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7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鷹》是“面對錯誤”主題單元的第二篇主體文章,文章主要寫偉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獵時因口渴難忍,四處找水解渴,當他艱難地找到水後,鷹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氣急敗壞射死了鷹,當他發現鷹是他的救命恩人時懊悔莫及,頓悟永遠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這的句話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鷹撞翻了的心情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充分自瀆,抓住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讀中感悟課文的內涵。

二、教法、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引導,自我感悟,讓學生體會到“永遠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

1、(被稱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位偉人,他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一生令人歎為觀止,人們大多認為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統帥之一。有人曾經統計過,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沒有一次失敗過。可是,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中,成吉思汗卻犯了一個錯誤。)請同學們看課件

2、誰能用一兩句話説説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這篇課文是按着什麼順序來寫的?

(二)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二部分,敍述了成吉思汗狩獵時,口渴得厲害,後來終於找到了一個滴水的泉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繼續學習第三部分,請同學們從這部分內容中找出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段落。自由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內容中有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從中你讀懂了什麼?在旁邊做上批註。 (板書:無可奈何)

2、在成吉思汗渴得厲害的情況下,鷹卻一次次地打翻了他辛辛苦苦接到的水,請從第三部分中再找出第二、三、四次接水和打翻水的段落。

3、自由讀課文,思考: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鷹撞翻了,他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找出有關詞句,做上記號,再讀一讀。

4、小組合作互相交流一下你們劃出來的詞句,體會成吉思汗心情的變化過程。

5、生答,(師板書:有點生氣、真的生氣、氣急敗壞、)

A:為什麼成吉思汗“有點生氣了”?B: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真的生氣了”?C:氣急敗壞的成吉思汗做了什麼事?(板書:殺死)分頁標題#e#

(三)昇華認識,汲取文本精華

過渡:渴極了的成吉思汗雖然氣急敗壞,但他仍然要繼續尋找水源,卻意外地發現了事情的真相,讓我們一起來讀第四部分。 [小學教學設 --更多語文反思]

1、找出描寫成吉思汗神態的語句。

(抓住“愣住了”“呆呆地”體會成吉思汗的心情,這時候他在想什麼?如果成吉思汗當時冷靜思考問題,結果會怎麼樣?他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板書:懊悔不已)

2、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這時候情不自禁地大聲喊了起來,同學們,你們就是成吉思汗,一起喊出來,師讀描寫動作的部分,生再讀啟示。導入最後一段的學習。

3、齊讀啟示。談談你對這句話的體會。

(四)課堂延伸,加深明理

1、同學們,這個教訓還讓我們明白了另一個道理:人人都會犯錯誤,偉人也一樣。可是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犯錯誤之後懂得不斷總結經驗,特別是吸取教訓。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做過一時憤怒而做了令自己懊悔不已的事呢?

2、交流偉人面對錯誤的資料。

3、同學們,讓我們回頭再想想那隻可憐的死去的鷹,它死得多麼冤枉啊,假如你像課文中的鷹那樣面對別人的誤解,你會怎麼做?

(師小結:當我們面對別人的誤解和傷害時,要懂得如何為自己辯解,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才能讓我們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五、快樂作業

學習《成吉思汗》一課,有什麼認識、感想和體會,認真組織語言寫一篇讀書心得。

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啟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整篇課文都是圍繞着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來體現“美”,通過質樸而生動、形象的語言,優美而富有動感色彩的想象,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聽覺感受,使他們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絢麗多姿和豐富多變,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地喜愛上這大自然的神筆之作!從而深化了主題。

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交流,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

(二)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培養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摘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説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

【説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和想象作者所描繪的多彩畫面,感悟火燒雲的絢麗多姿和豐富多變。

【説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説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説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可將本節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舊課,談話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閲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出示彩圖,再現上節課所學的課文內容,複述火燒雲上來時大地的變化和下去時的特點,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合作探究,分塊閲讀,讀中感悟,積累運用。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採用了情感朗讀法,通過精讀細講、釋疑拓展、想象體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瞭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雲景象,並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在這一環節,我們設計了利用悠揚的鋼琴音樂作為背景,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雲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雲。

(四)作業設計:

本節課的作業設計是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

【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所述事物的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教材

1.教材簡析

《中彩那天》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以“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修理廠的技工,一次無意買中了大獎,但因買中了大獎的彩票是他同事讓他代買的。在家庭的困難和誠信兩者之間他陷入了痛苦的矛盾當中,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最終選擇了誠信,把大獎還給了同事這一感人故事。課文第3-9自然段敍述了故事發生的全過程。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通過人物的神態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情感。

技能目標體會敍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式,能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懂得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的道理,並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體會。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課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教學重點定為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難點是對“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的理解。

説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把讀的訓練貫徹於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啟發誘導法。“思起於疑”,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及學生勇於探索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啟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3.情境創設法。“入境始於親”,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親”入課文當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扮演着一個組織者和引導着的角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合作學習法。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學生互學互鑑,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不斷得到啟發,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為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説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促情激趣

1.組織“幸運大抽獎”的遊戲活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遊戲後,詢問“中獎者”:你的心情任何?讓中獎者發表“中獎感言”。

2.板書課題“中彩那天”,誘導:今天老師要帶着同學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與中獎有關的故事。

3.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主義社會普通農民的生活狀況。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本環節中我以遊戲開頭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體會中獎者的心情,為感受父親形象打下基礎。)

㈡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説説對父親的印象。

3.學習生字詞。(“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遵循認識規律——“感知——重現——理解”)

㈢梳理經過,複述課文

1.讓學生再讀課文,掌握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準備複述課文。

2.指名複述課文,進行評價。(本文的故事性較強,適宜進行復述訓練。學生在複述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進一步領會人物的品質作鋪墊。)

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人物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組織探究:在故事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母親、我、父親的情感有什麼變化?從哪看出來?請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3.組織探究:“你父親正面臨着一個道德難題。”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説這是一個道德難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4.組織探究: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為什麼又沒有留下?你覺得父親這樣做值得嗎?為什麼?(小組討論,各組代表彙報)

5.組織討論:母親的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為什麼説“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6.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是怎樣理解“人一旦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

7.總結,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設計問題,並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理解了什麼是“道德難題”,並感受父親解決道德難題的不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㈤迴歸整體,領悟寫法

1.讓學生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2.提問:這三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通過讓學生比較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領悟作者敍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旨,為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脈絡,好的板書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以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展開,層次清晰,主題明確,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又能幫助學生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5.中彩那天

開頭:誠實守信=財富

起因:父親(神情嚴肅)

經過:父親(悶悶不樂)首尾呼應

結果:父親(特別高興)

結尾:最富有的時刻

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節課在學習中讓學生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同時讓學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説明方法,如:例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説明等多種方法,並讓學生進行運用。學習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説學情】

本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瞭解而做出的。

1.學生是佛山市元甲學校五年級4班的學生。

2.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強。

3.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討論,口頭表達能力較強。

4.學生對動物很感興趣,對鯨更是充滿神祕感,他們對於《鯨》這課的學習,一定非常感興趣。

5.所有學生都能運用網絡查尋收集資料。

【説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例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説明方法。

2.這節課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4.學生能夠將課上了解的有關鯨的知識,製作一份電子手抄報,並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説學習任務】

1.學習這課後,知道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並知道和掌握一些説明的方法。

2.這節課讓學生去了解鯨,他們的興致都很高,再加上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利用網絡資源上語文課,學生還是頭一回嘗試,學生一定很感興趣。

3.全班同學都要收集有關鯨的資料,利用網絡大量閲讀有關鯨的文章,不斷擴大自己的閲讀面。課後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根據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小報,並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説教學準備】

硬件資源、互聯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室。

【説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於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合理地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悦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再進行彙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鯨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後在電腦上畫出它的樣子,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我還不以學生學懂這篇課文為滿足,更以這篇文章作為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於是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閲讀,通過大量的閲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後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穫、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處於思考的狀態為指導思想,教學環節如下:

一、複習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通過課文一、二段的學習,你們知道了有關鯨的那些知識?讓學生回答這一題,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並以此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二、講授新課,探究新知

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閲讀方式讀課文的3—7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鯨?讀完之後,我讓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穫,並試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生學完後,就讓他們進行彙報,當他們談到鯨的進食情況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他們看,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當他們談到鯨睡覺時的樣子時,我讓學生感情朗讀,其餘同學閉目想象,然後將鯨睡覺的樣子,在電腦上畫出來,這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大膽創作。通過這些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已很明白了。

這是一篇説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説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説明的方法呢?在講完這部分內容後,我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想想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將它畫下來,並和同學展開討論,然後我讓學生以一句為例談談,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説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學生用其中的一種説明方法寫一個句子,使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增強了實效性。

三、積極思索,質疑問難

課文講授完了,我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讓學生質疑問難,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後,我並沒有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們,我讓其他會的同學來充當小老師,讓他們也來嚐嚐成功的喜悦,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怎麼辦?

四、網上閲讀,豐富知識

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閲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亦藉此來擴大學生的閲讀面。通過課內外的學習,學生對鯨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點滴收穫或體會,使學生從各方面豐富自己對鯨的認識。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最後,我進行總結,激勵學生去探索,去打開大自然的奧祕。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去了解、去探索鯨的有關知識,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課後作業: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手抄報;

(2)以“鯨的自述”為題材,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六、評價和總結

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隨時給出評價反饋,課時結束時,教師對本科的內容和目標完成的情況加以總結,激起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學生的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

2.學習説明文的常用的幾中説明方法,並進行運用的能力進行評價;

3.信息查找:利用網絡查找有關鯨的資料,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增長知識,擴大閲讀面。

4.知識應用:課後應用本課學到的知識,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小報和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敍事文章。它以事情發展為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遊時看到一隻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讓嚮導把幼龜放入大海,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 一)釋題

板書課題,什麼是“道”?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麼規律呢?

(二)回顧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麼?

2、出示圖片,瞭解太平洋綠龜的相關知識。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後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説説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隻幼龜而害了許多隻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四)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裏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繫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説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錶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説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麼?(突然,説明其動作快。)

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反應。

找找遊人和嚮導不同反應的詞語。

1、遊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嚮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冷淡

出示:

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龜,你會怎樣感激嚮導呢?

(五)學“害龜”,體會心情

1、故事到這裏結束,該是完美的結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指名讀5、6段,看圖,想象慘狀,體會“飽餐一頓”。

2、一隻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於得到錯誤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真是幹了一件_____的事。此時此刻,作者和同伴們的心情怎樣?吃驚、震驚、後悔、自責。

3、填上適當的詞語,讀句子。

同伴( )地説:“天哪,看我們做了什麼!”

(六)明道

1、沙灘上的慘劇正在發生,我們應該怎麼辦?補救。讀第七段,把描寫嚮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畫出來。

此時的心情怎樣?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此時嚮導和我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朗讀體會心情。

2、我們的補救有效果嗎?儘管我們竭力搶救,可不少幼龜還是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讀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麼?)

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們此時會想些什麼呢?

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

3、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説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在你對嚮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説説。

(七)作結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課外探討;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學情簡介

我班學生學的是老教材,但從三年級時我就比較注重課外閲讀的拓展,常常會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閲讀的推薦給他們,或讀或寫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課文就是很好的補充內容。因此,我班學生對學習此類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然而,從本課來看,不僅是要讓學生們從騎者們的眼神中讀懂他們對老人的不同行為,更要了解這些行為與眼神的關係,甚至是行為之後所隱含的深刻含義。這樣的課文又不同於以往直接抒情的,故事情節不是很強,語言文字內涵豐富,要從騎者的眼神中瞭解他們的行為,又要從老人的行為中想象他的眼神,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推敲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再從其中體會出深刻的內涵,這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教學目標

在研讀了課文後,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聯繫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徒勞”、“無濟於事”、“暖人肺腑”等詞語。由於課文的語言內涵豐富,出現了許多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在課前的預習中、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通過隨機查字典當場解決這些詞語。一方面,理解了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用工具書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新教材課文篇幅長,再加上含義深刻,有些詞、句文學性較強,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機會。我覺得我們不應在朗讀上“吝嗇”付出時間,因為,朗讀課文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理解,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與課本的對話,再加上學習老教材的學生對於新教材的學習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課文的朗讀上紮實些。教學中,我採用了反覆讀重點段,引讀、自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悟“眼神”的內涵,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3、能夠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並通過釋疑體會人物的品質。新課標提出了“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並沒有更換這一個目標,(“更換”什麼意思?學生在質疑方面是何基礎?應具體説明)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所謂“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有思考的空間,並能幫助我們深入學習課文的問題。

4、藉助寫話訓練使學生懂得在別人遭遇困境時,應給予真誠無私的幫助。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承載着道德教育的任務,但是,如果將德育的滲透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悟與訓練割裂開來,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落腳點,無疑會使語文課失去了味道。因此,對於課文的情感目標的達成,我試圖通過寫話練習來實現。這樣,既有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抓住課題,整體進入課文。

1、師表揚學生上課精神飽滿。

2、出示課題,齊讀。

“眼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剛才,老師在表揚大家的時候,你們看到老師的眼中流露着怎樣的眼神?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位老人又讀懂了誰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帶着問題輕聲讀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找到相關的句子後用直線劃出。

(説明:由於“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了鋪墊。同時,就課題進行了提問,抓住了課文的着眼處,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起着推動作用。)

(二)抓住重點段落,學習課文內容。

(説明:在仔細分析了課文後,便能發現第5節是課文的重點段落,這是老人對傑弗遜所説的一段話,分析了騎者的眼神與行為之間的關係,把握了這一段就能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品質,它具有深刻的內涵。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便以此作為統領全文的線索,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使課文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1、根據學生交流的語句出示課文第5節中老人説的一段話,引出線索。

(1)自己試着讀讀這段話,不僅要讀通,更要讀懂。你讀明白了什麼?

(2)“學貴有疑”,你還有什麼讀不明白的?

● 對課文中字、詞不理解:無濟於事、……之狀

● 對課文內容不理解:“這樣一個機會”指怎樣的機會?“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説明: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閲讀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騎者之間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讀懂了什麼?”這樣,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他們整理出故事發生的整條線索,從而也能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邊讀邊想,在讀中產生疑問,在讀中解決疑問,從而培養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因此,在“讀懂什麼?”之後,又提出了“還有什麼讀不明白的?”根據學生以往的閲讀過程,讀不明白的往往是課文深層的內涵部分,在課文裏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通過眼神分析出騎者不同的行為的?”學生對產生了問題,就有了學習的慾望,這對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抓住線索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老人的處境,體會老人的眼神。

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出問題:“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指什麼時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小節好好讀一讀。

(1)指名讀

(2)這是文中的描寫,現在請大家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説説老人當時的處境。

(媒體出示詞語):

兩鬢蒼蒼 老態龍鍾 凜冽刺骨 焦急萬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飛雪

(3)自由説、指名説

(4)想象:此時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樣的?

(説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語言豐富的特點外,還反覆渲染了天氣的寒冷,並在第1節中着重寫了老人在長久的等待中身體被凍僵的場景描寫,這是突出了老人所處的困境,為下文作了鋪墊,讓人感受到騎手給予老人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所以,在這裏我設計了運用詞語進行説話的訓練點,目的一:體會老人所處的困境,體會到關愛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語言運用的能力。)

3、抓住線索學習課文2、3節,知道騎者們的不同行為,體會眼神與行為的關係。

就在這時,羊腸小道上走來一隊騎者,當老人向這隊騎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時,他卻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師引導學生再讀第5節。

那麼,老人對這兩種眼神的分析對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騎者不同的行為吧!再讀第2、3節,找到他們不同的表現,用不同的符號劃出。

(1)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幾個騎手的行為,請大家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課文第5節來説一説。

突然,冰冷的羊腸小道上由遠而近傳來了有節奏的馬蹄聲,老人懷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可是這些騎手們,個個流露着的眼神,他想: 。

自由説、指名説、再自由説、齊讀填空。

(2)指導朗讀描寫最後的騎者的句子。

就當最後一個騎手將要和他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看到他的眼神裏流露着——(齊説)

於是,便向他提出了幫助的請求,自己試着讀讀這一節描寫騎者的語句,想想該怎麼讀好它。

指名讀(媒體出示紅點)、齊讀,讀好騎者當時幫助老人的行為。

(説明: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為依託,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兩者不同的行為(關愛他人、冷漠待人)帶給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結果,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5節進行想象説話。這個填空練習的設計我利用了課文描寫中的某些空白處,通過想象幫助學生去體會,同時也讓學生能掌握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好方法。)

4、通過引讀4、5、6節,再次體會老人的那段話。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故事到這裏結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這最後一位騎者就是——(托馬斯.傑弗遜)

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

2、總結:人們常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我想傑弗遜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靈。怪不得他在成為總統後能受到人民的愛戴。

3、寫話練習:相信這位總統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後,一定受到了許多的啟示,那麼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會有些什麼啟發呢?請寫一、兩句話。

在閲讀了這篇課文後,讓我也感觸頗深,所以我也寫了這樣一句話

(説明: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還特別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由於學生個人的差異,他對內容的理解,對內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學完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也是不同層次的。通過寫話練習,將課文的含義進行了內化和提升。)(出示學生的寫話內容)

如果説《微笑着承受一切》是從廣度來挖掘深度,那麼《眼神》的設計力求從深度來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淺出”,並且通過反覆朗讀、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能真正的學到一些什麼。我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真實些、樸實些、紮實些。一堂骨幹教師公開課讓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實感到自己教學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還留下了些遺憾,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小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我執教的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在教學中我力圖是自己的教學目標更簡明,內容更簡約,環節更明晰,方法更樸實。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味關鍵詞語,體會人物心理。

課文沒有多少華麗的詞藻,但平實的語言耐人尋味。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了了課文開頭部分的“天天唱”“天天聽”“一定”等詞語,體會鳥兒與樹之間的深情厚誼,抓住文中鳥兒四處尋找的四個問句,體會朋友之間的真誠牽掛,抓住結束部分鳥兒的兩次看,體會鳥兒對朋友的懷念之情。

二、創設情境,感悟真情。

童話講究意境美,如果在教學的時候能夠再現童話的意境美,有助於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內容,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為此我創設了三個情景,一是鳥兒與樹朝夕相處的情景,二是鳥兒四處尋找樹的情景,三是鳥兒為燈火唱歌的情景。在這三個情境中,我主要引導學生以多元朗讀的方式,來突破重難點。努力做到以讀促悟,悟後再讀,讀悟結合,從而達到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三、充分想象,激活創造思維。

沒有想象就沒有童話,就沒有創造。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學會想象,激活創造思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三個空白點,鼓勵學生去想象,一是鳥兒與樹在一起早夕相處的情景,二是鳥兒尋找樹的心路歷程,三是鳥兒給燈火唱歌是的心理。學生走進鳥兒的世界,便能感同身受,從而完成文本的補充和再創造。

四、多元理解,彰顯個性。

一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注重個人的生活經驗和能力差別所產生的個性化的理解,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適當歸屬。本節課,我着重於讓學生體會誠信與友誼。

這四點只是我設計本課的一個理想,然而達成的效果卻不怎麼理想,比如學生的想象思維還沒能打開,朗讀的質量還相當不好,理解的多元化沒有呈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