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常熟説課稿五篇解讀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25K

篇一:《生活中的快樂》説課稿

常熟説課稿五篇解讀

《生活中的快樂》説課稿

——《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一、教材分析

1、教學背景:五年級學生正處於人格成長的初期階段。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學生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較為安逸的物質生活,不但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甚至感動“慾求不滿”,總是不斷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讓自己快樂與興奮。總是希望別人都能滿足自己的意願,而忽視了自己對生活的積極投入,忽視了對真實生活、普通生活中快樂的感受和體驗。而這種偏差必然帶來行動上的偏頗,使得他們在生活、學習中出現諸多問題。因而必須通過教學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價值有個清醒、客觀的認識,從而增強自己的心理調節。本節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第一課“生活中的快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快樂,感受生活中的快樂,並指導學生學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可見,這課時是本單元學習的起點和支撐點,學生只有真正地感悟到快樂的真諦,他們才有可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才有可能學會正確地對待生活中的快樂與煩惱,才會讓挫折與失敗成為他們人生的財富與進步的階梯。這樣,才有可能讓本單元的主題——“成長的快樂與煩惱”得以凸顯和突破。因此本課題無論是在第一個單元還是在全冊書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及當代學生及本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什麼是快樂,感受生活中的快樂。

2、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快樂,並懂得珍惜生活。

3、能領悟到“快樂他人也快樂了自己”的快樂真諦。

教學重點:懂得快樂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教學難點:知道哪些快樂是最珍貴、最持久的。

教具準備:快樂樹、快樂調查表、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策略

1、教法選擇:(1)本課堂主要採用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的自主學習形式。(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2、學法引導:(1)“情感體驗法”;(2)小組合作法。

三、教學設計

1、教學流程圖:

課前互動—體驗快樂 導入新課—尋找快樂 凸顯重點—創造快樂 突破難點—感悟快樂 走向生活

2、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

這個課前互動,主要是讓孩子們説一句話“今天,我 (心情怎樣?),因為 ……”如: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站在這兒,跟同學們渡過愉快的四十分鐘!以這樣的兩三句樣句,讓孩子們對自己今天的心情做個“定位”,為這節課的成效檢驗打下基礎。

【活動一】:體驗快樂,感受快樂生活。

活動要求: “快樂”地欣賞《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題曲。聽聽這首歌的旋律,再想想以往那些妙趣橫生的畫面,你感受到“誰”是快樂的呢?它的快樂又是什麼呢?

(活動説明:快樂是因人而異的,各地各人的快樂感受都不一樣,為此通過這部舉國上下都喜聞樂見的卡通片,來喚醒孩子們內心的快樂情愫。)

(互動説明:在交流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對一些“快樂價值”進行導向,讓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對小羊們和大灰狼們的快樂有一個更概念性的認識。)

小結:它們太快樂了!因為快樂,所以它們健康;因為快樂,所以它們自信、聰明;因為快樂??快樂的好處太多了!所以,生活中,我們需要快樂!(板書:生活中的。提醒學生“活字怎麼寫?”)(通過這樣的板書,讓孩子們很形象地感受到:生活就要“活得”這樣“快樂”!)

【活動二】:尋找快樂,珍惜現有生活。

活動要求:在小組內交流課前完成的“快樂調查表”。

(活動説明:本堂課的“快樂大尋找”,主要是通過“快樂調查表”來完成,分“自己”“家人”“其他人”三類人調查完成,從最熟悉的自己到身邊的家人再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他人進行,使得孩子對不同類別人的快樂有一個較為廣泛的認識。這裏主要是用“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完成“快樂是什麼”的初步認識。)

(互動説明:在全班範圍內交流個人快樂時,教師要引導孩子領悟到各種各樣的快樂,如:“君子之樂”“成功之樂”“集體之樂”……)

小結:通過剛才的“快樂大尋找”活動,我們發現,快樂在哪兒呢?

市級思品展示課説課稿

——《我們的民風民俗》説課稿

常熟市顏港小學 陳惠紅

各位領導、思品教學的專家和老師:

大家好!

今天有幸在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思品教學,內心非常高興。首先,我要感謝市教研室金老師、程主任和世茂實小的領導和師生們,給我這樣一個學習、鍛鍊的機會,特別是能得到程主任的親臨指導,非常感動。説實話,作為市思品學科帶頭人,我覺得有些慚愧,分管着學校的思品教學,擔任着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平時對這門課的研究我傾注的精力不是很多。今天這堂課,與其説是展示,不如説是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探討和切磋。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其主旨是:源於兒童的社會生活、貼近兒童的社會生活、引導兒童的社會生活、迴歸兒童的社會生活。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品德課堂,力求兒童的學習過程成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為其完整心理結構參與的過程。對於兒童來説,他們受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生活。基於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品德課堂的理解,今天我執教的這堂課努力把自己作為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課前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採風家”進行網絡搜索、查找和整理資料、採訪等,對傳統節日、民風民俗有初步的認識,課堂上通過交流、共享、創新構想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共鳴,致力於讓學生充實地過好這一次的教育生活。

今天我執教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思品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我們的民風民俗》,這一課有三部分內容:傳統的節日、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傳統的文娛活動。由於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比較廣,需要兩課時完成。今天我執教的這一課時就安排了“傳統節日”並適當穿插“傳統的文娛活動”如舞龍、舞獅、放風箏等。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春節、端午、中秋等幾個主要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感受我國獨特的民族文化。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民風民俗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圍繞以上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

我以談話送粽子的形式引出馬上到來的端午節,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進而引出課題和傳統節日。接着讓各小組竟説知道的傳統節日和具體在哪天,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使接下來的教學緊密圍繞“走進中國節” 這一主線討論幾個節日的民風民俗。

二、活動:走進中國節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重頭戲,我設計成兩大塊,先以春節引路,安排了“漫畫春節”引領學生走進“風俗園”交流春節中我們這裏的各種風俗,然後走進“心語軒”傾聽外地的人們回家過年渴望團聚的心聲,並鼓勵學生設計自己心中的過年方式。通過這些教學,從總體上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形成了許多獨特的習俗和文化,寄託着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學生在這些教學環節中一方面在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拓展,另一方面又在設計過年新方式時將傳統和現代巧妙結合起來,體會到傳統節日中傳遞的濃濃親情及傳承的千百年的傳統文化。

對於其他佳節的瞭解,我安排了第二個板塊——“佳節絮語”。 教材上只列舉了春節和端午節兩大傳統節日,課前根據大量的資料蒐集,我在這方面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列舉了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我們這裏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為了使活動形式多樣話,我安排了看圖猜節日、小組共享蒐集的資料、集體交流信息、“民風民俗小測驗”這幾個教學環節。這幾個環節安排注重課堂是一個動態的生成,全員互動,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收穫。

比如今天在課上學生從傳統節日的傳説、風俗、童謠、古詩等方面進行了橫向的交流,較大限度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整個環節中,內容上我沒有照本宣科,對春節的來歷,年的有關傳説、除夕夜怎麼過等都沒講。直接關注學生的社會生活,我們這裏的春節和年是兩個概念,不像北方從臘月到元宵。而且,作為老師,不僅是教材的實施者,更是開發者,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實施建議: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在學生的座位安排上,我改變了一般學科的課堂排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就坐便於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也體現思品教學具有的親和力和人文關懷。在激勵機制上,我鼓勵學生有類似小組形式的比賽,也有針對個人的發“紅包”、“中國結”等富有節日風俗的獎品,意在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願學、樂學。

三、總結延伸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絢麗多彩的傳統節日及民風民俗有很多,不是一兩堂課就能講完的。因此,我選取了最貼近我們學生的漢民族的幾個主要的傳統節日風俗入手。即使是主要的節日也有側重,春節最隆重,放在首位,花時較多,其次是學生喜歡的中秋、端午,其他節日則相對略講。為了彌補學生課堂上掌握內容的侷限性,我設計了“實踐探索”,提供學生幾個網站,讓他們課後繼續學習、瞭解,既是本課內容的延伸,也為教學下堂課內容做好準備。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一點設想和嘗試,當然,在課堂操作中留下了不少遺憾,比如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還不夠多,教學語言、教學機智等方面有所

篇二:説課稿

《八音刀》説課稿

龍口一中C區 韓志兵

 一、文本與學情

《八音刀》是80後作家邵孤城的小説,邵孤城,男,1980年生。2004年開始小小説創作,作品散見於《小小説選刊》《微型小説選刊》《百花園》《芒種》《北方文學》等刊物。現居古城常熟。

現代社會需要現代精神,更需要對社會人生的辨別思考能力,這些需要都可以圍繞文本和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實踐。因此,抓住這一契機,運用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掌握字詞,識記作家作品,瞭解邵孤城小説的特點,瞭解與“八音刀”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這些是打好基礎,擴展知識面的重要途徑。

2、能力目標: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説情節,概括小説主題,賞析小説的特點及寫作用意。這是本文的重點目標,目的是讓學生讀文本,通文意,品文情,為提高語文素養服務。

3、情感目標:通過分析剃頭張父子的形象,啟示學生如何做人。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三、教法與學法

教師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老師的點撥是必要的。這節課施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採用誦讀法、小組討論法,並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總體思路:本課的教學安排是利用課下自讀文本,解決字詞,通過學案提供材料瞭解有關背景,用一課時訓練思維和表達,陶冶情操,啟迪思想。

第一個環節 ,導入:中國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在這場戰爭中,許許多多的熱血志士懷揣英雄使命重上抗日戰場,用血與火之歌,譜寫生命的輝煌。同時,也有許多的小人物,用自己的生命書寫着屬於自己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如最近熱播的《火線三兄弟》《上陣父子兵》等影視劇中的小人物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小説《八音刀》,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第二個環節,解讀文本:

活動一:整體感知

1、讀文本,在學習小組內檢查字詞、梳理小説情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整體把握文意。

活動二:問題探究(小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一、重點突出作者的80後背景,可與郭敬明等青年作家作比較。

現代的社會很浮躁,現代的青年作家多描寫校園愛情、魔幻等題材,抒發憂傷、叛逆、頹廢等情緒,表面上看,作品個人化色彩濃厚,實際上這是一種偽自我,在賣弄個人的同時,背後都有種揮之不去的銅臭味。像邵孤城這樣的能以思考的狀態平靜地寫傳統寫歷史的作者已經很少見了。

二、這篇小説的主題探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歸納:

1.傳統技藝的精妙絕倫。2、傳統精神的重塑與迴歸。3、小人物在困境中的取捨與掙扎。4、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

三、作者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主題?

我們這個時代,過分追求經濟利益,過分突出個人,年輕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處於迷失當中,精神空虛,有必要選擇這樣一個主題來引起人們的思考。

四、作者是怎樣表現這個主題的?

1、通過塑造剃頭張父子這樣的人物形象來展現

2、通過巧妙的情節來展現。(題目的作用,伏筆的運用,結尾的去留)

五、作業

利用假期觀看《火線三兄弟》,寫出影評,從人物形象及劇情着手。

六、板書設計

八音刀

人物形象分析 剃頭張(父與子)

情節安排

板書設計展示出文章的脈絡結構,反映出學生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力求簡潔、直觀。

篇三:《嘀哩嘀哩》説課稿

《嘀哩嘀哩》説課稿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形態和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今天我以小學音樂第六冊選學教材《嘀哩嘀哩》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現代教學思想及教學策略。

一、教學理念

藝術課程作為一門新課程,是在已有的音樂、美術分科基礎上構建的一門新課程,從傳統的分科教學轉變為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和融合。本課是從音樂切入的藝術課,讓學生在欣賞、節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學習音樂,表現音樂。讓孩子們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體驗春天的美麗景色;並綜合了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藝術課堂教學呈現勃勃生機,充分反映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兒童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尋找春天的足跡、迎接春天的到來。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歌唱美麗的春天,抒發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嘀哩嘀哩》又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有的學生已經會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把握也有一定的能力。針對這首歌曲,最主要的就是運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幫助學生準確的演唱歌曲“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有難度的樂句。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和靈活清晰的咬字吐字,表達春天來臨時歡欣喜悦的心情。

技巧目標:使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主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經過調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在幼兒園、校園廣播、以及一些VCD光盤上經常能欣賞到這首歌曲。所以大多數學生都能哼唱這首歌曲,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全唱對,因此我的設計教學重點為:引導學生以輕快的聲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達對春天的熱愛。難點是:引導學生以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X X X X X ∣ X X X X O ∣X X X X X ∣X X X X X—‖這一樂句。 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 嘀哩哩 嘀哩 嘀哩嘀哩 哩

三、設計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更多關注學生行為狀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合作,激發學生真情投入和創新參與。教學一開始和學生一起欣賞一些關於春天的圖片,讓學生一開始就接觸到春天的氣息,然後再進行歌曲教學等教學活動,最後,教師提供多種參與情景、條件使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機會,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來創作表現春天。使學生對歌曲、對春天有新的認識,真正體會春天的音樂,春天的快樂。

四、説教法學法

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所以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音樂新課標規定把態度、情感、體驗放在首位,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由於此次執教的是唱歌課,所以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了以下教法:

1.教學方法:

(1)情境設置法:設置春天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作畫法:把美術課融入到音樂中去,符合藝術課程的標準,通過作畫讓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3)小組討論法:分小組討論創編歌詞、舞蹈等,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4)聽唱法:在學習歌曲中用聽唱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便於學生學會歌曲。

2.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法:分小組討論歌詞和舞蹈的創編,讓每個學生都互動腦筋,團結、協作的進行創編。

(2)自主學習法:利用學生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喜愛的活動,即喜歡跳舞的跳舞,喜歡美術的畫畫

(3)模仿法:用模仿小黃鸝的叫聲,讓學生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4)創造法:自己創編舞蹈、歌詞等,不僅讓學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直接問:現在是什麼季節? 學生回答:春天。

師:“春天來了,我們周圍的事物都發生了哪些的變化,你能用語言描繪出這一切嗎?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説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用語言來描繪美麗的季節 生1:樹木長出新的嫩葉,大地綠了,花兒開了。

生2:天氣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動物醒了,燕子飛回來了,青蛙嘎嘎叫。……

瞧!美麗的春姑娘已經飛進我們的教室,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她吧。

出示課件:春的景色圖片展示,背景音樂《嘀哩嘀哩》

學生活動:觀看圖片,並可以隨着音樂的節奏輕輕晃動身體和頭。

[設計意圖]:讓學生沉醉在歡樂的氣氛中,一副副美麗的畫面,成為連接學生與歌曲情感的紐帶和橋樑,同時也能通過畫面感受到歌曲的藝術美,從而引導學生情隨意走,層層深入,步步昇華,達到審美教育的教學育人、寓教於樂的目的,提高教學效益。

2.奏練習(解決難點)

看到那麼美麗的春天,你想不想用歌聲來表達你的心情呢?(學生:想)可是老師現在遇到了一個困難,不知你們能否幫助老師來解決。

出示:

X X X X X ∣ X X X O ∣X X X X X ∣ X — ‖

(1)學生先自己試一試。(教師指出八分休止符)

(2)指名打擊。

(3)教師示範。

(4)全班齊打。

(5)出示小黃鸝:模仿小黃鸝叫: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 0 嘀哩哩 嘀哩哩

[設計意圖]:藝術課程以學生的心理髮展為前提,強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文化背景、科學認識的緊密聯繫。本環節的教學用“小黃鸝” 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唱節奏”和打節奏,把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有聲有色”。

3.學習歌曲

小朋友真聰明,幫老師解決了難題。為了表示感謝,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關於春天的歌曲,名字叫《嘀哩嘀哩》。

(1)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春天還有什麼景色,播放《嘀哩嘀哩》的MTV,

(2)看了以後問學生,春天在哪裏呢?(學生回答)剛才我們在欣賞的時候,老師就發現一些同學忍不住唱了起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隨音樂唱歌曲吧。

[設計意圖]:在這裏教師沒有按照一句一句的教唱,因為大多數學生對這首歌曲較為熟悉,加之在欣賞MTV時很多學生已經忍不住唱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的慾望非常強烈,教師強行壓制這種慾望也就是壓制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這裏乾脆讓孩子們唱起來,一則順應他們的心

理,二則便於教師從孩子們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於教師下一步的教學。

師:剛才唱了《嘀哩嘀哩》,你認為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認為應該用 什麼樣的聲音來表現歌曲呢?引導學生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唱,就像小黃鸝的歌聲一樣。師範唱後,學生演唱。

[設計意圖]:在第一遍演唱的時候,依然有幾個學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後十六分音符。所以在這裏教師再進一步的範唱提示,同時也通過此句範唱來引導學生如何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4.展示春天

(1)小朋友喜歡春天嗎?那麼你還想用什麼方式來表現春天呢?

(分組創作:畫畫、舞蹈、編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反饋

每組派一個代表展示自己組的作品。

畫畫的介紹自己畫了些什麼,從哪裏看出來“春天”來。

舞蹈的可以表演給大家看。

編詞的,根據自己創編的歌詞唱一唱,再鼓勵大家一起唱一唱

[設計意圖]:如何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歌曲,我認為僅僅學會歌曲是不夠的,教師還應深挖教材中藴含的更深層的東西。這首歌曲中三段歌詞類比性的寫法,便於學生對歌詞的創編,加之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也不少,教師更是把精心蒐集到的素材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聲、畫並茂,強烈的刺激着學生的感官,激發着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綜合能力。

5.總結

小朋友們真棒!有關春天的藝術作品還有許多,小朋友可以通過上網、書籍、蒐集學習,

開闊自己的視野。春天裏處處有美景,春天帶給了我們喜悦、快樂。讓我們更加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吧!

六、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實踐,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音樂與活動是溝通的,給予自由的音樂想象空間。音樂最具不確定性,解釋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樂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想象、解釋,來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體現人的個性。在教學中我儘量為學生提供這樣的自由。畫畫、舞蹈、創編歌詞等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因而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這種音樂活動過程的展開,以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給他們探究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造。

當然,這節課中還有不足之處,教師是否能在教學的難點部分再做深入的講解,或是能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不會容易忘掉,

而學習的積極性也將更高。教師對一些重要內容處理的還不夠好,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和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篇四:大班數學活動:條形統計圖説課稿

大班數學活動:條形統計圖説課稿

常熟市滸浦學校幼兒園 馬曉文

一、説教材。

有一次幼兒在活動時把大小、顏色、式樣不同的鞋子都分類擺放,還分別數出數量,比較多少。由於沒有記錄,很快孩子們把數了的數量就忘記了。有的幼兒就想出了用數字記錄,還有的想出排小棒、畫圓圈等方法來比較多少,但由於沒有標記,東西一多孩子們就顯得無序了。於是我就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條形統計圖》,組織孩子們來商量討論用什麼方法記錄最簡單又一目瞭然。

二、説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材的內容,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條形統計圖,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願與同伴合作,學協商、學分工。

根據目標,我將“初步瞭解條形統計圖,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作為活動的重點,而把難點確定為“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為此我做了如下準備:

1、白板課件、繪圖工具下使用的條形統計圖、實物投影儀。

2、白紙人手一張、紙質條形統計圖每組一張、記錄用的筆每組一支。

3、旅遊目的地圖片、出行方式圖片、星星卡片若干。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有:多媒體課件法,情境教學法,我將整個活動用現在比較熱門的旅遊作為活動的一個背景,把需要統計的小動物圖片分散在白板上,通過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利用繪圖工具塗色方面的便利,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有效地幫助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還運用了提問法、示範法、操作法等教法。 學法有:多渠道參與法、討論交流法、小組合作法、記錄法等。

四、説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老師以導遊的角色開始活動,出示小動物們雜亂地出現在白板上的畫面,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第二部分: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老師提問:這些小動物分別有幾隻?引起幼兒思考:需要將小動物分類排整齊才能準確地點數出動物們的數量。在這裏,我示範將一種小動物排列整齊,然後充分利用白板的交互特性,請個別幼兒利用白板筆到白板上來將其他小動物分類排列整齊,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在給動物排好隊以後,遷移幼兒已有的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小動物的數量進行記錄,將記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幼兒的想法肯定有很多種,挑選幾種比較典型的方法,通過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請幼兒猜測其記錄結果,再由幼兒自己講述,瞭解哪種記錄方法比較簡單明瞭。

3、老師提問:怎樣能夠不用數數就能看出哪個動物最多?哪個動物最少呢?引出本次活動的重點——條形統計圖。

第三部分:仔細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這一部分主要是為了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初步瞭解條形統計圖,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首先,我出示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請幼兒來説一説:在圖上有什麼?與之前的記錄表有什麼不一樣?在哪裏見過這種統計圖?引起幼兒的注意,初步瞭解條形統計圖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這裏,我使用了隱藏起來的突出顯示器,讓幼兒能夠更加明確地理解橫座標和縱座標分別代表的意思。

接着要向大家介紹條形統計圖的記錄方法,點擊出原來隱藏好的動物標記,讓幼兒清楚在進行記錄的時候標記是放在什麼位置的。另外,我還使用了繪圖工具來進行記錄。之前我也想在白板上面製作一張條形統計圖,然後用填色功能進行記錄,但是以我的能力來説,在白板裏面製作這張表格會耗費很多的時間,做出來的效果不一定好,於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繪圖工具的填色功能,兩種軟件同時使用,左邊展示白板,可以讓幼兒隨時點數動物的數量,右邊展示繪圖工具,點數好動物數量以後直接用填色功能填出相應的數量。比如説,我要統計小狗的數量,我會在橫座標上做好小狗的標記,數到小狗有5只,然後在小狗上面的座標上填上五格顏色,請幼兒跟我一起邊數邊填。

老師示範的記錄方法比較直觀,幼兒看了以後應該已經會使用了,剩下來的兩種動物可以請個別幼兒來嘗試進行記錄,如果有錯誤的地方,我可以及時利用工具將顏色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與幼兒一起重新記錄一次。

最後通過觀察記錄結果,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通過條形統計圖上條形的高矮,一下子就能清楚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

第四部分:小組合作,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請幼兒回憶條形統計圖的記錄方法:記錄標記——在標記上方的條形中記錄相應的數量。在個別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不一定每個幼兒都能記住記錄的方法,所以在操作之前,必須再跟大家一起重申一下整個記錄的過程,幫助幼兒順利完成接下來的操作活動。

2、分組進行記錄。記錄的內容與本次活動的主線——旅行相關,準備好相應的圖卡,第一組記錄旅遊目的地,第二組記錄出行的交通工具,第三組記錄住宿旅館的星級。以分組形式來進行記錄,可以鍛鍊幼兒的團體合作意識,激發幼兒與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的意願,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習怎樣合理分工。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地提醒幼兒記錄的步驟。

3、交流分享。在操作過程中,幼兒一共分成六組,有兩組統計的是同樣的內容,這個有利於檢查統計結果的正確性,如果統計結果有不同,那肯定是有一組統計錯誤了,這樣老師就可以抓住不同的地方,與幼兒一起檢驗結果,通過條形統計圖的統計結果,幼兒能夠很好地感知出數量的多少。

五、結束活動,首尾情境呼應。

活動結尾處,以小動物們要回家準備旅行中的東西為由,結束本次活動。

篇五:月光啟蒙 説課稿

月光啟蒙説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月光啟蒙 》

一、整體分析説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講故事、唱童謠和猜謎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這是一篇語言訓練、思想薰陶的好教材。

 二、三位整合説目標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高年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文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多音字。能聯繫上下文,體會“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3、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從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的情景中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生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三、提煉優化説教法學法

堅持“教為學服務”,堅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我緊密結合課文的特點,運用以下幾種教法學法:感情朗讀法、情景渲染法、圈劃批註法、合作交流法等。

四、聯繫實際説教學準備

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查找作者資料和常熟本地童謠,讀通全文;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五、版塊推進説流程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

開課之前我播放常熟本地童謠,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其獨特的形、聲、景扣動學生的心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第二板塊:導入課文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回顧月下的情景,説説從月下的情景中得到的感受,為後面感悟母親的形象做鋪墊。我這樣設計是因為直觀的畫面對學生造成直接的視覺衝擊,清晰明朗的畫面,學生能夠充分感受。

第三板塊:學習唱歌謠部分

(1)為了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體會感情,在朗讀時,自己充分利用多媒體畫面,指導學生朗讀。再如我教課件出示歌謠並播放,從歌聲中直接感受母親的歌聲美,並説説作者是怎樣寫出母親吟唱聲音的美妙的?這裏以直觀

豐富的資源為依託,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設計的高效性。

(2)指名答,相機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讓學自由讀一讀,重點抓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甜甜”“ 深情”“輕輕”““芳香的音韻” 來體會母親的歌聲特別動聽。學生説到哪個,教師相機點紅,這樣直觀的呈現學生就非常清楚哪些是關鍵的詞句,使教學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3)把這句話改成一首小詩來讚美母親,出示小詩,指名朗讀,教師及時評價。

(4)想一想這兩首歌謠寫了什麼,如果你是作者,你又能體會到什麼?

(5)知道母親是在一天的勞動後給我們唱歌謠,相機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抓住“忙” “洗”“換” “摟”“唱”體會母親勤勞、慈愛的形象,學生説時教師相機點紅,告訴學生這些紅字都是動詞,通過人物動作來體會人物形象。

(6)瞭解黃河孕育的歌謠文化,知道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我開始由“混沌”到“豁然開朗”,這兩個詞顯紅,明確重點。

(7)配樂齊讀,出示歌謠播放音樂,利用多媒體中的音樂,激發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課文內容不同,運用的多媒體課件也不同。在寫景、寫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樂,來烘托、渲染氣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板塊:學習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部分

這三個部分請同學們自主閲讀,讀完後選擇最感興趣的進行交流,這樣實現了新課標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

指名答,教師相機選擇進入相應內容:

1、學習講故事

讓學生知道母親通過一個個故事啟迪着我的想象,理解母親的形象美,出示句子,抓住 “玉石雕像”一詞體會母親的美並相機點紅。為何會像呢?

當學生説出原因後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意境美,母親的形象美,為理解這樣比喻的作用打下基礎。

2、唱童謠

出示三首歌謠,讓學選擇最喜歡的一首童謠讀一讀,同學互評,在互評中知道歌謠歡快活潑的節奏,教師引導全班拍手讀。

3、猜謎語

出示母親給我猜謎的情景,讓學生同桌互讀,“你真笨”“笑着説”體會母親對我濃濃的愛,並相機點紅,告訴學生這裏是通過抓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感悟人物形象的。

第五板塊: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結合板書)母親用歌謠、故事、童謠、謎語把幽默風趣、充滿智慧的想象伴着月光給了我,讓我得到了啟蒙。課文最後我滿懷深情地寫道: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出示最後一節)讓學生自己深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懷念之情。再聯繫全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的內涵。 一節課上得好壞、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有無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僅藉助於傳統的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目的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可以變複雜為簡單、變困難為容易,變抽象為形象,更易突出重點和難點。

2.鏈接課外資料:母親因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記憶,(出示母親圖片和作者書寫片段),並用音樂渲染情景,這樣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既可以大量節省教師講課、板書的時間,又可以使教師傳授更多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並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件出示“母親,——(我想讀你説)”,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體悟,將他人的問題轉化為自己的新思考,從而活用了教材,收穫着創新的快樂,所以課件的呈現使之成為了可能。

3.作業佈置直接課件呈現,方便學生的記憶。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感激母親 懷念母親

課題下面書寫四個課文內容的小標題,最後點出課文中心思想,不但梳理了文敍,而且突出了重點,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七、多媒體設計思路

《月光啟蒙》兼具音韻美和繪畫美,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啟發、豐富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民謠童謠生輝,為課堂增色,能極大的活躍課堂氣氛。為實現這種教學設想,我製作了21張幻燈片,整個課件母版為課文插圖,這樣的背景板能夠讓學生時刻進入課文情景。具體內容及使用情況如下:

1、運用多媒體圖片展示再現情景,調動豐富學生的想象,體味優美意境。

2、運用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置身情境,緣景明情。

3、運用多媒體呈現課文內容,讓學生直觀清晰的把握重點詞句。

藉此機會我也談談對這節整合課的反思與收穫:

通過這節課與信息技術整合這節課的設計與實施,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平時的教學中採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帶來的諸多好處。同時提升了自己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不再覺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可有可無,而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了自己教學手段,尤其在突破重難點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徹。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加堅定的使用更多更好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豐富課堂形式。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