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的內容改編而成。

課文寫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確是一位曠世奇才。全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1)略寫劉備前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着。

第二段(2—4)具體寫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

第三段(5)寫劉備與諸葛亮的親密友情。

(二)、設計理念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在教學中緊扣中心問題——“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體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

(三)、我的教學特色:“以讀代講”和“以讀悟情”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能夠説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事物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幹一番大事業。

(五)、教學重、難點

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反覆揣摩,理解品味,體會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

(六)、教具準備:掛圖

(七)、教學時間:兩課時

二、説學情:

教師讓學生在課前閲讀《三國演義》少年讀本,初步瞭解一些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能力。

三、説教法:

1、以讀代講法:也就是以讀為主,通過範讀、引讀、自由讀、指名讀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悟情。

2、由“因”導“果”法: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誠心誠意”這個成語,懂得諸葛亮之所以願意出山,是因為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

四、説學法:

1、合作探究學習法。

2、自讀自悟學習法。

五、説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並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説出文章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

3、初步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哪一位同學知道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分別是哪些?《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這些人都是誰的手下?(板書:劉備),這些智勇雙全的人為什麼都願意跟隨劉備打天下呢?看來劉備這個人物值得我們好好地研究研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寫劉備的一個歷史故事。(板書:《三顧茅廬》)

1、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一下“三顧茅廬”是什麼意思?(板書:諸葛亮,並教學“諸葛”,我們也叫他孔明,不過他稱自己為卧龍先生。誰還能説出其它的複姓嗎?)

2、由這個題目同學們你還想問老師或自己什麼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感受“誠意”。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要把課文讀正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正確,自己主動想辦法識記,並想一想每一小節講的是什麼?課文講了什麼?

2、檢查朗讀,交流反饋

①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教師隨即正音。

②教師談話過渡:這一自然段講了劉備前兩次去拜訪諸葛亮,第一次,他聽説諸葛亮是個了不起的天才,於是在一個秋天,他和他的兩個兄弟張飛和關羽去拜訪諸葛亮,但是沒有見到,便給童子留個口信:“劉備來拜訪過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臘月,劉備又決定去拜訪諸葛亮,他倆兄弟不願意,説:“這個諸葛亮有什麼了不起的,充其量是一個村夫,還勞大哥親自去嗎?”劉備仍然親自前去,但仍沒見着。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本課就寫他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這次他拜訪到了沒有?誰來讀第二自然段?

③理解“結拜”這個詞語的意思。它還有個什麼故事?

④指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前半“描寫卧龍崗景色”這一部分,理解“蜿蜒起伏”、“青翠欲滴”和“秀麗宜人”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⑤大家齊讀“劉備是怎樣拜訪諸葛亮的呢?”這部分內容。

⑥請大家齊讀第四自然段,理解“羣雄紛爭”和“茅塞頓開”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⑦請同學們齊讀第五自然段,抓住“如魚得水”這個詞語來理解。

(設計意圖:本環節力求通過學生自主讀書,達到讀通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的目的,同時讓學生真正走入文本,潛心閲讀文本,學生為學習主體真正得以體現)

(三)再讀課文,探究“誠意”。

1、像諸葛亮這樣有才華的人肯定有許多人去請過他,但他都婉言謝絕,為什麼劉備請他,他就答應了呢?你覺得劉備有什麼過人之處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可以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語來説説。

2、同桌交流、合作探究

3、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誠心誠意。劉備的三次拜訪一次比一次更顯誠意。

(設計意圖:根據閲讀教學的規律和學生認讀規律、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先對課文有個淺層次的感悟,從而為深層次的感悟打下基礎)

(四)指導寫字,鞏固新詞。

1、完成課後練習2、用鋼筆描紅。

2、先説説帶點字的意思,再解釋詞語。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羣雄紛爭 茅塞頓開

(五)小結全課,細細回味。

三、板書設計

8、三顧茅廬

劉備 諸葛亮 卧龍

結拜

説課稿 篇2

本課是基於化學教學對實驗教學越來越重視,因此利用網絡無所不有的資源達到一個學生實驗的目的,這是本節課所研究的,網絡環境下的化學教學研討課《認識氧氣的性質》。

一、知識結構、能力以及情感培養

從知識結構來説:氧氣對學生來説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本節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知識入手,引出氧氣的物理性質,進一步通過實驗介紹氧氣的化學性質,最後總結出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的概念,層層深入,符合初中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和建構主義教育論的元認知規律。

從能力培養來説:從觀察氧氣的顏色、狀態,再到觀察木炭、鐵絲、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現象,可以説教材深入淺出,為後面幾節氫氣、碳及其化合物等內容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思維模式。

從情感培養來説: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又一次認識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2、情感目標

通過有關氧氣性質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聞氣體的操作方法

掌握觀察和表達化學反應的基本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初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以及觀察和分析綜合能力。

難點:氧化反應和實驗現象的描述。

五、學法的指導

氧氣是在自然科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人的正常感觀習慣,指導學生先按色、嗅、味、狀態的順序去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再通過自主閲讀去了解氧氣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質,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觀察以及描述物質物理性質的正確習慣順序。

對氧氣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通過碳、鐵絲、蠟燭與氧氣的反應事實,歸納得出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再一次得到昇華。

總之本節課的學法形成,對以後學習氫氣、二氧化碳、碳單質以及酸、鹼、鹽等具體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因此在學法上重在指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正確的思維習慣。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發生與否取決於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儘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於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後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於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認知情況,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和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氧氣的用途和物理性質採用自主學習教學方法,

2、氧氣的化學性質採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

七、教學程序設計

1、討論激趣,明確目標,引入新課,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並查閲有關氧氣用途的資料。

新課引入:

問題1、生物體所必須的氣體是什麼?你們想不想了解有關此氣體的知識?

問題2、通過一個謎語導入《氧氣的性質》

通過兩個問題的討論,學生們已經集中注意,大大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明確了學習目標,同時也對課外自主學習情況進行了檢查。

2、自主學習,瞭解物理性質

(1)請學生自主學習氧氣的物理性質。

(2)問題:書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質,有哪幾點你可以通過觀察、實驗或事實來證明?

(3)通過一段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

(4)多媒體展示下表,請同學們歸納:

(5)指導學生描述某一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都是從色、嗅、味、狀態、密度、溶解性等幾方面進行的。

這樣經過自主學習、討論證明、觀察實驗、列表總結既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指導,也有利於學生對氧氣物理性質的記憶。

3、實驗探究,瞭解化學性質

(1)問題1:瞭解了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後,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氣會有哪些化學性質呢?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證明呢?

(2)問題2:實驗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可以怎樣進行這些實驗?

(3)問題3:實驗過程中我們應注意觀察什麼?

(4)以木炭為例通過觀察實驗再同時連續完成鐵絲燃燒實驗和蠟燭燃燒實驗,然後由學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師進行指導。

然後要向學生説明鐵絲與氧氣反應的集氣瓶內事先裝少量水或細沙的原因。

經過實驗探究,不僅掌握了氧氣的化學性質,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為以後更好地利用實驗探究自然科學知識打下基礎。

(5)總結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5、歸納小結,知識的昇華

通過幾個隨堂練習讓學生知識得以昇華。

6、佈置作業,持續學習

在網上下載作業,針對自己學習的情況有針對性的練習。

八、板書設計

除了用多媒體逐條展示,完成表格以外,再在黑板上列出重點知識,以利於學生明確本課學習內容,加深記憶。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美術第六冊的第一課《森林之王》這是一堂造型表現課。接下來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方面對這節課進行説課。

在上課之前我首先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大森林裏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它們在神祕的大森林裏組成了自己的王國,由於學生在學齡前就聽過許多關於動物的故事、看過動畫,對所謂森林王國並不陌生。本課設計從學生愛用擬人的方式來看待和描畫動物的心理特點出發,安排了二個與森林王國相關的活動:

1、推選森林之王,

2、表現森林之王。

如何抓住動物們的基本形象特徵,大膽誇張其生理特點,表現自己認定的森林之王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不過分拘泥於原形,大膽縱情勾畫獸中之王或威風凜凜的鬃毛,或鋒利的爪牙,或龐大的體形等,通過觀察、記憶、想象,把動物的基本特徵、動態以及神態捕捉到,並通過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表現出來。教材中提供的示範畫大膽地刻畫了獸中王發怒的表情和靜坐、捕食的動態,生動地表現出獸中王的威猛與震懾力,能為學生創作起到啟發和示意作用。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不同動物的生理特徵。

2、過程目標:讓學生養成大膽創作的作風。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加強學生的記憶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標:發掘學生的創作潛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 由於三年級學生正處於意向期向寫實期過度階段,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根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抓住動物的基本特徵,進行創作。

難點:大膽誇張動物的生理特點,表現自己認定的森林之王。

常言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對較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有:多媒體演示法、激勵表揚法、直觀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啟發法。採用的學法有:觀察比較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實踐訓練法等。

通常來説良好的教學設想對實現教學實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課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實踐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題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和強烈的求知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一開始多媒體播放森林裏的各種聲音,如:鳥叫、獅子吼等引題。

此時我請學生閉上眼睛,細細傾聽,猜猜這些聲音來自哪裏,都是誰的?

學生就會自然回答:有鳥叫,還有獅子的叫聲,應該是森林裏的聲音。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讓學生閉眼傾聽、猜,創設一種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發揮想象,真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 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慾望大大被激發,此時,我及時揭示並板書課題《森林王國》,很自然地引進了第二個教學環節深入探究。

1、、當今最成功的美術教學就是以人文文化課程體系構成為框架,全面滲透與融合學科知識,讓兒童在自己的探究學習中,在人文文化的潤澤中自己掌握學科技能,因此在揭示課題後,我組織學生研究動物的特徵,這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

在這神祕的森林裏,今天要開展一場選王活動,通過了層層篩選產生了六名候選人。(課件出示候選人的圖影)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們分別是誰嗎?學生就會踴躍回答,這時我接着問:那你們認為誰

最有資格當大王呢、。為什麼?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會説大象、獅子等等,這時候我就隨機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其外貿特徵捕食時的兇猛形象,這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動物形象的認識,我導入一段視頻,讓學生真實感受這些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各種姿態並總結出這些動物的基本特徵。

此時我會整理學生的觀察交流所得相機板書:(板書內容)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觀察和感受,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並通過圖片的展示,觀察研究動物的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接着我組織一場模仿秀,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動物的習性和動態。如:我讓學生學學獅子吼叫,用身體學學蛇爬行且扭動的樣子,討論其捕食特點,用手來代替象鼻做大象的動作,分析大象的特徵;還讓學生學學老虎張牙舞爪的樣子,瞭解感受老虎的外形特徵及捕食的兇猛。

這個環節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肢體動作表演,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表現能力。緊接着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除了這幾位動物外,你們認為還有那些動物也有資格當王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隨機出示一些動物的圖片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延伸的意圖是通過對其它動物的欣賞描述,説出其特色,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本環節注重學生積極的參與,着重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最基本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樹立審美觀念。

一場惟妙惟肖的表演之後,學生們興奮不已,躍躍欲試,我順勢引導學生進入第三環節:作業的設計及欣賞,首先我出示作業要求:畫一畫或剪一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你心目中的森林之王。

學生作業在課堂中佔主要的課時分量,這一環節以學生動手為主,我及時啟發學生作業要有自己的創意和特點,在學生創作的時候我以板書的方式張貼獅子、老虎的繪畫形象,以期給學生的創作起到一點示範作用,然後我邊巡視邊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本節課作業設計的意圖是根據學生在前兩個環節中已感知大量的材料,又急於繪畫的心理,我因勢利導地組織他們進行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為了給學生創設氛圍,我在寫生創作的過程中播放音樂,使學生入情入境,自由發揮。

在學大膽縱情的勾畫了自己心目中的森林之王,基本完成創作任務之後我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評議反饋,享受成果環節。這個環節我首先設計了自評和互評:

自評:讓學生來説説對自己作品的特點和創作時的感受。

互評:請學生説説你最喜歡哪張畫?為什麼?

然後老師以鼓勵表揚的方式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通過評議環節分享創作的喜悦,體會生活的美,同時也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最後我和學生一起分享創作的喜悦,並對本節課進行總結:藝術來源於生活,也美化了生活,生活是如此美好。讓我們用雙手錶現美的生活吧!

六:關於板書設計,在我闡述的過程中我已相機展示在黑板上。(手指黑板)這樣的板書設計在概括學習內容的同時也能為學生的創作提供很好的範例。

以上就是我這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還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6~9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學生在未學本課之前都能説出、數出6~9各數,對各數的順序及大小也有一定的掌握,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去接觸到這些數;但在孩子的頭腦裏,還沒有形成6~9各數的概念,如何正確書寫還比較模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有限。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認識應會讀寫6~9,掌握6~9的順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數感,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能夠運用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與同伴交流探究的意識。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6~9各數的的含義,並且能夠正確的書寫各數。

本課難點是:經歷6~9各數的抽象過程,正確理解6~9各數的含義。

四、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出示套圈遊戲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説一説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麼,並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説明法 在授完新課後,要求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6~9中的任意一個數説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説明,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現法 教學6~9各數的認識時候,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小棒,讓學生髮現在5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6,在6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7,從而瞭解數的順序。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五、説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主題圖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麼,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6~9各數的順序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小棒,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6~9各數的順序。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六、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 個環節來完成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通過數字卡片複習舊知識,利用抓珠子的情境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6、7、8、9這4個數由具體實物逐步抽象出數的認識過程,並學習寫數。學生雖然會按順序數出6~9,也可能已經認識了數字6~9,但對這4個數表示的意義,對它們表示的數值究竟是多少,認識不一定清楚。讓學生經歷認數過程,揭示相鄰數之間的關係,就是為了讓學生真正瞭解這4個數的意義,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學寫數時讓學生分析各個數字的字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喜歡做別人的小老師,因此在完成第一個練習時讓同桌學生互相檢查,這樣既幫助了同學又讓自己的知識得到鞏固,還發揚了同學之間友愛互助的精神。

(四)總結評價,歸納學法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學習的方法和所學到的知識,體會到互相合作、主動探究是學習的好方法。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靈》是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隨筆,文章分別從時間和空間上展開聯想,着力描述若干個大都市中人與動物精靈同生共處的景象,主旨鮮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應當與鳥、魚、獸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化生活環境的強烈願望。文章語言韻味悠長,講究形象生動和情理兼美,具有鮮明的語言特色。細細品味,在認識社會、體味人生、提高修養等方面給人啟迪。編者將其安排在第二單元,人與環境單元,單元主題是培養學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價值取向和人文情懷。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體會作者寫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時激情滿懷,寫動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卻時滿腔感傷,進而領悟作者所傳達的深意: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靈也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人類應與之友好相處。

二、學情預估

1、文中一些詞語,尤其是一些成語和特定語境中的特別詞語,學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課前做一些預習工作,例如:居高臨下、肆無忌憚、無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見慣、“孤城寡人”、“與狼共舞”。

2、八年級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如何讓學生走進這篇散發着理性光輝的散文,如何讓學生接受作者所傳達的關於“人與環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師要致力解決的問題。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熟知文中所寫的都市精靈

2、學習生動的描寫和精闢的議論

過程與方法:

從有效的閲讀出發,引導學生圈點描繪都市精靈的詞句,勾畫深沉含蓄的語句,領會作者的觀點,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

更新觀念,樹立關注自然,善待動物,優化生存環境的現代意識

學習重點: 文章顯露的豐富知識和具體精闢的道理

學習難點: 領會文章關於“人與環境”的深邃思想

教學設想:

作者要傳達的關於“人與環境”的深邃思想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着重解決作者緣何而生感慨,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領學生解析內容,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進行語言實踐,致力於幫助學生從文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薰陶浸染,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了使閲讀更有效,我設計了有指向地閲讀,有表情地閲讀,有思考地閲讀,有創意地閲讀四個主要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預習設計:

1、畫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詞語,聯繫具體語境解釋。

2、自讀課文,説明探究練習一所列七個詞語概括的具體內容。

(前者為學習課文掃清障礙,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後者為整體感知課文服務)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欣賞畫面,説説你的感想。(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景成了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畫面令人神往。人和動物成了朋友,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更加美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舒乙先生隨筆散文的《都市精靈》,共同探討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問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詞語 齊讀兩遍

2、課題中的“都市精靈”中的“精靈”,原指神仙精怪,在預習了課文後,你知道精靈是指什麼?

三、文中分別寫了哪些地方的哪些精靈?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北京文學院喜鵲和灰喜鵲、小松鼠、啄木鳥百靈鳥小黃鸝體型特別小的鳥;北京城裏:烏鴉、老鴰燕子,昆明:紅嘴鷗;上海:鴿子;美國舊金山:大海獅、海鳥(大嘴鵜鶘、魚鷹、海鷗)。

四、為什麼稱他們為精靈?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跳讀課文,討論解決問題,並從課文中找出依據,説明理由。 在都市現代化的進程中,高樓林立,車來車往,物慾橫流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心靈荒蕪和孤寂,是都市精靈給我們帶來了生機;成為都市居民不可缺少的空中夥伴;是都市一道亮麗的風景,讓都市中的人感到歡欣,享受到生活的樂趣,提高都市生活的質量。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慰藉和生機,是都市生活中人類的夥伴,是給人類帶來快樂的天使,是人類的朋友。

五、這些都市精靈們的現狀如何?請同學們欣賞一個片斷。

顛沛流離、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為什麼會這樣呢?(學生根據片斷內容回答)要知道任何一個原始城市必然有鳥有魚有獸,他們跟人類同在一個藍天之下,同飲一江水,共同生長在一塊土地之上,他們怎麼會無家可歸?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六、所以關於都市和精靈的關係,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每一座城市都應該有每座城市鍾愛的小動物,而且形成傳統,是他的一種標誌和象徵。

城市裏有沒有鳥魚獸,倒是一個不錯的衡量標準,首先是衡量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

七、怎樣才能使都市擁有可愛的精靈?

不隨便傾倒垃圾和排污;保護珍稀動物,禁止獵殺;禁止濫捕濫撈;設立保護區;與動物友好相處;加強宣傳教育。

同學們都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其實,與動物和諧相處,歸根結底還在於我們的行動。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關注自然,保護動物,為精靈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八、關注精靈:請你為保護都市精靈擬一兩句公益廣告語。

真心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地球都是動物的.天堂,在動物可愛的身影中,讓我們人類也彷彿置身於天堂之中。

九、佈置作業:

今天老師還要給大家佈置一項作業:北京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的口號。如果我們就的好北京的一員,針對北京的環境現狀請同學們

為實現“綠色奧運”向廣大的北京市民寫一個“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倡議書。為綠色奧運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寓言四則》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力極為豐富的作品。作品以種種奇思妙想,描繪出一個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學習這個單元,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這兩篇寓言都選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從明代傳入我國,影響深遠。通過這兩篇文章,我們可以瞭解《伊索寓言》一些相關的知識。對今後學習寓言大有裨益。況且,這兩篇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節性強,語言生動,所刻畫的主要形象鮮明突出。能夠激發學生聯想與想象,並能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積極地思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續編或自編寓言,以及怎樣通過對多種描寫手法的分析,體會形象特點、感受故事寓意。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做如下設計: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寓言的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⑴研究語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點。

⑵通過多種描寫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點。

⑶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會準確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編、續編寓言的方法。

3、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4、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感悟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度。

第二、分析教法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對語文能力訓練的需求,課往往只教在課堂上,在學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跡,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於漪)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本課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儘量讓學生多説,教師少説的原則,以激起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情趣。

⑴故事導入,創設氛圍。一節課,導入尤為重要。如果導入好,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師生配合會收到最佳的效果。

⑵描寫方法分析,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語言比較生動。通過典型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描寫,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體會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⑶激發想象,體會寓意。由於語言是依靠一個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假託的故事,並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而是虛構出來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要調動自己的思維,充分運用聯想與想象,走進寓言,體會寓言的寓意。

⑷親身實踐,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設計了續寫故事的環節,並告訴學生續寫的要求與方法,並在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後,針對遇到的問題及時總結強調。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寫寓言的環節,這樣讓學生課堂上再次及時地鞏固、加深自己對所學方法的認識。

⑸合理延伸,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利用最後設置的一個思考問題,讓學生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想法,教師合理歸納引導。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生,同學們能認識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確處事的態度。

第三、學法指導

誦讀課文,找出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手法,具體體會文章的寓意。通過兩次練習,鞏固、掌握編寫寓言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本課具體針對初一學生求知慾強,個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點設計方法。

第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大致是:創設情緒——質疑解難——拓展延伸——深入思考——總結

1、創設情緒。以學生熟悉的一則《伊索寓言》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2、質疑解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請學生品讀課文,思考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並找出相關語句。再體會都表現了赫耳墨斯怎樣的性格特點。(重點體會赫耳墨斯“笑”的含義。)然後,結合着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討讀出的道理。最後,設計一問題“赫爾墨斯聽了之後,會是怎樣的心情。如果讓你順着這個故事合理地往下編的話,你會怎麼寫?”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度。

《蚊子和獅子》首先,請同學們帶着問題“本文都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去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後,一起分析蚊子的語言及動作描寫,思考蚊子的性格特點。之後,再強化文字失敗的教訓,故設計一題“分析探討蚊子為什麼會被蜘蛛網粘住。體會從中得到的啟示。”

最後,檢驗學生剛剛學會的編寫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設計了一個問題“改編故事情節。如果給蚊子一次機會,當蚊子戰勝了獅子後,你希望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請同學從“蚊子戰勝了獅子”後改寫,並説説改寫後表達了什麼道理。”

3、拓展延伸4、總結。

5、作業佈置:教育學要求作業要少而精,有啟發性。

第五、板書

力爭新、實、精

説課稿 篇7

一、教學內容分析

茅盾説:“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人物的動作寫生動了,人物的性格、品質也會鮮明突出。

但學生在實際寫作中,往往忽略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使人物形象模糊,不能給人留下具體、生動的印象,更不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品質等。本課的設計目的就是使學生學會描寫動作的的方法,並能靈活運用寫出好的作品。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掌握動作描寫中分解動作、精選動詞的寫作方法

2、在觀察、寫作、交流、修改的寫作活動熟練運用動作描寫

3、在探索動作描寫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重難點分析及教法、學法

重難點分析:瞭解、掌握並運用動作描寫中分解動作、精選動詞的寫作方法,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運用了視頻激發興趣和名著引領的方式,從例子分析得出方法並指導學生實踐運用到本次作文寫作過程中。

教法:將信息技術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快樂的合作探究學習中掌握動作描寫中分解動作、精選動詞的寫作方法。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學習、感悟新知識。在觀察、分析、寫作;自主、合作、探究中達成學習目標。

1、 視頻激趣 觀看抹去題目和聲音的動畫視頻《樑上君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判斷這是一個什麼人,他在做什麼。動畫人物的一舉一動無不表明這是一位樑上君子。我們怎樣把自己看到的有鮮明特點的人物寫出來呢?

2、分解動作讓人物動起來 讓描寫呈現動感,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是我們進行動作描寫的目的所在。大家看電視轉播比賽時,經常會有播音員配着慢鏡頭進行精彩解説,慢鏡頭將動作細化,帶給我們無窮的視覺享受;而恰如其分的描述又會將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準確無誤地定格。因此,要學會分解動作,也就是説一個人的動作是由一系列地動作構成的。把一個大動作分解成幾個小動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徵的動作,一一進行敍述,那麼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例如:寫一個膽小鬼放鞭炮。 膽小的他放了一個鞭炮。

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撤得老遠,伸長胳膊,一點兒一點兒地往前湊。他手打着哆嗦,還沒等點着爆竹芯,嚇得扭頭就跑。

這個片斷中的一連串動作可以分解為三步:1、把爆竹放在地上;2、伸長胳膊往前湊;3、手打哆嗦,扭頭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長、湊、打哆嗦、跑”等五個動詞,準確地描述出這幾個連續動作,既具體地寫出了“他”放爆竹的經過,又生動地表現出“他”膽小、謹慎的性格特點。

3、精選動詞讓人物活起來

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體現人物特點,二是符合生活實際。

這是把行動寫具體的首要條件。不同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的人,行動的特點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環境中,行動的特點更是不同的。精選合適的動詞,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鮮明個性與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1)名著引領一: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的流了下來。

由文中的動作描寫分析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那蹣跚的步態,那探身、攀手、縮腳、傾身等一系列動作,形象地描繪了父親的費勁吃力,精準的動作描寫讓我們更能體會到父親愛子之切的感人一面。

(2)名著引領二

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牀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捱打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

文中的動作描寫又讓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3)名著引領三:七十多歲的葛朗台老頭在看到女兒把玩自己的金梳粧匣時:“老頭身子一縱,撲上梳粧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

你從這裏的動作描寫上能看出葛朗台怎樣的性格特點?

一個"縱"和一個"撲"字,兩個看似七十多歲的人不能做到的動作,卻恰恰刻劃了葛朗台強烈地發狂地佔有金子的慾望、貪婪的本質與思想。

4、大展身手 (1)看一看 看《家有兒女之好爸爸》的一段視頻,

要求:⑴用兩三句話概括劇情。夏東海去給劉星開家長會了,犯了不少錯誤的劉星在千方百計磨着姥姥幫忙打掩護,見到回來的夏東海,劉星在姥姥的幫忙下又磨夏東海。

⑵仔細觀察劉星的動作,看看這些動作表現了劉星怎樣的心情。

(2)寫一寫 學生簡單説所看到的情況後下筆寫作。

老師給出一個開頭“爸爸去參加家長會了,這麼久了怎麼還不回來?劉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園裏……”,請你接着寫下去,把你所看到的劉星的動作行為描寫出來。

(3)找一找

⑴小組內互相交流作品,看誰寫得最細緻。在刻畫劉星動作的詞語下面畫橫線,如果你認為某個詞語特別精彩傳神,你可以在這個動詞的下面標一個“△”符號。推選出組內寫得最好的作品進行班內交流。

通過分析學生作品,再次小結歸納。

技法歸納一:分解動作,一點點展開,就可以把人物的動作刻畫的具體生動。

技法歸納二:精選動詞,一字傳神,可以將人物寫得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5、總結反思 達到昇華

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以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觀事物,盡極大可能的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使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以名著中的經典片段引領孩子們學會如何分解動作、精選動詞。又通過讓學生們先觀察、思考熟悉的視頻人物然後進行寫作、修改,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寫作過程中,實現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