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私塾先生》説課稿範本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私塾先生”》,下面我將從教材理解、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意圖這三個板塊一一陳述。

《私塾先生》説課稿範本

第一個板塊我先講講對教材的理解。

《“私塾先生”》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8課,是本冊第3單元的第2課,重點鞏固練習注意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點。前一篇課文是《憶鐵人》,後一篇是《“我是您的兒子”》。這是一篇寫人為主的記敍文,記敍了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軍長的陳毅同志到張八嶺工作時發生的事。生動地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本陳毅同志大智大勇、臨危不懼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四段。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

2、理解詞語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特別是讀好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能詳細地複述課文。

3、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臨危不懼、大智大勇的革命大無畏精神。

4、初步學會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閲讀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詞語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臨危不懼、大智大勇的革命大無畏精神。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閲讀方法。能詳細地複述課文。

第二個板塊我來説説教法和學法。

我先説教法:

1、朗讀感悟法。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綱》指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寫、聽、説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應以讀為本。以讀為本是語文學習的自身規律。在課堂上,我將讓學生自由讀、合作讀、默讀、齊讀等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

2、情境感悟法:鬆軟適度的土壤有利於種子的萌發,寬鬆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教學中我將設計多種學習的形式,創設多種感悟的情境,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愉快學習。這也是新課標的一個理念。

我再來説説學法:

“強而勿抑,開而勿達,異而勿牽。”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於教師,更屬於學生。在教學中我將讓學生通過自學感悟、討論交流、集體評議、師生共同探討等,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第三個板塊我來重點説説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意圖。

我分四個環節來安排我的教學:

第一個環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三個環節:研讀課文,感悟中心

第四個環節: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接下來我分步來敍述:

第一個環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並朗讀,理解“私塾”和“私塾先生”的意思,並讓學生質疑,隨機板書有價值的問題:私塾先生是誰;為什麼要用上引號;課文寫了“私塾先生”什麼事。

這樣簡潔的導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要求:①認讀生字詞,讀通課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②課文着重寫了一件什麼事?接着檢查交流,先讓學生認讀詞語。再説主要事件。最後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可分四段。

這一環節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達成教學目標1。

第三個環節:研讀課文,感悟中心

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打算採取“先開頭結尾,再中間突破”的閲讀順序。

因此,我分三個步驟來實施這個環節。

第一步:虎口脱險

第二步:剖析脱險的原因

第三步:激發情感

在這幾個步驟的實施中,我將突出一個研究的主題,立足一個語言訓練的根本,展示一種讀書的過程,創設一種對話的情境,運用一種大語文的思想。接下來我分步來敍述一下。

第一步:虎口脱險

1、我打算抓重點詞語來學習第一段。首先請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説説從中瞭解了什麼?學生朗讀交流,從中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在這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潛入”、“包圍”兩個詞語,先理解詞語的意思,然後在這基礎上來體會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學生肯定能感受到那種緊張、危急的氣氛。隨即進行朗讀指導,把那種緊張、危急的氣氛通過朗讀體現出來,自由讀,個別讀。個性化的理解,個性化的朗讀,體現“以讀為本,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用“知道了事情的起因,那結果是如何的呢?”過渡,引出文章的結尾部分,讓學生自由讀,説説明白了什麼?學生交流,知道了事情的結果:仲先生原來是陳毅同志,他安然脱險了。

3、引導學生首尾對照,提出疑問:在鬼子重重包圍之下,陳毅同志為什麼能安然脱險呢?

這一步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了整件事情的起因、結果,並留下懸念:陳毅究竟是怎麼脱險的?為重點段落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步:剖析脱險的原因

我打算讓學生圍繞上面問題讀議第二、三段的內容,讓他們緊緊扣住“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點”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