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知識助我成長》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5W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知識助我成長》,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闡述本堂課的設計。

《知識助我成長》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識助我成長》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六課的第一框題。本框題主要依據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內容標準部分,“我與他人的關係”中“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的內容而設計。本框題由“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和“我們享有受教育權利”兩目組成,是第二框題的鋪墊,對整個教材的連貫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過本框題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教育的涵義和作用,義務教育的地位、涵義和特徵等知識點,明確“作為公民享有法律賦予的受教育權”。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二、我與他人關係”中:“瞭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目標和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初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自覺學習的態度,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

(2)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即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更對國家和社會有利。

2、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

(2)增強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3、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懂得教育的涵義和作用;受教育權的涵義。

(2)通過學習,學生懂得義務教育的地位、涵義和特徵。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

確立依據:當今社會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社會。學生只有對教育的重要作用有足夠的認識,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掌握知識本領,更好的豐富和完善自己,學會學習,打造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更好的迎接時代的挑戰。

2、教學難點:義務教育的涵義、特徵。

確立依據:初二學生正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由於年齡小,對義務教育的法律意義認識不足。他們只有明確義務教育是法律賦予公民的責任,才能學會保護自己的受教育權,更好的行使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義務教育的三大特徵是對義務教育涵義的進一步豐富,它可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義務教育,並讓學生將義務教育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地理解受教育權的意義。

二、説學情

初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接受義務教育階段。但他們對義務教育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甚至在對義務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很多誤區。其次,從心理髮展階段看,初二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具有較強的叛逆心理,面對繁重的學習負擔,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這就使他們難以正確的行使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因此,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教育的重要作用,正確理解義務教育的涵義、特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説教法:

新課標提出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學要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據此,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討論教學法

設計依據:新課標要求:“以學生成長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初二學生具有較好的活動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運用討論教學突破教學重點,以教育的現象和時代熱點話題作為材料,組織和指導學生分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結合實際,探究課本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

設計依據:初二學生在心理上有好奇、求異、感性的特點,我採用情景教學法來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中,運用視頻創設情境。視頻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融入情境,讓他們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體驗,從而掌握知識。

四、説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葉聖陶老先生説:"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同時在對時事材料分析的過程中掌握探究式學習法。

(一)自主學習

1、理論依據:自主學習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 。

2、實際做法:在突破重點“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時,我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知識改變命運”或“學習成就未來”的典型事例,然後讓學生上台展示。學生收集材料的'過程就是一個收集、處理信息的自主學習過程,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材料進行思考、討論,從而學到了新的知識。

(二)探究學習

1、理論依據:素質教育要求要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學生只有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才能掌握用科學方法探究問題,才能成為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

2、實際做法:在突破教學難點“義務教育的涵義和特徵”時,我運用精彩的視頻資料和一個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視頻中的內容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分析、探究,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五、教學程序

本堂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了: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時政熱點、關注省情的設計理念。這是本課的主要特色。

(一)新課導入:

展示希望工程宣傳照片《我要讀書》和蘇明娟的近照。講述蘇明娟的故事。蘇明娟在希望工程的資助下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從安徽大學畢業後,她成為一名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請學生回答問題:是什麼改變了蘇明娟的命運,使她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設計依據:學生對希望工程宣傳照片《我要讀書》中大“大眼睛”是比較熟悉的,但對“大眼睛”

蘇明娟的現狀不瞭解。用學生熟悉的圖片引起學生的注意,再通過學生不熟悉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好奇。這樣的設置可以直切主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作好鋪墊,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

1、我運用討論教學法突破教學重點:教育對個人和國家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承接蘇明娟的故事,提問:“教育的涵義是什麼?”直接引出教育的涵義這一知識點。

設計依據:在導入中,學生已經點出教育這一主題,教育的涵義在課本中有明確的表述,因此,可以直接提問,讓學生在課本中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閲讀學習能力。

其次,請學生上台來講述在課前收集到的關於“知識改變命運”或“學習成就未來”的典型事例。再次,教師展示關於“日本重視教育,極大的促進其發展”的材料。最後,組織學生依據材料分組討論:“這些材料分別反映了教育的什麼作用?”在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貢獻社會。

設計依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理念之一,依據這一理念,我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材料。學生收集材料的過程也就是他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為他們要對材料進行閲讀、思考和理解。而上台展示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活動能力。其次讓學生分組討論材料,這是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一個提高,同時這也符合了新課程理念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要求。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我運用討論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相結合突破教學難點:義務教育的涵義和特徵,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首先,學生閲讀教材60頁小余的故事,思考回答問題:“王老師傾全力維護了小余的什麼權利?”

設計依據: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這是教師要關注的問題。結合材料從課本中尋找答案,這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答題技巧。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依據材料、閲讀課本尋找受教育權的概念。

其次,播放公益廣告《免除學雜費,農民得實惠》,請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回答如下問題:公益廣告宣傳了什麼?義務教育指的是什麼?國家為什麼要普及義務教育?

再次,播放《經濟半小時》小丫訪問省委書記衞留成的視頻。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討論:材料體現了義務教育哪些特徵?

最後,進行“海南教育大家談”的活動。創設一個“省長在線”的情境,第一步學生分組討論:對更好的發展海南教育有什麼建議?第二步同學們模擬通過電話、網絡、信件把他們的建議告訴省長。由於這一環節需要一定的邏輯思考和語言組織,所以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

設計依據:“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是新課程的要求。依據這一要求,我按照“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設計這一環節。首先以公益廣告的視頻創設情境,引出問題,然後用《經濟半小時》的視頻,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義務教育的特徵。最後,進行“海南教育大家談”的活動。視頻的選擇具有很強的時政性和地區特色,幾個問題的設置,也是逐步啟發、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由視頻聯繫課本知識,再從課本知識聯繫實際。而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理論,然後再把理論運用於實踐的過程。這樣的設計既符合理論聯繫實際的要求,又符合

“關注省情”的要求,並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教育,將愛國主義精神落實在具體行動中。

(三)課堂小結:

1、學生談學習感悟。

2、教師提出希望:憲法規定受教育權既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義務,國家已經給予我們充分的條件,希望大家能珍惜受教育的的機會,努力學習增長知識,更好的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設計依據:這是一個總結反饋的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本節課的學習感受,不僅是對本節課課堂教學的一個反饋,也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提升。教師的希望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為下一節《珍惜學習機會》作鋪墊。

(四)板書設計:

知識助我成長

一、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1、教育的涵義

2、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

二、我們享有受教育權利

1、受教育權的涵義

2、義務教育的地位、涵義和特徵

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一目瞭然、畫龍點睛。

(五)課外作業:請設計一個廣告詞,宣傳義務教育。

設計依據:要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用於實踐,參與國家的普法教育,同時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Tags:説課稿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