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五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1、説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説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説的話一樣

“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説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5、説學法:

採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下面我就分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我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學習:一、課前佈置預習,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三整體閲讀,概括大意,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一、課前佈置預習:

古人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不例外。葉聖陶先生也曾説過:“練習閲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好的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聽課效率,鞏固所學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説是終身受益的事情,特別是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有所加強,自己有能力獨自進行課前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學習本課前佈置了以下預習任務:

1、我會學字詞。(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語,並以小問卷形式呈現。)

2、我會讀課文。

3、我會蒐集。通過各種途徑查閲關於本課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識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內容。

4、我想問。預習中有什麼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四道題設計由淺入深,讓學生明確預習任務與要求,有的放矢

預習起來不盲目,不流於形式。

二、課上交流預習成果。

上課後,學生出示預習卡,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成果,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與同學分享預習的快樂,然後在全班展示。

本次課程改革評價方式的轉變是重要內容之一。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同學預習習的情況進行評價,五年級孩子的思想日趨成熟,他們不再輕信吹捧,“你真棒!”“好極了!”等教師評語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從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認可。所以在同學評價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積極性。

三、整體閲讀,概括大意。

在學生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內容?讀完後,再次默讀思考,並與同伴交流意見,最後共同明確: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

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教師板書)

四、自主學習第一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自然段,説一説,第一段中應抓住哪個詞,重點讀好?

指導學生抓住“居然”一詞讀出一家人收穫花生時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理解整段內容,我想詞語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句、整段、整篇課文相聯繫的。所以在教學這段時主要按以下步驟:①讀整段,抓住關鍵詞。②用聯繫上下文,替換近義詞等多種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後自己用居然説一句話。

四個環節設計,由表到裏,由理解到應用,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同時也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主陣地。在這一課時,我將用多種閲讀方式,抓住重點句來進行教學,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寬鬆的學習情境,讓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究。

一、複習導入,質疑激趣。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用以下方法: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開始學習了《落花生》這一課,下面請你邊默讀課文邊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同時思考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默讀,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帶着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課文。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説:“創造始於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通過學生自主提問,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回憶了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幫助孩子理清了學習思路,為下面精讀課文做好準備。

二、抓住重點,細讀品味。

本環節中我想這樣設計:

1、找重點。由學習小組合作讀課文的吃花生、議花生部分。一名同學讀,其他同學畫出覺得印象最深的重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將學生內容引到重點上來。全班交流時將重點句呈現出來。(10段、12段、13段)

2、讀重點:採用多種方式:如師生對讀、小組齊讀、分角色朗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反覆朗讀重點句。

3、品重點:個性展示朗讀三段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師適合點撥,如:喜歡10段的同學朗讀後,可以提問:父親説:“花生的好處很多”。課文中哪裏寫了?引導學生讀出花生顯而易見,盡人皆知的好處:美味、榨油、便宜。進一步問:“父親説花生有什麼好處呢?”怎樣表現出來的?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體會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表現花生內在的可貴之處,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遊戲叫“朗讀代表我的心”。讓學生先自己朗讀,將自己覺得父親話中最能表現花生品質的詞讀出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猜猜這名同學想突出哪個詞,誰猜對了,誰有權讀自己的體會。這個小環節,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我是想教給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同時又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好機會。誰猜對了,就有權讀,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努力思考應讀好哪個詞,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親在這裏贊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質。

“那麼,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呢?”齊讀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體面”等關鍵詞,深入理解父親教育的目的,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父親教育我們時的.語氣。

4、悟重點。全班齊讀重點句,説説你在學習中有什麼收穫?父親的話給你什麼啟示?進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物或人?我們又要像這些人學習什麼?通過再次交流學習,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要力求做到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這裏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回憶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樣的人或物,交流歸納他們身上具有的優秀的品質,最後,完成以下練習:

我愛花生 ,因為它。

我也愛,因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詳略。

巧妙的詳略安排是本文的特點,我想這樣引導學生來體會:

首先,用最直觀的方法,分部分朗讀課文,分別找四個計時員對四部分進行計時。從朗讀時間上直接感受,課文略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詳寫了議花生。再次,通過小組討論,從本文的寫作意圖,中心思想、板書等各方面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採用計時法,直觀、形象地將課文的詳略呈現出來,再進一步理解,將難以理解的內容化為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讓學生易理解,樂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學上的難點。

四、板書總結,深化感情(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穫,結束本課學習)

7、説板書。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啟迪和美的享受,從板書中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

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的主體由課文主要內容組成,最後化為“學”字,深化主題,既代表了父親的話的深刻含義,又表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其中還寄予了老師對同學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1、説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是兩篇精讀課文中的一篇,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次讀這篇課文,我就被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所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課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比喻、深奧的説法、激盪起伏的情感,但是樸實、自然、親切的行文,卻給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尋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親説的話一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期。學習上,他們也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循循善誘,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會學習,會生活。

3、根據本課的內容及特點,學生的情況,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點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主掌握本課的生字,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以上目標分兩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解決字詞,疏通文意,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抓住重點句,理解深刻含義,體會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4、説教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在學習中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塑造個性。

5、説學法:

採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結合,用抓住重點詞句的反覆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用讀來表達感受,交流感受。

6、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想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掌握字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深入理解父親的話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詳略得當,借物喻人的寫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針對學生的特點,導入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現在老師帶來了什麼?學生:花生!你們吃過花生嗎?喜歡吃嗎?它還叫什麼呢?揭示課題,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

二、整體感知,重點導讀。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師只要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就行了。如在這節課質疑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自主質疑:其次,採用層層剝繭的方法,讓學生反覆地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希望使他們在思維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鍊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在此時出示句子,讓學生去讀,在讀中體會詞的意思。以此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讓學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位置、外表和給人的印象進行比較,深刻認識花生的樸實無華。最後,引導學生説出爸爸教育我們的目的。

三、課堂總結。在總結課文時首先對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總結。課文詳略得當的選材、對比的説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必須提醒學生注意,為後面的小練筆打好基礎。其次是根據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知道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報告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引導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議的艱苦終於學會了語言,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裏行間滿盈了愛的温馨,是一篇對學生舉行愛心教誨的好課本。

二、講授目的。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瞭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三、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鑑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鬥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四、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本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並受到情感薰陶。

五、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為積極的情感。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激發情趣。

由於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閲讀慾望,並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二)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藴含的內涵,學生説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三)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通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四)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繫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五)佈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於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於海倫及她的家庭老師還不是太相識,對她們的生活領會得還不是太深,以是為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相識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如果給我三天灼爍》、《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冊本,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肯定會更大。

八、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是一節課的生命線。為了突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使本節課教學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我特設計瞭如下板書:(略)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是來自龍興中心小校的。今天,我説的課題是《新型玻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簡析

《新型玻璃》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七單元第三課。上承《爬山虎的腳》,下《20xx年的一天》。這篇課文一共有六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夾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文語言淺顯易懂,主要是讓學生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內容的知識點。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説明新型玻璃在現代化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自主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富於充分的想象力,善於發表個人意見。易被課文的開篇所吸引,對神奇的玻璃產生好奇感。課文前五個自然段結構基本相同,學生易於理解。讀完課文,有意猶未盡之感,渴望瞭解更多的新型玻璃、新型事物,對科技的濃厚興趣被激發起來。但學生自身缺乏相應的科學知識,因此,對各種新型玻璃的製作原理缺乏瞭解。

三、教學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a、把課文內容讀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b、瞭解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多種活動方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進行説話訓練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情感目標:a、通過理解和學習,讓學生對科技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為科技事業的發展而勤奮學習。

b、在家庭、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四、教學重點

教學時,要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的語句,然後抓關鍵詞、句、段,讀懂內容。

五、教學準備

學生:讀課文內容,收集有關各種新型玻璃的製作原理、寫推銷詞。

教師:查閲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

六、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新課程改革觀念的光照下,構建新的課堂模式,改變“空洞説教”和“硬灌”的局面,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方法,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之在參與中獲得愉悦的體驗,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認識,對科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教學方法:

採用情境教學法:導入課題

引導法、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法:教學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能力牽引法:檢查學生所學知識的收穫和運用

學生的學習方法:

讓學生在自學法、討論交流法、合作探究、自我評價法等方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七、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課文的編排體系,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三維目標的實現,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一)、聯繫生活,創設情境——開展銷會,讓生當推銷員,推銷產品

興趣是學生的動機之一,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之後,就會對學習活動產生一種積極性,就會主動的參與學生的活動,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舉辦一次新型玻璃的展銷會,你們就是展銷會的推銷員,推銷產品,利用情境導入,可以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凝聚在產品的特點和作用上便於推銷,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閲讀,交流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自主閲讀,採用:讀、想、勾畫,收集資料來學習,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把自己所學到的在小組內交流,做到共同學習、資源共享,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與人交流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促進參與——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質疑

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體驗,變被動為主動探究學習,把師生間的單向變為雙向、多向交流,使課堂成為一個開放的課堂,為了實現學生作為主體的原則,在對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所瞭解的情況下,讓生提出疑問,藉助小組的力量,討論、合作交流、釋疑,最後由學生彙報交流情況,教師總結。

在此活動中,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同時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樂,得到收穫,學會相互接納,傾聽、分享、互助,交流與合作的技能。在活動中由於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也使他們把自己的差異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資源,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四)、發揮潛能,勇於設計創新——給幼兒園裝修提建議,鞏固知識

為了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所學知識去表達,交流,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體現語文知識能力和遷移,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養創新精神和道德行為,讓學生為“新修幼兒園裝修”給裝修公司提建議,選用哪些玻璃。在此活動中,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也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運用。

當學生彙報交流後,我用這樣的語言進行小結:同學們,我們人類真了不起,研製了這麼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人類!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造福人類!努力吧!孩子們,你們一定做得到!再次激發學生對科技的濃厚興趣。

(五)、生活實踐

根據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讓學生自己設計玻璃房子,玻璃橋或其它東西,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進一步激發對科技產生濃厚興趣,使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六)、課後作業

根據學生的個性愛好,我佈置的作業由學生自主選擇:寫一份自己設計的產品推銷詞;產品推銷形式;用簡練、準確的語言概括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社會

八、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來源於學生,突出本課重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

27 新型玻璃

學什麼 怎樣學

名稱 讀課文(想、勾、畫、圈一圈)

特點 收集資料

作用 討論交流

以上設計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在你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得到提高!謝謝!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分析:

《信任》一課是新教材第十冊的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只要是告訴學生“與美的結伴,和文明同行”。《信任》這篇課文就是以故事形式呈現,寫我的一次奇妙的購物經歷。靠着一塊簡單的告示牌指路來到果園,帶路去桃林的是狗,在摘了兩籃鮮桃以後交錢時,發現躺在錢箱旁的是一隻大花貓。啊,一切都憑自覺。一撥與一撥的顧客就這樣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在這件趣事背後,我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二、説教學思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積累、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與“文以載道“的人文教化功能的和諧統一應該是一位語文老師畢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萬丈高樓平地起”字詞積累,抓住雙基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根本着力點。閲讀是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能力,也是語文學習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語文知識學習、多種形式語言運用、理解能力的形成的根本途徑,所以一節好的語文課也應當是書聲琅琅、多種方式朗讀貫穿始終,給予學生充分的閲讀機會。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等詞語的意思。

2、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説課稿《信任》: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以此次購物的“有趣”為線索,學習簡要複述課文;並初步感受本文“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

過程和方法:

1、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以此次購物的“有趣”為線索,學習簡要複述課文。

2、培養學生簡要歸納的能力,通過讀和説,逐步理解信任的含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逐步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並從中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四、説教學過程:

1、感受“有趣”,理解“信任”

這篇課文的語言文字較淺顯,學生一讀就能明白文章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人與人之間需要信任,被信任是喜悦的。但是仔細推敲一番,其實“信任”這個詞很抽象,學生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什麼是真正的信任?為什麼被信任是喜悦的?……”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實學生沒有讀懂。於是在教學中我從文中“有趣”一詞入手,讓學生感受有趣在哪?這樣通過對文本的層層推進,步步理解,學生明白了。在這個無人看管的桃園裏,主人的紙條留言,讓我們自採桃子,最後自覺付款都體現着主人的信任,而在這過程中,學生也逐步理解了“信任被人是快樂的,被別人信任更是幸福的。”這樣一來,對信任的理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結果,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也只有這樣,學生的情感才會昇華,這堂課中所揭示的“信任”才會讓他們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2、簡要概述,練習表達

針對課文語言文字表達較為淺顯的特點,我把簡要概述作為此堂課的訓練重點。在學生逐步體會“有趣”的購物經歷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邊交流邊概述,並進行板書,為複述課文做準備。從告示板引入,在複述時回到告示板,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再借助板書,學生對課文內容複述就有了憑藉,表達起來也有了條理。這樣這個難點也就突破了。

除了概述之外,課中還增加了兩次表達感悟。分別是,“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裝進汽車,掏出錢包,這才發現錢箱竟無人看管。此時,我想”和“汽車慢慢朝來路駛去,我不禁回頭,久久地注視着那片果林,那間小屋,那張木桌和那道木柵欄,我想”這兩個説話練習,不僅為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也為更好地理解信任服務。

3、感悟理解,感情朗讀

總以為在處理句子朗讀時,應先理解句子,再反覆指導讀。但這次是個改進,詞語句子也是先理解,不同就在於把理解詞語與句子相互捏合起來,理解一段讀一段,理解一句讀一句。把指導朗讀的過程與理解句子的過程結合起來。使指導的過程更清晰地展現出來。

4、利用課件,調動情感

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運用畫面再現桃園的碩果累累,用語言描述桃子的清香怡人及採桃子的愉悦心情,音樂的渲染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説,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悦的環境中學習,受到美的薰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體會,悟出文中的含義,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當然,課堂生成性的,在實際教學中也有一些原來未預設到的。然而在精心預設,動態生成中培養學生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謝謝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課文主要是科普説明文和神話故事,單元重點訓練目標是默讀課文,邊默讀邊思考。這一要求在以往各個年級學習中已反覆出現,應該説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本單元的學習更強調的是在默讀中思考課文大意,品析重點詞句,進行圈畫批註。這就必須在課堂學習時注重方法指導與實踐。

課文通過“ 蛇能保護莊稼”、“ 貓有利於苜蓿生長” 等具體事例, 説明世界上萬事萬物是互相聯繫的。我們只有研究它們, 掌握其規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這一科學道理。

文章文字淺顯,道理卻深刻。全文分三節。第一節講述蛇與莊稼的關係。先介紹整個事件,洪水過後,即使風調雨順莊稼也歉收,老農買了一批蛇放進地裏,莊稼獲得豐收;然後藉助老農的口道破蛇與莊稼的關係。第二節講貓與苜蓿的關係。也是先通過事例説貓的多少與苜蓿生長的好壞有聯繫,再從蜜蜂與苜蓿、田鼠與蜜蜂、貓與田鼠這些事物之間的聯繫,説明貓與苜蓿是如何產生聯繫的。第三節列出了四種簡單聯繫,説明事物之間的關係既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並列舉了隨地吐痰與傳染疾病的聯繫,最後點明中心:只有瞭解清楚事物之間的聯繫,才能找到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事情辦好。

本課寄意於物,寓理於事,語言淺顯,結構嚴謹,講求推理。由於整篇文章藴含着深刻的科學知識及嚴謹的科學思維方法, 便為學生讀懂常識性説明文提供了很好的文本。

二、學情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基本具備了自主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習並積累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練習自主解決,對於重點詞語的意思還需在課堂中給予一定時間,結合課文具體語境加以理解。

在閲讀方面,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閲讀方法。課前,教師可適當佈置預習作業,促使學生藉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地開展預習工作。這時的預習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還可以促使他們瞭解課文大意,進行質疑問難,並且適當搜索、閲讀相關資料,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更應注重思維訓練,加強品詞析句能力的指導,學習課文的寫作思路和方法:如抓關鍵詞語體會句子含義;學習閲讀常識性課文的方法步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重點句段的意思;表達閲讀後的獨特感受等。

在明理方面,學生對於保護生態平衡這一主題已有一定的體驗和感悟。但由於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學生要弄懂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複雜聯繫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需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教學設計予以解決,並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研究大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和情感。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主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海嘯、倒灌、風調雨順、起色、歉收、猖獗、顯而易見、規律”等詞語。

本課有三個生字:“嘯、苜、蓿”,還有若干個多音字,如“風調雨順”中的“調”讀tiáo;“淹沒”中的“沒”讀mò。五年級學生藉助課文中的拼音完全可以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但這決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字詞教學。高年級的字詞學習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應養成遇到不認識或吃不準的字,主動查字典自主識字的習慣;並在課堂上適時展開交流。

另外,對於“海嘯、倒灌、風調雨順、起色、歉收、猖獗、顯而易見、規律”等詞語,均放在課文具體閲讀環境中,各有側重地理解與積累。有的可在觀看錄象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如“海嘯、倒灌、歉收”等;有的可以查字典理解,如“風調雨順”等;還有的可以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如“顯而易見、規律”等。另外,課文中“奇怪”一詞有着多種含義,教師更應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義,判斷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分析一詞多義,體會其表情達意的效果。

目標二: 在默讀中思考,理解課文所介紹的幾種事物間聯繫,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以聯繫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默讀課文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五年級的默讀要求應相對於前面的學習有所提高,必要的指導不可或缺。教學時可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瞭解大意;默讀課文,圈劃詞句;默讀課文,質疑問難;默讀課文,進行批註等等。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默讀學習通過評價加以點撥。總之,單元目標的落實需紮實有效,且需在課內落實。

目標三:認識閲讀常識性説明文的一般步驟,初步體會作者語言表達的嚴謹。

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認識閲讀常識性課文的一般步驟:初讀, 概覽全文, 整體把握文章所説明的知識;細讀,抓住具體事例,理解重點詞句, 掌握有關的知識、道理, 並瞭解其説明方法。為此,課堂中可以設計了一系列語言文字的訓練, 滲透了語文學習的方法。課後,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小練筆,運用作者説明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

目標四:初步瞭解世上萬物之間存在着的簡單聯繫和複雜聯繫,懂得研究事物之間聯繫,掌握並遵循其規律的重要性。

學生對科學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在語文課上學習科普常識性的説明文, 是為了讓學生積累科學知識, 接受一些正確的科學思想。學生通過這篇文章的研讀,可以瞭解到世界上萬事萬物是互相聯繫的。我們只有研究它們, 掌握其規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這一科學道理。為此, 在教學中, 我讓學生觀看有關錄像, 聆聽老師解説, 默讀文章理解, 展開小組討論, 組織語言闡述, 讓學生自然、主動地接受新的科學知識及思想, 進而也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三點:

(一) 科學思維方式的巧妙滲透

用聯繫和發展的眼光去看世上的萬事萬物, 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也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

我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挖掘了教材的科技因素, 以“複雜聯繫” 為重點, 動用多種教學手段, 引導學生去探究“研究事物之間的聯繫, 掌握規律, 才能看準問題、做好事情”的道理。

蛇與莊稼是複雜聯繫, 我的教學由二個“奇怪”入手:—是洪水過後,莊稼歉收;二是放蛇入田, 莊稼豐收。這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弄明白,這究竟是為什麼。隨後,我讓學生觀看錄像“海嘯——水淹——蛇死——鼠狂——歉收”, 從感性上認識到是起決定作用的“ 中間者”——田鼠,把“蛇”與“莊稼”聯繫在了一起, 從而也就認識了何謂“複雜聯繫”。

貓與首着是更為複雜的聯繫, 我讓學生結合讀文設計“貓、蜜蜂、田鼠、苜蓿”四者之間複雜聯繫的示意圖, 又一次認識到了“貓”與“苜蓿”這兩樣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之所以會發生聯繫, 那是“蜜蜂”與“田鼠”起到了“紐帶”作用。

最後,本課的設計並未停留於“聯繫”的層面上, 而是上升至怎樣運用“聯繫”的方法把事情辦好, 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宣傳不隨地吐痰、植樹造林、治理“ 三廢”等的原因及意義。

(二)閲讀過程中貫穿表達的訓練

本課語言簡潔明瞭,前後語句的內在聯繫相當嚴密,文字表述是比較理性的。依據教材本身的語言特點,我感到應該把在閲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怎樣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揭示自然規律,作為本課語言文字學習的重點,使學生在動態的語言實踐活動過程中不僅明白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瞭解一些大自然的規律,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樣把自己所瞭解的知識、明白的道理清楚連貫地加以表達。

如“因為……所以……”是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多有接觸。在本課學習中,我要求學生在交流事物之間的複雜聯繫的時候,能用上“因為……所以……”把它們之間比較複雜的因果關係一層一層講清楚;在交流為什麼要宣傳“不隨地吐痰、植樹造林、治理‘三廢’的時候,能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進行清楚地表述。課堂上,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先自己準備説説,再課堂集體交流。這樣,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單純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通過這樣的語言訓練,學習關聯詞的用法,將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了學生自己的語言,進一步培養學生語言的邏輯性、連貫性、流暢性。

(三)在閲讀過程瞭解説明方法,嘗試拓展運用

閲讀常識性説明文有着一定的方法與步驟,這也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具體是指:初讀, 概覽全文, 整體把握文章所説明的知識;細讀, 抓住具體事例,理解重點詞句, 掌握有關的知識、道理, 並瞭解其説明方法。為此,我設計了一系列語言文字的訓練, 滲透了語文學習的方法, 尤其在精讀課文這一塊, 我利用錄像、投影等手段, 設計了讀文釋義、讀文換詞、讀文説句、讀文畫圖、讀文練説等練習, 講讀練三結合,學習説明文特有的語言文字, 理解課文闡述的科學知識和道理。

當代的語文教學不再是靜態的, 而是動態的。本課的教學將學生的視野由課本引向更廣闊的空間, 引導他們多讀書, 愛讀書, 會讀書。為此, 無論在講評、激勵, 還是教學末尾, 我都由課文到實例,到生活, 到課外書籍, 指導學生多閲讀, 多觀察, 多積累。生活中還有哪些複雜聯繫呢?最後,我引導學生到課外去讀書、上網、請教家長等,通過各種廣泛的渠道,收集相關資料,並模仿課文第1、2節的寫作方法,也來寫一寫複雜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