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6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六課《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説課:

一、説教材

1、課文內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隻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餚、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後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後人對他的讚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瞭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説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身處優越的家庭環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並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學生來説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説:“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説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資料,交流彙報,學習其品質。

四、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台。

五、説教學設計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傑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生想更多地瞭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複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複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回顧複習是為細讀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閲讀感受。交流環節採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隻身求學”,如果學生説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飢。”這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隻身求學的艱苦。最後教師提問:“同學們,隻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説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並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鬆懈,你可知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餚”,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餚;當食品變質時,對於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出怎樣的感歎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麼説。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麼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有詳有略,並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後,教師不急於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説:……”教師出示范仲淹説的話,學生讀後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然後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麼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後理解後人讚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

首先採用交流彙報資料的方式,瞭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於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談話,以《少年中國説》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採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願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説明:學習並借鑑了可兒老師《四季》一課説課稿的框架,在此表示感謝。)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三課。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着閲讀的樂趣。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覆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見多了博覽羣書的高論,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將一本書讀精-—”一遍又一遍地讀”。作者以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有選擇帶一樣東西娛樂的假設開始,引出自己的觀點。然後以新鮮的比喻,即反覆地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驚喜,來説明選擇的理由。然後繼續假設,列舉了“一遍又一遍地讀”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走遍天下書為侶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並受到啟發;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他的説明方法及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的難點是: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二、説學習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2、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難點: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四、説教法學法: 通過讓學生讀書在讀中學習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學習這種讀書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讀書中的方法產生思考。

五、説課前準備

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一本好書,藴含着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閲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説説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麼,在書上作批註。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麼。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説:‘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説:‘我怎麼沒注意過,燈光照着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説説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繫上下文説説“新東西”指的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課時

激趣讀文,深入感悟

1、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讀那本書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從哪些詞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抓住“首先、然後、最後”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感悟。)從這“一遍又一遍地讀”,你們感受到什麼?

3、聯繫實際交流作者讀書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後……最後……”説一説。

4、默讀最後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書比作一位朋友,還比作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比?這樣比的好處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積累運用,昇華認識

1、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你有什麼啟示?説説如果有一本書陪伴你去旅遊,你會怎樣去讀?(用上首先……然後……最後……)

3、還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拓展活動

1、讀一讀“閲讀鏈接”——《神奇的書》,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2、向大家介紹你怎樣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並説説你喜愛它的原因。

佈置作業

1、背誦第7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

3、完成課後“小練筆”。

七、説板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嫦娥奔月》一文是一篇神話故事,主要講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長生不老藥昇天成仙的故事。刻畫了三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力大神勇、為民造福的后羿,心地善良、機智勇敢、捨己為民的嫦娥,以及奸詐貪婪的逢蒙。李老師執教的這堂課,以文本為載體,通過讀、品、劃、演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領略課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捨己為人的高尚品質。講究神話故事的美,突出人物(嫦娥)心靈美。

一、設計巧妙,由景到人感悟美

教學中如何以點為載體,貫穿整個文本的學習,達到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和諧共生,這是每個語文教師思考而難得其解的。在教學中, 老師一開始出示了美麗的“嫦娥奔月”圖,並讓學生描述畫面,使學生在腦海中初步感悟美的意向,再出示描寫“嫦娥奔月”的第六自然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悟畫面之美。再以一箇中心問題“文中哪些地方寫出嫦娥的善良機智,找出有關語句,用線畫下來”來輻射全文,讓學生通過品悟體現嫦娥心地善良的典型事例,即嫦娥接濟鄉親和為救百姓吞仙藥,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有效信息,進行交流,進一步感受嫦娥人性的美。

二、創設情境,揣摩人心體會美

課堂上,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 老師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在文本的“空白”處為學生構建廣闊的空間,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老師在人物行為的空白處構建想象的空間。比如, 老師在講解“周旋”這個詞語時,讓學生來想象逢蒙會有哪些表現。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象出逢蒙的動作、行為,既理解了生字詞的意思,又體會了人物的性格,可謂一舉兩得。同時,她還引導學生想象逢蒙會説些什麼,會怎麼説,讓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這是在人物語言的空白處構建想象的空間。

再提幾點建議:

一、感悟文本莫忘品詞

在理解詞語時可以採用表演悟詞,移情悟詞等方法。其實在教學中, 老師已經採用了這些方法,兩個情境的創設就是分別體現了“接濟”和“周旋”的意思,如果再適時點一點,學生的印象就更為深刻。再如教學“嫦娥奔月”這一段、時,讓學生説説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畫面的美,由此引出“飄飄悠悠”、“灑滿銀輝”、“碧藍碧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嫦娥奔月的姿態美和月夜的景色美,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所體現的意境美體會更為深刻,朗讀也就自然到位了。

二、為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效,可以將寫話訓練引入課堂

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嫦娥心中的想法固然很好,可以寫一寫她飛昇過程中對丈夫、親人、鄉親的話,這是對人物品質理解的再一次昇華。本文的體裁是神話,而且故事內容比較淺顯,可以讓學生來複述。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板書那幾組詞語進行。複述要求是儘可能地用上課文中的語言,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説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

2、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傑出的才幹和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2)理清文章敍述的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領會其在閲讀和寫作中的作用,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5)把本課的內容演一演。

(6)學習從重點詞入手讀懂課文、探究課文的讀書方法。

3、重點、難點

重點: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

難點: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説教學策略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採用“啟發式”、“導讀法”和“實物演示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閲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為“清清楚楚一條線”。

根據本課特點,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1、以課題的“借”字為線索:為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怎樣?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抓重點詞語“神機妙算”設疑導讀,以詞繞文,串珠引線,深究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説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

複習舊課的目的在於温故知新,為新課作鋪墊,使教學前後銜接。

(1)請一位同學説説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分別用四個字概括。

(2)

諸葛亮為什麼敢於向周瑜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之內籌得十萬支箭?請從課文中找出一箇中心詞概括説明,並用上“因為……所以……”(板書:神機妙算)

(3)“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個詞語提出什麼問題?

2、導之以讀

通過插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諸葛亮怎樣神機妙算?分別體現在課文什麼地方?為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

生(先讀):“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等諸葛亮調度。”

師(插問):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在算?

生(接讀):“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朝北岸開去。”

師(插問):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一邊大聲吶喊。”

師(插問):諸葛亮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魯肅吃驚地説……天亮了就回去。”

師(插問):諸葛亮“算”準了沒有?

生(接讀):“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箭好像下雨一樣。”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兩邊的草把上都插滿了箭。”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要追也來不及了。”

3、導之以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抓“神機妙算”一詞,出示兩道思考題,深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究竟“算”到了什麼。思考題(一)採用“扶”的方法,指導讀書方法。思考題(二)採用“半扶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運用讀書方法,實現學法遷移運用。

思考題(一):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説明了諸葛亮懂得什麼?

首先引導學生指讀有關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再指導學生摘錄句子中的“大霧漫天”,最後啟發學生明白: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後“大霧漫天”,是因為他懂天文。

思考題(二):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曹操説的話體現了他是個怎樣的人?

先指導學生看插圖,聽魯肅和諸葛亮的談話錄音,再讓學生摘錄句子中的“不敢出兵”,從曹操説的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用兵謹慎、多疑的人。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為他深知人心。

4、導之以練

“練”就是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放手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學法、獨立思考的能力。

練習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種妙法,劃出有關句子,分別用八個字概括。

先檢查、討論概括為:繩索連接、朝北開去;一字擺開、擂鼓吶喊;掉轉船頭、逼近水寨;齊聲高喊、駛回南岸。再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句子,加深對四種妙法的理解。

5、導之以説

思考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種妙法,妙在什麼地方?説明了什麼?

這道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使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悟出各法的奧妙:“繩索連接”使霧中的船不會離散、“一字擺開”是為了擴大受箭的面積,“掉轉船頭”既能使船兩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為迅速撤兵做好準備,“駛回南岸”是説明諸葛亮曉得地理。

這一環節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

最後,利用板書總結課文,明確因果,再佈置作業預習第一、二段,以果尋因。

四、説板書設計

造箭草船借箭交箭

神機妙算

大霧漫天懂天文

不敢出兵知人心

駛回南岸

順風順水曉地理

妒忌(因)歎服(果)

五、説理論依據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所以基於以上原則,我設計以上幾種教學方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再根據本課特點,我着重指導學生運用以上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山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寫景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抒情,作者用如詩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令人神往。課文中處處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跟着山風、雲霧悄悄地來了,接着描繪了山雨來時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再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餘音繚繞、回味無窮的餘韻。整篇文章首尾呼應,抒發了作者對山林雨景的讚美之情。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鮮明,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學習此類課文時也樂於朗讀。因此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以及大綱中對於閲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二類字,結合課文理解輕盈、奇妙、輕捷、餘韻等詞

2、能組織語言把自己對優美語句的感悟清楚地表達出來,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通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閲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 山雨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通過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如詩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然後利用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想像讀、男女分讀、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一是充分的激發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二是通過反覆的朗讀,在讀中悟情,讀中感受,通過朗讀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為學生構建了“初讀感知,默讀體會,品讀回味,入情入境”的課堂教學模式。五年級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是一篇閲讀課文,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對本課的教學,我從 “悟”字出發,以讀為本,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閲讀。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能增強合作意識,又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溝通。同時使學生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於傾聽,互相學習,共享成果。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荔枝圖序》是一篇説明文,是作者為畫工所繪的荔枝圖序寫的一篇序。序文生動地介紹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為我們展示了荔枝獨特的風采。開篇以“荔枝”二字領起點題,統領全文,然後緊扣“荔枝”二字,從其形、色、香、味等方面,由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層次分明,詳略得當地介紹説明。因此,學好這篇文章,也是為學生在今後走進文言文和説明文開啟了一把金鑰匙。

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閲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閲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葉聖陶説:“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鑑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樣才能通過文字的橋樑和作者的心靈相契合。可見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但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偏重知識,忽視語感的培養,造成語文教學的高耗低能,小學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確定了本次會診的主題:如何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悟力。

結合以上理念,我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結合圖片,課後註釋等了解本文大意,培養獨立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3.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並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按照一定順序,運用打比方來介紹荔枝特點的方法。2.學習本文寫作方法,特點。進行小練筆。本節我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同時,在本學期初曾經學習了《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以及《買櫝還珠》這三篇文言文,因此,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學習方法,為此,我在課前通過預習卡,引導學生對本課的生字,還有什麼是序、作者、荔枝的營養和藥用價值進行課前瞭解,又通過助學卡和課後註釋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大意。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感悟力,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設計:

1、在多讀的基礎上培養語感。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總結出來的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語文教學中最不能忽視的方法就是多讀書,但是不能死讀書,要運用多種方式的讀來培養學生語感,以讀為本,在讀中學,學中悟,慢慢去讀,細細去品。具體做法是:首先,是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認真感悟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再讓學生自由讀,對一些難讀的句子,要幫學生掌握語句的停頓。通過指名讀、師生合作讀,互相提高,互相進步。通過齊讀,讓優生帶動差生,讀通課文,讀出節奏。最後熟讀成誦,讓學生熟悉文言文的語言習慣,從而培養學生敏鋭的語感。

2、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要趁熱打鐵,本節課,我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圖片、註釋、助學卡等,一句句去讀通,去讀懂,去理解每一句話,再同桌進行交流,解決各自閲讀過程中的問題,理解課文大意,給每一個學生自我嘗試的機會,並指導學生藉助工具來理解文章,幫助學生養成查閲工具書的好習慣,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也提高了,也會對文言文產生興趣。

3、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文言文的詞語、句子對小學生來説十分拗口,難懂。這時如果上不好,不但新鮮感會喪失,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所以在上課開始和結尾,我通過兩個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他們感到學習文言文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對朗讀,背誦好的學生加以鼓勵,增強其學下去的信心。

再精心的設計,也會有它的不足之處,如:本節課我講的還是有點多,不敢完全放手。對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也沒有進行總結等等。相信各位老師在如何教好文言文,如何培養學生語言感悟力方面一定還有很多好的方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