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四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四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6篇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語教材第七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後,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根據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認識六個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閲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寓言藴涵的道理。

其中,教學重點是能通過自主閲讀,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熟悉了教材,把握了教學重難點,我有了這樣的設計理念: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製作課件輔助教學,“以讀為本”,摒棄對課文內容的繁瑣分析,給學生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讀、思、悟、議”的學習方法滲透其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閲讀、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課堂40分鐘“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

為體現這一思想,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三、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四、對話交流,領悟道理

五、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六、總結全篇,拓展延伸

下面我就依據這六步 ,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得以落實: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課開始,我就播放根據課文內容製作的課件,並配以課文的範讀,讓學生對本文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這樣,既為全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師生談談剛才觀看課件的感受,對陶罐和鐵罐特點形成共識,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這樣設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讀、小聲讀),讀時注意:讀準音、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互讀課文,聽後評一評,教一教對方,也可以同桌開展朗讀比賽來檢查讀的情況。

這“評”與“教”,“比”與“賽”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教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能力。同時,檢查了生字和課文的朗讀。

3、 再讀課文,思考:文章介紹了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的幾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學生讀後交流,明確:介紹了兩件事:

(1)鐵罐看不起陶罐。

(2)鐵罐和陶罐各自的命運。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1、通過初讀,明白了本文講的事情是鐵罐看不起陶罐以及他們各自的命運,那麼鐵罐是怎樣看不起陶罐的?他們各自的命運又怎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我就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明確分工:小組長負責掌握小組討論的全局,協調小組學習的進程;“記錄員”記錄小組學習的結果;“報告員”向全班彙報小組學習的結果;“檢察員”檢查小組成員學習的情況。這樣組內成員都能“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盡所能”。讓他們在組內充分讀書,重點討論這兩個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參與小組的討論,給予引導和點撥。

這樣,組內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啟發,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大家集思廣益,形成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羣體意識。

2、討論後,分組彙報結果,其他同學給予補充或糾正,老師相機引導、歸納或組織評價。

例如,在彙報1)鐵罐是怎樣看不起陶罐時,學生可能會抓住鐵罐和陶罐的對話,以及寫他倆神態的詞語來説,這時,我就在他們彙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應用什麼語氣讀好對話,如“你敢碰我嗎?陶罐子?”要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出鐵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要讀出輕蔑的神氣;

“住嘴!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要讀出鐵罐的惱怒;“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我們走着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要讀出鐵罐的怒不可遏。而陶罐始終是謙虛和自尊的,如:“不敢,鐵罐兄弟。”;“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2)各自的命運:

學生可能會抓住課文第15小節:“多美的陶罐!”;“小心點,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要指導學生讀出人們驚訝、興奮的語氣。

而鐵罐的命運則體現在第17小節,即最後一句:“它,不知道在什麼年代完全氧化,早已無蹤無影了。”

第四環節:對話交流,領悟道理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我這樣安排這一步的教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空旁處。

這種邊讀邊作批註的方式是落實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有效形式。把閲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問題,這才能保證學生的個性化閲讀。

2、把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也可以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全班交流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珍視他們獨特的見解和體驗,允許提出不同意見,老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的傾聽者和對話者,與學生同悲同樂。

這樣,在對話的場景中,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第五環節: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通過以上的品讀,文中那優美、鮮明的詞句已不知不覺地儲存在學生的記憶倉庫中了。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積累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表達。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環節:1、你想對陶罐和鐵罐説些什麼?寫一寫。

2、分角色朗讀課文,分組表演課本劇。

第六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緊急僅僅以本為本,是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的,所以,有必要依託教材,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因此,總結全文後,我又佈置學生課下收集寓言故事,開個交流會。

這樣,又把學生從閲讀教學的小課堂引向了社會生活的大課堂,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板書設計:

19、陶 罐 和 鐵 罐

謙 虛 傲 慢

↓ 許多年後 ↓

光潔如新 無蹤無影

板書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交流的情況和老師引導的情況完成的。抓住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語言的揣摩和感悟,又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可謂“一石三鳥”。

當然,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不能與課前預設的完全一樣,要隨着學情的變化而即時調整。只有把握學情,教服務於學,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是以愛科學為主題的,前兩篇是讓學生體會對待科學的態度,後兩篇是讓學生懂得對待科學的方法,《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二、教學目標

為滲透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通過對文本的解讀,我制定了本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説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説説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瞭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朗讀中理解奇蹟,知道維生素C發現的經過。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教學重難點:

為了實現以上三維目標,使學生學有收穫,我依據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認識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瞭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

四、教學實施策略

課堂中實施目標時,我力求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五、教學設計意圖

第一板塊:複習導入。

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説説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也就是VC的發現經過。學生通過回憶再次明確文章的脈絡。

第二板塊:認識“怪病”

讓學生在閲讀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具體介紹怪病,引導學生説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狀等方面的內容。體會“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礎上教師話鋒一轉説: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蹟之旅。這段進入新授的導語,意在激發學生的閲讀期待,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第三板塊:體會心情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採用讀中感悟來達到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蹟的目標。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有關詞句,接着引導學生用首先、接着、然後、最後來説説哥倫布的心情變化。然後細讀每一小節,讀後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複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後心中既感動,又自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傷心欲絕,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蹟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

第四板塊:感悟道理

這一板塊也是以讀為主,讀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談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哥倫布急於揭開祕密的迫切心情,結合幾句名人名言,從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於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往往就是新的發現開始。人們就是對哥倫布提出的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揭開了野果子中的祕密。這一部分我只是簡單處理,讓學生讀一讀,説一説你從研究成果中你瞭解了維生素C的哪些知識。

第五板塊:作業和課外拓展

設計了三項作業,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複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閲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六、説板書設計

17 維生素C的故事 發現

十分沉重

噙着眼淚 思考

越來越沉重

又驚又喜

一……就…… 研究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説教學內容】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名篇。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抒發了自己濃濃的愁緒。

【説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2.瞭解古詩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3.培養對古詩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詩人的愁緒,感受詩人的情操。

【説教學重點、難點】

因為本詩意境深遠,情感複雜,所以,我將學重確定為: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針對學生而言,要感受詩中通過種種景物表現出來的“愁緒”,是非常困難的,而這又是學目標中的重要內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詩學的難。

【説教學方法】

我認為,對於如優美的古詩,如果過於瑣碎地講解分析,定然會破壞其意境,影響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的體驗。因而,我十分注重對詩文的整體把握。我緊緊抓住詩眼“愁”字,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和精美的多媒體課件,營造詩的意境;通過引導學生對詩中“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景物的想象和體驗,感受詩人的愁緒;通過對詩人背景材料的補充介紹,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人愁緒的根源。

【説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讀。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這一方法更是尤為重要。在本課的學中,我特別注意了這一。由讀通讀順,到讀出情感,再到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學生們帶着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讀詩文,層層深入地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詩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學中充分注意了學生的自主性;在面對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時,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在理解“借景抒情”時,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熱情和學效率,讓課堂生髮了許多亮。

【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受魅力

1.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導入新課。

2.讀詩題,理解詩題。

3.創設情境,師激情誦讀。

(通過介紹本詩的深遠影響,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通過師的激情誦讀,讓學生對本詩的感情基調有個初步的感受。)

二、讀通詩句,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有什麼問題,朗讀後可提出來。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有什麼問題嗎?

(注意學習目標的梯度,初度時只要求讀通讀順,檢查瞭解時注意幫助學生正音。朗讀後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疑難,部分淺顯的問題可當即引導學生學生予以解答。)

三、賞析品味,體會意境。

1.細讀古詩,想想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詩人通過這些景物,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讀書,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初步想像古詩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人的“愁”。)

2.詩人到底因為什麼而愁呢?

(首先,結合詩文,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漂泊在外、四處奔波的寂寞之愁、思鄉之愁,然後,介紹作者,補充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

3.通過詩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覺到詩人的“愁”?

(再讀詩文,引導學生想像古詩畫面,感受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表現出來的深深的“愁”。在本環節的學中,要注意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見解。)

4.利用音樂、畫面,創設清冷、悽美的意境,師述説詩文大意。

5.朗讀、背誦。

(其實,朗讀是貫穿於整堂課之中,處的朗讀,注意形式多樣,注意對“情感”、“意境”、“畫面感”的要求。)

四、開闊視野,拓展延伸。

1.你想對滿懷愁緒的詩人説些什麼?

2.欣賞網的一篇散文《楓橋尋夢》,再次感受古詩的魅力,體會詩文的意境。

3.在詩意的氛圍中,齊聲誦讀詩文。

(理解、感受了愁緒,但並不是讓學生帶着愁緒離開課堂。走出愁緒,給學生以美的薰陶,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美好的精神享受。)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第一部分 説教材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調達的命,並不要他的任何回報,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處。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説出九色鹿的住處,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但最終受到了懲罰。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因此,在教學中要着力把課文語言的“淺”和內涵的“深”恰到好處的結合起來。學生比較喜歡這種情節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是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好教材。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閲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設計理念

緊扣文本,聯繫生活,放眼學生未來。在語言文字訓練上,落實“讀、説、想”;在內容感悟上突顯“利、恩、信”,兩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升。讓學生在充分地“讀、説、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從而深刻領悟文中的內涵。

設計特色

1、大膽打破文本,進行創造性的重組。

2、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3、層層推進,讓學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昇華。

4、體現“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靈活性、創造性”的個人教學風格。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積累並學會運用本課 中的成語。會用“只好”、“竟然”造句。

2、過程和方法:自讀感悟,採取對話形式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人物形象。學會複述課文。

第二部分 説教法和學法

1、文本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閲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努力探索。

1)、設計合作學習時,既有明確的內容,又可以及時反饋。

2)、採用先自主後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人交流。

A、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閲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之後,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裏明白而不會概括。(這在我多次試教中顯現出來)對此,我索性把詞典上的意思講述出來,再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其見義勇為的特點。從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在洶湧的波濤中奮力掙扎。”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繫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接着,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B、學生從課文結尾九色鹿怒斥調達的一段話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調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教師再讓學生默讀6、7兩個自然段,再通過朗讀、想象調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這樣學生便能抓住調達落水得救後感激涕泠(語言、動作)、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髒,加深對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

C、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泄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閲讀,反覆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D、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説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E、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説話,從字裏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後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後,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作業設計

讓學生動筆永遠沒有錯。它不僅是高效的語言訓練,更是一種高效的思維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創造性。因此,在讓學生交流過心得體會後,讓學生聯繫以往閲讀的故事,用上本課或課外積累的成語來概括人物性格。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突破了陳舊的作文教學觀念

從這節課來看,導致學生害怕寫作文的枷鎖少了,或者説沒有了,老師對學生沒有過高的期望,也省掉了傳統的講方法、説套路、傳技巧,一切從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出發,就像劉亦農老師説的,找到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點,用毛老師的話説,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徵,選擇與之想適應的習作內容,這與“以人為本,尊重主體,張揚個性”的現代教育理念緊密聯繫起來了。

二、在作文指導上的突破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毛老師的現身説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點燃了學生的寫作激情。其中,毛老師利用圖片、激勵的語言、作品的欣賞、懷舊的音樂來創設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情緒。讓學生有話可説,有事可寫,有情可發,在賦予美感的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回憶。

三、目標的突破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拘一格,形式靈活,讓學生各有所得。這節課從練句到練段,從練段到寫篇,情理交融的過程中,為學生寫好各種體裁的文章奠定了紮實的情感基礎,儲備好了感激的情懷,還有寫作的內容。

四、教師評價的突破

xxxx年語文四年級下冊説課稿《幸福是什麼》:毛老師的評價言簡意賅,整堂課,毛老師就是一個熱心的讀者,一個熱情的讚美者,一個高明的參謀。

作文教學強調“在笑聲中思考,在輕鬆中表達,在體驗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師全做到了,這是一節很成功的話題作文課。

值得探討的一點是,最後一組圖片的出現,讓在場的所有師生感到震撼,對“幸福”的理解也感到很沉重,而之前學生所感受的“幸福”只停留在他們自己的身上或周邊的人和事上,此時藉助這組圖片,來拓寬學生對“幸福”的內涵的延伸有無必要?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文本解讀:

《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7課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生命的真諦是什麼,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是人類思考的永恆的主題。四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的理解,課文通過一個形象、具體的人物和事例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揣摩其中藴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生命的關愛之情。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理解一些關鍵詞的含義,從而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就成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盲童安靜謂為奇蹟的經歷所揭示的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的道理,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就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本課我採用情感體驗,引發對盲人世界的感受——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蹟的感悟——拓展補充,點燃對關愛生命的感動——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的教學步驟。本着以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原則,讓學生採用朗讀、勾畫、批註、交流、填寫等方法來學習課文。抓住重點的句段,緊扣關鍵詞語的理解,讓學生讀懂文本,再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小安靜的心靈,從而使他們在情感與人格上受到良好的薰陶與感染。

四、教學安排:

本課我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理清脈絡。第二課時:精讀文本,品味語言,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我就對《觸摸春天》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做具體的闡述,這節課我用四個環節完成:

五、教學程序設計:

(一)情境體驗,引發對盲人的感受:

教學前,我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蒙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活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在課堂伊始,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扮演盲人的體驗和感受,由此導入文本:

“同學們,有一個女孩,同樣什麼也看不見,但她卻會做很多事。在這個春天,我們看見了春天的色彩,聽到了春天的聲音,也感受到了它們的氣息。然而,盲童——安靜也能和我們正常人一樣,感受着春天的美麗。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17課,走進安靜內心的世界,跟隨着她一起去——觸摸春天吧!

〔盲人角色的情境體驗,拉近了孩子們與小安靜的距離,黑暗狀態下的感同身受,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同情心。情感的充分調動,使教學一開展就能進入積極狀態。〕

(二)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蹟的感悟:

品讀語言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用“先……再……最後……”的句式,説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我説:“同學們,安靜沒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她着實地觸摸到了春天,她心中的春天和我們一樣豐富,她做到了一明眼人很難做到的事。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安靜所創造的就是什麼?”——學生不難找到是“奇蹟”一詞。

緊接着,課堂進入了品讀語言的第一步:

1、自主讀文,找“奇蹟”

我給學生充足讀書的時間,讓他們畫出能體現“奇蹟”的句子,然後在小組裏討論、交流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這一環節,抓住“奇蹟”這一線索,“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學的思路與層次隨即一目瞭然。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直奔重點,簡明有效。]

第二步

2、煉詞品文,悟“奇蹟”

學生在充分讀文,討論、交流之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隨機出示以下含義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們認真揣摩,體會“這真是一個奇蹟!”的含義。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在指名朗讀後,我提出問題:“為什麼你認為這是個奇蹟?”有個學生回答:“因為她是一個盲童,卻能在花叢中走的這麼流暢,真是一個奇蹟。

此時,我抓住“流暢”一詞品文,讓學生從一個盲童能夠流暢的在花叢中穿梭,對花叢的熟悉程度足以説明她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引導學生讀出這種熱愛之情。

句子二:“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理解這句話時,我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思考:睜着眼睛的蝴蝶怎樣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有的學生説:我也捉過蝴蝶,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要捉住它的一剎那,它飛走了。我做了安靜同樣的動作,而且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都捉不到,安靜卻攏住了一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我説:是啊,真是一個奇蹟,連作者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你從這個句子哪些詞語,體會到作者的驚訝?

此時,學生找到“竟然”一詞,我讓學生説一説對“竟然”的理解,把“竟然”可以換成什麼詞,同樣能表達作者的驚訝。通過這個過程,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訓練,又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驚歎之情。

最後,我問同學們:睜着眼睛的蝴蝶怎麼被一個盲童給抓住了?學生的回答中提到了“安靜神奇的靈性”,我順勢引導學生從人身上的各種感官去思考,結合上下文,發揮了自己的想象來理解這個“神奇的靈性”。之後有的學生回答我:她可能利用嗅覺,在花香的引導下,攏住了蝴蝶;有的説:安靜整天在花叢中穿梭,身上已經有了花的芬芳,所以蝴蝶沒有意識到安靜是一個人,以為是花仙子,有意落到安靜手中的,安靜身上這種特有的花香,就是她神奇的靈性。

瞧,這些孩子充滿愛心和善良的想象,讓我覺得自己的課堂也充滿了教學的“奇蹟”!

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我乘勝追擊,引導學生感悟安靜內心的世界。同學們:一個整天在花叢中流連的孩子,是因為這裏有五彩繽紛的花兒。一個盲童也喜愛這裏,説明她內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啊?(多姿多彩)安靜內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這源於她熱愛生活,所以創造了“奇蹟”。

句子三:“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我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

(1)安靜能捉住那隻蝴蝶,對於她來説,也是一個奇蹟,可為什麼要放飛它?

(2)安靜什麼也看不見,為何仰起頭來張望,她看見了什麼,她用什麼看見的?

我鼓勵學生結合課文,發揮想象説出自己的想法。對於以上問題,學生的回答,又一次讓我“驚訝”了。學生説:安靜驚訝自己攏住了一隻活生生的小飛蟲,她驚喜萬分的同時,想到了那是一個小生命,安靜熱愛生命,所以,也尊重這個小生命,放飛了小飛蟲。還有的説:安靜的生活中,不用眼睛也能看到的東西很多,她可以用嗅覺、觸覺和心靈去看世界萬物。她仰起頭在想象着蝴蝶燦爛的笑容,想象着蝴蝶在空中快樂的飛舞。

最後,我引導學生了解到,用善良的心靈,安靜似乎能“看見”世間的一切。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詞句的咀嚼中,感悟到文本中藴含的思想與情感。這一環節,我把握住課文中最能體現安靜內心的幾個句子,從關鍵詞語着手,通過對比、聯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手段,引導學生感悟安靜所創造的“奇蹟”,感受安靜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珍愛生命的善良心靈。“大音希聲,大道無痕”,伴隨着學習的過程,孩子們的心靈與人格悄無聲息地得到了薰陶。]

(三)拓展補充,感動生命可貴:

此時,我出示文中的一個句子。“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學生齊讀。

接着我利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的相片,並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羣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眾,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們是用心靈、用勤奮、用堅韌不屈的意志戰勝了身殘的困難,勇敢地面對生活、熱愛生命,創造了一個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本環節我通過多媒體畫面的運用、音樂的渲染和課外人物的介紹,為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薰陶,從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殘疾人也不例外。出示引領全文的這句話,使學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難點。〕

緊接着,我利用填空練習題,來點燃學生對關愛生命的感動之情。

------------------有生活的權利,他(她、它)在用-------------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在學生完成練習之前,我先出示幾個範句指導學生理解這裏的“誰”可指人,也可指動物、植物,乃至世間萬物生靈。

(課件出示):

(1)安靜有生活的權利,她用樂觀、善良的心靈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2)海倫凱勒有生活的權利,她用堅強的意志和好學的精神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3)花有生活的權利,它用芬芳和絢麗的色彩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四)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

課下我給學生留下這樣兩個任務:

① 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② 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設計辦小報的作業,正是基於這一指導精神的實踐探索。〕

六、板書設計:

17 觸 摸 春 天

奇蹟

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

這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以上是我對《觸摸春天》第二課時的説課設計,希望能得到在座專家和老師們的指導與肯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