東西的改變與放棄,是要經歷陣痛的,我們需要極大的理性。所以很多東西不破就不立,大破才大立。

歸根究底,《致橡樹》的閃光,是詩的閃光;詩的閃光,是人性的閃光。她讓我們得以暫時擺脱物質與虛無的綁架,迴歸人性。

《致橡樹》舒婷2

舒婷《致橡樹》原文: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樹》賞析: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着人們的心絃。

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藴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託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並且有着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願要附庸的愛情,不願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願要奉獻施捨的愛情,不願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願作一廂情願的泉源,不願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峯。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着,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語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着,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衞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衞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着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鬥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儘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着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先後做過泥水工、漿紗工、擋車工、統計員、講解員、焊錫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詩開始流傳,其詩作陸續在報刊上發表,引起注目。80年代前後,舒婷的詩歌在文學界產生重要影響,評論界稱她為"新詩潮"、"朦朧詩"的代表詩人。198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集《雙桅船》,獲中國作協第一屆優秀新詩(詩集)獎。《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1981年全國優秀詩歌獎。

舒婷的詩以藴含了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和情感特徵受到評論界的肯定。她用詩歌喚起人們對獨立價值的肯定和對個體生命的珍愛。

《致橡樹》是舒婷的代表作,詩歌披着愛情的外觀,呼喚着自我的獨立人格———"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樹》一詩,詩人假託木棉,通過木棉對橡樹的獨白,表達現代女性全新的愛情理念。

詩的開頭,用一系列否定性比喻,批判了世俗的愛情觀念。雖然詩人並不完全反對為相愛的人的"高度"和"威儀"做鋪墊,甚至也默認了女性應該奉獻自己的"日光"和"春雨", 但是,詩人堅決反對女性像凌霄花一樣,"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或者像痴情的鳥兒,在對方冷漠的綠蔭下"重複單調的歌曲"。詩人衝破傳統,突破了愛的世界中只提倡為對方奉獻、犧牲的藩籬,明確表達了女性不能只是充當陪村的態度。在詩人眼裏,女性充當"春雨",充當"日光"無可非議,但這決不是愛情的真諦。

"不,這些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木棉的宣言,鮮明地表達了現代女性"人格獨立,地位平等"的愛情主張。不僅如此,詩人還強調了相愛的雙方應該"心靈相通,志同道合",做到"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除此之外,在詩人眼裏,男性,他必須有男子漢的陽剛,"像刀、像劍";女性,她要有女性的柔韌,像"紅碩的鮮花,沉重的歎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愛的雙方須同甘共苦,一起分擔"風雷",共享"虹霓",甚至生死相依。 品讀《致橡樹》,我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種女性:她們有着女性的温柔美麗,同時又不乏堅韌剛毅,她們外表沉靜,內心火熱,她們既理解男性的價值,又珍視自身的生命價值。這樣的女性,豈不叫人肅然起敬,神往之至。

《致橡樹》舒婷3

【作者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詩注重自我表現,追求心靈的自由,詩作貫穿着以個性和人道主義為核心的人生憂患意識和社會批判意識,表達了對現代社會人的處境的關懷。她的詩富於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創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鋭深刻的詩化哲理,在藝術表現上往往採用暗示、局部或整體象徵的手法,注重詩歌意象的組合,由意象羣構成整體性的詩歌象徵結構,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闡述的餘地,從而給詩歌帶來了朦朧美、含蓄美、彈性美。

【詩歌原文】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純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詩歌賞析】

《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藴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着人們的心絃。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託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並且有着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願要附庸的愛情,不願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願要奉獻施捨的愛情,不願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願作一廂情願的泉源,不願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峯。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着,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言的會意。YJBYS

兩人就這樣守着,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衞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衞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着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鬥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儘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着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致橡樹》舒婷4

我愛着你,以不卑不亢的方式

——讀《致橡樹》有感

張愛玲曾對胡蘭成傾言: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她在愛情面前,就像茫茫滄海之一粟塵埃,面對廣闊之天空,心是欣喜而卑微的。這種愛情觀,晶瑩剔透如玻璃球,單純美好,不能相守便把愛情藏於塵埃中,但卻是易碎的可悲可憐,心隨時都可能因為他的言行而破碎。如果人們在面對愛情時,多給自己注入勇氣的精神動力,不是以弱態示人博取他人憐憫,而是勇敢地做自己,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活在愛人面前,這就是我最欣賞的愛情的姿態。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舒婷在《致橡樹》中表達出了她所讚賞的愛情觀,我認為這首愛的詩歌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她不會炫耀自己的愛,更不會把自己低隱於俗世的塵埃。在她愛的人面前,不該有彼此的高傲威儀,而是不卑不亢,至純至美。詩人希望把自己幻化成一株木棉,和心中的橡樹比肩而立,風雨同舟。他們共同分擔寒潮、風霧、霹靂,也共同分享霧靄、虹霓。這種堅貞的愛不僅是愛他偉大的身軀,更是愛他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她的這首詩是我心中的愛情絕響。中國歷史上描寫愛情的詩數不勝數,但大多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的,抒己之情,《致橡樹》不止把愛情停留在傾述上,更是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她是勇敢的,因為她不會因為愛迷失自我,懂得如何在愛人時又要尊重、愛自己,從而產生共鳴的思想和靈魂。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葉相觸是他們靈魂的觸碰,根相依是他們身軀緊緊相擁,風雨飄搖或風景窮盡處冷暖相依,細看人生細水長流。

《致橡樹》所表達的愛是彼此平等的愛。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以自己獨立堅強的人格,憑自己樂觀向上的心態去愛,我們將會更勇敢的享受這份愛情。我愛着你,以不卑不亢的方式。正因為我不卑不亢的愛着你,我才有勇氣和你風雨同舟,追隨你的一切。

《致橡樹》舒婷5

《致橡樹》中,作者認為的愛情觀是獨立,平等,互相扶持,互相理解的。作者眼中的他和她不僅要同甘共苦,還要精神上的融合。她用“凌霄花”象徵了“攀附”,“鳥兒”象徵了“痴情”,“泉源”象徵了“慰藉”,“險峯象徵了“陪襯”……而這些都是她否定的愛情觀、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霓虹。彷彿永遠分離卻又鐘聲相依。”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既然選擇在一起,那必定風雨同舟、甘苦與共。曾經,我問過媽媽,她和爸爸為什麼會結婚,媽媽是這樣説的:“我們的婚姻是沒有愛情基礎的,只是大家都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於是就湊了個對,一開始也是性格很不適合,一直吵架,但是後來有了你,就開始慢慢體諒,慢慢相依,相互幫助。”也許愛情是陪伴,又或許愛情的最終是親情。但無論如何,只有相依相守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北朝名歌中有一首經典“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與君絕。”詩中女子的痴情,鑑定的新年感人至深,也是值得人們肯定的,痴情是信念堅定的表現,同時也只有信念堅定了才能慢慢走下去,才能甘苦與共,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焦仲卿不痴情嗎?“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他為了她放棄了秦羅敷,放棄了官位,放棄了母親,只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於是自掛東南枝。最後,二人共赴黃泉,合葬墓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兩人終算在一起了,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蕭紅的生命中出現了三個男人: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蕭紅的命運是

坎坷的,她的愛情也是坎坷的,她總是在失與得之間徘徊。知道她的生命快走到盡頭時,找到了可以相伴的人,駱賓基比蕭紅小了6歲,他是崇拜蕭紅,愛慕蕭紅的,他在蕭紅最需要的時候陪伴在她的.左右,他不斷的安慰蕭紅,給蕭紅最需要的關懷,陪她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日子。駱賓基給予蕭紅的是安慰,是慰藉,是陪伴。

在我眼中,愛情是由表及裏,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的。愛情要像劉蘭芝、焦仲卿那樣的信念堅定,要像爸爸媽媽那樣的相互體諒相互扶持,要像駱賓基對蕭紅那樣不斷的安慰與陪伴。我不求他的思想與生命和我綁在一起,那樣畢竟在自私了,只求大家都有追求,病為之努力,不求相互獨立,志願相互幫助,共同進退。

《致橡樹》舒婷6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裏,人們更多的是在為滿足自己的錦衣玉食而奔波,而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欣賞那些陶冶情操的文學。縱然有許多活躍在寫作一線的各類作家在俯首耕耘,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更多的是味同嚼蠟,給人一種騙稿費的錯覺。這也引來不少人在感慨中國詩壇近乎枯萎,縱然如此,還有前人留下的那泓清泉供我們去汲取,為我們的茶餘飯後存有一陣清風。

在現代詩歌的舞台裏,朦朧派以其不可琢磨的夢境佔據了一角。而作為其中的主將,舒婷書寫了華美篇章,《致橡樹》就是她手中的一顆明珠。這首生成於新舊更迭、開放思路的詩篇以其對新時代愛情的宣言而傳誦至今,亦將繼續它的華美。

凌霄花縱然攀上高枝,不過是炫耀過後的虛榮,終會凋落在風塵中;鳥兒痴情確實讓人憐惜,可那不變的歌調何以填補生活的那片空白;泉源的清涼常年相伴,可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險峯用自己的身體成就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日光、春雨促進你的成長……可這些在木棉的愛情面前顯得那般蒼白。

作為一個伴侶,木棉從自己的根到枝與橡樹相連,一起經歷風雨,彼此相知相依。紅碩花朵般配了銅枝鐵幹,分擔過寒潮、風雷、霹靂,共享了霧靄、流嵐、虹霓。縱然不能融為一體,卻始終相依。不論對方身處何地,貧賤富貴,只要有一份永恆的愛情足矣。木棉用自己的偉大成就了一份愛情,譜寫了世間的一份真情。這般堅守足以秒殺種種。

而今,不少拜金女橫行網絡,小三小四不以為恥,求包養更是吸引大眾眼球,這是時代的悲哀,更是眾人的不幸。此刻,捧讀着這份偉大的愛情,內心久久不能平息,不知是被它感動,還是氣憤當今社會。死生契闊,與子成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美麗愛情中流露着的幸福,讓人羨慕不已。在經歷大動亂後,舒婷用自己的筆為心中的美麗愛情奮起吶喊,不僅在文學的天空裏塗抹出了一道絢麗奪目的軌跡,更是指引了新時代的愛情觀。此刻的我渴望那麼一份愛情,不求愛的轟轟烈烈,只求能像木棉和橡樹那般永恆。那些還在戀愛路上的人們也有必要讀讀這詩篇,或許對自己的愛情有新的理解。“死生契闊,與子成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將不是一個故事,而是自己的寫照。

《致橡樹》舒婷7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問題(8分)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詩歌閲讀鑑賞試題與答案:舒婷《致橡樹》詩歌閲讀鑑賞試題與答案:舒婷《致橡樹》。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1.閲讀全詩,概括詩歌的主題

2.詩中的橡樹.凌霄花和痴情的鳥兒各暗指什麼?

3.詩中在寫到“凌霄花”“痴情的鳥兒”時,用的是“絕不”,而寫到“泉源”“險峯”“日光”“春雨”時則用的是“不止”。試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詩歌閲讀鑑賞試題與答案:

4.下面對詩歌賞析有誤的兩項是( )

A、橡樹、木棉等植物在詩中就是自然界中的樹木,沒有別的意義。

B.《致橡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寫給橡樹”,而是寫給自己心目中的戀人的。

C.詩歌中的木棉樹很美,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樹的一個陪襯

D.詩歌中所歌頌的愛應該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而又各自保持着獨立的個性。

E.《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説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詩歌閲讀鑑賞試題與答案:舒婷《致橡樹》閲讀答案

答案:

1、(2分)詩歌用鮮明生動的形象,否定了依附式的愛情模式,張揚了女性的自尊自立的人格精神,歌頌了偉大的愛情。

2、(2分)橡樹指男子漢,凌霄花和痴情的鳥兒是指那些缺乏獨立人格的女性。

3、(2分)用“絕不”表示作者堅決的否定,用“不止”,因為泉源、險峯等,儘管可以給情侶帶來温暖、慰藉,但如果僅止於些的話,女性還是處於陪襯位置,女性的獨立人格仍未顯現出來,肯定中有否定。

4、(2分) ( A )( C)

《致橡樹》舒婷8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簡介

舒婷,中國女詩人,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於廈門鼓浪嶼。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樑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

致橡樹評價

舒婷宣揚的且被人接受的對舊倫理、舊觀點、舊婚姻的徹底否定也的確激勵過整整一代人。但是舒婷的價值恐怕不僅在於適時發表了一篇戰鬥散文。其深刻意義被前者所深深遮蔽。今天,剔除歲月的塵埃,重新審視解讀《致橡樹》,我們不能不説舒婷的價值更在於對舊倫理、舊觀念、舊道德以及這種既定傳統在那個特定的荒唐時代的新的表現方式的深刻洞察和表現在這種深刻洞察中的一往無前的否定勇氣。

舒婷

致橡樹賞析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藴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着人們的心絃。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託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並且有着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願要附庸的愛情,不願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願要奉獻施捨的愛情,不願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願作一廂情願的泉源,不願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峯。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着,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言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着,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衞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衞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着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鬥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儘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着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愛情的禮讚——淺析舒婷《致橡樹》(網友都市隱俠)

女詩人舒婷,是與北島、顧城一起並立詩壇朦朧詩的三巨頭之一。她的詩,不侷限於朦朧,保持了超然的鮮明的個性,因此在文學的天空裏塗抹出了一道絢麗奪目的軌跡。她的詩,從意象到語彙都深具南方風情和女性特色。便如這首《致橡樹》,語言和意象是何等的鮮活感人!而其所歌唱的那種不卑不亢至純至美的愛情,可謂理想境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曾令無數的年輕人嚮往和憧憬。

舒婷曾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致橡樹》曾經是傳遍天下的詩歌,二十年前,評説紛紜。雖然如今朦朧詩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樹》卻值得一説。

《致橡樹》是完全沒有朦朧意味的愛情詩,詩人運用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表達了明麗雋美的意象,在中國新詩八十年的發展史上,也許再沒有其它任何一首愛情詩比它更優秀。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創作於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後最早的愛情詩。

愛情,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題,也是古今中外詩歌描寫最為廣泛的題材。朦朧詩人的傑出代表舒婷,深感現實生活中崇高精神的喪失而追慕先賢們偉大愛情的堅貞,用其《致橡樹》向人們提出了一個愛情的高標準。她在這一詩篇中塑造的愛情形象,鮮明地昭示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讓我們逐字逐句地來把這篇關於愛情的經典詩作賞析一遍。

《致橡樹》一詩,採取“木棉樹”的獨白口吻與“橡樹”對話,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上,這種手法是具有開拓性的。橡樹是一種木質緊實而高大的用材樹,而木棉樹又叫英雄樹,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樹中最高大的一種。我們不得不承認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的精心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的平等要求。詩人通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用木棉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花葉依風的舊的情愛描寫模式,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偏重於給予的互愛原則,完美地體現出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建立在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的前提下。這種愛情觀極有思想含量和藝術震撼力,顯得無比的厚重。

詩篇一開始就用了兩個假設和六個否定性比喻,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情觀:“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終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一廂情願地淹沒在對方的冷漠濃蔭下,獨唱那單戀的歌曲。作為女性,她默認應該具有脈脈含情的體貼和温柔,但又認為不能停留在這種情意綿綿的狀態,她承認鋪墊和襯托能使對方的形象更加出眾和威武,但又覺得這種作用仍然沒有表達出愛情的全部力量。為了對方,自己應奉獻出“日光”般的温暖,應傾瀉出“春雨”般的情意;這都是愛情中的至理。但她並不滿足於這些:“不,這些都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詩人鮮明地表示她不當附屬品,只成為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須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氣質的人;你是樹,我必須是樹,是同樣高大挺拔的樹;你站着,我也必須站着,平等地立於天地間。總之,兩人形象必須一致。

但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擠迫對方,也不意味着兩者毫無區別,只是為了“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並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真是並肩攜手息息相通的情侶,那怕是一點微風掠過,都能引起共同的顫慄。他們心心相印,沒有誰能聽懂他們的話語。這木棉用一種為橡樹自豪、為自己驕傲的口吻説道:“你有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歎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顯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樹各自的特點和價值;他們雙方不能互相取代,倒應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在這裏,她毫不掩飾地頌讚橡樹的男性美和陽剛氣概,豪壯挺拔,鋒芒畢露;也對自身女性的柔韌氣質作了讚美:那豐碩的紅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標誌?可是,木棉的朵朵紅花為何又象“沉重的歎息”?我們可以從中感觸這位女詩人那種獨特的聲音和情緒:這聲音帶着痛苦的傷痕,這情緒染着憂傷的色暈。這聲音和情緒裏融化了多少那個年代社會、親友、個人的陣痛、艱辛和掙扎!這沉重的歎息是那麼真實,以至把它擲之於地,便會濺出淚漬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嚮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羈絆,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她接着寫道:“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真正的愛情,當然應同甘共苦。他們表面上“彷彿永遠分離”,實質上卻根葉糾結,“終身相依”。只有這樣的愛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裏:/愛——/不僅愛你的偉岸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這裏對愛情的“堅貞”提出了她獨特的見解:愛情的堅貞,不只在於使自己忠實於對方的“偉岸的身軀”,僅止於容貌的傾慕和形體的結合,而是更進一步,把對方的事業追求、理想信念也納入自己愛的懷抱,從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佔有;不僅在形體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達到完美的結合,站在同一個陣地,擁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種目標,才算得上“偉大的愛情”。

全詩明麗洗煉、概括集中,作者運用了抒情主體擬物化的表現手法。詩中抒寫的對象明為橡樹,實為木棉。寫法上也獨闢蹊徑,不去描繪木棉外貌的秀麗挺拔,卻用了一連串精妙的喻象從各個角度反襯出木棉的品格、特徵、信念和抱負。接着又從心理上對她的愛情觀作進一步的剝露,從性格特徵上加以刻畫。在刻畫中用“歎息”、“火炬”兩個意象對比,更深一層展示了木棉豐滿的個性。然後,又把“寒潮”、“霧靄”等意象鋪開對比,襯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樹這一愛情形象的典型環境。這就從四面八方突出而飽滿地表現了木棉對橡樹的愛情。在藝術上巧妙的比興、鮮明的形象、藴藉而柔婉的調子,構成了全篇的獨立特性。全詩收束處,既是虛擬,也是實寫,虛虛實實,意味深長,富於哲理,開拓了題旨,對木棉的愛情觀加以理性的昇華,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徵愛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堅貞倩影更為挺拔和崇高,顯得那麼飽滿、美麗、鮮明!

《致橡樹》舒婷9

清風徐來,木棉盛開

——讀舒婷《致橡樹》有感

《致橡樹》是舒婷的一首愛情詩,寫於1977年。朱自清先生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1935 年)中説過:“中國缺少情詩,有的只是‘憶內’‘寄內’或曲喻隱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戀愛者絕少,為愛情而歌詠愛情的沒有。”《致橡樹》則不然,它坦誠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表達獨立、平等的愛情觀。剛從文革陰影中走出的詩人,就以女性的敏感把握時代脈搏,呼喚美好愛情,這在當時具有喚醒心靈、解放思想的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愛情詩,從女性角度抒寫愛情的並不鮮見。比如,詩經裏的《氓》,樂府詩《上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朱淑真的《秋日偶成》、《清平樂》(惱煙撩露,留我須臾往。)等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這些作品皆以女性口吻,或曲折委婉地講述痴迷於愛情的不幸,或大膽直白地訴説對愛情的忠貞,或深切執着地表達美好的愛戀、無盡的相思??。然而,無一例外地,它們都是失去自我的,女性的主體意識是缺失的,愛情和婚姻幾乎是全部內涵,甚至決定女性一生的命運。因為在封建社會,女性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女性的權力被男權社會吞噬,她們喪失自主權,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英國著名作家、女權主義運動領袖波伏娃也因此把女性稱為“第二性”。

然而,《致橡樹》和傳統愛情詩截然不同。舒婷從女性角度出發,又能突破傳統侷限,表現出現代女性的獨立立場和價值尊嚴。《致橡樹》以女性視角切入,一開始就大膽衝破傳統羈絆,表現出強烈的女性獨立意識。“我如果愛你”,詩歌第一句以“我”與“你”的對話開始,不容置疑地宣告女性和男性一樣擁有自己的獨立話語權。接着,詩人用了一連串的六個比喻性意象否定了傳統愛情。從凌霄花、鳥兒到日光、春雨,將“依附型”、“奉獻型”、“痴戀型”這些建立在不對

等基礎之上的男女關係全部否定。“絕不”、“也不”、“也不止”等決斷性的用詞表現出對舊時代的強烈抗議,詩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修辭,但隱藏在修辭後面的是歷史,是一代人追求衝出歷史壓抑和束縛的痛苦心理和強烈願望。

從詩歌的第一層看,抒情女主人公的獨立姿態和叛逆形象就呼之欲出。那麼,當女性開始用第一人稱表達自己的時候,她必然要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的價值。在男女關係中,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位置,理想中的男性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自己將要重構的是怎樣的男女關係?在詩歌的第二層,詩人把“木棉”作為女性的象徵物,借“木棉”寄託詩人的愛情理想和人格尊嚴,把現代女性的個性品質向縱深處推進了一大步。“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一個“站”字,新女性的獨立品質也和“木棉”形象一起熠熠生輝。我們知道,歷代詩人眼裏的女性形象一向都是柔弱、依附的,比如傳統愛情詩往往用“樹”與“藤”,“磐石”和“蒲葦”等象徵男女關係,這正符合傳統社會對女性從屬地位的要求。而舒婷選擇了“木棉”和“橡樹”進行整體象徵,以“木棉” 對“橡樹”的表白撐起詩歌的靈魂。它們比肩而立,地位平等;它們各自獨立,彼此尊重;它們相依相存、相互支撐;它們同甘共苦、命運與共。 “木棉”對“橡樹”的表白,讀來既是情人間的私語,又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更是女性面對未來的莊重宣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裏,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這種愛情觀的核心是獨立、平等和尊重,女性不僅有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也有自我實現的要求,也有對時代理想的迴應。由此可見,《致橡樹》是女性意識的生動再現。詩人態度鮮明地站在女性立場,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反叛傳統的女性形象,並以女性的獨立身份傳達出自己的愛情理想,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和人格尊嚴。

《致橡樹》正是表達了這一種理性的愛情觀。木棉象徵了具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告訴人們在為愛情、為家庭盡到自己責任的同時,也應該保持獨立的人格。它能夠引領迷惘中的當代青年尋找到真正的愛情,開始美好的人生。讓我們堅信:愛情是對人精神的一種提升,它能讓人從平凡走向偉大,從自私走向寬容,從脆

《致橡樹》舒婷10

無論是看小説、看電視還是聽歌曲,裏面總少不了有關“愛情”的字眼。“愛情”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瞭解它並不像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簡單的“追逐”、也不可能全部都像小説中寫得如此之“纏綿”,好像也不會是歌詞中唱得那樣“輕鬆”。

它需要負責任,需要從中得到自己精神上所缺乏的東西。或許這樣説來不如舉個例子。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結局就説明了真正的愛情意味着的是責任。只有這樣,相愛的兩個人才會幸福,才會在幸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認為愛情首先應該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兩個人互相尊重。正如作者舒婷在《致橡樹》中進行否定的“泉源”、“險峯”、“日光”、“春雨”一樣。如果連彼此地位都不平等,那末也就沒有愛情可提。作者還徹底否定了“凌霄花”和“鳥兒”的追求名利和喪失自我的庸俗愛情。我認為男女雙方都有追求遠大人生理想的目標,不屑庸俗或不平等的愛情追求。

然後,作者將自己化作木棉,與男友橡樹的形象“站在一起”。他們身心相連,共同面對人生。其實我很贊同作者強調的人的獨立意識。無論男女,都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的事業,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空間,彼此獨立。在彼此尊重、愛慕的基礎上,攜手並進,共同面對,共同享樂。相互扶持依戀,更愛對方的理想,事業。

在我心中,愛情是高尚的,是美好的,是催人奮進的!記得美國著名作家捷克·倫敦的小説《墨西哥人》的一些情節説明了“愛情與崇高的目的相結合能撞擊出耀眼的火花”!

我現在16歲,屬於人生不可多得的大好時光。不過,在這陽光明媚的路上也充滿無數誘惑,就好像在路旁長着美麗而有毒的蘑菇一樣唯一能給我們安全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愛情不屬於現在處於學習階段的我們。我們畢竟還是少年,生活的閲歷畢竟不多,所以我們更應該清醒頭腦,多思考未來的道路,做應該做的事情!

我認為應趁着短暫的青春期儘可能的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更廣的眼界,不虛度光陰!我們若利用好這段時光,待到長大成人該幹一番事業的時候,我們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嗎?!生活在成功和喜悦中的我們才是最快樂的,最幸福的!而如果一個高中生過分地沉浸於承認的愛情之中,將來也只會換來“後悔”二字!愛情不是甜言蜜語,更不是花前月下,而是雙方共有的責任。以現在的年齡來看,我估計我們連最起碼的責任都做不到,就更別提愛情了!今天的付出不會白費,將來我們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為未來想想吧:我們到底願要“這稍縱即逝的閒暇”,還是要一生的充實與幸福!

Tags:舒婷 致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