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彙總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説課稿彙總八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的內容是《三袋麥子》的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三袋麥子》在西師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課。上承《一隻梅花鹿》,下承《竹石》。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一共有九個自然段,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

2、學情分析:

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富於充分的想象力,善於發表個人意見。因此,在教學中採用看動畫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學習,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課文內容故事性強,線索比較清晰,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讓學生講故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演。

3、教學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做得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的品格。

情感目標:能正確的評價三個小動物,明白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4、教學重難點:

教學時,我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的重點,“能正確的評價三個小動物,明白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情景導入法,討論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學法: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讀、議、演等去實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往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三袋麥子》引入,學生被這鮮活的畫面所吸引,頓時思維活躍、精神振作,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欣賞後讓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引入課題,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觀看動畫,理解感悟

看動畫片是孩子們最感興趣、最樂於做的事情,針對這一特點,我把整堂課的教學以看動畫片的方式來完成。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先後播放土地爺爺分別到小猴、小豬、小牛家的情景,在學生欣賞動畫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同時指導學生朗讀。現就以土地爺爺拜訪小猴為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我先播放土地爺爺到小猴家這一部分內容,並讓學生邊看邊想,讓學生看後説説小猴家的麥囤裏怎麼會堆得滿滿的呀?同時指導學生讀好小猴的話。接着讓學生交流:看着小猴家豐收的情景,聽着小猴自豪的話,你準備怎麼來誇誇小猴呀?最後,老師扮演土地爺爺和學生一起表演這部分內容,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自由組合表演。教學拜訪小豬、小牛的思路與拜訪小猴這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問題有所不同。通過學生的看、想、説、讀、演,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對三部分內容學完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小朋友,看了動畫片之後,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的做法呀?為什麼呢?在此活動中,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同時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樂,得到收穫,學會相互接納,傾聽、分享、互助,交流與合作的技能。

(三)、拓展延伸,活躍思維

新課標強調要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當學完本課後此時學生腦中一定會想假如現在土地爺爺真的從小猴那裏拿回了些麥子送給我,我該怎麼處理呢?這時就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為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和創新能力。

複述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記憶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句,提高閲讀和寫話能力。中年級是培養學生聽説能力的重要時期,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切實地把複述訓練落到實處。因此,我再次播放這部動畫片,讓學生邊看邊跟着一起説説這個故事。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主要採用帖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簡潔、概括,是文章結構的簡縮,展現了文章的重點內容,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三袋麥子

圖(小豬)——吃光——憨厚

圖(小牛)——保存——節儉

圖(小猴)——播種——聰明能幹

以上設計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在你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得到提高!謝謝!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祖國心臟”——北京市》是湘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每一箇中國的公民都應該瞭解首都的基本狀況;北京還是一個特大城市,教材通過對北京的介紹,使學生掌握瞭解一個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節是中國區域地理省級區域的開始,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城市區域學習的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後面的內容,並且可以自學其他教材中沒有介紹的區域。

2.教材處理

學生對於北京的這個城市,都已經有了多多少少的認識,對於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會了使用計算機網絡蒐集資料,基於此,我將讓學生自學讀圖、探究、討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強調,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並且注意提升和點撥學生的思路和學習方法。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運用地圖説出北京的位置、範圍,並對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利用資料説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並舉例説明城市建設的成就。

過程與方法:引領學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學習查找資料並讀圖、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思考,總體把握北京的城市職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名勝古蹟眾多,瞭解我國曾經的輝煌,增加愛國主義情感。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徵、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北京市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難點: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北京市城市建設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重點難點的突破:充分利用學生多計算機網絡的學習,通過地圖、資料、視頻等多種輔助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説教法

討論法、啟發式講述法、交流合作、討論探究法等。

三、説學法

自學讀圖、探究、討論。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教學的創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本課設計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師生互動 導入新課

為了避免一開課就是老師説學生聽的沉悶氣氛,我在課前先播放《奧運會吉祥物的宣傳片》,開課後用問題導入,如在動畫片裏你看到了什麼?第29屆奧運會將在哪裏舉行?這樣一問一答,學生的思路就被我帶到了學習的軌道上,開始了北京之旅。

在出示課題時,為了渲染氣氛,我同時播放中央電視台節目插花的視頻,讓學生對北京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第二環節:組織活動 學習新課

本環節我先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小組探究學習北京的位置。在學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為首都,還有其自身的戰略位置和經濟位置;在學生探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北京地形圖、中國温度帶和中國乾濕地區分佈圖;在學生彙報時,用問題引導學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條件,並強調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使學生理解新中國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來進入北京職能的學習,為了讓學生了解北京具有這些職能的條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如在瞭解北京是文化中心時,我列舉若干項文化的內容,讓學生任選一項介紹,在學生介紹時我適時地穿插一些視頻和音樂,讓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並用,同時這一活動又檢查了學生課前蒐集整理資料的情況。

在瞭解北京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時,我出示配以《故鄉是北京》背景音樂的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讓學生看一看、聽一聽,然後再比一比,看誰説得多、説得清,這樣可以考查學生的記憶力、和表達能力。在強調有哪些名勝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提出故宮面臨的壓力,讓學生出謀劃策。

在理解北京現代化進程時,我先播放一組北京現代化建築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和前面的圖片風格有什麼不同,然後跟學生強調把北京建設成為既具有古典特色、又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化大都市才是北京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三環節:回顧活動 測試應用

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用一句話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再讓學生運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鄉哈爾濱的位置、職能、歷史和現代化進程。從而説明城市交通的發展,進而將寫一篇以《我的家鄉——大武口》為主題的短文作為課後作業。

第四環節:昇華情感 倡導行動

在奧運會會歌聲中,用激勵性的語言結束全課。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 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啟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遊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

不錯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啟發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 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啟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⑴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⑵圖形拼圖一幅

⑶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為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為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不錯的為了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

不錯的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⑵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⑴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圖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⑶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四、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做個小開關》這一課位於《科學》四年級下冊“電”這一個單元的第六課。這一課的內容與本單元的前後內容有着一定的聯繫,並在期間起了一個承接的作用。學生先了解了用電安全常識,能點亮自己的小燈泡,會畫簡單的電路圖,接着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能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問題,還分清了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以及它們各自在電路中起的作用。在學習上述內容之後學生開始學習“我來做個小開關”,使學生在前面已形成的電路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受到控制的電路。

在學了本課之後,學生將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來推測4接頭的電路連接方法,學會和比較串聯與並聯的連接方式,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本課的學習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觀察手電筒,體驗開關的功能和作用;二、給我們的燈泡做個小開關;三、組裝一個紅綠燈裝置。

以上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形成了第六課——《做個小開關》,這課的探究目標也由此分成了三項:一、讓學生經歷觀察動手操作和描述手電筒開關特點的活動過程;二、引導學生經歷設計和製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創造的能力;三、和學生共同經歷一個設計裝置紅綠燈的活動過程

同時,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人對教材的瞭解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為給自己的燈泡作個小開關,學生探究的難點為設計裝置紅綠燈。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將是本課師生探究的關鍵。

説教法

本節課將採用探索發現法,在教師的誘導啟發下,讓學生通過合作建構、體驗交流,在做中學到更多的電路知識,感受開關的作用和功能。

説教學過程

基於上述分析這節課將呈現以下的教學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入,產生問題

出示連好的電路,問:“如果這個電路中每個部分都是完好無損的,那麼這個燈泡將會是亮還是滅?”(對舊知的複習,有助於新知識的學習,為下面繪製帶有開關的電路圖埋下伏筆。)

出示手電筒,對學生説:“老師這裏有一個燈泡,我可以讓它隨我心意,讓它亮就亮,讓它滅就滅。不用像這盞燈泡那樣一直亮着。”然後打開閉合開關,演示給學生看。再問“我的這個電路里有什麼奧祕嗎?”當學生得出開關這一結論後出示開關。繼續探究:“為什麼開關合上時燈泡亮,而開關斷開時燈泡滅?控制電路的這個開關應該用什麼材料來做?”學生討論研究後,開始讓學生自己去製作開關,驗證自己的推測。(學生的好奇心是極強的,這個平時他們幾乎天天接觸的開關到底是怎樣讓燈泡亮滅的,又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成了他們所要探究的問題,帶着問題去探究去製作,使得下面的開關製作有了更深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的模仿。同時教師出示的這個開關結構清晰,使學生對開關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

二、探究問題,製作開關

1、製作開關

首先讓學生每兩人一起合作選用合適的材料和自己認為比較方便的控制方式製作一個開關。

(這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有效的合作,避免有學生搭順風車,又要適時地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幫助,這樣才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愉悦,使他們對科學的探究更有信心。)

2、交流成果

讓具有代表性的開關上台展示,請製作者上台,教師引導學生,讓其中的一個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開關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怎樣控制燈泡的亮滅,另一個同學向大家演示。同時幫助學生反思自己或別人的開關還有什麼不足,還可以做怎樣的改進。

(該環節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言語來交流自己製作心得和體驗。因為語言的基礎是思維,對兒童而言,組織語言的交流是比思維更困難的過程,可能他想得到卻很難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在期間的點撥是十分必要的。維果茨基早就指出:語言交往會促進兒童思維的發展,而言語交往的過程就是一種合作構建的過程。這種交流雖然對大多數學生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這種交往能力的培養對於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比以往顯得更重要,同時它讓學生進行反思、總結,這將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三、明知故犯,安全教育

在“電”這一整個單元中安全用電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説過“每一個孩子都如科學家一樣對萬事充滿新奇。”雖然教師在前面的教學中多次提醒,但在這一課不説的話,極有可能有學生會想讓自己的開關在家用電路上發揮作用。因此教師的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同學們,你們做的開關真是各有特色,我想把這些開關帶回家用在我家的家用電路上,行嗎?” 教師的這一番話將再次激起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他們在説服教師不要做蠢事的同時也對自己進行了一次用電安全教育,這比簡單的説教更深入人心。

那家用電路上的開關應該是怎樣的才夠安全呢?讓學生討論得出:家用開關的外面必須包有絕緣體,能承受220伏的電壓,這樣才能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四、範圍擴展,瞭解開關

開關是生活中到處都有的事物,讓學生明白開關的使用範圍之廣,有助於學生對開關的作用有更深一步的瞭解。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問題:“除了電燈需要開關來控制,還有哪些電器也離不開開關?”讓學生自由發言舉例,讓學生感悟到開關無處不在。

五、運用開關,作紅綠燈

“既然開關無處不在,那麼街頭的紅綠燈又是怎樣被開關控制的呢?”這句導語將把學生帶入紅綠燈的探究製作之中。

為了突破製作紅綠燈這個難點,我先讓學生參考複習時出現的電路圖,讓學生設計和繪製紅燈受到開關控制的線路圖,並告訴學生開關的畫法。再指名上來根據自己的線路圖將紅燈接入電路。

(在這一環節中繪製帶開關的電路圖,是因為前面的開關製作是在已有的電路斷路部分製作一個開關,不必考慮燈泡和電源的接入問題,也就沒有畫電路圖的必要,而裝置紅綠燈是將現成的開關連入電路,與前面所學的電路圖有所不同,怎樣連入開關將成為電路圖設計時必需考慮的問題。

而且這張電路圖的繪製將引導學生自我突破製作紅綠燈的難點,他們可以在自己設計的線路指點,四人小組合作將黃綠兩盞燈依次接入。緊接着讓學生將自己的紅綠燈貼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悦。

六、開關多樣,開闊眼界

由紅綠燈向外延伸:“我們可以通過按動開關控制我們的紅綠燈,那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難道也要派個警察在那裏像我們一樣地控制嗎?那可能是怎樣控制的呢?生活中還有那些開關的控制方式是獨特而又先進的。你能説出幾個嗎?”

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科學就在生活之中,科學的目的就是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就連小小的開關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科學課的教學設計,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説課稿 篇5

一, 教學理念

1.創設教學情況,讓學生有熟悉的現實生活追溯到遠古的歷史,在觀察,看圖片,看錄像等活動,讓學生領會古代人類生活的神奇。

2.儘量利用媒體資源,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古代生活。

3.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在獲取大量的信息,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古人的智慧。

4.教育中體現的人為本的理想,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如分析能力.概括總結能力等。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古代歷史比較感興趣,尤其金字塔及佛教的那份神祕,但他們只瞭解一小部分,而且較模糊,其中產生的原因及其實質都不明白,瞭解的一知半解,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材料,為他們用心探索並揭開古代的神祕面紗做了充分的準備,使他們由模糊變清晰。

三.設計思路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古代埃及的生產.發展

(2).瞭解金字塔

(3).知道兩河流域的地理狀況

(4).古巴比倫的建立.發展

(5).《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及實質

(6).種姓制度

(7).佛教的產生及傳播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古代中國引出古代埃及,從而熟悉四大文明古國

(2).通過觀看網上下載的圖片及一些歷史電影片瞭解金字塔的地位及作用和神祕之處,增強學生感觀印象,把遠古帶到現在。

(3).讓學生參與《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和歷史價值。

(4).讓學生明白佛教的消極和積極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知道生活在今天現代化的國度,應該倍加珍惜。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歷史學科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熱愛古老文化的積極情感,注意在學習生活中根據現實情況分析其實質的意識。

二.教學難重點

1.神奇的金字塔

2.《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實質

3.種姓制度

4.佛教的產生及傳播

四.教學流程

一.情境創設.提出問題

以一個富有感情的朗讀描繪四大文明古國的悠久歷史及其久遠的文明圖畫,用配樂詩朗誦引學生入境,思維牽到遠古時代,並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嗎?金字塔你瞭解嗎?漢謨拉比這個國王生前最大的貢獻是神祕?結合教材和你課外查閲預習內容進行組織語言。

二.過程開展

先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本課向學生介紹的有關知識,並帶着問題去再讀。

1.我給學生播放媒體中有關金字塔的建立及建立用途,並向學生展示學多金字塔的瞭解和認識。

找一名學生歸納金字塔: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用來儲存法老屍體的墳墓,宛如一座座宮殿。其設計獨到.嚴密,工程堅固為現代建築學家驚歎不已,同時是古代埃及及國王奴役勞動人名的歷史見證,是古代埃及任命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2.《漢謨拉比法典》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出現於古代西亞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蘇美爾地區。那是一片似一盤新月版圖的肥沃土地,又稱“新月沃地”。用媒體播放出那裏人們生活的模擬圖畫,後來建立了巴比倫城。其中最為又價值的是現存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備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給學生用媒體播放網絡下載的圖片和文字,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祖國媽媽在我心中》一課。

一、説教材:

《祖國媽媽在我心中》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第二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一個課題《祖國媽媽的生日》,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課教學旨在指導學生識記有關國旗、國歌、國徽的知識,懂得國旗、國徽是國家的象徵,能用正確的'行為方式表達對我國國旗、國徽的尊重,知道從小要熱愛我們的祖國。

二、説學生: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屬於啟蒙教育階段,兒童的年齡在六歲左右,“國家、祖國”這些抽象的名詞,對於兒童來講比較陌生。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一件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國家,祖國”的真正含義。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國旗、國徽。

(2)初步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美、祖國的偉大成就。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引領學生觀看圖片、視頻等教學活動,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國名、首都、國歌的教學目標。

(2)通過觀看升旗儀式和聆聽國歌音頻等教學活動,初步感受升國旗與唱國歌的莊嚴並初步培養學生對祖國國旗、國徽、國歌的喜愛之情。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和有效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喜愛之情。

(2)知道祖國的美麗如畫的山河、偉大的成就是我們的驕傲。

四、説重難點:

本着《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國名、首都、國歌,初步培養學生對祖國國旗、國徽、國歌的喜愛之情。

活動難點:通過活動讓學生產生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

五、説教法: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境與活動相結合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動手製作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小組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六、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説設計思路與活動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大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個環節是利用圖片導入新課,知道國名、首都。

從中國版圖入手,然後教師出示一些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美景,學生從中感受到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接下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從而為我們祖國媽媽感到驕傲和自豪。

第二個環節認識國旗、國徽,初步瞭解國旗、國徽的意義,懂得應該尊重國旗、國徽。

通過播放升國旗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我們國家的國旗和國徽,國旗和國徽代表這我們的國家,學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哪些地方經常看到國旗和國徽。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國旗,鞏固對國旗的認識,並且交流假如遇到了升國旗時我們遲到了該怎麼辦,從中更深刻得認識到了我們從小要學會尊重我們的國旗,尊重國旗就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形式。

第三個環節昇華情感,感受祖國的偉大成就。最後大聲喊出對祖國媽媽的愛。

八、資源拓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們已經小組合作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本節課課後拓展準備設計孩子自己動手“做一面完整的國旗”。“做國旗”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講不算一件難事,可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求他們不但要做好國旗,還要努力做到漂亮,規範。首先在“發材料”的環節激勵學生,告訴他們要把材料輕輕地分給小夥伴,不能損壞,這是完成做國旗的任務的保證;拿到材料以後,也要輕輕地做,及時地激勵全班小朋友應該有耐心能細心把國旗做好。在全班搞一個比賽,不僅比誰做得好,還要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最愛國旗,最愛我們的祖國媽媽。無形中孩子們就明白了“分工合作”與“獨立製作”的區別,他們同時還明白了怎樣做是對國旗的愛,對祖國媽媽的愛。這一設計,能夠充分地關注學生,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潛移默化,使得學生思想行為雙豐收。

所以“獨立做國旗”除了立足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外,更是通過“做國旗”這件莊重的事情來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懂得認真做國旗,愛護國旗就是對祖國媽媽的愛。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懇請得到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説課稿 篇7

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面積是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這部份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及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雖然物體表面的大小在生活中接觸較多,但它比較抽象,要建立面積單位概念,對小學生來説的確有點難。因此在教學中,應多使用體驗的學習方法,多給學生提供具體操作的內容與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自我感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為以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關於面積和麪積單位的認識,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説;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説不清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初步形成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正確表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索、交流與實踐,培養學生細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法、學法: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採取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與自學輔導法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合作探究,建立正確的表象,並通過自學,讓學生迅速瞭解面積單位的含義,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學具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兩人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麼? (長度)大小又指的什麼?(尺子的面)

3.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這一環節中,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 “物體表面”的經驗引導出來,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別,為下節學習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 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1)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黑板,文具盒、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麼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運用“面積”一詞説話: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説?

2. 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

(2)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比較中,我會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割補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 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簡單説説什麼是面積?小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過程,要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面”是什麼?是非常抽象的,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麼。)

4. 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後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b、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學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必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麼辦?在這裏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寬,再擺出長,計算幾個幾。

(5)彙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最合適。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激發認知衝突後,我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第73、74頁的內容並思考下面問題: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進而在彙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並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繫,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1. 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2. 第76頁第2題。説一説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 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説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和麪積單位的認識。)

(四)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關於面積和麪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麼?

(面積和麪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採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並加以延伸。)

(五)板書設計

面積和麪積單位

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面積的概念和常見的面積單位,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這樣板書不僅突出教學重點,更有利於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概念。)

説課稿 篇8

一、設計意圖:

針對剛走進幼兒園不久的幼兒我設計了此次區域活動。由於幼兒年齡較小,都是剛剛從家庭走出來進入集體生活的,幼兒園對他們來説非常陌生,獨自呆在陌生的環境中沒有安全感,對情感需求強烈,認知活動往往依靠具體的動作,喜歡擺弄操作材料,同伴之間的交流較少,語言交往能力、自制能力較差,小肌肉動作發展不協調靈活,生活自理能力較弱,許多事情還不會自己去做如:吃飯、穿衣、穿鞋、自己上廁所等等。所以此次區域活動的重點目標為滿足幼兒情感需要,穩定幼兒情緒,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小肌肉的發展以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我為孩子創設了娃娃家、建構區、美工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本着合理佈局便於流動的原則,將娃娃家區域設為固定區,建構區、美工區設為活動區。

二、各活動區域分目標

A、區域一:娃娃家 《 角色扮演-----我們更像爸爸媽媽》 活動目標:

1、願意裝扮娃娃家中角色,喜歡擺弄和操作各類提供的材料。(活動重點)

2、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材料投放:

作為固定區域,在投放圍裙、爸爸媽媽假髮、布娃娃、小牀、

小桌椅、小梳粧枱、小衣廚和教師用廢舊紙盒製作的煤氣灶台,以及自制布製品食品包子、餃子、及各種仿真水果;還準備了秋季特有的材料:如落葉、石子、草等材料,配以紙片、橡皮泥,幼兒就可以擇菜、切菜、做麪條、包餃子??幼兒自主進行大量的撕割、盛放等活動,做飯就有樂趣可言。也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樣可以使幼兒感到親切,從而穩定幼兒入園情緒。

B、區域二:建構區----《寶寶蓋高樓》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對建構材料感興趣,感知特徵,熟悉材料操作方法。(活動重點)

2.通過老師的鼓勵、幫助,學習鋪平、搭高、合拼的技能,搭建物體的簡單造型。(活動難點)

材料投放:

木質積木、插塑玩具、廢舊的包裝盒、草坪和一些小汽車是原來的材料,新投放的材料是變廢為寶的奶粉桶、露露罐及紙板,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用即時貼粘牢。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搭建各種各樣的樓房、城堡。

C、區域三:美工區-----《拓印--寶寶的新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芹菜、藕、辣椒等蔬菜的橫截面,蘸上顏料進行印畫,初步感知印畫的方法。(活動重點)

2、通過蔬菜印畫,感受這種特殊畫法的樂趣,豐富幼兒的想象。 材料投放:

本區域為幼兒提供了充足、豐富的材料,膠棒、各種顏料、不同層次的新衣畫紙(裝飾一半的新衣畫紙;未裝飾的新衣畫紙;沒有圖案的白紙);今天投入拓印工具材料是蔬菜(芹菜、藕、蘿蔔、辣椒)的橫切面,用蔬菜來創意畫。

區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此區域中,我注意到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了不同層次的畫紙、拓印工具材料,通過有層次的投放材料,滿足了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這一需求。

三、説活動過程及教師指導:

蒙台梭利曾經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當孩子一個人在森林中散步的時候,她能長久的沉思,她能浪漫的聯想,在這個時候如果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她的感覺會更加深,會像詩一樣美好。優秀的教師猶如那鐘聲,能加深這美好感覺。我想努力為孩子傳遞那悠揚鐘聲,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區域活動中我會有指導要點的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養。

(一)活動流程:

1.出示區域,介紹今天的活動內容,提出活動要求。

2.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區,進行分區活動,我重點指導建構區,配班教師重點指導娃娃家、美工區。

(二)接下來説説各區域的教師指導要點。

A、首先説説娃娃家:

指導要點:觀察、瞭解在先,介入、引導在後。

“娃娃家”遊戲是幼兒在教師特意營造的家庭情境中通過動作、語言來扮演角色,使用遊戲材料進行角色互動,展開遊戲情節的活動。剛入園不久的幼兒,會以自己在家的生活經驗為託,快速的進入遊戲氛圍之中。這時候,我們會先通過觀察,然後瞭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並對幼兒的遊戲水平作出正確的診斷,隨後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以扮演角色的方式介入、引導、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促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如果不採用此方式,就會產生負面效果如:娃娃家中,孩子們正在幫娃娃穿新衣服,老師走過去卻問:“客人來了,你們做飯給客人吃好不好?”無意間,教師打亂了幼兒的思路,同時對幼兒玩娃娃家的內容進行了侷限。這都是沒有觀察造成的。為避免出現皮亞傑所説的“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的創造力的發揮”這種現象,因此,我已觀察在前,介入在後為原則進行指導。

B、説説建構區----寶寶蓋樓房

指導要點:重點發現“認知結”

在蓋高樓過程中,我需重點發現“認知結”,“認知結”是指幼兒在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中,遇到可能會使其行為受到阻礙後產生停頓的某個問題。我要注意到這些“結”並適時介入幼兒的活

動,使這些“結”成為幼兒注意的焦點,從而使幼兒對問題有深層次的理解。如有一個幼兒在搭建過程中發現搭高樓容易坍塌,如何解決問題,這難住了搭建者,如搭建活動無法繼續,我會以工程師的身份介入活動,運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思考,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共同想辦法,使遊戲順利地進行下去。在這裏,教師的適時介入解決了遊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問題,讓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能啟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C美工區---拓印畫:寶寶的新衣

指導要點: 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讓不同基礎的幼兒得到充分發展

在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僅要面向全體幼兒,而且要細心觀察,善於發現有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鼓勵和具體幫助,使全體幼兒達到“定位目標”要求。例如:有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對拓印很感興趣,但很害怕完不成目標,這個時候,教師會引導幼兒選擇適宜自己的有層次的畫紙如裝飾一半的新衣,選擇有層次的工具如一個較大的拓印材料藕根橫切面,而能力較強的幼兒給予未裝飾的新衣或沒有圖案的空白畫紙、兩到三種大小不一的蘿蔔、青椒、芹菜拓印工具,這樣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細節的需求,對這些幼兒會有很強的挑戰性。此時,有層次性的材料優越性充分的展示出,教師的適時引導幼兒選擇適宜材料,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還能讓不同基礎的幼兒獲得、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