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95W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6篇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説理念】

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較豐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閲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進行字、詞等知識的積累就是集“米”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萬卷書”的時候可以積累許多精詞妙句,積累許多體式、結構、佳篇,似蜜蜂採蜜,廣收博取。人們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死去活來”的過程。其實“死去”的過程就是大量記憶、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藉詞、借句,還能借氣、借勢,最終翻出新意。日常的積累越豐富,我們就越能汲取知識的養料,在運用中便會“心有靈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死去活來”之“活來”——創新過程。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地認識積累和創新的關係,大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積累。但是單單依靠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積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也同樣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等。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教給學生更多的還應該是進行積累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多種學習語文、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在有教師時會學得更好,無教師的時候同樣學得輕鬆。

【説教法】

新標準要求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學生語言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自能讀書、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未來意識,激發創造力。

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採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要求學會生字、詞語,讀通課文,不能獨立解決的寫到黑板上,反饋時共同討論解決,儘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過好這一關,為學習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接着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提高學習效率。接着是穿插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在介紹新的閲讀的方法後,給予充分的時間空間學習,既積累了知識和方法,有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最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選擇練習。

縱觀整堂課,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大量積累知識、積累方法,尤其是比較明確地進行了方法的積累:已學背誦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誦方法的學習;通過理解感悟來提高朗讀效果的方法的瞭解;運用文下註解來進行閲讀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學生大量進行詞、句、篇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更提供了他們課外進行廣收博取的方法。

【説教材】

《桂林山水》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説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本課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説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説教學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

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

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

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説課堂板書?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太陽》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説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説明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説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説明文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説教法

這是一篇説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説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一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説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找出説明文在結構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規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説明事物的方法。課文第一段為了講清楚太陽的三大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數字來説明,給學生的感覺是一目瞭然。但是為什麼要引用傳説,就是為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這樣教學既使學生了解了學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再比如説,太陽很大,會發光,會發熱。為什麼又提到了地球和鋼鐵呢?這就運用了比較的説明方法,使抽象的數字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課文,又學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説明文同記敍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了課件,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三、 説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先自讀課文幾遍,有個別學生可先背誦課文。自學完以後,能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並加註在書上。按照分門別類的方法把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閲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子瞭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總結每一段的寫作方法,掌握説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練、明晰、具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太陽與雨、雪、風形成過程的關係時,製作了課件。利用幻燈放影像。學生一看就明白了風、雨、雪形成的過程。知道太陽和氣候的關係確實很密切,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留下了印象深刻。

四、説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經驗,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瞭解太陽的三大特點,二是使學生知道太陽與我們人類有哪些密切的關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即能力目標。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時,就能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堂課的好壞,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教師在課堂45分鐘內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能力怎樣,學生能不能按時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所以,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上,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都能合理運用,該講的就講,不該講的少講,甚至不講。在自己預先想好的導學提問的指導下,啟發讓學生思維,用板書直觀地再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始終讓學生手腦並用,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最後的達標測試題,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理解得怎麼樣,也就是教學目標達到了沒有。通過讓學生做這些題目,可以驗證出教學效果是良好的。

五、説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童年的發現》是前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一篇兒童文學作品。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稱敍事,以一個兒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這個科學性很強的問題。文章展示了“我”對這個問題思考與探究的過程,即從“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獨立發現”到“得到證實”。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敍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感受作者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胚、禍”等10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妨礙、豈止、痴迷、釐米、羞愧、幸虧、驅逐、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三、説學情:

經過近五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了較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具備了朗讀默讀的能力。隨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閲讀需求,他們具有了擴大閲讀面,提高閲讀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還要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閲讀材料,課堂上大量資料的補充,對學生課外閲讀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四、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學生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2.説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和解決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的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

1.交流揭題,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回憶交流學過的課文中描寫童年生活的片段,由片段交流引出“發現”,由片段交流引出“童年”,由對“童年”的交流引出課題完成“童年的發現”,激發了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2. 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童年的發現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人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裏來的?為了弄清楚這問題,“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探究過程?結果怎樣?

3.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閲讀開頭,瞭解發現:“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2)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3)師生對話,求解疑問。

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既然老師那裏給不出現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尋找吧。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5)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我”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4.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瞭解作者的祕密是怎樣被證實的,“我”當時有什麼表現,又是怎樣被老師轟出教室的。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使學生明白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説,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説與紀念。感受作者幽默詼諧的語言。

六、説作業設計:

互相交流學習課文受到的啟發,深化了主題;聯繫實際説説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童年的發現》為題寫一篇作文,介紹自己的一次發現,讀寫結合,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大循環。

七、説板書設計:

運用簡潔的板書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板書能直觀地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

夢中飛行,引發思考——富於幻想

童年的發現 絞盡腦汁,驚人發現——執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風趣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遨遊漢字王國”是五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本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其中“有趣的漢字”部分有四個閲讀材料,分別是字謎,有趣的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遊戲形式。《字謎七則》提供的字謎是一些範例。《有趣的諧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説,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為了幫助表達,記性等。《“冊”“典”“刪”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和我國曆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二、説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閲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閲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閲讀材料”,瞭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四、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和學習,發展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幻燈片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渴望。

2、活動探究法: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材料通過的形式獲取知識,並且在選定調查內容以後,制定出活動計劃,分工明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説學法: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歷史。讓學生體會我們漢字特點,熱愛我們祖國的語言。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彙報交流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漢字

1.對於“漢字”同學們是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她,都在跟她打交道。許多世界名人是這樣評價漢字的。

2.課件出示:

3、過渡:一個漢字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請同學們靜靜的欣賞(課件演繹漢字的演變過程)

師: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現在與之相對應的簡化字,當兩個跨越幾千年的`漢字同時出現在眼前,你們心裏有何感想。

相機板書:有趣 神奇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的76頁,快速默讀,你對漢字又會有新的瞭解。

3.學生默讀後出示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分顏色朗讀,並畫出重點語句,加強對漢字的認識。

4.同學們,想去了解更多的漢字嗎?讓我們在這段時間裏一起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板書課題 有趣的漢字)

(二)閲讀材料,初感漢字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閲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裏?

2、提出閲讀要求:

認真閲讀課文的“閲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説明漢字的有趣,為什麼説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閲讀後同桌交流。(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4、學生彙報,出示課件,教師點撥。

將四個板塊的閲讀材料展示出來,其中猜字謎讓學生説出謎底的依據;諧音部分體會諧音帶來的效果,出示幾個歇後語讓學生猜,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讓學生複述倉頡造字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一起體會“冊”“典”“刪”造字的來歷。

(三)合作學習,制定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將活動計劃的內容展示出來,同時配樂。讓學生在優雅的樂曲中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四)小結: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後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蒐集查找,整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作業:蒐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七、説板書: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有趣的漢字

有 字謎

趣 諧音

神 倉頡造字

奇 “冊”“典”“刪”的來歷

結束語:這節課學生們從閲讀材料中感受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進一步瞭解了漢字,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左公柳》記敍了作者在遊覽參觀玉門關途中聽到導遊所講述的左宗棠的愛國事蹟。全篇按照“總起引入一具體分述一總結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

1、題目一語雙關。“左公柳”既指生長在千里戈壁灘上的大柳樹,更指為保衞新疆、建設新疆,作出巨大貢獻的左宗棠。

2、以“柳”貫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詠柳喻人。

3、課文夾敍夾議,既有對柳樹的細緻描寫,也有對柳樹的讚美;,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敵的經過,也有對左宗堂英勇無畏精神的頌揚。

4、記敍有詳有略。課文詳細記敍了左宗棠收復新疆失地的經過,略寫了建設新疆的過程。

基於課文的這些顯著特點,我把本科的教學目標定為:

1、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領悟課文的幾種表達方法,體會左宗棠的愛國之情。教

二、説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現代課堂倡導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摸索的主體意識,教師作為主導者,要科學地組織雙邊活動.本課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這個人物個性鮮明,感情強烈誠摯,根據這篇課文的特色,教學時宜採用讀悟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讀讀——悟悟,讀讀——寫寫"的方式,在讀中領會,在讀中質疑,在讀中昇華感情。

三、説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根本任務.新課標中還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的剖析來替代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動積極的思維和情緒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緒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要珍視學生奇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以上兩點,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主要運用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一是自讀自悟,交換討論,合作學習.

二是抓重點詞句,悟文章寫法,品思想感情。

四、説教學流程:

“疑學導練”四步導學是我校“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是被實踐證明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這一模式設計了本課的教學。

第一步:疑:創設情景,質疑激趣。

上課一開始,我以課件輔助介紹左宗棠:他曾豪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為收復新疆、建設新疆發展名族工業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勛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圖片:這是一株普通的柳樹,然爾它卻承載着一種精神,承載着一段永恆的歷史,它改變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沙漠荒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呢?讓學生對兩個完全沒有關聯的事物進行聯想,並把這個問題帶入到下面的自學中去,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學:學法指導,自主感悟。

學生的閲讀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不是教師問出來、講出來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的閲讀實踐中獲得的,在學生求知慾望得到膨脹之時,我及時出示本課的自學提示:①畫出描寫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與左宗棠之間有什麼關聯。②畫一畫,讀一讀課文中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段落,並做好批註。

此環節,學生帶着自學思考的內容,自主學習,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來與文本對話。

第三步,導:以讀定教,以導促讀。

在學生充分自學之後,我要及時和學生一道歸納出作者對柳樹的描寫、讚美和對左宗棠愛國壯舉的記敍。尤其是引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動請纓、抬棺出征、植樹造林。讓學生交流對劃出的重點詞句的理解,指導學生把小標題和對句子的理解寫在課本,讓學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後點撥課文為什麼以左公柳為題?讓學生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怎樣通過詠柳來喻“左公”的。真正達到語文教學以讀促寫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練:內化能力,練習鞏固。

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新課程規定的語文教學的本質。左公柳這篇課文的寫作特色很鮮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的品質,為此在本篇課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練筆,寫一個小片斷:寫一個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徵。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訓練真正落實在課堂教學環節之中。

五 、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施教的“藍圖”,是教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的縮影。為此根據學生學習的思路,我設計瞭如下板書。既勾勒出課文的脈絡,突出教學重點,又加深對課堂所講知識的理解。

22、 左公柳

借物 喻人

左宗棠

抓典型事例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西師大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金蟬脱殼》。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説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自然界的神奇現象以及偉人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甚至為之獻身的精神,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細緻地觀察周圍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並進而培養出做事認真細緻的習慣。

《金蟬脱殼》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清晰細膩地為我們呈現出金蟬脱殼的整個過程,對金蟬脱殼前、脱殼中、脱殼後三個不同時期金蟬的行為作了詳細敍述,在對關鍵場面中動作的描寫都各有特寫,字裏行間充分洋溢着作者對觀察到金蟬脱殼過程的喜悦以及對大自然神奇的熱愛與讚歎之情。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積累一些生字詞,瞭解到大自然中類似金蟬脱殼等現象的神奇,從中得到強烈的震撼,還能學習到作者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啟發:只有觀察得認真細緻,才能寫好文章。

2.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的這種認識,結合着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本課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中的10個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③(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於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精神。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前幾課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並體會到認真細緻觀察事物的重要性,因此,結合此情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本課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掌握金蟬脱殼的神奇過程以及在金蟬脱殼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觀察的認真細緻。

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於觀察事物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精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學方法和教學上談談。

第二、教法、學法

本課作者觀察金蟬脱殼過程認真細緻,敍述詳細生動,語言極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結合圖片等教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播放視頻真實再現金蟬脱殼過程的神奇變化,激發學生觀察認真細緻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問題來啟發學生進入對金蟬脱殼神奇過程的濃厚興趣中,展開對本課的學習。

2.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來進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並通過視頻的播放為學生還原金蟬脱殼的全過程。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見到過金蟬,卻很少有學生見到過金蟬脱殼的過程,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見過的金蟬是什麼樣子,在教師出示金蟬圖片的時候,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課文內容去想象金蟬脱殼的過程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在此基礎上,通過觀看教師播放的金蟬脱殼的視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自己觀察事物的興趣並培養認真細緻的精神。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第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由於本篇課文是自讀課文,因此我把這篇課文設置為一個課時。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藉助多媒體等相關手段,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導入新課:(2~3分鐘)

複習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新問題來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既概括和複習了舊知識,又通過問題引出新知識,從而展開本課題的學習。這是教學過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的導語是這樣的:我們之前對《火燒雲》的學習,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體會到只有認真細緻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現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蟬脱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金蟬嗎?見過金蟬脱殼嗎?金蟬脱殼的過程會是什麼樣子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金蟬脱殼》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併為學生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同時,大致理解生字詞的寫法和意思,把握課文大意。(5分鐘)

2.講授新課:(25分鐘)

在學生掌握生字詞並對課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礎上,出示金蟬脱殼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圖片,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蟬脱殼的情形。

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大致歸納出課文從“脱殼前、脱殼中、脱殼後”三個部分寫金蟬脱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