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三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6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三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太陽》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六組的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方法,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説明太陽與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説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説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係的密切。運用多種説明方法來説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

2、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要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説、寸草不生,繁殖”等12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體會説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説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説明方法,所以我採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層層深入的啟發、引導閲讀,讓學生逐步明白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

比較的方法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2、讀寫結合法。本課的4—8自然段都是講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一部分內容,語言優美,文字流暢,在學生充分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我

讓學生模仿曾經學過的詩歌《假如》的表達方式,進行讀寫結合,讓學生把了解到的知識,學到的語言及表達方法進行重構,轉化為新的言語,讓語言和知識在轉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構共生。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本課我打算用2課時來完成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環節是初讀課文,學習

課文的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太陽的特點。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細讀課文1—3自然段,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略讀4—8自然段,對學生進行言語能力的訓練。

下面,我着重來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安排:這節課我共分四大板塊:第一板

塊——導入新課;第二板塊——抓住特點,品讀方法;第三板塊——欣賞語言,學習表達;第四板塊——總結,發散。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欣賞一段動畫:后羿射日

2、畫面定格後,老師導語:這個動畫的畫面是非常好看的。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它卻有許多不科學的地方。你能結合上節課的學習,來挑挑這個故事哪些地方不科學嗎?相信在上節課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夠很快説出: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后羿的箭是不可能射下太陽的,因為太陽離我們很遠,太陽很大,太陽很熱。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遠大熱)

【動畫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新課伊始,我用動畫片導入,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挑出動畫中的不科學的因素,不僅是對學生上節

課所學的一種回顧,又能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二板塊——抓住特點,品讀方法

【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合作學習,彙報交流的方式,既避免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同時有扶到放的指導過程,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我一共分四步來進行引導的】

1、引導過渡:學習説明文,我們不僅要明白它説了什麼(隨機板書:説什麼),還要體會課文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説清楚的。(板書:説清楚)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明白的。然後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特點認真閲讀。

2、合作學習:學習《太陽》這樣的相對較為枯燥的科普説明文,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始終保持輕鬆愉悦的心情。因此,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結組,討論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同時我也深入小組參與討論,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

3、彙報交流。

(1)學習“遠”的小組彙報。

首先,學生一定會彙報,太陽“遠”的特點是通過這句話來説清楚的:“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説明文,對於説明方法肯定還不熟悉。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這樣一個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飛機,也要飛()。

在指名口頭練習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髮現:同學們,就這樣説着説着,你有沒有發現括號裏所填的內容都是什麼詞?預計學生一眼就能明白,都是數量詞。於是我相機點撥:象這樣通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説明的方法,就叫做列數字(板書:列數字)

最後齊讀這句話,加深對列數字這一説明方法的理解。

(2)學習“大”的小組彙報,

預計小組學生很快就能説出,是運用了比較的方法。(板書:作比較)我會問:你怎麼知道的呢?學生可能會説:因為書上的學習泡泡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知道這樣比較的好處。我會藉機表揚這一組的同學,並告訴大家,讀書時注意泡泡裏的話,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習慣。

(3)學習“熱”的小組進行彙報。我要求這一組學生在聽完前兩組彙報後,説得要有條理,比如:課文介紹太陽“熱”這個特點的時候,採用了説明方法,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並把這個句子讀出來。

預計學生有了前面兩組的彙報,能很快明白,這一段,也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説明方法。如:太陽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攝氏度。中心温度估計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其實,這三段話中,還有舉例子和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但是,對於作為剛接觸説明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説,我認為一下子掌握這麼多的説明方法,容易混淆。因此,對於這兩種方法,我準備只作簡單介紹。我這樣引導:“同學們,其實這三段話中,還有舉例子和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現在就以第三自然段為例,你能説説哪一句用的是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哪一句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這樣引導大大降低了難度,學生很快就能明白:“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是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就是鋼鐵碰到他,也會變成汽”用的是舉例子的説明方法。(板書:舉例子打比方)

4、通過開展師生、生生朗讀競賽的方式,進一步感受太陽的特點及恰當的説明方法。

第三板塊——欣賞語言,學習表達

【本課的4—8自然段都是講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一部分內容,語言優美,文字流暢,學生在第一課時就已經讀明白主要講什麼了,因此,我把這一板塊的教學重點放在欣賞語言,學習表達上。】

1、自主品讀,欣賞語言

我是這樣引導的:學習説明文,我們不止是瞭解文章中藴涵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品味這些知識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現的。請大家細細地

讀讀課文4—8自然段,你覺得哪些地方的語言值得你特別欣賞,邊動筆墨邊讀書。

學生品讀課文,教師巡視。

2、學生暢所欲言,彙報自己認為值得特別欣賞的語句。由於學生的個性不同,因此,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我就不作詳細説明。我會相機點評如:你很會品讀課文的語言;

你有很敏鋭的語文學習能力等等。

3、剛才,同學們已經充分地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優美生動。其實,我們也有能力來運用這些生動優美的語句。(板書:會運用)

課件出示要求:再次默讀課文4—8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來寫一些太陽和人類有着怎樣密切的關係。

假如沒有太陽,;……

4、指名學生把自己所寫的小詩深情地朗讀出來。

老師小結:是呀,假如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5、指導朗讀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吉春亞老師所説:常識性的課文課文應該怎麼上才姓“語”?惟有着眼於語言形式,促使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得到培養。以上這種變換形式,文改詩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把了解到的知識,學到的語言及表達方法進行重構,轉化為新的言語,讓語言和知識在轉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構共生。】

第四板塊——總結,發散

1、老師導語:學習了《太陽》,我們瞭解了有關太陽的知識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老師現在考考大家,看看誰的課外知識最豐富,誰能説説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都利用太陽進行了哪些發明?

預計學生能説出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汽車等等。

2、引導發散:你們將來還想利用太陽發明什麼呢?

學生自由想象,老師加以鼓勵:真不錯,希望有一天老師能用上你們發明的東西。

【本組教材都是圍繞“神奇的科技世界”這個專題編排的。讓學生説説“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都利用太陽進行了哪些發明?“再到“你們將來還想利用太陽發明什麼呢?”以生活為依託,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和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説板書設計

21、太陽

説什麼説清楚會運用

遠列數字

大作比較

熱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

【板書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密切結合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詞語,用箭頭表示本課教學的思路,清楚地顯示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學習的思路,為學生今後學習説明文指名了方向。】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着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二、 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具有獨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活在城鎮,對荷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三、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 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閲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 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閲讀後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説:“入境始於親。” 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一個花姑娘,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着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説説美在哪裏,能講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 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

藉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3)荷花冒出來的心情怎麼樣?

(三) 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1、藉助比較區別;2、藉助想象展開;

3、藉助語言媒介。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説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 ,有的 ,還有的 。”小組討論,指名説,集體評議。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 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之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有情,教材有情,“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樑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着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着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荷葉 挨挨擠擠 像大圓盤

3.荷 花

荷花 半開 全開 含苞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閲讀中,領略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課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羣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思路清晰,詞句精確而具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參”,理解“威武”“交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瞭解我國的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字詞;描寫海域物產的段落。

難點:學習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句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 為了讓學生快速地走進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環節 ]

師:同學們,“十一”長假時你們和爸爸媽媽去了哪些地方遊玩?

生自由説 。

師:這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遊覽一個地方。(出示西沙羣島風光圖片)

師:知道是什麼地方嗎?(板書:富饒的西沙羣島)

生:齊讀課題,指生説説“富饒”的意思。

師:簡介西沙羣島:它是祖國南海上的一羣島嶼。它由許多小島組成,是我國海防的前沿哨所,位置非常重要。(屏幕出示地圖)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能力是小學生應具備的自學能力,我課前佈置預習,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養成讀書動腦的好習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字詞:

a、出示生字詞

b、指名讀詞並説説哪些字容易讀錯,重點強調“饒”、“棲”、“漁”“嶼”幾個字的讀音,再齊讀詞語。

c、讓學生説説“威武”和“交錯”什麼意思,

d、去熟字留生字,採用開火車讀的方式鞏固讀音。並讓學生選字組詞説話

3、指名接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標要求中年級開始,要初步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這學期讓學生預習時要想主要內容。但學生概括起來還是會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學習課文時逐步引導他們概括好。]

三、細讀感悟,感情朗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預習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有了以往的經驗,學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後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二)、學習 2~6自然段。

1、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呢?請同學們找到有關的內容讀一讀,並結合重點詞句體會。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這時不必強調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進行,但教師應該在學生彙報某段內容時,引導學生集中彙報本段以後,再進行別的自然段。)

[這樣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2~6自然段的內容我是這樣處理的:

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處理細緻一些

第3自然段:通過圖片認識珊瑚;用舉例子和做動作的方法理解“蠕動”和“威武”;認識多音字“參”;指導朗讀出珊瑚的美麗,海蔘的懶洋洋和龍蝦的威武。

第4自然段:

1、當學生談到第二句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時,屏幕出示圖片,教師指圖讓學生説出文中相對應的描寫魚的語句,理解魚奇特的樣子和優美的姿態。

2、“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a、從哪裏可以看出魚多?(引導學生聯繫上文回答,找到“成羣結隊”、“數不清”理解魚的數量多;找到“各種各樣”、“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理解魚的種類多;)b、看畫面。(進一步感受魚多)

3、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

4、領悟表達方法:這一自然段是什麼結構?(因為在趙州橋一課已經學習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一部分學生應該能發現本段也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然後分別找到總起、分述和總結的句子。

2、5、6自然段處理簡單一些

第2自然段:教師説明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指名讀出海水的美。

第5自然段:結合圖片理解“顏色不一”和“千奇百怪”;通過讀感受貝殼的美和海龜的有趣。

第6自然段:引導明確本段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並找到關鍵詞“各種”“遍地”“厚厚的”。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始終注意以讀為主,通過抓住關鍵詞句和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感情,突破難點。在不脱離文本的前提下,將積累詞語和理解課文內容有機聯繫在一起,並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使學生在讀議中悟出情理。]

(三)、學習第7自然段。

師:西沙羣島是如此的美麗和富饒,那麼島上的英雄兒女們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我沒做重點處理,以讀代講既節省時間又使教學環節輕重有致。]

(四)、總結

讓學生看板書再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板書:熱愛]

[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學生更完整地表達,進一步培養概括能力。]

四、回顧課文,加深感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加深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板書設計: 22、富饒的西沙羣島

風景優美 海水

海底 熱愛

物產豐富 海灘

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