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的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編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4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語文説課稿範文彙編7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孔雀東南飛》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話題是愛的生命樂章,本單元這幾篇文章,都是純潔愛情的美麗讚歌。《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敍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敍事詩,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瞭解人物美,愛情美

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分析

這首詩歌的教法通常是:從詞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題的提煉,再到藝術手段的分析。同時擴展閲讀空間進行比較閲讀,在不同的形式轉換中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和藝術特徵。主要採用三種教學方法:互動教學,啟發探究式教學和比較閲讀。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此類詩歌時,大多是等着老師來分析,自己做筆記,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這首詩時,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其中討論探究,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主要採取以下的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三、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導入新課,激發興趣;預習檢測,瞭解情況;整體感知,把握脈絡;深入探究,精度分析;話題作結,暢談感受;佈置作業,温故知新。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我將通過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來吸引學生,其歌詞是: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痴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這首歌曲調低沉舒緩,非常符合原詩的意境,而屠洪剛的演唱絲絲入扣,深沉含蓄,對劉蘭芝“攬裙脱絲履,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較細微,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為本篇的學習奠下感情基調。

(二)預習檢測,瞭解情況

我將通過對個別同學的提問默寫來檢查他們對生字詞的的掌握和對本文的基本理解

(三)整體感知,把握脈絡

我會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結合剛才的《孔雀東南飛》歌曲,談談他們對整個故事的感受。

(四)深入探究,精度分析

在深入探究的環節中,我將讓會讓學生以配樂分段閲讀的方式深入分析詩歌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我會以一個句子為口,鼓勵他們自主討論分析。比如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體現出蘭芝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的性格。至於本文的難點,我將對背景知識加以補充説明,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引導的方式,讓他們掌握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和意義。

(五)話題作結,暢談感受

在話題討論的環節中,我會先通過介紹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與唐婉的故事,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閲讀進一步理解封建禮教對青年人愛情婚姻生活的摧殘及其吃人的本質,這麼多悽美愛情故事的意義,並發表他們的看法。

(六)佈置作業,温故知新

在對本文的學習後,我會讓學生課下仔細查閲關於陸游和唐婉的故事,並對他們的性格進行分析。

各位考官,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説果完畢,謝謝。

梁祝的化蝶,焦劉的孔雀東南飛,陸唐的釵頭鳳,哪個不是以悲劇結尾,哪個不沾染着青年人的血淚,從中我們就不難發現造成這一切悲劇的劊子手就是封建禮教。幾千年來,冷酷的封建禮教,使無數美麗的愛情成為“牽牛織女”,化作“雙飛蝴蝶”,飛出“東南孔雀”,築就“血淚沈園”。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無數的悲劇後面,還有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執着地追求

託物起興:孔雀失偶(第1段)

事件起因:蘭芝被遣(第2~6段)(被逼休妻)

過程發展:夫妻誓別(第7~12段)(無奈別妻)

情節延續:蘭芝抗婚(第13~21段)(賢妻再嫁)

長詩高潮:雙雙殉情(第22~31段)(夫妻殉情)

悲情結尾:告誡後人(第32段)

語文説課稿 篇2

《過零丁洋》是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廣東五坡嶺戰敗被俘後,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於大宋、堅決不投降元朝的決心而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自己的經歷和被俘後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決心,充滿了愛國熱情,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前後聯繫及所處的地位

《過零丁洋》是中國歷史中壯懷激烈的詩篇。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這首詩將自己的家國恨、哀怨情展現到了極致。後來元軍逼他招降南宋海上抗元的部隊,他出示此詩以明志節。整首詩驚風泣雨,感天地泣鬼神,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的不竭源泉。

2. 教學目標及依據。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古代詩歌的教學要求,結合授課學生實際情況及本課內容的特點,我認為教學詩歌,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內容,領會詩歌的意境,其次通過研讀、賞析,領悟詩作的精妙,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反覆吟誦,只有朗讀成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發展的原則並結合教材,我確定本詩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藉助註解反覆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味語言,初步鑑賞詩歌的藝術美和情感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和作者的情感。(重點)

通過品味語言,初步鑑賞詩歌的藝術美和情感美(難點)

因此,老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知識能力情感水平,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燃燒學生思考的熱情,同時老師要善於點撥,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發言,讓學生在努力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他們的思維活躍,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還不錯,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應力求通過有效的方式實現課堂的實效性。

三、教法學法構想。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法、朗讀領先、分組討論法、知識遷移法),這樣既充分調動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和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1.情境創設法。

教師導入,通過簡潔的語言引入新課,以充分調動了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2.朗讀領先、帶動全面。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中學生可以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詩人的思想與情感。這種自然的領悟勝過老師分析講解。於是我將通過學生試讀,聽名家的範讀,學生集體的誦讀,讓學生細細地品味詩句的精妙、意藴的幽深,為深入賞析創設情境氛圍。以朗讀帶動講解,以講解促進朗讀。

3.分組討論法。

在教學中將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由此引導他們在賞析詩句的內容和情感時積極思考,分組展開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富於挑戰性的個性品質和思維品質。

四、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通過簡潔的語言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分析研讀:《過零丁洋》

1.學生閲讀作者簡介與背景知識、並作介紹,教師補充。

2.誦讀感知:

(1)要求學生結合註釋試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2)整堂課以自讀、齊讀、錄音範讀、集體展示為形式朗讀,把握詩歌的情感。

3.讀譯知內容:師生共同翻譯首聯後,小組合作後三聯,並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解説後三聯詩的內容。

4.吟誦悟情感:以問題導讀,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5.品味鑑賞美: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詩句賞析為例,總結賞析詩句的突破口,之後任選角度,賞析這首詩的其中一聯。

6.學生誦讀展示。

(三)、 能力遷移:

讓學生蒐集整理中國歷史上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以及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透着錚錚骨氣的詩句。

(四)課堂總結:同學們,《過零丁洋》這首詩的語言和情感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氣節更加震撼我們的內心。文天祥的軀體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昇華。在我們今天和平繁榮的時代,同學們依然要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用我們特有的方式來回報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愛國的旋律永遠迴盪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回味經典,全體吟誦,結束今天我們所學的這首詩和這節課。

五、佈置作業:

1.熟練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書面作業:寫一篇你讀了《過零丁洋》一詩後的感受。

六、説板書

為體現教學的重難點,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將用言簡意賅的語言,配以線條符號,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形象性,以便於學生理解記憶提高。

過零丁洋

文天祥

回顧一生── 悽苦

國破孤零── 沉痛

惶恐零丁── 悲憤

捨生取義,以死明志──慷慨激昂

語文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我説的課是浙江義務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文《葛洲壩工地夜景》,文章寫了我在葛洲壩工地上看到的熱火朝天的緊張勞動場面,讚揚了勞動人民巨大的力量和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偉大貢獻。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抓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學好這種方法,又能為下一單元學習抓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方法打基礎,本課又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所以在本課學習中,若能更好地領會這種學法,對學生今後的學習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本課教材,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根據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8個詞語。

2、學會根據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的方法,這是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決定的。

3、理解課文,體會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力量和偉大貢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為本課文字優美,感情豐富,所以確定這一目標。

教學重點: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所以我確定目標2學會根據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體會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力量和偉大貢獻。這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而且要從文章中的詞句中去挖掘出人民的力量和貢獻,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確定這一目標為難點。

本課我將分3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習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大意,並理清脈絡進行分段,找出重點句

第二課時:抓重點句學習課文

第三課時: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詞句,進行仿寫

教法:

我想主要採用重點詞句突破法,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抓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這一學習方法,落實教學重點。同時還採用情境教學法,因為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文章,工地上熱火朝天的勞動專場迷人的夜景,通過老師生動而充滿激情的語言、課件、錄音等手段,使學生入情入境,拉近課文與學生的距離,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課文;採用舉一反三,學法遷移法,因3、4自然段結構相似,用此方法能促使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轉換的過程。

學法:

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葉聖陶老先生説過,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好的辦法,而本文感情豐富,更是適合用此方法;另外,還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讀-劃-品-想-讀等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充滿激情的導語,將學生引到美麗迷人的葛洲壩工地,使學生入情入境,一下子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從而產生課文的興趣。緊接着簡介葛洲壩的雄偉,為下文體會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力量物偉大貢獻作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三、檢查預習,學習新詞

四、理清脈絡,分清段落

五、找重點句,初步落實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再次讀後,很容易能找到兩句話:

(1)課文開頭第一句,(2)第5節第一句

在此,應該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兩句話的意思,再確定重點句,這時,學生的思維會入於積極活躍狀態,從不同角度分析出第(1)句是概括課文了主要內容,第(2)句點明文章中心,所以要確定第(2)句為文章的重點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讀重點句

二、理解重點句,引導質疑

1、讓學生反覆讀重點句,然後問:你讀懂了什麼,你有什麼疑問?

由質疑入手,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啟智慧,並能找準教與學的起點,起到教學導向的作用。

2、梳疑後,歸納出三個問題:

(1)作者目睹到怎樣的工地夜景?(2)從哪裏看出大壩凝聚着工人、幹部、技術人員和 廣大人民羣眾的熱情和智慧?(3)作者為什麼要高喊人民萬歲?

三、抓重點句,根據問題(1)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領會葛洲壩的美麗和巨大作 用,初步領會感情

1、學生速讀課文,劃出寫葛洲壩工地夜景的句子

2、出示第二節課文

(1)這句話運用比喻寫法,寫出大壩的美,所以我採用先讓學生在讀中品味你怎樣感受到大壩的美--引導仙女、珍珠、寶石分別指什麼,從而學生能初步感受到大壩的美,為了深入理解,我再通過CAI課件播放,讓學生再次感受美,最後讓學生帶着讚美的感情讀這句話。

(2)這麼美的大壩有什麼用呢?引導讀第5節,理解夜明珠指的是葛洲壩建成發電後各地的電燈,從而領會大壩的巨大作用,為理解工人們熱火朝天地幹是為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作鋪墊。

四、抓重點句,根據問題(2)學習第3、4自然段,深入領會感情

1、先扶學第3自然段

(1)讀:讀段落

劃:劃出寫了哪些工人,他們在幹什麼

品:從哪些詞句中最能看出工人們的勞動熱情和智慧

想:閉上眼睛聯想當時場面,加深理解

讀: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個別讀、小組讀、比讀、齊讀等方式,體會工人緊張地為建大壩而不分晝夜地緊張勞動

(2)總結學法

2、遷移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4節,既理解內容,又形成自學的能力

在學生學習反饋後,教師幫助理解本段中的幾個比喻句,因為這幾個比喻句表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但為什麼這樣比喻及作者傾注在句子中的感情理解起來就較難,所以我先採用播放由工地上各種聲音合成的錄音,再播放一些合奏曲、交響樂,讓學生比較這兩種聲音的異同,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比喻,達到領會作者內心的感情。

五、抓重點句,根據問題(3),昇華感情

再讀寫大壩作用的句子,理解人民萬歲,及作者當時的心情,達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最後讓學生飽含深情地讀課文結束本堂課的學習。

第三課時

一、指導朗讀,進行朗讀比賽

二、選自已喜歡的語句再進行朗讀,背誦,達到積累的目的

三、仿寫練習《參觀____》

板書:

5 葛洲壩工地夜景

迷人:你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項鍊

大壩

作用:夜明珠撒遍祖國大地

迷 人 人 民

夜 景 工人:緊張工作

勞動情景 萬 歲

聲音:像-像-像-像-

板書的設計既能突出抓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的特點,又能提綱挈領地將課文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起到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的作用。

總之,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討論,讓學生積極動腦,發展思維,同時注重學法指導,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培養語感,讀中陶冶情操。

語文説課稿 篇4

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課《鄉下人家》。這篇課文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的雙手裝點家園,裝點生活的美好品質。

我結合《語文課標》提出的要求和本課的內容,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鄉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3、運用多種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錄好詞佳句,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敍述在頭腦中浮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敍述的順序。並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教學過程】

《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面對這樣一篇詩情畫意的文章,讓學生充分地讀,無疑是理解、體驗的好方法。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讀中感知

上課伊始,教師配樂情境導入,把學生帶進恬靜迷人的鄉村。然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讀中感悟

《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主體參與,合作交流,探索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讀”“議”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先讀後議,邊讀邊議,議後再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選擇喜歡的方法來學習。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走進小組中,成為一個傾聽者。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轉變成引導者。學生彙報時無論怎樣説都是自己通過讀課文所獲得的獨特理解和感受。教師不必過多講解,只適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即可。

三、讀中積累

教師在學生彙報時適時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並能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語感。然後回顧課文揭示寫作方法。最後,進行閲讀拓展以此培養學生善於積累的好習慣。總之,在教學中我力圖做到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並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合作學習的羣體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篇課文的簡單認識,但課堂是多變的,對於出現的不同情況我將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

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動物遊戲之謎》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的一篇科普説明文。

這個單元的文章都屬於科普説明的文章,它又在整個章節中處於第一篇文章,所以我覺得這篇文章起到了一個很重要地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將學生初中學習的説明文的知識撿起,另一方面為學生學習後面的文章做鋪墊。

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閲讀科普説明文不僅可以啟迪心智,瞭解更多知識。而且更夠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家在科學探索中表現的人格魅力。我們知道一些科學家就是因為閲讀了相關的科普文章才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從而走上成功之路的。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可以跟學生列舉一些例子,讓學生認識到一篇好的科普文章的重大意義。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對文章的理解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科普説明文的相關知識,理清課文層次結構,學習條理清晰的寫作方法。

能力目標:1.培養篩選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善於提出問題,善於交流合作學習。

2.鑑賞準確平實而又巧妙生動的語言風格及豐富靈活的説明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鑽研的科學精神,通過學習和討論,使學生建立起與自然諧相處的態度,尊重他人,尊重大自然。

通過學習目標的設定,我確定我了我的學習重難點:

(三)學習重難點:

重點:

1、梳理文章的結構,篩選和概括文中的信息 ,善於提出問題,善於交流合作學習。

2.鑑賞準確平實而又巧妙生動的語言風格及豐富靈活的説明方法。

難點:學習運用文章中的寫作模式,學習寫一篇有深度的説明文。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每個學生都是有其個性特點的,教學方法一定要與一定的學習對象相適應,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一瞭解:

二、説學法、教法

學法和教法應該是與學生情況和學習目標相適應的。而且,我覺得學法和教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所以在這裏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重點確定了學法和教法:

説學法:根據學生情況,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説明文的知識,但是又覺得枯燥,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更注重閲讀,只有讀進去了才能領會文章之美。而且,學生已經具備説明文的一些知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可以放心的讓學生自主的去分析文章。

説教法: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這也是我教學的一個理念:教師只是引導者。所以根據以上的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我的問題的提出,和學生的提問來引發學生思考。關於剛才提到的學生興趣問題,我會選擇通過看視頻《動物世界》、看圖片,討論聊天的形式來激發。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討論法、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小時候都玩過遊戲。遊戲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那麼動物呢?它們會遊戲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周立明的一篇科普説明文,去探尋動物遊戲的祕密。

(板書)動物遊戲之謎

二、展示目標 (課件)

三.介紹作者和文體

四、學法指導 五、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看看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呢?圍繞下列問題理清文章結構。

①文章中列舉了哪些動物遊戲的事例?

②科學家認為,動物的遊戲有幾種類型?

③科學家對動物遊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後對動物遊戲之謎是什麼,下結論了嗎 2.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種學説呢?為什麼?你有自己的觀點嗎?

3.學們各持己見,很難有統一的結論,所以文章説真是一個謎。那麼課文既然是研究動物遊戲之謎,為什麼説仍然是一個謎呢?課文為什麼沒有確定的結論?

4.瞭解了課文中的四種假説,你有什麼啟發?你想對我們人類甚至整個自然界説些什麼嗎?

①人類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但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唯一。動物也有自己的遊戲。

②人與動物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③為了生存,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採取各種手段來調節自己、適應環境,人類也不例外。但是現在人類卻在大肆破壞環境,所以人類應該反省自己,保護地球。

④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動物也有自己的智能潛力、語言、遊戲等等,這些也應該算是動物的文化吧,所以請保護動物的文化,和動物和諧相處。

⑤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有自己的生命權利,人類應該尊重動物。不要為了自己的私利去傷害它們。

⑥人類和動物的關係是密切的,我們人類可以從動物身上學到很多。比如飛機的發明。

⑦通過鍛鍊説,我們可以聯想到不要溺愛子女。

⑧通過科學家提出的這幾種假説,我們應該懂得在科學的道路上,不要盲從他人,迷信權威,應該勇於探索,提出自己的觀點。

五、拓展視野,探究原因

智力潛能:動物們的遊戲,“與人類兒童的遊戲行為有着相似特徵”,這説明動物在遊戲中藴含着智慧。具體如給黑猩猩棍子,它會用棍子做各種遊戲,等等。自我剋制能力:戰鬥遊戲,“看似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動物嚴格地自我控制,使遊戲不會發展成真的戰鬥。”創造性和想像力:北極熊玩棍子或石頭;野象“踢”草球等。狡猾、計謀:葉猴在樹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鬧。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動物羣體的遊戲活動,必定有各種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證遊戲的組織、進行。如北極渡鴉排隊滑雪,沒有溝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動物遊戲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説的各種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並不是説一種遊戲只包含一種能力。

六.本文的説明順序是什麼?

《動物遊戲之謎》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説明文,記敍、描寫、説明渾然一體,綜合的運用了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語言簡潔、平實、準確、全面,淺顯易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擬人等。在文章結構上採用的.總分總的結構,結構清晰明瞭。開頭採用設問的方式設下懸念極大地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

提問:哪些句子用詞你覺得很準確和精要?請在文中找找看!可以相互討論。

七.高考鏈接:一、選擇題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嬉鬧(xī) 墜地(zhuì) 聒噪(ɡuō zào) 懵懂(měnɡ)

B.默契(qì) 銜恨(xián) 勾當(ɡōu dānɡ) 嚼舌(jiáo)

C.汲取(jí) 調劑(tiáo jì) 天賦(fù) 長史(zhǎnɡ)

D.陡峭(dǒu qiào) 消融(rónɡ) 愜意(qiè) 垓心(ɡāi)

【解析】B項中“勾當”應為“ɡu dànɡ”。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興高彩烈 緬甸 嬉鬧 撕打 B.得意洋洋 汲取 睚眥 天賦

C.比比皆是 反饋 端倪 鍛鍊 D.各執己見 陡峭 懸崖 紛紜

【解析】A項中應為“興高采烈”“廝打”。

3.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動物身上,無論從形態結構、生理過程,還是行為方面去分析,儘可能節省能量的例子幾乎俯拾皆是。

B.單獨遊戲時,動物常常興高采烈地獨自奔跑、跳躍,在原地打圈子。

C.每當颳起大風時,成羣的露脊鯨把尾鰭高高舉出水面,正對着大風,以便像船帆似的,讓大風推着它們,得意洋洋地“駛”向海岸。

D.研究者們各執己見,眾説紛紜。

【解析】A項中應是“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和“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處都是。前者側重表示多得很,到處都是;後者側重表示容易得到。

八、課堂小結: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動物,審視自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類獨有的,動物一樣是地球的主人。 “讓我們和動物和諧相處,共同邁向美好的明天。”十.佈置作業:請同學們擬寫“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詞,要求:1.印象深刻,2.新穎別緻,3.簡潔明瞭。

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台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敍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敍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説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三、説教學過程

1、課件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着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洞口的特點時,適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説:“山很高,樹很茂密。”師隨即進行詞語訓練,換詞還可以怎麼形容?馬上有同學説:“山石嶙峋,樹木枝繁葉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詞語“突兀森鬱。”學生通過觀察畫面,感悟了詞義,這種教學方法較之以老師以詞解詞,生硬灌輸無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紹外洞特點時,當學生讀到:“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時,外洞究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外洞究竟有多大瞭然於心。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外洞這麼大,內洞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此時出示課件:小船之小,用繩子拉船,表情朗讀進洞時的感覺,讀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創設情境,啟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當教師問學生對內洞的什麼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説出石鐘乳、石筍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石鐘乳、石筍,孩子們好奇心強,興趣濃厚,聚精會神地觀看之後,老師問:“這些石鐘乳、石筍好看嗎?”學生説:“好看。”老師問:“那書上怎麼寫的呢?”生齊讀:“那些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老師隨即接到:“那麼要是比作什麼,就更值得觀賞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啟發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後,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音像***,啟發學生口語交際:

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完課文之後,老師説:“雙龍洞如此迷人,下面誰願意當導遊,帶領大家到此一遊?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師引導:“這位導遊小姐,現在下面都是遊客,你怎麼稱呼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來參觀……”音像出示,導遊解説,遊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在同學們跟隨導遊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後,導遊相機説道:“其實下面的遊客呀,可能比我瞭解得還多,對雙龍風景區你們知道的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呀?”同學們小手如林,躍躍欲試,因為課前老師發給他們的資料,已積累在胸,此時生生互動,人人情緒激昂,老師隨即總結:其實像金華風景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以後有機會去遊覽,希望你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記,學習葉聖陶爺爺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四、説板書設計

我採用了板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學生從圖上就感知了內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讓人一目瞭然,真正為理解課文起到了輔助作用。一、説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台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敍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敍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説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語文説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繼續領會關鍵詞句對錶現人物品質的作用。

教學重點:

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邊防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

教學難點:

是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前閲讀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之間的關係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祖國南部的領海上,有許許多多的島嶼,為了保衞祖國,解放軍戰士就駐守在這些遠離大陸、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個有關海島戰士的美麗而感人的故事,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彩色的翅膀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翻開書25頁,先看這篇文章的連接語,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節課有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麼?用線畫下來並寫上序號。

2、誰來説一下這節課的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麼?。生邊交流,師邊點擊課件,出示學習任務:1、想想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 2、交流讀文後的體會。

3、齊讀任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第一個任務

1下面,就讓我們來挑戰第一個任務: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要邊讀邊想,(注意聯繫課前閲讀的資料考慮用因為……所以……來回答)。

3、誰來挑戰第一個任務,説一説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四、精讀課文體會交流關鍵詞句

(一)讀了課文,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板書:戰士 愛島

(二)、這些感受你又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讀讀課文,走進文章的字裏行間,靜靜地看,細細地品,畫出最能體現戰士愛島的句子,多讀幾次,並在旁邊做上批註,寫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三)、學生交流:

同學們讀得多認真啊,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抓住關鍵詞語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裏卻緊緊地抱着一隻紙箱子。

(1)哎呀,那個大提包可裝着許多好東西呀,有媽媽為他準備的他最愛吃的黑龍江土特產香脆的松子啊、榛子啊什麼的,這些東西在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那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呀!而嚴重暈船的小高卻把大提包扔一邊,懷裏卻抱着那隻裝滿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蟲的紙箱子,而且還是緊緊地抱着。小高真愛海島呀!

(2)小高懷裏抱得僅僅是一隻紙箱子嗎?

(3)你看,就這樣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來體會戰士對海島的熱愛之情。

2、他們在巖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哦,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使這片佈滿礁石的海島也有了塊塊良田,使這片不毛之地也煥發了勃勃生機。他們播種下的是種子,更是什麼?改造海島的那份美麗的願望,更是熱愛海島的那一顆顆火熱的心呀!

(3)男孩子們你們來讀一下這句話。

3、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着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也不馬虎。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同學們,你們幫助大人照料過嬰兒嗎?你知道照料那樣嬌嫩的嬰兒有多難嗎?

(3)海島上的戰士們哪,像撫養柔弱的小嬰兒一樣,精心照看着這個小瓜。想一下,在條件惡劣的海島上,都會遇到哪些情況呢?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當島上嚴重乾旱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颳起颱風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下起暴雨的時候,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

(4)誰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戰士對小瓜的愛讀出來吧。

4、戰士們都笑着,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

(1)戰士們對海島的這份愛呀,創造了一個奇蹟。在這個荒涼的小島上成熟了第一個西瓜。在嘗瓜會上,你找到哪句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你體會到什麼?

(2)同學們平日吃西瓜都是怎麼吃的,而此時:戰士們笑着,用兩個指頭捏着,細細地端詳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嘖嘖的讚歎着:(和學生一起邊説,邊做動作)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麼呢?

(3)請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找學生讀,一起讀。

5、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願在這裏安居樂業。

(1)剛才我們和戰士們品嚐了一起品嚐了島上第一個西瓜的甘甜,體會到戰士們愛島建島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許許多多小高那樣的戰士的努力下,島上會結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帶的那些小昆蟲帶現在怎麼樣了?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學讀作者,女同學讀小高,老師讀旁白

(2)從小高的話中,你體會到什麼?能不能用你的讀把小高的這種感情讀出來?

6、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着一隻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它那對彩色的翅膀。

(1)小高説的沒錯呀,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像我們的戰士一樣,已經在祖國的海島上安居樂業了。從哪兒看出來的,齊讀這句話。

(2)文章結尾用“彩色的翅膀”點題了。這彩色的翅膀啊,不僅代表了在海島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蟲,還代表了什麼?想想海島在邊防戰士的建設下,會有彩色的什麼?還代表的戰士們那豐富多彩的、建島愛島的革命生活。

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更是對祖國那深深的愛!

五、練筆 現在的海島

是啊,這是一個多美麗的故事啊,這是一羣多可愛的戰士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一心改造着祖國的海島,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

六、

正像同學們所説的那樣,現在的海島,美麗、富饒,由原來蠻荒小島成為一座座海上花園。

七、美讀課文

戰士們對海島對祖國的這份愛呀,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着,就閃現在文章的字裏行間裏啊!同學們,接下來,讓我們再課文,你想讀哪一段,就可以讀哪一段,讀出戰士對祖國海島的愛,讀吧,同學們,把你的感受都讀出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