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圓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圓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圓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

(5)、教學難點: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並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6)、學情分析:

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對於鄉鎮學生,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鑑於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二、説教法學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理解圓的特徵,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心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本節課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三、説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談話導入,説説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圓?(圓形鐘面、硬幣、光碟、圓形桌面車輪、…)。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配上石子入水的聲音,並播放水紋),你發現了什麼?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種景象,讓學生從中找一找圓,感受圓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再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工具,自己動手畫一個圓。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通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我這樣設計意在於讓生從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知道摺痕的交點叫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線段叫半徑,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研究圓的直徑半徑的特徵以及相互關係。

我想讓學生畫幾條直徑和半徑,並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發現先在組內交流再大組彙報,學生彙報時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徑都相等任何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呢能舉例説明嗎。我出示兩張大小完全不同的圓形紙片,問:“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學生恍然大悟,必須加上“在同一個圓內”這個前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圓的特徵,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我這樣設計意在於讓生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3)學習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讓學生自學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彙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

第一、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

第二、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

第三、旋轉畫圓。讓學生嘗試畫圓,碰到困難時,教師才給予適度指導。如:圓規的正確握法等。畫任意圓是不難的,較難的是給定直徑長度畫圓。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畫圓時,由不熟練到熟練,由畫任意圓到按給定半徑長度畫圓,再到給定直徑長度畫圓,循序而漸進。再次藉助多媒體演示,感知圓的形成,結合實際操作,關鍵讓學生體會圓規兩腳的距離即半徑,體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有利於加深對圓的特徵的認識。

圓的畫法是本課時又一個教學難點,我採用操作法與嘗試法相結合,力求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三)鞏固練習

通過判斷題、選擇題、看圖回答問題來進一步考察學生對於圓各部分名稱、半徑與直徑長度關係的掌握情況。再抽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點,加深印象。

(四)感受數學應用與生活,增強學習興趣。

提出問題車輪為什麼會是圓的?讓學生知道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於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這也是車輪都做成圓形的數學道理.通過這樣的延伸,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五)佈置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圓,感受圓的美與神奇,明白生活中因為有了圓而變得格外多姿多彩。佈置課後作業,利用圓規和直尺創作一幅美麗的作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將圓的三個部分與圓各部分之間關係用簡易的文字概括出來,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本脈絡,體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統一。

五、教學反思

1、密切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我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瞭解在自然現象、建築物等都能找到圓的足跡,讓學生知道圓在生活中很多很多,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任務:一是剪一圓形紙片,二是尋找生活中的圓。通過這兩個任務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在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以及教學圓的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

4、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的不太準。

(2)自主探索環節效果不太明顯。

(3)學生預習不到位,今後需要加強預習的指導。

以上,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