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説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四篇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6的乘法口訣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第六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了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編排上先出現一組準備題,每次加6,把得數填在空格里;再出現例10,看圖寫出乘法算式,並編寫出乘法口訣;然後進行鞏固練習、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乘法口訣的教學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本學期教學的一個重點,它是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乘除法的基礎。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操作軟件,在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意義,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並能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在口訣的整理中,初步培養學生髮現簡單規律的能力,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編口訣和利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讓學生在1——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經驗上,自主探索,編出6的乘法口訣,並熟記口訣。

同時,又由於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受其表達能力的限制,將其探索發現的知識抽象出來,概括形成口訣形式這一過程和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對學生來説,又是一個難點。

教學難點:編寫乘法口訣,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

二、説教法

小學數學教學法指出,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本課教學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實際,本課教學採用故事情境法,發現法、嘗試法等進行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討論交流,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轉播學生的練習,達到人機互動。

三、説學法

新課程強調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為此,本課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年齡特點,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並結合課件的動態演示,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複習準備環節:小熊來到了一座小橋邊,可橋上只有一個數字,怎麼過橋呢?小熊正在納悶,這時飛來一隻小鳥,它告訴小熊用橋上的數字每次加上6,説出得數,就可以把橋搭上。讓學生説出得數後再填表算一算,填表算一算起兩個作用:一是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二是讓學生熟悉6的連加,為學習6的乘法口訣打下基礎。

(二)發現問題,自主探索

布魯納説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探索”學習數學的過程,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再創造”。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在探索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我設置了6種不同的水果,讓學生自主選擇進入練習,給了學生可選擇的空間,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6個練習都是編6的乘法口訣,這裏多個數的連加可以看屏幕數出,從而解決了乘法算式的得數問題。“再想一想”“你真棒”的提示,體現了人機對話。教師通過轉播的形式達到人機互動,起到了互相學習、集思廣益的效果。接着讓學生運用前面掌握的方法填出積,編出6的乘法口訣。同時在做題的過程中內化了思維方法。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

(三)激導探究,鞏固知識

練習的設計應遵循“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原則,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讓不同的人保證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練習。

練習一:通過“探險”主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可進入“小兔”或“海豚”兩個畫面,每幅圖都有兩種理解,能列出兩個乘法算式,使用的口訣也是相同的。怎樣理解圖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這裏學生可通過人機對話來判斷對錯,通過教師轉播達到互動。

練習二:小狗爬樓梯,學生每算對一個乘法算式的得數,並説出所用的乘法口訣,小狗就爬一步樓梯。這樣的練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三:通過讓學生看動畫,列出兩個乘法算式,並説出所用的口訣。既能提高計算能力,又再次看到一句口訣能算兩道乘法算式。分頁標題#e#

這三個練習,都配以美麗的色彩,優美的音樂,還配上了感情色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應用知識,內化提高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課堂教學應該着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作出決策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為此,在學生掌握了6的乘法口訣之後,我設計了以下4個練習。

練習一:通過“送信“遊戲,讓學生髮現口訣的排列規律,並説一説自己所發現的規律。這些規律學生在學習中已初步發現,通過操作會感受更清楚,在遊戲情景中,印象會更深刻。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輕鬆地突破了難點。

練習二:幫幫我們。通過人機對話,培養學生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轉播,達到思維的交流,同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練習三:創設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互動討論,找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練習四:引導學生從1只青蛙身上找出問題,如:1只青蛙有1張嘴、2隻眼、4條腿……接着以人機對話的形式進入2只、3只、4只、5只、6只的填空練習。這個練習既鞏固了1——6的乘法口訣,又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並在遊戲中內化了知識,熟練了乘法口訣。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滿足與喜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評價方式上主要採取了讓學生以自評、互評與組評相結合的評價形式,讓他們暢談學到了什麼,學得怎麼樣,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五、説板書

為了體現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更好地突出重點,我的板書力求簡潔、美觀、清楚。

總之,本課教學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轉播學生的練習,達到人機互動,直接誘發了學生在感情和行為上的參與意識。練習中生動有趣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強有力地吸引着學生,把學生帶進一個個嶄新的學習境界,創造出激動、高昂、活潑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嚐到學會創造、追求真知的樂趣,其參與性學習的程度是普通形式下的授課所難以達到的。同時增強了課堂密度,強化了學生思維的整合度,給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67至68頁"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3.通過"擺一擺""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角。

4.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踐對角有直觀的認識。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利用幾何畫板軟件製作電腦課件一份。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1-2支鉛筆。

一、 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喜歡)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一個充滿奧祕的地方,你們願意嗎?(學生答:願意)那好,請大家跟着我一起進入"角的世界".

(課件出示一組南浦大橋的圖片)首先,請大家一起觀賞一座世界有名的斜拉橋——南浦大橋。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橋位於我國上海市的黃浦江上,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目前,它在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你們看,在橋面上塔栓和纜索組成了許多優美的角,並且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成了美麗的圖案。到了晚上,在燈光的映照下,這些角的圖案顯得更加美麗。

其實,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角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也都有角,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去找到它、認識它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內容:認識角(出示課題)二、 探索新知1.認識角及各部分的名稱(1)找一找

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圖)你們看!這是什麼?

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物體,在它們的表面也都有角,你能發現它藏在哪裏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顯示物體表面藏着的角)老師:同學們真棒!觀察得很仔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只要我們平時做個留心觀察的孩子,就一定可以找到它。

(2)擺一擺

雖然你們能很快地找到物體表面的角,但是如果老師要你用兩支鉛筆擺出一個角的形狀,你能辦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一起試一試吧?

(3)認一認

課件顯示學生擺出的圖形,同時出示另外兩種不同的擺法,引導學生找到不同之處。再判斷哪個才是角。從而讓學生知道角的基本特徵是: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用" )"在圖中標出角並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老師:你能指出剛才擺出的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什麼地方嗎?指給同桌看一看。

通過擺一擺、認一認,你能發現角的世界裏的祕密嗎?

祕密之一:一個角是由1個頂點2條邊組成的。

2.比較角的大小並發現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或無關。

(1)擺

過渡:通過努力,你們已經很快地發現了角的第一個祕密,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索另外一些祕密,你們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好!這次挑戰的主題是"擺",老師希望你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用原來的那兩支鉛筆擺出一個比原來更大的角,有信心嗎?試試看吧。

老師:你是怎麼辦到的?誰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老師邊聽回答邊演示課件中的活動角展開與復原的動畫過程。)通過這次的活動,你能把角的第二個祕密補充完整嗎?

祕密之二: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 );張口越小,角就( )。

請你把這個祕密告訴你的同桌。

(2)比

過渡:通過大家的努力,老師宣佈:你們的第一輪挑戰成功!現在,老師要向你們發起第二輪的挑戰,這次的主題是"比".(課件出示)通過比較,根據兩種不同的情況(兩個角大小區分是否明顯)引導學生得到不同的比較方法。(老師用課件着重演示角3與角4通過重疊比較大小的過程。)角的大小比較方法:1.直接判斷。

2.重疊的方法。

(重疊時要注意頂點和一條邊對齊)

(3)猜

對於第二輪的挑戰同學們完成得不錯,現在我們要進入最後一輪挑戰——猜。(課件出示角的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兩個角)通過猜一猜和比一比,你能説説角的第三個祕密嗎?

祕密之三: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關。

三、 鞏固練習

過渡:同學們,你們不但敢於接受老師的挑戰,而且在挑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了挑戰的成功。你們真是了不起!

接下來,老師要看看你們能否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1. 説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 數出圖中各有幾個角,並用")"標出來。

(着重講講最後一幅圖中橋洞與兩邊形成的圖形不是角及原因。圖2與圖3學生只要找到內角就行,如果部分學生能找到外角就給予肯定與鼓勵。)3. 判斷。(注意引導學生説出錯的原因)4. 擺一擺:用三支鉛筆你能擺出三個角嗎?試試看。

(讓學生各顯神通,充分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師根據不同的回答展示學生的作品。)四、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或發現了什麼?與大家談談你的收穫。

啟發學生: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即興找一找。(如桌面、門窗等)老師:是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除了我們剛才發現的那幾個祕密以外,角的世界裏還有很多的祕密,老師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長大以後去探索和發現數學世界裏更多的祕密!像中國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南浦大橋那樣,靈活運用它們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課件出示結語)組織學生用《兩隻老虎》的旋律唱一唱,在歌聲中結束教學。

五、 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本課例充分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等活動機會組織教學。

首先通過"找一找""擺一擺""認一認"的活動讓學生抽象出角這個幾何圖形,同時瞭解角的基本特徵;其次,通過"擺""比""猜"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初步認識角的大小與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本課例利用幾何畫板軟件製作了可活動、可變化的課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理解得不夠透徹。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花園》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結合“花園”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等實踐操作活動,體會“倍”的意義。對“倍”的意義的理解,教材要求學生既學會畫圖表徵,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識地滲透形數結合的數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會用圖示或除法求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 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四、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根據這個教學理念,這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 “動手操作法”。由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以激起學生強烈的研究興趣,從而主動探究。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活動,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並初步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倍數問題。把學習主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知識智慧共享的園地。

五、教學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合作、發現以及探索學習機制,實現學習方法的多樣化,着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生生互動作為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擺學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景。

1、(放音樂)一陣雷雨過後,天氣晴朗了,森林裏許多小動物都高興出來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多媒體圖畫)誰來介紹一下?有那些小動物?它們各有多少隻?

(二)探索新知,構建“倍”的概念。

1、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説一説小猴子和小鴨子的只數關係。比較兩個數除了“求和”、“比多少”的關係,還有另外一種關係叫做“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

2、構建“倍”的概念。

體會“倍”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3個教學層次,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體會“倍”意,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1)第一層教學:初步體會“倍”含義。

同學們!剛才通過數一數,我們知道猴子有幾隻?鴨子有幾隻?如果我們用圓片代替猴子數和鴨子數,猴子擺幾個圓片,鴨子呢?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擺。(分2行,第一行擺猴子,第二行擺鴨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師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圓片畫一圈),鴨子的只數有這樣的幾份呢?(先讓學生説一説,再讓個別學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着要求全體學生用圓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鴨子擺一擺、分一分、想一想,説一説。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去體會,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鴨的只數有這樣的2份,算式是: 6÷3=2,老師引導學生説: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我給學生設疑:鴨子數是小猴子數的2倍,是把什麼看作一份?再什麼有這樣的幾份?目的讓學生明確如果用“倍”來描述兩個數量間的關係,首先要知道以誰為標準,也就是説把誰看作“一份”,再看與它比較的量有多少個這樣的一份。

(2)第二層教學:加深對“倍”的認識。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發現“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小雞數是松鼠數的幾倍呢?”(老師把問題板書在黑板)可以讓學生説一説,並説出理由。

先要求學生畫小圓圈表示小雞數和松鼠數,圈一圈、填一填,數形結合體會“小雞數是小松鼠數的幾倍”,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第三層教學: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下面請同學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説一説

(4)請你再提出一個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並嘗試解答。

讓學生初步體會應用“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升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運用“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根據課本的練習編排,我設計了闖三關練習,讓學生帶着興趣,玩中學,學生在輕鬆而又帶有竟爭性中解決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1、第一關“比速度”。

2、第二關“比高矮”。

3、第三關比記憶。

同學們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嗎?還記得最近的天氣嗎?看圖理解,尋求要解決的問題。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會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數據的過程,所以本環節試圖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四)全課總結。

説一説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穫。老師歸納: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通過討論交流後,學生自己試着歸納來完成的',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回憶了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和研究的成果,這樣做更體現了“過程”。整堂課的設計,由生活情境導入,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倍”,再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倍”,解決有關“倍”的知識,最後到生活中尋找倍,層層遞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五)教學效果預測。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顯得比較抽象。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點呢?在教學時,在具體的情況中擺一擺、圈一圈的操作活動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動中突破難點時,我設計了3個層次。

(一)幫助學生理解“倍”含義。

在這個環節上,首先由學生在情境圖中收集數學信息,並根據收集的信息用小圓片代表小鴨、猴子來擺一擺。這些環節學生們都是可順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義時,就需要老師來幫一幫。這時我就通過和學生一同擺一擺、圈一圈來到確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3個小圓片看成1份,那麼代表小鴨的6個小圓片就可以看成這樣2份,從而推導出小鴨數是猴子的2倍。

(二)輔助學生加深對“倍”的認識。

在上一個環節,學生對“倍”的含義有了一些瞭解,那麼要求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時,我就引導學生先獨立用畫小圓圈代表松鼠數和小雞數,然後圈一圈,與同桌説一説,集體反饋時,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三)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設計了這樣3個層次的教學,對於“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採用層層遞進的方法後,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是在學習了連加、連減之後,進一步研究數的計算。在編排上與連加、連減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題各安排了一幅情境圖,用圖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同時還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數。圖形編排的處理,有利於學生從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計算第二步逐步過渡到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記憶在頭腦裏去完成第二步計算,從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加減混合對學生以後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減打下基礎,以上知識對學生後續學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種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的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2)掌握加減混合式題的計算順序,能正確的進行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3)初步學習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看圖、説圖、理解圖意,瞭解語言和圖案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圖意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

3、情感德育目標:通過學習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美的情操,讓學生了解加減混合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是掌握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同時掌握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那麼,怎麼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呢?我準備採取以下兩個措施:

二、教學過程設計

接下來我將重點向各位專家介紹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 我首先通過一個電腦的情境設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出新問題,讓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創設一種探索的情景:動物王國聯歡會,所有的小動物都來參加巨大的盛會,樹上機靈的小猴,草地裏奔跑的小鹿,蹦跳的小兔,小貓、小狗……都來了,還有湖裏歡樂遊玩的4只白天鵝,這時又飛來了3只白天鵝。拋出問題:湖裏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湖裏一共有幾隻白天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4 3。再顯示從7只天鵝裏飛走了2只的場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湖裏天鵝只數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交流討論提出問題:現在湖裏還有幾隻天鵝?教師配合學生説的在4 3後面板書“-2”把算式寫完整“4 3-2”,提出問題:為什麼要在4加3後面減2?應到學生觀察圖畫説清圖意,説明算理,從而實現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圖上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彙報、交流計算方法。根據學生説的出示:4 3-2並標明計算順序。啟發學生思考第二步是幾減2?為什麼是7減2?

進一步的我們設計第二個情景:“草地上原來有4只小鹿在奔跑打鬧,突然離開了2只後,又跑來了3只”連續變化的畫面。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説出圖意,並提出數學問題:“現在草地上有幾隻小鹿?”結合學生回答寫出算式並板書:4-2 3=()啟發學生思考:上面的算式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引導學生説出計算順序以及算理,配合學生説的出示思維線並板書:4-2 3=5。

通過情景的設計引導同學們進行探討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計算加減混合式題,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結合一年級學生學情特點,激發學生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設計闖關練習,闖關一:首先幫助小猴解決問題:小猴爬到樹上首先摘了7個香蕉,不小心掉了4個,接着又摘了1個,現在小猴手中有幾個香蕉?通過闖關練習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回答問題的學習習慣。為什麼要設計闖關一內容呢,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嘴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闖關二:出示課本75頁做一做練習: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並説明算理,同時我們設計闖關2的內容是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加減混合計算與我們生活的緊密聯繫。闖關三:完成課本76頁計算題,在完成本題時我力求練習形式新穎,有趣,我會採用開火車,搶答等形式彙報計算結果。同時我們設計闖關三的環節為今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好鋪墊,體現我們教材的前後呼應與連貫。通過一系列的闖關練習,師生互動,讓學生分析,思考然後及時的進行小結。

下面是我本節課的一個板書設計,板書設計體現嚴謹美觀,起到畫龍點睛構建知識結構的作用。

三、教學反饋與評價

1、教學反饋是檢驗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環節,即教師以觀察學生的語言,表情及答題情況判斷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本節課設計三個反饋環節:

①通過闖關搶答,鞏固練習達到知識技能目標;

②通過練習説圖意,交流、彙報達到能力目標;

③通過課後練習,應用實踐達到感情德育目標。

2、教學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有創新的要給予表揚,有知識障礙的,給予耐心的引導、糾正、鼓勵,通過教學評價以激勵學生奮發學習。

四、教學説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説明數學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傳授思想方法,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有效途徑。為此本節課作以下幾點設計説明:

1、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圍繞“引發—探求—歸納—應用”四個環節組織教學,如在例題1、2中通過情境設計,引發問題的產生,探求歸納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加強應用與實踐來組織教學過程,注意知識間的銜接與連貫,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啟發與探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輔以講練結合,師生互動,皆在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步步深入,從各個反饋層面收集信息,保證師生的思維同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這符合“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3、加強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動眼(及觀察)、動嘴、動腦的能力。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師的知識傳授過程轉化成學生認知的探索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探索獲取知識的途徑。

思考問題的方法,做到學有所思,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在學習中產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興趣,也體現了“一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的教育思想。

4、重視教學過程中思想的滲透,創造出創新的思維空間。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