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小學語文説課稿合集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4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説課稿合集十篇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太陽》一課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圍繞本組專題“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選編的。這是一篇説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説明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説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説明文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2、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介紹了太陽的幾大特點,瞭解課文的説明方法。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3、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知道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密切;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説教法

1、 抓住説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説明事物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聯想,在愉悦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 説學法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閲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初步認識説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講教學程序

(一)啟發談話,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我利用談話,引導學生説説日常生活中對太陽的認識,並利用課件傳説導入課文,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利用教具,理清層次。

1、摘錄。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小卡片摘錄有關太陽的知識點。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2、質疑。當有關太陽的知識點無序地展現於學生面前時,提出疑問:我們看得明白嗎?使學生領悟到要説明一種事物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敍述。

3、調整。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歸歸類。這個過程操作性強,訓練面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

4、再質疑,再調整。當材料比較有序時,提出一個層次問題,啟發學生説明一種事物除了要按順序,還要有層次。經過調整,全文材料已按幾方面清楚地呈現於每位同學的桌面。

(三)細讀課文,體會寫作方法。

讓學生劃出具體描寫太陽特點的句子,知道運用數據和作比較説明事物的方法。通過讀、議體會運用這些方法的好處。

(四)交流,拓展:

1、“説”太陽的博愛、無私奉獻,感恩太陽的説話訓練。

2、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與人交流,學習傾聽,學習簡要介紹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時,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大膽地想象、暢談自己美好的設想:怎樣讓太陽把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可愛。整個過程以學生的操作、探索為主,使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習語文的空間,掌握初步的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探索,激發學生課外研究探索的興趣熱情。

五、説板書設計

遠 和氣候的關係

大 太陽和人類關係十分密切 和動植物的關係

熱 和疾病的關係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圍繞培養學生“優秀品格”選編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講的是小男孩雄日面對繼承王位的誘惑,選擇了誠實,得到了國王的賞識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課文以國王選擇繼承人為線索,分為:國王宣佈選擇的方式→雄日精心培育卻不見發芽→國王選擇手捧空花盆的雄日為繼承人,這三部分來敍述。

二、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

三、説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明白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2、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四、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引入部分

1、直接出示課題。學生讀題。

2、教師手舉花朵讀詞語(捧着、花盆、鮮花、最美、繼承),學生讀後,教師把“最美、繼承”兩朵花貼在黑板空花盆上。讓學生用這兩個詞圍繞課文説一句話。

設計目的:複習要掌握的詞語,讓學生用“最美、繼承”連詞成句,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第二環節深入感悟部分

設計理念:用國王的特殊考題“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引出下面三次比較。

重點設計了三次比較:

1、面對種不出花的相同結果,雄日的選擇和其他孩子的選擇相比較。比較出雄日選擇誠實的可貴。

2、孩子們手捧鮮花的高興和國王看見鮮花的不高興進行比較。比較出他們對最美麗的花不同的理解。

3、國王先不高興與後來看見手捧空花盆的雄日而高興進行對比。突出出國王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誠實”。

特殊考題

1、問:“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國王的繼承人。”這是誰宣佈的?讓學生説説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什麼花?重點突出“最美”。

設計目的:讓學生説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為了比較孩子們和國王對"最美的花"不同的理解,為下文作出鋪墊。

2、思考:為什麼國王會出這樣一道“特殊考題”?

設計目的:讓學生心中產生疑問(種花很簡單為什麼會出這樣的考題),激發他們積極學習的興趣。

第一次比較

1、讓學生找出雄日十分用心種花的句子“有個叫雄日的男孩兒,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讓學生用“十分”“用心”換詞理解和説句子。抓住“十分”“用心”指導朗讀。

2、再找出能體現“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的句子:“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可是花盆裏的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雄日又給種子施了些肥,澆了點兒水。他天天看哪,看哪,種子還是不發芽。”先觀察課文插圖,再採取試讀、範讀、抽讀等形式來體會雄日“十分用心”培育花種和長久等待種子發芽時的傷心、難過。

3、在此處設計了一個補白“問:想一想其他的孩子拿到種子後會怎樣種花?結果怎樣?心裏怎麼想的?”

4、思考:如果你是那個國家的孩子你會怎麼做?面對相同的結果,雄日和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的選擇。

設計目的:換詞説句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詞語以及體會雄日種花的專心,與他後文沒有種出花的結果產生巨大的反差。

通過抓住“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種子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天天”“看哪”“看哪”重點詞句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雄日十分用心的種花,結果卻“連芽都沒有冒出來”,努力的付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強烈地突出雄日選擇“誠實”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去抵制自己面對王位繼承人的誘惑!

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讓學生明白其他孩子也會像雄日一樣“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同樣沒有種出花來,而面對相同的結果卻選擇的是欺騙的手段,反襯出雄日選擇“誠實”是多麼難能可貴!

第二次比較

1、問:國王規定的日子到了,其他孩子們怎麼做的?讓學生找出句子。(出示句子)“許許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開的鮮花擁上街頭。”指導朗讀,突出花之多,花之美。

2、問:國王從孩子們面前走過,臉上是什麼表情?(出示句子)“國王從孩子們的面前走過,看着一盆盆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指導朗讀出國王的不高興。

3、追問:國王看見孩子們手捧鮮花為什麼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學生回答後出示句子:“我發給你們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這樣的種子,能長出美麗的鮮花嗎?”重點指導朗讀這一句。

設計目的:在課件中我把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指導朗讀出花之多、花之美和國王的不高興。通過探究國王不高興的原因,讓學生明白:國王發給孩子們煮熟的花種的真實用意,是看誰具有“誠實”的優秀品質!

第三次比較

問:國王看到孩子們手捧鮮花不高興,看見雄日手捧空花盆反而高興起來,還説“你就是我要找的繼承人!”這是為什麼?

設計目的:我在課件中把寫國王表情的這兩個句子放在同一張幻燈片中,通過朗讀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國王選雄日當繼承人的主要原因——誠實!

第三環節總結(深入挖掘)部分

1、雄日沒有種出花來,為什麼他還要來?

2、雄日的花盆真的是空的嗎?他真的什麼也沒有種出來?

3、國王所説的最美的花是什麼樣的花?

設計目的: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使理解到:雄日手捧空花盆還要來,説明雄日不光具有誠實的品質,還具有敢於面對失敗的勇氣。作為一個國王,既要有誠實的品質,也要有面對困難、失敗的勇氣,才能統領國家。這也是國王選擇雄日作為繼承人的原因。

雄日的花盆不是空的,他種出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花———“誠實”的心靈之花,這就是國王心目中最美的花,所以雄日才能繼承王位!(板書)

第四環節拓展部分

朗誦拍手兒歌《誠信兒歌》

附:小朋友,要誠實,

不撒謊,要牢記。

考試時,不作弊,

做作業,靠自己。

説的話,記心裏,

守誠信,從小起。

設計目的:通過對兒歌的朗誦,讓學生加深感悟,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做到“誠實守信,從小做起!”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有五篇文章,分別是《春筍》、《雨點》、《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本單元每篇課文均由圖、文、生字表、練習、筆順圖、描紅六部分組成。5篇課文中隨課文教學識字28個,寫字44個,課文內容具有頭緒簡、篇幅短、內容新、插圖美的新點,具體表現在:⑴入選課文篇幅短,而且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活潑,插圖新穎有趣。⑵每篇課文均為全文注音,這樣安排既可複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也有利於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閲讀能力。⑶課後練習都是兩次,一次是朗讀或背誦,一次是有關漢字基本筆畫的學習和按筆順描紅。另外,每組課文之後安排了一個練習,練習的內容包括認讀生字,鞏固漢語拼音,複習筆畫、筆順,進行詞、句訓練和説話訓練。6個練習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草原的早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文意在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生動,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情感薰陶的好課例。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7個綠線條的生字只認不寫,認識三個新偏旁(廠字旁、牛字旁、折文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特別是突出描寫草原的遼闊,牧民放牧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文中對草原的描寫,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

3、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草原的早晨》描寫的是北方的美麗風光,與我們南方小朋友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對於草原的認識,學生了解很少。但是讓學生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早晨,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並理解文本藴涵的道理有一定難度。

其中目標1、2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更是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設計這一課時,緊緊圍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

1、以讀為本,創設情境,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以鼓勵性評價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體現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

3、體現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五、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小朋友,幾天來,我們跟着春風姐姐遊了美麗的小池塘,逛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請大家欣賞歌曲《天堂》,猜猜我們去哪裏?“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還有你姑娘……就是我的家”。(欣賞歌曲《天堂》)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潔白的羊羣,奔馳的駿馬……這是哪兒呢?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草原學習生字“原”,寬寬一個“廠字頭”,下半部分是白下面一個小,注意下半部分與“泉”的區別。誰來讀好這個詞?讀準字音。

3、簡介草原,導入課題:草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裏的風光非常優美,那裏的人民勤勞勇敢。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那裏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板書:的早晨

多媒體出示課題:

誰會讀這個課題?指名讀,聽出來他哪個音讀得特別準?“晨”是個前鼻音,又是個輕聲。誰再來讀。我們一起來讀。

4、理解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嗎?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質疑。

5、教師以語言描述創設情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草原的早晨吧。

二、看圖,初步瞭解草原。

1、(多媒體課件出示草原早晨的畫面)早晨,我們來到了草原上,大家看到了什麼?

2、交流感受: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為什麼呢?

過渡: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相信大家在讀過課文後會更加喜歡草原的早晨的。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自由輕讀綠色線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後再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碰到難讀的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多媒體出示詞語:

生詞:

打破寧靜羊兒圈門

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先逐個指名認讀,相機正音;説説難讀的字,分清前後鼻音,再一個詞領讀,一行領讀。去拼音開火車讀讀。

綠色通道里的詞:

鞭聲黎明寧靜鋪滿新綠跨上駿馬

先一個詞領讀,再一行領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3、再次輕讀課文,讀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錯、不破,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4、檢查自讀情況:

(1)交流:本課共有幾個自然段?(三個自然段)

(2)指名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根據實際情況,師生共同評議,隨機校讀,重點指導讀好幾個較長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

(3)請讀得好的學生介紹方法。

(4)同桌互相讀讀課文,發現問題及時互相糾正。

(5)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想,你現在又知道了什麼?交流時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説話。

(6)集體朗讀課文。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原、打。

1、出示生字:原、打學生認讀生字,並口頭組詞。

2、交流記憶方法:重點指導學生把“原”的下面部分與“泉”區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結構和擺佈,並説説書寫注意點,同時教師在田字格內示範書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隨着進行書空。

4、學生練習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5、反饋糾正:展示學生的作業並進行點評。

板書:

羊兒牧民

歡樂

作業設計:

1、找一找下面的六個字,哪兩個很相似,比一比,再組詞。

放問門外牧處

()()()

()()()

2、照樣子寫句子

羊兒在草原上奔跑。

小鳥在。

我們在。

3、蒐集與草原有關的詩歌、文章。

4、課外閲讀:《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共六個小節。主要講述了狼為了能名正言順地吃掉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天真善良的小羊不明白狼的兇惡並與狼據理力爭,最終狡詐的狼不想再爭辯向小羊撲過去的故事。這篇預言寄寓意於狼和小羊的對話中,我們在狼一次又一次的故意找碴兒,小羊一次又一次的與狼的據理力爭中,逐步認識到:對像狼一樣本性兇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的學段目標閲讀要求,要讓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初步學會默讀課文等具體要求,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狼和小羊的對話,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感受狼的兇惡、狡詐、不講道理和小羊的天真、善良的形象;積累“看見、故意”等詞語、

3.領會寓意“對像狼一樣本性兇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基於二年級的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有感情的朗讀和理解狼與小羊的對話及狼最後説的話;領會寓意“對像狼一樣本性兇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二、説教法、學情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的閲讀教學建議提出: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結合本篇課文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我將在教學本課時採用

情境創設法、朗讀教學法、討論法、啟發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我的教學,同時為了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並樂於與人交際,我將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等確定為本節課的學法。

三、説教學過程

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倡導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下,我將結合本地區的學生需求建設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因此,我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上課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狼和小羊》這篇課文的興趣,我將採 用師生語言描繪情境的辦法,複習並導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上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了《狼和小羊》這篇童話故事的內容,誰能用自己的 話説一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為了避免學生在表述中與課文原意相差太大,在學生的自我表述之後還 特意安排了齊讀課文這一環節,讓學生都能回憶起《狼和小羊》這篇童話故 事的內容。在學生的齊讀時板書呈現本課的課題,在教學中節省了一點時間。

(二)深入情境,精讀課文

本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啟發式教學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結合《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互動”這一評價建議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我將通過提出的問題啟發並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深入情境解決問題。

例如,在狼的第一次故意找碴兒前,先讓學生想象:“當肚子餓得咕咕叫的狼,看見一隻又肥又嫩的小羊在小溪邊喝水,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他會做什麼呢?”並引導學生找出狼找碴兒的話

通過指名讀狼找碴兒的話,將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從而更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每一次狼和小羊的對話中,通過自由讀、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分角色表演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豐富了學生的朗讀,從而為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並樂於與人交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奠定基礎。

在狼與小羊的對話中,“讀”貫穿始終。每一次朗讀都要求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情去讀,從而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提供了實現的平台。隨着讀書的深入,學生探究閲讀的興趣會越來越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三)再現情境,總結延伸

讓學生討論總結 :這是一隻怎樣的狼?又是一隻怎樣的小羊?使學生進一步認清了狼的本來面目。最後的師生分角色複述課文,讓學生更深切的領會本課的寓意“對像狼一樣本性兇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拓展:為了讓培養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的興趣,讓學生自行閲讀《會搖尾巴的狼》這一故事。最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狼和小羊的結局究竟會怎樣呢?會有哪些結果?是為了讓學生樂於與人交際。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一冊的拼音,12課 ɑn en in un ün,學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重要保證,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語言實踐中來,又回到語言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的新的聯繫過程,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語音中經常出現,因此教學中只要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難為易,這樣大大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説説教材,第12課有四局部內容,第一局部是五個前鼻韻母ɑn en in un ün和三個整體認讀音節yuɑn、yin、yun,配有圖畫。第二局部是拼音學習。包括兩項內容,(1)聲母與ɑn en in un ün的拼音,鞏固新學的韻母,複習j、q、x跟ü組成音節省寫ü上的規則。(2)看圖讀音節詞語。培養同學認識事物,準確拼音的能力。第三局部是看圖藉助漢語拼音認字讀韻文。第四局部兒歌,配有圖畫,我們根據新課程規範。根據本組拼音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同學實際,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前鼻韻母ɑn en in un ün,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習聲母與前鼻韻母組成的音節能正確拼讀,讀準三拼音節,複習ü上兩點省寫規則。

2、技能目標:培養同學拼讀音節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同學學好漢語拼音,激發同學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前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前鼻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

三、教學難點:

三 拼音節的拼讀。

四、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綜合了談話法、觀察法、遊戲法、先扶後放的方法和優秀教案。讓同學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為了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創新情境,複習引入。

《語文課程規範》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所以一上課老師放一首歌曲引入。同學自由地做動作,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接着讓他們做摘蘋果遊戲,將同學帶入拼音樂園中去,從而激發同學對拼音的興趣。

(二)聯繫語境,教學發音,指導書寫。

出示情境圖,在看圖時注意培養同學的説話能力。首先學習兩個前韻母時,老師示範發音,講解發音的方法,讓同學模仿、交流。小組學習,老師巡視作個別指導。然後放手讓同學學習後面的三個後鼻韻母。讓同學自身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的過程,探究發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點,從而使同學發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在指導書寫時,老師用生動的語言讓同學看清五個前鼻韻母的位置,再讓同學在本子上練習寫幾個,這樣同學記住字母的形,講練結合。

(三)合作探究,拼讀音節。

《語文課程規範》指出:同學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需根據同學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同學的不同學習需求,保護同學的好奇心,求知慾,充沛激發同學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聲母與ɑn en in un ün相拼時,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先由老師帶着同學學習第一組拼讀音節,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作學習其它的三組音節,然後交流反饋。

(四)複習舊知,突破難點。

三拼音節拼讀是難點,老師用填空形式g―( )―ɑn→ɡuɑn、q―( )―ɑn→quɑn讓同學説出介母是誰,然後指導拼準三拼音,在j、q、x與ü的相拼省寫兩點同學已學過,但同學易忘記。教師先複習j、q、x與ü的拼讀規律 。讓同學拼讀,使同學化難為易。最後用遊戲的形式彙報拼讀音節。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使同學始終在興趣盎然中學拼音,在遊戲中學,同學就會學得輕鬆又愉快。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6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第32課《將相和》。

一、 説教材

《將相和》是一個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秦國最強,常常以強欺弱,欲滅六國,統一中原。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述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過程,讚揚了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政治遠見,也讚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愛國精神。

三個小故事即互相獨立又有內在聯繫,即前兩個小故事是第三個小故事的起因,第三個小故事又是前兩個小故事的結果。全文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鮮明,我想會受到學生的喜愛的。

二、 説教法、學法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為設計的出發點,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習的環境,讓每個學生都享有同樣的機會。激發,促進學生內部的學習動機,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將整個教學流程設計成發現問題,確定問題,尋求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基於平時我對學生的觀察,發現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經常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去想,不會或者説不善於從正反兩方面,或者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我想這是由於學生的年齡和能力特點決定的。但是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又是創新能力的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擴開思維的空間,擴展思維的廣角和深度,因此我覺得必須在結合課文的基礎上採用直觀的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生自讀自悟作旁批等方法,讓有不同風格的學生都參與學習,這樣教師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 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思路,我制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一) 創設情境

1、 從課題入手,請學生思考:“將”“相”各指誰?“和”是什麼意思?在初學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很容易地説出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 我藉此引導:既然是和好,就有不和之時。今天我們就來共同關注將相之間的故事。

3、 根據課文內容和學情,學生應該學會什麼,達到什麼標準呢?為此我將把自己的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具體是:

知識目標:

能夠理解文中三個小故事之間的關係,即事情的前因後果。

能力目標:

1、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的描寫,表現人物優秀品質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複述文中的小故事。

情感目標:

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藺相如、廉頗二人的愛國精神。

重點:

學習用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難點:

三個小故事的因果關係。

確定了目標,這樣,教師的教什麼與學生的學什麼都十分清楚,那麼如何通過教學設計體現教學思路,達成目標呢?

1、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和空間。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給學生選擇學習方法的餘地,讓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生談理解、講看法、互相補充,也可用讀的方式再現自己的理解。

2、小組合作探究,互讀自己標劃的句子,(即從哪裏看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學生很快就能從“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小故事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後讓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既理解的課文內容,滲透了多角度思考的意識,又沒有脱離語言文字的訓練。

3、共同探討,強化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請生探討:澠池會上的秦趙兩國外交之戰是誰勝利了?估計生會持有兩種觀點:趙國勝和秦趙打平。此時將生分成兩部分,請他們從文中找理由。我從秦趙兩國的實力,藺相如與秦王的地位,琴與缶兩種樂器演奏的技巧及澠池是秦國的地方,秦國都沒佔到便宜這四個方面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得出趙國勝利的結論。

4、 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

在學生充分懂得了藺相如與廉頗,一個顧全大局,一個知錯就改,都具有愛國精神後,我再利用文中略去不寫的部分讓生思考:廉頗揹着荊條來請罪,藺相如熱情地出來迎接,他們見了面會説什麼呢?請生自由結合成組,扮演其中一個人物,並從多角度思考,他們會説些什麼?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給學生展示才華的空間,同時,練習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多角度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貫徹到底。

5、 回顧全文,巧設結尾。

學習了全文之後,再請學生説説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學生就不難答出前兩個故事是第三個故事的原因,第三個小故事是前兩個故事的結果。這樣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難點。一堂好課,在結束時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讓生課後還能主動去學習,結課時,我利用課文最後一句話: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衞趙國。我對學生説:“此後趙國真的強大起來了嗎?歷史是怎樣的呢?請課下查找資料,多角度想想歷史為什麼會是這樣的?”

《將相和》一課板書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對每個故事都作標題形式的概括,對“將相和”這一課題也作了具體分析,即明確課題中人物的特點及“和”的內涵,學生根據板書不僅能發現自己的學習過程,明確自己的學習方法,還可以根據板書所列出的這一提綱對這篇課文作簡要的複述。

相:顧全大局機智勇敢

將:知錯就改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7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力求突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藴含的道理,注重語言的品味。凸顯閲讀教學“以讀悟理”、“以讀悟語”的基本特徵,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鏡片,之後,做成放大鏡,接着,做出顯微鏡,最終發現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

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

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字裏行間滲透着創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

【學情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不大會通過細緻的閲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

2、由於年齡小、缺少社會經驗等原因,對於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藴含的道理等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有較大困難。

3、學生閲讀經驗、方法積累的還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資料、聯繫上下文、品詞品句、邊讀邊想象等。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3、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們設計本課教學為五大環節。

一、回顧課文內容(3分鐘)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績(12分鐘)

三、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花樣(15分鐘)

四、品味文章中藴含的道理——玩出了道理(5分鐘)

五、聯繫生活,深化主題(5分鐘)

一、回顧課文內容(3分鐘)

上課伊始,教師板書:玩。同學們都喜歡玩,老師也喜歡。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列文虎克”。板書:列文虎克。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板書:名堂。

同學們,你知道“名堂”這個詞在詞典是什麼意思嗎?學生髮言時,教師依次出示三種解釋:

1、花樣;

2、成績;

3、道理。

請同學們好好讀讀書,思考:你覺得哪種解釋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

根據一般人的閲讀經驗及前測,我們估計選擇成績的學生居多。理由在課文第5自然段,這就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的學習.:感受“大名堂”。

為什麼直接切入課文最後,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呢?我們考慮,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閲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

二、感受“大名堂”——玩出了成績(12分鐘)

(一)名堂是指什麼

我們先要幫助學生明確這個大名堂是指什麼,可以請同學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麼成績?

此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幾則微生物的圖片,豐富學生的必要認知,又增強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感悟名堂之大

緊接着,我們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先請你輕聲自由朗讀這一段下面的文字,學生有所感之後,在討論中教師順學而導。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1、文本細讀:

《掌聲》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9課,這篇課文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為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殘疾,從此內心很自卑,“總是默默地獨自坐在一角”。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師讓她上台講故事,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當她猶豫再三“一搖一晃”走上講台正緊張害怕的時候。想不到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

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藴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考慮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融合,結合本冊“在閲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這一重點訓練項目和第一課時已有的學習基礎,擬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掌聲前後英子的變化,抓重點詞句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

(3)、在體會英子內心世界的過程中獲得對“掌聲”內涵的感悟,即: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愛、鼓勵、尊重,主動關愛他人,也珍惜他人的關愛。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表現英子掌聲前後神態動作的詞句,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聲”的內涵。

二、説教法和學法

“手捧着教材,為自己,更為學生,我必須懷着虔誠而又審慎的態度,從閲讀出發,或鑽進文字的裏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後,主動索取文字裏的巨大財富,在寶貴的課堂歲月,和學生一起,召喚我們每一個人心靈的日出。”竇桂梅如此向我們描述她的教學理想。讀着這段文字內心充溢着幸福,我一直憧憬着這種理想。讓孩子們踏着語言的台階,和老師一起,“在漢語裏出生入死”(王堯語),在情感世界摸爬滾打,於生命成長曆程中化蛹成蝶!

基於這種教育理想的追求,本課的設計理念是:引領着學生走向精神充實和心靈豐滿。緣本求豐,啟智激情!

教學構思:

基於上述理念,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着眼於“情”,紮根於“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為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為突破口,運用“以情促疑,直奔重點,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導行,情理相融”的模塊,緊扣文本,以情會文。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閲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讓課堂噴湧真情,構建學生精神成長的搖籃。

教學策略:

如何在課堂上落實上述理念和目標?我準備採用“自讀自悟”“情景再現”“情境引讀” “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組織引導學生運用“朗讀感悟”“移情體驗”“想象拓展”“延伸生活”等方式學習課文,在教學過程上將對這些教法和學法予以説明。

三、説教學過程

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在課堂伊始,我這樣娓娓道來:孩子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年齡和我們相仿的好朋友,她是誰呢?(板書:英子)來,我們一起和她的打打招呼。(生讀)課文裏是怎樣介紹英子的呢?為後面的情感之旅鋪設基調。

學生的發言可能會集中在兩個片段:

片段一: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片段二: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説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1、朗讀感悟片段一:抓住:“默默地、早早地、總是、最後一個”等字詞品讀體會,想象體驗:每天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裏看其他同學遊戲説笑的英子,天剛矇矇亮就要趕到學校而行色匆匆的英子,目送着一個個同學離開後才敢在暮色中回家的英子,內心會怎樣?引導學生想象英子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體會英子是個可憐、孤獨、害羞、自卑、怕別人歧視的女孩。再對比體驗,聯繫我們平日的快樂生活,對比體驗英子憂鬱孤獨的生活,煥起學生對英子的同情。我這樣説道:是啊,英子本應該和我們一樣擁有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生活,到操場上游戲,到舞蹈房跳舞,到林蔭下散步,到公園裏遊玩。可是她卻沒有。因為她的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總是不願意――,不願意――,擔心――所以她總是默默地――,早早地――最後一個――課文中有一個詞最能表現英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姑娘。那就是――憂鬱!(板書:憂鬱)面對着這樣一個不幸的孩子,你的心裏會怎樣?在學生深刻體會了英子的憂鬱孤獨,內心湧動着對英子的同情和關懷的基礎上,順勢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就讓我們讀出內心的同情,讀出英子的憂鬱自卑的內心世界吧!

2、自讀自悟片段二:瞭解英子的開朗活潑 。(板書:開朗)

3、比較質疑。(板書課題:掌聲)文中的這兩個片段充分展示了英子在掌聲前後的不同表現,掌聲聲前的英子孤獨、害羞、自卑、怕別人歧視,掌聲後的英子:開朗活潑。這恰恰是課文的矛盾點。抓住這個“點”生髮開去,比較質疑:請你們把這兩處片段對比着讀。讀着讀着,你發現了什麼?又有什麼疑問呢?學生會被這個矛盾點吸引住,產生強烈的閲讀期待:是什麼改變了英子?掌聲又有着怎樣的內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關鍵點“掌聲”!以“掌聲的內涵”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擴展。把感悟引向深入。達到課堂行雲流水,疏密有致,情深意濃。

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一)學生自主研讀“掌聲”段落。

首先是個人默讀,老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圈點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接着小組交流,每人挑一處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説説自己的體會。然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時,老師點撥引領。

2、交流、點撥、感悟。

句子一、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句子二、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句子三: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台。

A、朗讀鋪情:引導學生抓住“猶豫”“慢吞吞地站”“一搖一晃地走”等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深層體會小英當時害怕、矛盾、緊張、無助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送進去讀出來,通過讀讓小英的畏縮、自卑在學生的心裏產生了共鳴。

B、想象育情:請學生閉眼想象,我配樂旁白。

這裏,我用“情景再現法”,在教師深情語言的描繪下,學生沉浸在英子走上講台的緊張與艱難的情境中,使學生置身於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喚起情感體驗的衝動,掀起他們內在的、心靈深處的湧動,甚至心靈的震撼。實現與文中人物英子既緊張害怕又難受痛苦的心靈契合。為之後掌聲出現時的噴湧真情做足前奏。

C、追問生情。導問:這一刻!英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此時,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響起。這掌聲中又包含着什麼?

這樣層層剝筍,螺旋上升,學生的感悟步步推進:英子原來想的怕受到同學們的嘲笑。怕當眾出醜的情況都沒有出現,相反:她得到了同學們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這掌聲中有最真誠的鼓勵和尊重,更有同學們對她的關愛和期待。她的心靈被震撼了,感動了,同時也點燃了!

D、引讀煥情。音樂響起:師引入:是啊!此時的英子的心裏緊張不安呀!她多麼渴望來自同學們的真誠的鼓勵啊!

引讀: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生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讀——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勵的那一刻——生又讀——

層層鋪陳、重錘出擊,把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盡致,掀起學生情感體驗的高潮,實現了文與人、文與己的相遇交融,促使學生生成“真正感人的愛的力量”這種生命化的感悟!

E、換位傳情。

a、此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這掌聲告訴英子什麼?

b、得到同學們的掌聲,如果你是英子,你會想些什麼?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閲讀教學也這個道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難留下深刻的心靈印記。在這裏我用“角色互換”“移情體驗”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學生就容易融“我”入境,於“身臨其境”中推測、想象、探索,感悟語言,體悟情感,在閲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昇華!

F、品讀升情:循着“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搖一晃”這兩個詞,在老師的語言引領下,通過一遍遍地迴環朗讀,讓學生沿着這些字詞鋪設的英子的心路一步步走向促使英子轉變的情感世界 。

鼓起勇氣講完故事的英子,再一次得到了熱烈的掌聲。此時此刻,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她想説: !

是呀,英子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説,千言萬語在英子的心裏,她覺得再多的語言也不足以表達她內心的感激,於是,她向大家——生接: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 生接: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台。

掌聲喚醒了英子的自信,掌聲鼓起了英子的勇氣,掌聲使英子和同學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聽,故事講完了——生接: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台。

G、聚情導思:

“冰嘗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光,相擊而發火花。”學生通過充分的體會、感悟、想象、表達,心中湧動着真情,這份真情在盪漾流淌,課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輝。此時讓學生比較兩次掌聲,體味“掌聲”的內涵:第一次掌聲的背後是鼓勵,這一次的掌聲背後又是什麼呢?這兩次掌聲的背後都藏着什麼呢?再輔以音樂渲染,聚集情感:第一次掌聲的背後是鼓勵,第二次掌聲的背後是讚賞。兩次掌聲的指向雖有不同,卻有着同一個源頭:那就是同學們對英子的關愛、尊重和期待啊!(板書:愛)自然地昇華課堂主題:愛!並將這暖暖愛意融入學生的生命!至此學生的精神得以充實,心靈得以豐滿!

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

1.叩擊“微笑着面對生活”。

師引入:正是這愛的掌聲改變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個文靜憂鬱的女孩變成了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瞧,英子來信了。

(屏示:英子的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讀後想象:英子會怎樣地微笑着面對生活。

聯繫生活:談對“微笑着面對生活”的理解。

竇桂梅説:“最好的讀者要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東西。讀書在於讀自己,發現別人的時候也在發現自己。因此,讀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讀出自己的人生思考”。於是我讓英子的“微笑着面對生活”成為學生自己的獨特的思考,以情導行,把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諦。

2.拓展練筆,學會如何去愛:從英子的變化,你想到了什麼?你想把掌聲獻給誰?除了掌聲,你還會選擇什麼方式表達愛?出示《愛的小詩》,引導練筆,放飛思維,同時積累語言,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3.激情結課:《讓世界充滿愛》音樂響起。師:在班級裏,在學校中,在社會上,處處需要掌聲,時時需要愛,我們不僅要知道愛,更要學會愛!讓我們給有困難的人一絲鼓勵,給逆境中的人一份支持,給成功的人一些喝彩!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相互關愛,共同温暖!讓世界充滿愛!

面對着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最後説一下板書:

掌 聲

憂鬱 (愛) 開朗

抓住英子掌聲前後變化的兩個關鍵詞,展現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的變化。藴藏文本內涵。中間一顆愛心即體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點化文本主題,實現學文明理、無痕育人。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11課《將相和》。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12冊教材第四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這一重點訓練項目中的課文。《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敍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操作目標: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三是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四是複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閲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藉助掛圖、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三、教學程序:

(一)、設疑導入,整體感知

教師出示課題《將相和》,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

1、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機教學生字“廉頗”)“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教師介紹時代背景。讓學生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這一設計的依據有三條:1、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如何。2、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3、是突出題眼“和”字,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有所依傍。如果把課文視作一個圓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課文這一“球體”必定會對它保持向心力。課題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讓三個故事最終説明一個道理。

2、教師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課文中哪個段落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學生可從第16小節中找到答案:“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從課文題目切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又初步瞭解到課文內含的矛盾衝突。整個學習過程將圍繞着“廉頗的話説得是不是有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這個問題展開。

3、讓學生再讀課文,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並請學生上台板書小標題,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負荊請罪”則是寫了兩人如何從“不和”到“和”的過程)再根據小標題,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練説。這一設計的目的是:第二次讀書,把書讀通,理清課文的思路,將課文的三個故事作為一個事件來對待,樹立聯繫地看問題的觀念。

(二)、讀議悟法,舉一反三

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

1、讀議悟法。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完璧歸趙”部分,突出以“騙”對“騙”,再指導學生用“~~~~”和“——”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從中讀懂了什麼,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最後討論還有什麼地方沒讀懂?如學生提出:“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還是故意嚇唬秦王呢?為什麼?”這個問題必須通過認真讀書,聯繫上下文,積極動腦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單純地嚇唬秦王,他是見機行事。如果秦王因愛玉而妥協,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顧,派人搶玉,他就會真的撞柱而死,讓頭顱與玉俱碎。這既能看出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機智。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誘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爭論,不追求統一、標準的答案,讓學生談出自身的不同於他人的閲讀體驗,點燃那種充滿靈氣的思維火花,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保證。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讀文、圈劃、領悟、質疑,總結了學法,為以下放手自學作好了鋪墊。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學習“澠池之會”,突出以“逼”制強。討論:廉頗説得有無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學習圍繞“和”與“不和”展開討論,始終不脱離這一主線。在自學彙報及師生評議過程中,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領悟。(1)、澠池會上,趙王和秦王分出了勝負,還是打成了平局?(2)、這一功勞應歸功於誰?指導學生加強朗讀,並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氣氛。這一設計讓學生把書讀懂,前兩個故事寫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應該的,卻成了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時也為下文的高潮蓄勢。

3、自學交流。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突出以“避”對“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自學“負荊請罪”部分,並質疑問難。再結合課文插圖,四人共同商議,廉頗、藺相如會各説些什麼?請幾組學生上台表演兩人的對話。既填補了課文的空白,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以上的教學,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本,以讀書為主,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主讀”,讓學生“自覺讀”,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形成閲讀能力並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讓學生自能閲讀,做閲讀的主人。

(三)、深究課題,突破重點

三個小故事中,哪個集中寫了將相和好?為什麼還寫另兩個故事?通過深究課題使學生明白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這樣設計,旨在進一步夯實重點訓練項目。再讀課文,讓學生把書讀好。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1、學完全文,四人小組討論:你對藺相如、廉頗有什麼認識?你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什麼?

2、課外作業: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排練課本劇。這一設計的依據是:以課堂為中心,橫向拓展,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的發展規律。正如曹禺所説:“學生演戲裏的人,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啟發學生潛在的智力。

附:板書設計:

將——————————相

廉頗 和 藺相如

(知錯就改)(愛國)(顧全大局)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解讀:

《醜小鴨》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 《醜小鴨》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詩兩首》、《傷仲永》同屬於第一單元。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

《醜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隻醜小鴨的成長曆程:它處處受嘲諷,處處受排擠,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高貴的白天鵝。在小學課本中,學生已經學過大量縮改的《醜小鴨》,“醜小鴨”的故事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隱喻,滲透在各種文本及其他信息中, "醜小鴨情結"早已經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裏,醜小鴨也因此成為了身處逆境而不斷進取的典型形象,它幾乎是奮鬥者的化身,因為它的頑強不屈它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反之一推理,似乎説如果它不奮鬥就不會變成天鵝,可是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裏也沒有什麼關係。”是啊,只要你是天鵝蛋,孵出的他總會是天鵝!看來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在於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鵝蛋!而不是鴨蛋。而變成天鵝的過程,不僅僅是拼搏的結果,試想,如果是一個鴨蛋,無論它怎樣的拼搏,是永遠成不了白天鵝的!再讀課文時感到早期的它敢於拼搏、不斷進取的少,反而自卑、輕視自己的多!醜小鴨自卑的原因是它沒認清自我,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醜小鴨在早期就能認清自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就不會生活得那樣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確認識自我”作為《醜小鴨》這一偉大名著的重新解讀。

二、目標設定:

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教語文是途徑,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顯性的,是載體,關懷人的成長和培養人的素養是終極目標。

幹國祥老師曾提倡“深度語文”的教學理念,他的語文教育觀就是“主題、可寫、互文、對話、存在”。幹老師認為文本解讀的內涵應該包括只讀性文本、互文性文本、可寫性文本,在《醜小鴨》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上述理念,由《醜小鴨》的故事情節(只讀性文本)漸漸深入,不斷引進材料,即互文性文本,引導學生對成才觀進行深度思考,對作者的主題進行質疑。在閲讀過程中,讓學生有自己的主題意義。讓整個課堂極有思想深度。學生通過不斷地閲讀課文到課外各類材料,最後讓學生理解:要正確地認清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學生從豐富多元的文本與對話中對原童話的主題有了新的理解。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不能因終極目標實現而得到忽視,通過動作描寫、精彩的心裏活動描寫等方法的賞析、文章線索的把握、重點詞語、句子的揣摩等,來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等諸方面的語文素養,是本節課的又一目標。

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及動作、心理活動描寫的賞析來認識醜小鴨這一藝術形象,

難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為“醜小鴨給你的啟示” 。

三、教學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説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看後讓學生談談對泰山的看法,讓學生體會身處逆境的泰山對生活的態度――樂觀自信。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語文教學來説,不能脱離文本,而注重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誦讀。通過表情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文本。

3、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4、談話法

充分利用談話法,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醜小鴨的遭遇,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學法: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課文、瞭解醜小鴨的形象中。圈出對醜小鴨的心理及語言描寫的句子。

2、誦讀法

對圈點的句子進行朗讀,讀出醜小鴨的心理,準確把握其情感。

3、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四、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

先播放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話點評一下主人公。引出課文《醜小鴨》。[説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合作探究

1、學生讀文章,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醜小鴨在成長期(醜小鴨)與成熟期(白天鵝)的性格特點。

成長期:自卑、懦弱、窩囊、堅強……

成熟期:善良、謙虛、真誠……

2、劃出你對醜小鴨性格評價的文字依據。

3、篩選出一組最恰當的詞語。

自卑――謙虛

4、抓住關鍵語句或詞語美讀,體會醜小鴨在兩個時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覺得非常悲哀,因為自己長得那麼醜陋,而且成了全體雞鴨嘲笑的對象”

師:換成第一人稱,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説説這句話;

師:“你”為何悲哀?

師:評價美與醜,總有一個參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誰比覺得醜?要是你身邊都是小天鵝你還會覺得醜嗎?為什麼?“你”此時的心情怎樣?

由以上問題學生討論出文章的主旨,教師小結:身處的環境固然對自己影響較大,但快樂與否的根本問題是――能否正確地認識自我。(板書: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很重要,接下來讓學生閲讀《認識你自己》,學生思考“我是誰、我怎樣”的問題,簡單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現醜小鴨自卑的句子或詞語,進行賞析。

師小結: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頭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一隻美天鵝,永遠只會活在自卑的世界裏。看來自卑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過於自信就是自負,看看成熟的白天鵝吧,他怎樣教誨我們。(板書:不自卑、不驕傲)

6、如果你就是那隻白天鵝,你在回憶自己丑小鴨時期時,你會有怎樣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闢的話把醜小鴨變成天鵝的過程的感受表達出來。(談啟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愛拼才會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別討論其概括是否恰當?

2、遷移閲讀:《動物學校》、《老鷹和小雞》、《尋找內心的奇蹟》

學生談讀後感受

3、總結(認識自我名言小結)

師結束語:最後就讓我以希臘神託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人啊,認識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負,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正確認識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書設計:

醜小鴨 → 白天鵝

(認識自我,不自卑,不驕傲)

平凡 →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