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藤野先生》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藤野先生》説課稿範文

《藤野先生》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生軌跡”為資料,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它們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鬥的好處,感悟到人間的關愛與温情本課作為本單元的開篇講讀課文,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藤野先生》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自我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生活的文章,透過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思念,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的確立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料”

新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要融入自我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要繼續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和潛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和線索;體會作者感情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領會重點語句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始終要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根據這些實際狀況及及本文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

教學重點是:

1、正確朗讀,理清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透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儘可能多的製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討

三、説學法

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用心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用心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日本古箏曲《櫻花》,創設情境(恰當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導入新課的要求,還能夠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自我需求活動)

這節課,我設計的導語是: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最敬重的老師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期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這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去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讓學生帶着敬意走進文本,正如新課標推薦“利用閲讀期盼,提高閲讀質量”)

(二)明確目標,任務引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説過:有效的教學,始於期望到達的目標上課伊始,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白教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這節課我確定的學習目標是(同教學重點)

(三)資料助讀,檢查預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我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首先指名學生根據自我搜集的資料介紹魯迅,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做總結,幫忙學生進行文學常識的積累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資料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潛力,解決教學重點)

師生合作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大屏幕顯示思考題:

(1)文章寫了那麼多的事,這些事發生在哪裏?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裏?

(2)文章的敍事線索是什麼?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聽讀完課文後,必須要給學生思考的時光,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透過討論明確問題:

(1)在東京(13)——在仙台(中間段落)——在北京(後三個段落)由此可見文章可分三部分

(2)本文的線索有明線和暗線明線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的過程來組材,暗線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

(3)讚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渡:我們感知了課文資料,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方我們就隨着作者的敍述,去深入的瞭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能夠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從而對課文加深了理解,進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這節課,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閲讀課文“在仙台”部分

1、在這一部分裏,作者主要記敍了哪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2、你認為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什麼?説説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麼?請你帶着感情複述一下這件往事

學生在自主學習後討論明確:

1、共記敍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2、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處處受辱捱打而藤野先生卻誠懇地對待作者這樣一個弱國子民,真誠的幫忙一位來自弱國的學生

3、棄醫從文(學生複述後,再請同學予以評價,重在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小結:作者選取了棄醫從文,因為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及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好處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他當年棄醫從文的原因,貫穿着一種情懷,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重點研讀,品味語言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的閲讀要求各地的中考也把它作為考查的重要資料,常常把各種形式的語言鑑賞題請上中考試卷確實,品味語言能幫忙學生構成良好的語感,發展思維潛力應教給學生品味語言的方法,能夠首先從關鍵詞入手,其次從句式入手,第三,從修辭入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找出自我喜歡的段落,並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齊讀,分主角讀,女生讀、男生讀等多種競讀形式,涵詠品味語言,記住文筆精華

學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對清國留學生的描述、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述等處佳句

(七)體驗反思,拓展文本

魯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選取,每一次選取的支點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動儘管我們同學的年齡不大,生活中必須也有不少選取請説出來和大家一齊交流,也和魯迅先生比較一下,看看你選取的支點是什麼?與魯迅有什麼不一樣?

(基於新課標推薦: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此環節讓學生走出文本,體驗反思自我的生活,實現了學生與教科書編者的對話)

(八)交流感受,總結昇華

學生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穫

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此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中的感受此環節不僅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思維、參與潛力,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昇華

(九)佈置作業,學以致用

抓住人物特徵,透過三件具體事例,刻畫給你幫忙最大的一位老師,600字左右

此環節是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本課的寫法進行寫作訓練,較好地體現了學以致用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生動形象地將授課資料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應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藤野先生》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敍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寫此文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敍事能與抒情有機結合,能抓住主要特徵寫人。

2、過程與方法目標: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默讀的技能。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拓展視野,瞭解魯迅的思想發展脈絡。

3、情感與價值目標: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以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其中把握內容和主題,學習記敍文中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學習重點。

對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為的理解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是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深刻,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本文時的魯迅和文中魯迅的時代處境,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用資料蒐集法、交流討論法,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採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拓深文章的內容。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讓學生。所以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四、説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大理念,特別是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來,大容量,課堂建構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種趨向。因此我採取了拓展遷移式、質疑深入式、比較賞析式的教學思路,安排了三課時分層推進。

第一課時: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掌握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寫作線索之一——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1、聽讀課文圈點出需要積累的詞語,解決生字詞為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

2、請學生根據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從生平經歷、性格特點、文學貢獻三個方面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一個方面談談對魯迅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魯迅的愛國思想,理解魯迅留學日本是為了尋求救國之路。

3、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將課件中的空缺處填寫完整:

(1)在,表達對的厭惡;

(2)在,回憶與的交往;

(3)在,表達對藤野先生的和。

在資料交流討論環節中,可以培養學生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敍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第二課時,安排了拓展延伸——質疑創造——比較賞析的教學環節。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內容,通過拓展延伸,把握對文章感情線索——魯迅的愛國之情的理解,並在拓展延伸的閲讀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的發展,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同時能提高學生的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導入:打開自制教學軟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樂曲的伴奏下介紹參讀材料。

此詩譯成白話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導入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魯迅愛國之情的欽佩感慨,營造一種激昂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拓展延伸

1、讀: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圈點出描寫“清國留學生”外貌的詞語,標註出他們在日本東京做的事情是什麼。

2、説:教師利用課件介紹我國的“辮子文化”,讓學生迅速默讀一篇文章——魯迅《頭髮的故事》(節選),然後討論“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説明什麼?

補充課外閲讀資料,拓寬閲讀視野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理解這些“清國留學生”的本質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黨。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

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到魯迅白描手法刻畫靈魂的高超藝術功力,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與其説是寫外貌,不如説是畫靈魂——他以簡潔而又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有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有所提高。讓學生感受到魯迅抱有滿腔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