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的小學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編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49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小學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編7篇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美麗的南沙羣島》是蘇教版小學第六冊第一單位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形貌景緻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生動、精緻的筆觸向我們顯現了南沙羣島的優美風景與富厚的物產。

全文共有3個天然段。第一天然段先容了南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汗青。第二天然段接納先總後分的方法偏重先容了南沙羣島的物產富厚。第三天然段作者也接納先總後分的方法形貌了南沙羣島的優美景緻。

細細讀來,好像在撫玩南沙羣島的優美風景,相識南沙羣島的願望,熱愛故國大好國土的情緒由然而生。

二、説教學目標

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生字只識不寫,憑藉圖片再現理解

“星羅棋佈”、“水天相連”等詞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悟“翡翠”、心曠神怡”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情感目標: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南沙羣島迷人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培養學生熱愛、讚美南沙羣島的感情。

能力目標:4、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賞、感悟語言的美麗,從而提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説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重點,所以我們把理解和感受南沙羣島迷人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作為教學的重點。由於我班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南沙羣島,很難讓他們陶醉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中,從而產生身臨其境感,所以,這是教學的難點。我準備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創設出一個個與課文相通的情境,讓學生説説南沙羣島的迷人風光與豐富物產,讀讀南沙羣島的優美語句。讀思結合,讀中語情,讓學生陶醉在美麗的畫面中,陶醉在美麗的語言中。

四、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説説我的教學過程,我分兩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

一、以優美的傳説而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再質疑導入新課。

二、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暢,不理解的詞句作上記號,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解決。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內容,培養他們自學能力。

三、檢查自讀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組織交流不理解的詞句,對於學生理解的詞句,可以馬上解決。

3、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瞭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首先,我讓學生説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我由簡單的問題入手,鼓勵學生開口説話,為他們營造一種輕鬆、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並通過複習回憶課文內容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精讀感悟

我利用多媒體出示畫面:柔軟的沙灘、碧藍的大海、湛藍的天空,將學生進入情境,由“同學們,這麼優美的地方想去遊覽一番麼”,這個問題帶入課文學習。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我先讓學生讀讀該段,再説説讀懂了什麼。藉機學生可以知道南沙羣島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在此基礎上練習朗讀。

2、通過一個問題“歷史悠久的南沙羣島究竟美在什麼地方呢?”引入下文,讓學生自己讀讀第二、三兩自然段,並品一品。學習第二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扣住“南沙是祖國巨大的藍色寶庫”這個中心句,讓學生説説南沙的物產,並相機板書:“物產豐富”,引導學生抓住“難以計數”、“極為豐富”、“用之不竭”這些詞初步感知南沙有豐富的物產,然後我組織學生進行感情朗讀,以幫助體味。接着,我讓學生交流課前所收集的資料,如南沙究竟有哪些珍貴的海洋生物、礦產資源和海洋動力,加深對南沙羣島的認識。

學生理解了,感悟了,然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內化文本語言。

學習第三自然段。本段我以讀為主,讀中悟情。我以“南沙有着豐富的物產,它的景色如何?”過渡引入下文,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景色迷人”,在朗讀過程中,我出示圖片,幫助學生邊讀邊體悟,抓住“水天相連”體會湛藍的天與碧綠澄清的海相連的景色。通過“五彩繽紛”感受龍蝦燕魚,海龜玩耍的有趣畫面。從“揮舞的花束”等詞體會浪花奔湧的歡快與活潑。接着,我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情,真切地把自己感受表達出來。

三、拓展遷移

圍繞“南沙真是個景緻迷人、物產富厚”這其中央句。再選擇本身喜好的句子讀讀,領會領會,引導門生明確南沙羣島的景緻迷人與物資富厚是吸吸相干的,並不是割立開的。

我設置情境:同硯們,遊覽了優美的南沙羣島,信賴你們都非常歎息她的迷人景緻。我飾演記者對遊客(即門生)舉行採訪,讓他們説説南沙羣島。一方面加深門生對課文內容的體悟與影象,另一方面也給門生提供一次語言實踐的時機。

四、作業計劃

五、作業設計

我提供一箇中心句“南沙真是個景色迷人、物產豐富的世界!”把學生再次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學習課文先總後分的方式寫一段話介紹南沙羣島。

以上所述,只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實際教學中我將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省編義務教材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翠鳥》。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法學法的選擇、設計的意圖等幾個方面作簡要的説明。

一、説教材

《翠鳥》是一篇狀物的課文。全文共5段,主要通過對翠鳥色彩鮮豔、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動時機警、敏捷的特點描寫,反映了作者喜愛翠鳥的情感。作者在描寫翠鳥外形時,抓住顏色非常鮮豔的特點,先總寫後分述,準確地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和擬人、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翠鳥之“翠”的靜態美。在描寫翠鳥的活動時,抓住“疾飛”、“叼魚”的動作,精確地選用恰當的動詞,生動描繪了翠鳥動作機靈的特點,突出了翠鳥的動態美。通過這兩方面的描寫,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學生愛護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初步接觸文中先總起後分述的寫作方法,為以後學習類同結構的篇章打下基礎。

讀懂總分段式的課文片段,既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也是本課的訓練重點。作為進行這項訓練的首篇課文,通過它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至關重要。學生已具有較強的理解句子,和將句子同類歸併的能力,且經過多種段式訓練(時間順序、事情發展順序、方位順序),為順利地達成此訓練目標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一)、根據三年級的大綱要求、教學要求和課文特點,我確定

本課的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3個字,理解18個新詞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的,並能背誦這一段。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藹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説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讀懂總分段式的一段話”,所以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讀懂總分段式的一段話”,即瞭解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的。又緣於在整個小學階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對總分段式的認識,因此瞭解總分段式的結構及怎樣圍繞總起句把分述部分寫具體也就成為了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2、啟發式講讀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3、讀寫結合:抓住課文的教材特點,進行仿説,為本單元的寫作訓練目標的達成做充分準備。

(二)、説學法:

1、遷移法,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和構成。

2、發現法,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説教學準備:

1、自己設計的作業紙

2、課件:翠鳥圖片、錄音、錄像。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看圖揭題,導入新課:

1、教學一開始,利用直觀教具——翠鳥生活錄像片段,把翠鳥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説説鳥的名稱,揭示課題。

2、學生讀題質疑,你想知道什麼?(翠鳥的外形、住處、捕食等)

3、用“就請帶着你們的問題聽聽課文的錄音”的導語過渡到第二環節。

這樣設計,一是讓學生養成看到課題,思考內容的學習和方法;二是製造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初讀全文,初知課文內容:

1、播放課文錄音,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翠鳥的?學生反饋:外形、捉魚、住處。

2、學生自己朗讀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讀準帶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

3、檢查指名朗讀,並有意識地請三個學生分別讀翠鳥的外形部分、捉魚部分、住處部分。

4、揭示本課的教學目標:學會描寫翠鳥外形的1、2兩段,及1、2兩段中出現的幾個生字。在課的開始提出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三)重點學習課文1、2兩段:

1、老師範讀1、2兩段,請學生説説翠鳥的外形有什麼特點。

2、學生自由讀1、2兩段,質疑:你有什麼地方不理解的?

3、學習第一段,找出能説明翠鳥外形特點的詞——小巧玲瓏。

4、看圖説説,哪些地方看出它是小巧玲瓏? 5、讀第一段。

6、學習第二段,這是本文的重點段,因此,我設計了幾個層次,來突破重點段。

(1)、自己邊讀邊看學習提示,找出文中哪一句是總起句,哪一句是分述部分,分述部分是從哪幾方面把總起句寫具體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你喜歡這隻鳥嗎?請你讀一讀。

(3)、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讓學生品讀。

老師點撥:我們小朋友以後要把一件東西寫美麗,也可以用上一些顏色詞,你積累的顏色詞越豐富,就能把這件東西寫得越美麗。教育學生平時也可以做些積累,為將來的寫作打好基礎。

學生再讀這一段。

(4)、分述部分調換順序,與原文進行比較,得出,分述部分不僅要寫得美,還應該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5)、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這一段。然後進行交流背誦及經驗。

(四)、片段仿説:

模仿第二段的寫法,以總分關係構段,根據第一段的內容,説一段話。讀寫結合的心理機制上學習遷移,葉聖淘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這一設計讓學生把新學知識當堂鞏固,反饋,而且這一遷移從這課時的教學內容中挖掘,並不遊離。

七、説作業設計:

針對課時安排,根據學生的差異教學目標,設計以下作業:

1、照樣子抄寫詞語(繡滿、花紋、腹部、襯衫);

2、填空題(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圍繞——————這個總起句寫的。課文是分——、——、——三方面,把總起句的意思寫具體的)。

3、摘抄1、2兩自然段中的好詞(選做題)。

 八、説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的板書力求做到這些。板書設計時,便於學生根據它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有助於訓練目標的達成,並且在學習課文時,師生共同完成板書,強化激勵機制,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用遊戲形式複習11個生字

2、朗讀感悟課文,體會兒歌的韻律美,激發對課文學習和防寫詩歌的興趣。

3、通過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下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2、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播放“找朋友”歌曲,師生拍手。師問:小朋友聽出了是什麼歌兒了嗎?好,老師就來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遊戲,等會兒老師拿出一張拼音卡片,請小朋友趕快找到生字寶寶來認一認。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為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認詞語”的識字遊戲。(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激發了他們的識字興趣,這樣就達到了鞏固識字的目標了)。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引出課題。

和生字交上朋友後,我首先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師説: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曬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並且晨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

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我這裏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帖畫)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具有強大的動力,它能推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以上環節通過有趣的遊戲,美麗的圖畫,讓學生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語文與生活溝通)

2、朗讀課文

師問: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請小朋友簡單説説喜歡的理由)

(1)學習課文:有一個朋友也很喜歡春天,他還給春天寫了一句話呢:草牙尖尖,他對小鳥説:“我是春天”。

(2)品味語言:“草”和“草牙”比較,“草牙”是什麼樣啊?正因為尖尖的草呀牙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牙説:“我是春天”。

(3)美讀加深:尖尖的草牙在對小鳥説的時候是什麼表情?請你也帶着這樣的表情來念一念。

(4)多讀評價:請同學們也來做小草牙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讀。

(5)拓展表象:小朋友們,春天除了草牙尖尖外,還有哪些景物呢?誰能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也給春天寫一句話啊?(我們就寫了一首關於春天的詩,寫詩就是這麼簡單啊,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自己寫得詩吧)

設計意圖:(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度家深,評價強化,並通過圖畫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這樣學生不但知道春天的美麗,更學到了句式,工具性與人文性比翼齊飛。

在接下來的三個季節裏,我讓學生合作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知道荷葉(圓圓)→夏天;穀穗(彎彎)→秋天;雪人(頑皮)→冬天。讓學生上台做做自己創造出來的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唱讀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體驗基礎上練習説話,為學習文本句式打好基礎,進而再通過品味言語與動作演示相結合)

(三)課間活動

因為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學習持續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讓學生休息休息,一起來唱首歌《春天在哪裏》,用聲音來表現出對四季的喜愛。

(四)再讀課文

在唱完歌曲後我又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我將學生分成四組:春草組、夏禾組、秋谷組、冬雪組。

(五)拓展練習

我們用歌聲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朗讀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用動作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接下來拿起畫筆畫一畫喜歡的季節,並在旁邊寫上關於這個季節的小詩。

板書設計:

草芽(尖尖)→春天

荷葉(圓圓)→夏天

穀穗(彎彎)→秋天

雪人(頑皮)→冬天

(迴歸整體、美讀昇華、表演強化。活話課文、轉換言語、遷移運用。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課內容簡介: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20課《紙船和風箏》,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一)文本解讀:

《紙船和風箏》講的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講了小松鼠和小熊因為紙船和風箏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又因為一點點小事而吵架,最後兩人互相體諒,互相寬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後,他們表現出的內心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賭氣只能使“裂縫”擴大,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要我們帶着一顆童心,帶着對真摯友情的嚮往,去學習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對於這樣一篇文章,敢於率先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過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從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兩大特色:首先這是一篇童話色彩濃郁的文章,生動有趣的場景和通俗淺顯的語言易於讓學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樂”!“祝你幸福”!“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通過對此類語言的學習,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好地溝通。

(二)、文章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寫的。從識字五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課文是本組教材中的第四篇課文,通過學生對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的基礎上能更好地與人溝通。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之情。

3、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麼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二)教學重點: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

教學難點: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麼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四、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為學生創設多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

3、“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美性服務。

五、教學設計:

(一)、實物導入,引發學生興趣

1、教師一手拿摺好的紙船,一手拿着風箏:“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師板貼實物紙船和風箏。

2、板書課題:20.紙船和風箏

3、指導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紙船和風箏之間到底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激發學生的閲讀期待,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構建一個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探知慾望)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1)、讀生字卡

(2)、找朋友遊戲——連字成詞【在遊戲中鞏固生字,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請學生説説讀了課文後你讀懂了些什麼?

(三)、讀文識詞,通讀理解。

1、學習1—6自然段

(1)自讀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説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師隨機板書:快樂、幸福

(3)指導朗讀“祝你快樂”!“祝你幸福”!當小松鼠和小熊在紙船和風箏上寫上這兩句話的時候,心情會怎樣呢?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嗎?

(4)指名讀,小老師讀,齊讀。

(5)齊讀1—6自然段。

2、學習7—11自然段

(1)自由讀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

(2)指名交流,隨機板書:飄蕩、漂流,分別寫在紙船和風箏的實物下方。

(3)聯繫實物,比較識字“飄、漂”,你是怎麼記這兩個字的?

(4)用“飄蕩、漂流”造句。

(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實物,聯繫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區分同音字“飄、漂”的形和義,並且力求做到識用結合,用“飄蕩、漂流”造句。)

(5)指導朗讀,讀出小松鼠和小熊難過得心情。

師:小松鼠和小熊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難過、傷心。板書:難過

誰能讀出小松鼠和小熊現在的心情?

(6)指名讀,齊讀。

(7)最後他們和好了嗎?他們是怎麼做的?出示:“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指名讀,小組讀。

(8)齊讀7—11自然段。

(四)、解決難點,深入理解。

1、指名讀11節,既然小熊願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應該很高興,為什麼還要哭呢?而且是高興得哭了,他又在高興什麼,哭什麼呢?

(這部分是本課的難點,這裏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可能會多樣化,也許小松鼠是在為小熊又願意和它做好朋友了而高興,也許它是在為自己首先和小松鼠和好而高興,也許它是因為害怕小熊還願不願意和它做好朋友而哭泣,也許它在是擔心小船會不會順利被小熊收到而哭泣……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

2、讓我們帶着這種複雜的心情,齊讀11節。

3、如果你是小松鼠,現在你會在紙船裏寫點什麼呢?生試寫1到2句話。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生內心的童心童趣被激活了,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適時地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既是對文本的補白,又是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平台。)

4、彙報交流。

5、齊讀課文

(五)、鞏固生字詞

1、指導學生把詞卡貼在黑板的大樹上,摘下來領讀、齊讀。 2、開火車讀。 3、指名讀。

【把詞卡貼在黑板的大樹上,摘下來領讀、齊讀,在讀中加深對詞句的理解,體會詞語的含義。】

(六)、指導書寫生字

1、教師範寫。2、小組合作,互相評價。在生字中找你認為寫得好的字,衝它笑一笑,或再高興地讀一遍。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從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

(七)、作業:

1、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好朋友聽,並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的心意。(把學到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好友聽,這也是對語言運用的絕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會得到同步的發展,給學生創設了語文實踐的機會。)

2、每篇積累

讓學生從本課中找到喜歡的詞句,並記住它。【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每一課都讓學生去發現好詞、好句,並記住,既可以在日積月累中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又能讓學生養成時時積累、事事積累的好習慣。】

(八)、板書設計

20、紙船和風箏

快樂 幸福 紙船和風箏實物

飄蕩 漂流

難過

高興得哭了

設計理念:板書上的這幾個詞,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把小熊和小松鼠心情變化過程清楚地呈現出來,使學生很快能理清文章脈絡,放在黑板上學生反覆識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掌聲》出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本單元共包含四篇文章,圍繞“美好品質”這一主題編排。《掌聲》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藴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體會到掌聲帶給別人的力量,激發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樂於奉獻,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

二、説學情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閲讀有故事情節的課文有着極為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閲讀,樂於用朗讀表達心中的喜怒哀樂。通過平時的培養與訓練,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聽讀評價、朗讀評價、相互評價的能力;並能夠通過個性化的閲讀,理解語言,感悟其情,而且學生善於把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目標擬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懂得主動關愛別人,奉獻愛心。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設計體系,並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特點和規律,我將確立:教學重點: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台,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啟發點撥法、多媒體演示法、創境想象法、評價激勵法等,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六、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向各位老師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課上我將出示古文“愛”字的圖片,先指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由哪些圖形構成,進而引申字的含義:愛是用心疼惜呵護,並喃喃傾訴柔情。同時讓學生自由表達愛的表達形式,進而引出課題。

新穎的“愛”字圖片,在一開始便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了學生對愛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我會用多種形式,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逐項進行檢查。

首先,以“找朋友”的遊戲檢查生字詞,重點強調多音字“落下殘疾”的“落”的讀音是(lào)以及另外兩個讀音是落(luò)葉、丟三落(là)四。並且運用口訣“一隻小黑狗,默默地蹲在家門口。”來指導學生有趣識記生字“默”。

然後對生字的書寫進行強調,教師範寫後,學生進行練寫和反饋。

接着,指導學生用補白的形式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課文講了一個殘疾女孩英子,在同學們的鼓勵的掌聲下,變得自信起來的故事。

此環節的設計運用多種有趣的方法識記生字新詞,有助於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用填空補白的形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支架式教學降低了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難度,利於學生接受。

環節三:精讀課文,體會重點。

我將從以下兩個層次來展開。

層次一:感受英子前後變化。

課上我將設計問題:掌聲前後英子有什麼不同?讀1—4段,找一找相應的句子。學生充分品讀後彙報:

內容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我會提問:想象一下當時同學們在幹什麼?預設學生彙報:課下同學們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開心的玩耍等。然後對比英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來感受這時候的英子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那麼的自卑、憂鬱、孤獨、文靜等。接着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英子的憂鬱和孤獨,來走進英子的內心。當學生彙報到:

內容二:“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説笑……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這句話時,及時點撥學生:對比之前孤獨的英子,後來的她又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學生讀後就能感受到現在的英子是自信、開朗、活潑的。接着指導學生把高興的情緒齊讀出來。

層次二:感悟兩次掌聲含義。

繼續以問促讀:英子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預設學生回答是因為掌聲這神奇的力量。順勢引出學生也去感受掌聲的力量。默讀2、3自然段,畫出感觸深的語句,談談感受。

預設學生彙報:

內容三:“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首先激發學生思考:“猶豫”中藏着什麼?通過前文的鋪墊,學生感受到英子非常膽怯,害怕上台。教師設置情境:英子,輪到你講故事了,你為什麼猶豫呢?學生化身英子表達內心想法。預設英子的想內心世界:“如果我上台講故事,同學們就看到了我殘疾的腿,他們一定會嘲笑我的”或者是“可是老師讓每個人都要講故事,我不能不上台呀!”兩個截然不同的想法更能體會到,英子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無奈的心態。接着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當學生彙報到:

內容四:“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長久。”

在這裏繼續鍛鍊學生的想象力,並提問: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設身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來鼓勵英子:英子,別害怕!你能行,我們相信你!你真勇敢!我們不會嘲笑你等等。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第二次,同學們用掌聲又給英子送去了什麼呢?學生感悟所得送去了讚賞、佩服、鼓勵、誇獎、表揚等。接下來請學生把自己當成英子的同學,來讚美英子:“你的普通話説得真好!你的聲音真好聽。”

此環節的設計從英子前後對比變化進行分析,從而引出“掌聲”,再進行分析掌聲給英子帶來的鼓勵。這樣的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更利於三年級的學生由淺入深,漸進感悟文本的內涵。

環節四:迴歸課文,昇華情感

我將設計學生有感情朗讀英子的回信,進一步體會掌聲帶給英子的巨大力量和勇氣。

環節五:積累拓展,遷移運用

在師生共同總結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佈置如下開放型作業:以第一人稱“我”,用自己的話,把課文2—4段的感人故事講給家人聽。

七、説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生動簡潔,再現課文內容。

結束語: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傾聽。請問我可以擦黑板了嗎?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6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師:在日出日落時天邊總會出現大片大片的彩色雲霞,那景色神奇壯觀,人們稱之為火燒雲。(板書:火燒雲)現代女作家蕭紅曾經用最生動、最優美的語言描繪了火燒雲的瑰麗情景。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火燒雲》。

(二)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師:究竟什麼叫“火燒雲”?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難讀的多讀幾次。開始

師:讀了課文,你們知道什麼叫“火燒雲”了嗎?

你説:這就是火燒雲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這句話裏那個字讓你覺得用的特別好。(“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你説,你覺得“燒”這個動詞用得好。為什麼?不必急於回答,先來看看火燒雲上來時的景象。(課件展示)誰來説為什麼“燒”字用得好呢?

你説,你體會到火燒雲上來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場大火。

你説,你從這個“燒”字感受到火燒雲上來時一定很快、很有氣勢。

你呢,你還感受到了火燒雲上來時,像一幅巨大綢緞,天空中完全是紅顏色的,美麗極了。

師:你們真會思考!你瞧,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個 “燒”字既突出了火燒雲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又給人一種動態變化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三)讀中感悟,積累運用

1、學習“火燒雲上來了”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師:下面我們就跟誰着作者一起去欣賞一下火燒雲。自己默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一副美麗圖畫。)這夏季傍晚的火燒雲景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你説,火燒雲真是太美啦!

你説,火燒雲把大地打扮得太漂亮了。

你説,火燒雲就像一位神奇的畫師,把整個天空塗抹得五彩繽紛。

師:陽光斜照在雲層上,透過雲層,灑向大地的柔和的光芒,就是霞光。在霞光下的大地,又會出現什麼奇異的.景象呢?聽老師來讀一讀課文, 你聽出什麼啦?老師把了都念成啦啦,老師這麼一讀,你聽了有什麼感覺?你説,你感到驚喜啦。看誰能讀出這種喜悦之情。你來,老師聽出你滿滿的喜愛了。你也來,你看你都笑了,讓我們一起來。

師:這麼美妙的火燒雲,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的呢?快速的瀏覽課文。

你説,讀的可真仔細,是按照火燒雲上來了,變化着,下去了的順序來寫的。板書

2、學習“火燒雲的顏色變化”

師:火燒雲已經上來了,他就要開始變化了,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火燒雲的變化?默讀三~六自然段,

你説,寫了火燒雲的顏色的變化和形狀變化。(板書:顏色、形狀)

師:火燒雲顏色變化有什麼特點?

你説,哦,火燒雲顏色變化特別快。(板書:快)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你從“一會兒….一會兒”這個詞體會到的。 誰能讀出這種變化的快來,你來,誰還能更快,你來,真快。

師:火燒雲的顏色變化不僅快,而且還很——多。(板書:多)都有哪些顏色?

生: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還有紅通通、金燦燦、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師:只有這幾種顏色嗎?天空中還有哪些顏色?

生:還有些説也説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師:你們看,這些顏色多漂亮啊!(課件展示火燒雲顏色變化的錄像。)

師:那麼我們試着説説這些説也説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用像紅彤彤這樣的詞説她還有:你説,綠油油,白茫茫。

用像半紫半黃這樣的詞説他還有:你説半黃半綠,半分半黃

用“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種帶比喻的形式來説。蘋果綠。桃紅。玫瑰紫。石榴紅。杏黃。秋葉黃。

師:説的真好。天空中這麼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呢?

你説:五顏六色。你説:五彩繽紛。你説:色彩斑斕。

師:真會用詞。讀讀這段話,誰能讀出對火燒雲的讚美之情?誰願意站起來讚美一下它,你來,老師聽出你的讚美了,誰願意向他一樣來試試,你來。真棒!

師:那你能不看書來讚美他一下嗎?這麼多的同學都願意,那麼我們一起來。

3、學習“火燒雲的形狀變化”

師:火燒雲的顏色變化又多又快,那麼他的形狀變化又有什麼特點?讀讀四~六自然段。

你説,火燒雲的形狀變化特別快。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你説:從“一會兒”、“忽然”體會到的。 你還有補充:還有“過了兩三秒鐘”、“一轉眼”、“接着”

你還有:還有“正在”這個詞語。

師:找的真仔細。除了變化快他還有什麼特點?你説,他的形狀變化很多,那火燒雲的形狀都像什麼?

你説:像馬、狗、獅子。作者在描寫時描繪得真是精彩,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

馬是跪着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 馬是跪着的。

師:讀一讀這兩句話, 想一想書上為什麼選用第一句? 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你説:因為第一句作者把馬寫得很形象 。 你説:它寫的很具體。

師:同學們很會思考,説的很精彩。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不僅使文章的生動、具體,還突出了火燒雲的變化美。再來讀四~六自然段,邊讀邊體會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的寫作方法。

師:老師想和大家一起讀第四自然段,怎樣讀呢?我來提問題,你們用書上的句子來回答,咱們一起讀書。

師:一會兒,天空中出現了什麼?——(板書:出現)

師:(插問)它是什麼樣子的?——(板書:樣子)

師:(插問)它是怎樣變化的?——(板書:變化)

師:(插問)消失了嗎?—— (板書:消失)

師: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敍述火燒雲形狀變化的?

生:按“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個順序來寫的。

師:説的對。作者按“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個順序敍述的,並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燒雲形狀變化的特點,這種寫法很值得大家學習啊!接下去的段落也想老師這樣跟同桌互相試試讀讀。

師:老師這裏有火燒雲形狀變化的錄像,想請大家給錄像配音,有興趣嗎?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記住火燒雲形狀變化的內容,再根據畫面充滿激情地講解。我們先試着一起背誦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嗎?

師:誰願意當配音演員?請三位同學分別為“馬”、“狗”、“獅子”這三部分內容配音。就請你們三位來為他們配音

師:太精彩了!鼓掌送給他們。下面我們一起為錄像配音,好嗎?

師:真不錯!你們彷彿把這火燒雲的變化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了。火燒雲形狀變化這麼多,能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出火燒雲形狀變化多嗎?你來:變化多端。 你來:千變萬化。  你來:絢麗多姿。

師:真好!老師捕捉了一組火燒雲變化的鏡頭,我請同學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一組火燒雲變化的圖片)

師:想象一下,它們像些什麼呢?並按照它的“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一順序同桌同學互相説一段話,一會兒站起來説説,誰願意先發言?

你説:這雲想珠穆朗瑪峯呢。 你説:這雲還想回撒嬌的貓呢。 你也説,你們的想象太豐富了,説的真棒! 火燒雲試課稿_火燒雲説課稿

4、學習“火燒雲下去了”

師: 如此美麗的火燒雲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着了。此時作者有着怎樣的感受?

你説,他是恍恍惚惚的。什麼是恍恍惚惚啊?

(五)質疑問難,妙在延伸

師:現在大家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如果有,馬上提出來?

生:為什麼火燒雲顏色變化這麼多? 生:為什麼火燒雲只出現在早晨或傍晚?

師:你們提出的問題很好,有的連老師一時也回答不上來。怎麼辦呢?《變幻的天空》一書介紹了有關火燒雲的知識,下課可以請教它。

(六)作業。觀察晚霞或朝霞,寫一篇觀察日記

小學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兩隻鳥蛋》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

教學這一課,根據新課標對一年級閲讀課的要求,針對一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能在田字格內正確美觀地書寫"聽、唱"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背的過程中,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3、在閲讀的過程中,使學生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為使學生在這節課上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我把教學的重點確定為兩點:

1)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難點確定為"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四、教法、學法

這節課,為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有:創設情境、以讀代講;學法:熟字換偏旁、熟字加偏旁等多種識字方法、朗讀法、合作交流。運用這些教法、學法,希望學生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誦讀兒歌,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把愛鳥護鳥的情感植根於學生心中。多媒體課件自制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準備設計以下幾個大的環節,並簡要做以分析。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由課件展示鳥兒歡快的在樹梢歡唱,推進到樹上鳥巢中的兩隻鳥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講的故事。

出示課題《兩隻鳥蛋》

這一環節,親切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齊讀課題,用一句話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兩隻鳥蛋》這首兒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如果把語文課比作一個氣球的話,我希望學生在整節語文課上的感覺是學習的勁頭越來越高漲,學習漸入佳境,猶如給氣球充氣一般。而不是開始鼓脹得很,卻漸漸撒氣,上到最後,就只等着下課鈴聲響起。)

(二)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我們一直在進行“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實驗,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求學生在學新課之前把課文讀通讀順,課堂上就不再給學生練讀的時間了,而是直接檢查,糾正學生的字音,然後集中精力進行識字。

接下來,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12個生字。在這裏要説明的是,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生字都以一個小鳥蛋做背景。整個識字的過程我準備分以下幾步進行:

1、讀卡片上的生字,如果有不認識的從文中畫出來,並練習讀一讀。

(這個環節是希望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於加深對生字的印象。)

2、同桌練習,合作學習。

(這個環節就是避免個別學生的個別字出錯,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檢查反饋。教師任意點生字卡片,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4、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交流識字方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歸類,多種方法識記生字,例如:

提手旁:捧抬投單人旁:彷彿

熟字換偏旁:拂——佛經——輕驚——涼

加一加:取連熟字去偏旁:響——向

5、組詞大賽。給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組詞,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那位同學説的詞語比較新穎,就把卡片作為獎品送給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經過這樣反覆的訓練之後,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熟練,識字能力也在逐漸增強。

(三)感情誦讀,體味情感。

為了使整節課不出現脱節的現象,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老師把12只鳥蛋送到了你們的手中,你們看,詩歌中的鳥蛋是什麼樣的呀?快點打開課本,讀一讀,找一找。”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想通過創設情境,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喜歡閲讀,而且能讀得有滋有味。

1、(出示第一小節)自由練讀。

2、你把這小小的、涼涼的鳥蛋拿在手上,有什麼感覺?

3、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回到文中去,感情朗讀第一小節。

(“鳥蛋什麼樣的”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為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去感受那小小的、涼涼、好玩的鳥蛋,使他們能自然地流露出對鳥蛋的喜愛之情。)

4、在學生讀好第一小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這樣過渡:“咦,好孩子,你怎麼把鳥蛋拿在手裏玩呀?你可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鳥媽媽

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她會怎麼樣啊?這個時候,學生可能會説“很着急”、“他在焦急的尋找孩子”,也有可能學生説“焦急不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找不到孩子時那份心理,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練讀第二小節。在此基礎上,創設這樣的一個情境:

師:好孩子,你不知道掏鳥蛋玩不對,媽媽不怪你。現在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

6、(出示第三小節)指導練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小心、捧、連忙、輕輕”這些詞語。為使學生更有興趣,可採用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的形式,例如:師讀第二小節,生讀第三小節;女生讀讀第二小節,男生讀第三小節。

7、鳥蛋回到了媽媽的身旁,(出示第四小節)師範讀,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

8、生練讀。

9、多美的詩歌呀,帶給了我們這麼豐富的想象,現在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請你們再用心地讀一讀這首詩。

10、比賽讀、背。

(四)拓展積累

在語文課上,我希望學生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過程是不留痕跡、潤物無聲的,所以在學生美美地讀完了這首詩歌之後,我給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面有高高的、綠綠的大樹、藍藍的天空、紅紅的太陽、彎彎的小路、清清的河水等。讓學生練習説話,通過這樣的一個説話練習,達到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目的。為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用課件出示:

鳥蛋涼涼的涼涼的鳥蛋

小路長長的長長的小路

楊樹高高的高高的楊樹

天空藍藍的藍藍的天空

河水清清的清清的河水

在學生感悟的過程中,為拓展學生的思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按這樣的形式説説我們身邊的事物,如“頭髮黑黑的”“尺子長長的”“黑板寬寬的”……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從而達到開發語文課堂資源,積累詞語的目的。

(五)指導書寫

這個環節,我想重點指導學生寫好三個字——“聽、連、定”,“聽”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好“口字旁”所在的位置及大小;“連”重點指導學生帶有“走之旁”的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走之旁”的書寫;“定”這個字則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寶字蓋”與下半部分的搭配。

當然,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已經具備有一定的寫字能力,我們沒有必要都手把手的去教學,這個環節的教學,我把握了兩個原則:

1、扶放結合,舉一反三。讓學生先描紅,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寫好這些漢字的技巧。範寫與練寫相結合,例如:指導寫“聽”,練寫“唱”。

2、鼓勵原則,只要是學生髮揮自己的最高水平認真書寫,我在巡視的過程中都要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他們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板書設計:

9、兩隻鳥蛋

“我”取——送

鳥媽媽焦急不安——歡唱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對文中重點詞語的提煉,對課文內容做以簡單的概括,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

總之,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把握了以下原則:

1、不管是識字還是寫字,注重方法的引領;

2、遵循“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原則,把學生能自行解決的放在課下,使課堂教學重點突出,課堂訓練密度更大,更紮實。

3、讀書,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讀有所悟,讀有所感,樂於閲讀;

4、重視積累。

5、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拒絕空洞的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