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初中音樂説課稿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2W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音樂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音樂説課稿九篇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陽光路上》是花城出版社義務教育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六課的一節唱歌課。歌曲為四三拍子,速度為小快板,通過聆聽音樂作品,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方式與和諧統一,並能夠感受歌曲中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提高了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瞭解與探究音樂。

二、説學情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於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瞭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覆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着重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並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教師要講通過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陽光路上》,感受歌曲中表達出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運用模仿、合作的方式,提升音樂的表現力。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技巧,並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難點是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技巧。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新課教授——拓展延伸——教師小結,點題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會用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祖國媽媽即將迎來她的生日,大家想送什麼樣的禮物給我們的祖國媽媽呢?學生自由發言後,我會給予鼓勵性評價並總結後順勢導入新課。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陽光路上》,並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歌曲/樂曲的情緒是抒情且激昂的,速度為小快板的。隨後我會向同學們介紹歌曲創作背景的相關知識,輔助學生從宏觀角度來整體的瞭解歌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教師彈唱歌曲、學生跟琴哼唱等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按照學習“旋律-歌詞-加歌詞完整演唱”的步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反覆記號以及二聲部。其中,反覆記號對於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説已經有所涉獵了,因此只需要帶領同學們進行簡單的回顧即可,但二聲部演唱的和諧統一對於他們來説把握還不夠準確,在這裏我會選擇講授法等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並解決問題。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後,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在拓展提升環節,我會請學生們自由分享關於祖國相關的歌曲,請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為今天所學習的這首歌曲編創打擊樂器伴奏,隨後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這樣設計,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草原牧歌》是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以蒙古族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弘揚民族音樂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傳承音樂文化過程中增強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意識。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銀盃》屬於民歌中的風俗類歌曲酒歌。曲調短小、節奏整齊。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音樂歡快、熱情。

二、【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模唱學唱《銀盃》,指導學生運用律動和固定節奏性伴奏等多種手段體驗多聲部音樂形式,並能夠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2、知識與技能:通過學唱《銀盃》和對比欣賞《牧歌》,瞭解長調、短調的音樂特點,並學會分辨長調與短調;瞭解民歌,知道一段體結構,會劃分樂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銀盃》體會歌曲的意境,瞭解蒙古族的音樂文化及獨特的藝術特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瞭解民歌一段體,區分長調與短調。

難點: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裝飾音和大跳並能用固定節奏型為《銀盃》伴奏,體驗多聲部音樂形式;

四、【學情分析及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七年級新生,根據他們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我採用奧爾夫教學法、克洛茲教學法和柯達依教學法三大系中的聲勢律動、體態律動和柯爾文手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聆聽、律動、表現中感受音樂的快樂。

五、【教學策略】

本節課我以銀盃為主線、牧歌為隱線,讓學生了解長調、短調,在對比中瞭解音樂。從橫向、縱向、縱深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橫向是歌曲的結構脈絡;縱向是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縱深是歌曲的相關文化背景。

六、【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迅速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課堂氣氛活潑。

1、(播放《吉祥三寶》)提問學生:吉祥三寶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老師與學生一起做互動遊戲。(學生拍切分節奏xx·,教師舞蹈動作)。

[設計意圖]看似簡單的律動設計,調動了學生對聽覺、視覺、動覺的體驗,為下面學習歌曲中的切分音和固定節奏型伴奏做準備。

2、互動遊戲

1、互動(一)

剛才我們體會了蒙古人民的熱情,下面我們就到大草原蒙古包裏,去感受一下那裏熱情的氣氛吧!(板書:《草原牧歌》)

在這裏主人會用銀盃為你捧上一杯香甜奶灑,請你先聞一聞,再由衷地讚歎一下“啊!”讓學生跟我一起做。

··4/4·6---|7---|i---|

·······啊······啊······啊

(目的是找到假聲的歌唱位置,用真假聲演唱歌唱)。

2、互動(二)

4/4·2121·-|2121·-|2121·-|2121·-|

··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

律動··舉杯··········敬酒········飲酒·······舉杯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舉杯、敬酒、飲酒、舉杯,演唱賽勒日賽,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裏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用切分節奏2121·-做伴唱,為下面學習歌曲《銀盃》做準備。

接着播放音樂《銀盃》伴奏,學生邊長唱邊做動作。

[設計意圖]在有趣的互動中,學生聆聽旋律,就是本節課的新課《銀盃》

在剛才學生興趣正濃厚時,導入今天的歌曲《銀盃》。

(二)、感知體驗

1聽錄音

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短調歌曲,節奏短小、情緒歡快

通過聆聽《銀盃》錄音,思考:

1、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2、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3、歌曲分成幾個樂句?

情緒是:熱情的、

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一首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宴歌

每當節日聚會、招待賓客的時候,主人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重、尊老愛幼、提倡團結的格言警句。

2、教師範唱

分析兩句“賽勒日外咚賽”在情緒上有怎樣的變化?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裏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

3、體態律動

學唱歌詞,情緒處理

a引導學生用描述故事開頭的感覺唱好第一句;

師:第一句我們演唱的感覺就像講故事的開頭描述語言一樣,相對來講比較平靜,但是要能吸引人。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感覺再來唱唱。

b通過律動“舉杯”—“接杯”—“喝酒”的動作來學唱歌曲第2、3、4句歌詞。

師:用“開心”的感覺唱好第二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師:蒙古族主人在敬酒的時候,要把杯子舉過頭頂,因此我們一起邊唱邊把杯子舉過頭頂。

c用“興奮”的感覺唱好第三句歌詞;

師:唱“朋友們”這句時,客人要接過杯子放在胸前;唱“歡聚一堂,敬請乾一杯”時,要求學生向旁邊的朋友們相互碰杯並把酒喝完。用喝完把杯子翻轉過來的動作解決下滑音的演唱。

d用“祝福朋友越來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3、體態律動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蒙古族歡快、熱情、豪爽的情緒,體會歌曲的意境

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同學相互間倒酒、敬酒、一杯見底、一干而淨)

(三)、自主探究

1、用歌唱的位置按節奏朗讀歌詞,感受蒙語的發音,同時解決節奏問題

2、分析情緒的變化

A:第一句我們演唱的感覺就像講故事,娓娓道來,相對來講比較平靜,

·B:用“開心”的感覺唱好第二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c第三句用“興奮”的.感覺唱;朋友飲酒一杯見底、一干而淨的好爽

朋友們,聚一堂,敬請乾一杯

d祝福朋友越來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演唱歌曲

(1)教唱曲譜

教師演唱曲譜,學生跟唱,並運用科爾文手勢,解決歌曲中的大跳。

②從聲音情緒上解決大跳音程的演唱。

······(師引導學生用“情緒熱情地、高漲地、高興地”的感覺演唱大跳音準)

(2)跟鋼琴反覆學唱歌曲·

從小聲的跟唱、模唱到大聲演唱

(3)請同學們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特別的熱情豪爽?因為有了裝飾音,旋律更加優美、富有韻味。

如:前倚音:美酒,更能體現蒙古人民的熱情,下滑音:一杯,感覺方法看到了蒙古人民喝酒時一飲而盡、一杯見底的豪放。

解決了歌曲中的難點裝飾音,讓學生在模唱中體會到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韻味,就可以自信、大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

4、多聲部伴奏

為了學生能夠運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結合課前互動,我加入了簡單地多聲部的的伴奏。根據新課標重視並着力加強合唱教學要求,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

伴唱:·0000|0000|0000|0000|賽勒日賽-|賽勒日賽-|

聲勢: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

律動:舉杯····敬酒··· 飲酒····舉杯

··· 拍腿交叉|拍手捻指|

措施:1、學生演唱歌曲,唱到“賽勒日外咚賽”時,加入固定節奏性伴奏,還可以逐步加上聲勢。方法有:先是老師為學生伴奏師生合作、逐步過渡到小組合作、生生合作,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設計意圖】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以音樂為載體,加入了簡單地多聲部的的伴奏使學生從聽覺、視覺、動覺進行感知,演繹歌曲,體會歌曲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從而豐富了學生的體驗,。這就是我的課堂極簡中的豐富。

(四)、展示合作·多種形式的演唱

有了前幾個環節豐富的鋪墊,加上學生從始至終都在參與體驗,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表現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展示:運用多種演唱方式來表現歌曲的方法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預設效果:學生可能會運用領唱、齊唱、對唱,再加入固定節奏型伴唱和打擊身體、拍手、律動等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合作展示,使學生體會情緒由薄到厚的音響效果。可能會把歌曲演繹的豐富而有靈動。

(五)、拓展延伸

1、對比欣賞長調歌曲《牧歌》

分析兩首音樂的異同

相同點:蒙古族民歌,一段體結構,由兩個樂句組成的

不同點:

節奏、速度、情緒

·2、長調與短調

觀看《快樂大本營》中蒙古族長調與短調視頻,討論總結出長調與短調的特點:

長調:節奏自由·旋律優美·····抒情·悠久綿長

短調:節奏整齊·旋律起伏較大·熱情的·緊湊熱烈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視頻,讓學生總結出長調、短調的特點,體驗到音樂的相關文化,開啟“多維度”思考和體驗的音樂思維能力。

(六)、檢測評價

1、聽辨長調、短調

聆聽《遼闊的草原》、視唱《嘎達梅林》,寫出他們分別屬於長調還是短調;

2、課後延伸·教材p31課後作業

用彩筆在《嘎達梅林》的樂譜上標出樂句,説説這是由幾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

3、總結:民歌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具有流傳性。

在《銀盃》音樂中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3

使用教材:《梁祝》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初級中學音樂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欣賞音樂,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闡述説課的內容。

一、説教材

(一)本課教學內容

欣賞《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學唱愛情主題《化蝶》。

(二)本課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在借鑑歐洲協奏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上,以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格,塑造了鮮明、感人的音樂形象,成為中國交響音樂民族化的成功之作,並以其中華民族鮮明的風格特點,得到國際公認。

(三)教材重點、難點

理解主要音樂片斷的含義、視唱愛情主題為本節課重點;使學生理解奏鳴曲式結構特點為本節課難點。

二、説學法、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特點,這節課主要運用以下學法:

1、在良好的問題情景中,自主地欣賞《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2、理解樂器運用形式,與作品內容有着緊密聯繫。

3、認真感受樂曲中不同節奏速度變化,對不同主題中能正確區分判斷。

4、積極討論,大膽設想故事結局,引申音樂的尾聲發展。

教法與設想:

運用多媒體、錄音機、磁帶這些教具欣賞、講解結合,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展開聯想,領悟主題,感受作品精神內涵,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探索創新。

三、説教學過程

本課本人的教學思路為:組織教學----欣賞音樂----講解分析----課堂小結----課堂作業

1、讓學生先欣賞感受、聆聽《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2、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創作時間、名詞解釋及奏鳴曲式結構圖解,並讓生自由討論什麼是奏鳴曲。

3、進行音樂作品完整欣賞

4、教師講解、引導、小結。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描述樑、祝二人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憤怒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深切同情。

5、課堂作業

(1)分組討論,設想音樂結局。

(2)視唱愛情主題。

附板書設計:

梁山伯與祝英台

(1)曲作者:何佔豪陳鋼

(2)創作時間:1959年

(3)題材:民間傳説

(4)素材:吸取越劇中曲調

(5)體裁:奏鳴曲

(6)名詞解釋

曲式:是指音樂作品構成統一整體和各部分的結構規律,包括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主題和非主題成分的組合及其調性的佈局。

協奏曲:一種獨奏樂器和樂隊協調演出的大型樂曲。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念故鄉》,感受作者濃郁的思鄉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2、知識技能目標:瞭解作曲家生平和相關文化,激發學生用富有感情的聲音來演唱《念故鄉》。

3、過程方法目標:設情景法教學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小組合作討論的表現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探索學唱歌曲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並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思念故鄉的情感。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有感情、有力度變化的演唱歌曲及唱準附點音符的時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以情感為紐帶,做好組織教學。)

課前播放歌曲《故鄉的雲》

二、導入新課:

1、初聽《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樂章的第一主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吧!

談話:我們初次感受了這段音樂,感受到它的力度?速度?節奏?旋律?

討論:音樂有什麼特點?(從音樂要色上分析) 音色呢?

2、簡介 英國管

3、再次聆聽

討論:我們感受到怎樣的情緒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呢?作曲家在抒發着自己怎樣地情感呢?

三、簡介作曲家及樂曲背景

師:作曲家是誰?為什麼會有則樣的情緒呢?

1、德沃夏克

捷克作曲家,出生於不拉格附近的農村。他從小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因家境清貧,沒有條件上學,工作多年後有了積蓄,才獲得進入拉格附音樂學校學習的機會。1890年,他受聘於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音樂理論,1892年應聘赴美國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代表作品除《新世界交響曲》外,還有歌劇《水仙女》、《大提琴協奏曲》、《斯拉夫曲》及聲樂曲《母親叫我的歌》等

2、樂曲背景介紹

四、歌曲教學

1、出示課題《念故鄉》

師:他的美國學生給這段迷人的旋律加上了歌詞。

2、聆聽歌曲《念故鄉》

請學生談談聽後感受

3、學唱歌曲

①用“la”哼唱旋律,感受音樂特點。

②分析附點節奏

<1>x.x x x.x x | x.x x.x x – |

③唱旋律

④填詞唱

⑤力度記號的處理 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五、拓展空間 創編歌詞

要求用“思鄉”這個主題,要求學生為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詞。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念故鄉》,感受體驗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思鄉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種厚重的民族意識。同學們,再過幾年你們也會背起行囊,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相信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會忘記這片鄉土。

最後,老師朗誦一首詩和大家分享《鄉愁》。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參賽課的內容,是初二上冊第六單元教材。本課共分三個課時,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有:歌曲《新年好》、綜合訓練(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國兒童歌曲, 拍,F大調,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曲調優美、流暢,表現了人們在新年到來之際歡樂歌舞,互相祝賀的愉快心情。

綜合訓練

(一)是認識鈴鼓並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鈴鼓、碰鐘為歌曲伴奏。

(三)讓學生按節拍用踏腳、拍手、等方法為《新年好》伴奏。

2、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新年好》。

(2)、認識鈴鼓,掌握其演奏方法,並會使用其為歌曲伴奏;進行創編練 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點:

(1)、學習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4、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節奏,用各種方式為歌曲伴奏。

二、説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積極地學習。要使學生學得主動,必須靠教師的啟發、指導,“教”為“學”服務。只有遵循音樂學科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基於以上原因,我設計如下教法:

1、根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原理,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

如在教學節奏時,我採用了用學生與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按節奏説話,學生便在玩中學會了本歌的節奏。

2、創設情境法:通過開火車的遊戲,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3、根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我運用了“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範唱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後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後,我通過學生自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及,選擇表演形式自編表演動作,對歌詞二度創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舞蹈、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4、運用談話法、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這兩種方法在本課中主要體現在理解歌曲內容和對歌詞的二度創作及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上。

5、視覺圖象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直觀教具,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節奏練習時,通過直觀教具小兔子的説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歌曲導入時,我充分運用了VCD範唱及圖片,使學生既理解了歌曲內容又激發了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人音版七年級教材第十四冊第三單元《長江兩岸》,本單元主要是學習長江兩岸的民歌,這是第一課時唱歌課。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課程標準》從音樂學習的角度入手,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個領域,即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兩方面,其中對於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並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種類、風格也是我們音樂探求的目的。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他們特別喜歡唱歌,願意合作交流,能夠大聲的演唱歌曲,對音樂的學習表現出極大的探索熱情。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對學生的瞭解,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認知、能力目標:能夠用深情懷念的情緒演唱《十送紅軍》; 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我國江南地區的民歌級民間音樂,樂於主動了解江南地區的音樂文化。

引導學生聆聽和感受音樂,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歌曲演唱情緒的理解、把握。為了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在一節課中採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幾種方法:

1、範唱法:範唱,能調動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唱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聽覺上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對學生的情感投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作為一個音樂教育老師,在唱歌課教學中應力求通過範唱這一鮮明的藝術形象誘發學生興趣,引起美感,產生共鳴,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鑑賞美,在審美的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提高素質。因此,在導入環節中,我先範唱歌曲,激發學生興趣。在學唱歌曲時,再欣賞歌唱家的演唱,使學生置身其中,聆聽並感受音樂,並在此基礎上學唱歌曲,表現音樂。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會走進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學唱,解決問題;

2、啟發、討論法:對本節課的難點--歌曲情感的理解,採取教師啟發,師生討論法,加深學生對於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

(二)學法指導:體驗式音樂學習:是指在從“體驗”中實行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音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學生主體參與體驗,就難有真正的音樂教學。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自己親身主動地去體驗、領悟、探尋,與音樂融為一體,才能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實行對音樂的欣賞與創造。

最後,我來具體説説教學過程。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二、學唱歌曲,演繹音樂;

三、查找音樂,拓展延伸

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導入環節,我將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紅軍》。既給學生直觀感受,又能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然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這是那個地區的音樂?你知道歌名嗎?隨之,結合地理知識,瞭解長江兩岸的省份。 導出課題《長江兩岸》。

(二)學唱歌曲,演繹音樂:

1、完整欣賞全曲,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賞過程中,要求學生隨音樂哼鳴,這樣既完成簡單的發聲練習,又讓學生熟悉了旋律。欣賞完後回答問題:這首民歌的情緒是怎樣的?這首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們可能會説出一些比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給予學生肯定與可觀的評價,並激發鼓勵學生學會這首歌。

2、學唱歌曲。學生只有在熟唱歌時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

讀歌詞,品意味。 歌詞教學也是本課中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我採取了讓學生朗誦歌詞--加方言朗誦,增加學生朗誦歌詞的趣味性,並體會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詞,聽範唱,學歌詞,唱旋律。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採取教師範唱、學生輕聲吟唱,全體學生合唱,分組練唱等方式來達到熟唱歌詞的目的。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對於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學生分組練習過程中,我將在學生中間進行單獨指導,適當的提問個別學生,詢問他們認為的難點並和學生一起解決。在唱熟練歌詞的情況下,我會和學生一起唱旋律,並分析討論旋律的特點。然後,以組為單位進行演唱評比,提高學生的演唱激情。

3、體會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課除了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完成教學難點,也為了培養他們表現的意識和能力,我向學生介紹歌曲地創作背景(※),並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探討比較適合的演唱情緒。為了更好的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師生共同賞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認識。 最後,我們師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繹《十送紅軍》。

(三)、蒐集音樂,拓展延伸:最後,我將總結全課,推薦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讓學生欣賞,同時要求學生課下蒐集長江兩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週課上學習交流。通過課後延伸,再次啟發和調動學生繼續求知的慾望,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得到了無限的延伸。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7

一、首先説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選用的教材是

2、教學目標分析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過程的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藉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過程與方法:

(3)知識與技能:

基於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3、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4、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為了講清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説教法和第三方面説學法上面談談我的想法。

二、説教法:

從心理特徵來説,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在教學中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主要採取設置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特點,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基於本課的特點,我還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還運用了學科整合的方法,在聯繫生活和拓展創編這兩個環節中,我融入了美術、自然、語文、戲曲等姊妹學科與藝術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促使他們音樂素質和音樂表現力的不斷提高。

三、説學法:

我們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説板書設計:

本着簡潔、形象、直觀、概括的原則,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音樂欣賞曲目,第三課時。初中音樂第七冊屬於中學生學習音樂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聯繫生活,培養學生的一般音樂能力,着重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而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是《春之聲》,則重點是瞭解、感受新疆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感受春天美好時光。中國民族音樂,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氣息,是勞動人民的指揮結晶。學生通過學習,將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瞭解,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藝術,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曲作者是馬耀先、李中漢。樂曲採用維吾爾族音樂素材,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後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歡欣鼓舞的生活情緒。樂曲的感情樂觀豪爽,樂思奔放流暢,具有鮮明的維吾爾族音樂風格特點。結構為單三部曲式。

二、説學情:

鑑於上述認識,我認為本課音樂欣賞要降低困難係數,利用學生已有的音樂根據教育學和人類智力發展規律表明:初一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階段,這一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處於形象思維,而音樂欣賞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維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聆聽音樂,找到切入口,着重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並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三、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①瞭解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②聆聽、感受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並體驗小提琴齊奏的藝術特徵。

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

④能創造性地為歌曲、樂曲配伴奏

根據教材編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點以及教學大綱關於初中音樂欣賞課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定為:重點:感受、體驗音樂,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難點:為樂曲編配伴奏。

①感受新疆民族音樂風格,體驗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特徵。

②能用身邊樂器(手勢、自制樂器)為樂曲配伴奏,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四、説教法:

根據初中音樂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以及初一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我認為本課音樂基礎知識,欣賞不必要精講細唱。只需從整體上把握,培養學生音樂欣賞感知力,開闊音樂視野,訓練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鑑於這點認識,本課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①愉快教學法;②複習引入教學法;③提問教學法;④試唱教學法;⑤點撥教學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學發法;②複習教學法;③試唱教學法;④點撥教學法等為主要教學方法進行施教。

説學法:

1、自學法: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本課中,着重培養學生音樂欣賞的習慣,達到自覺主動參與音樂欣賞實踐活動。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略)。

五、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學生伴隨音樂走進教室。優美的音樂,動人的畫面,使人彷彿置身於歌舞之鄉--新疆

2、複習導入:列舉常見的新疆民族-複習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暢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動感的節奏,展現了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特有風采。 師生隨着樂曲邊唱邊做運動,自發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體感知:1)感性欣賞《新疆之春》:讓學生看着畫面,聆聽音樂,感受完整的音樂形象和音樂風格。

⑵設置疑問:A、樂曲的音樂風格怎麼樣(音調、節奏) B、樂曲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C、是採用哪種演奏形式? 根據設置的疑問進行討論,教師整理歸納:這是一首新疆音樂風格的樂曲,演奏樂器是小提琴,伴奏樂器是鋼琴。

(3)作品簡介:教師簡介樂曲有關的背景知識:《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作曲家馬耀先、李中漢,採用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素材,1956年創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樂風格的樂曲,樂曲的感情樂觀豪爽,曲調優美、流暢、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羣眾的喜愛。

(4)視唱練習(音樂主題):引導學生擊拍、視唱練習。(要求:旋律順暢、節奏準確)精講多練,以唱代講,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後熟唱樂曲主題。

4、理性欣賞,突出重點:復聽音樂,加深對音樂藝術形象和藝術風格的理解,達到感性到理性的認識。 引導、啟發:展開想象的翅膀,跟着音樂一起飛翔。

5、藝術創作,突破難點:分組創作: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小樂隊,利用身邊樂器(身勢、唱歌、跳舞)或自制樂器,為樂曲《新疆之春》編配伴奏,教師指導,適時點撥。

7、教師總結:《新疆之春》帶領我們領略了天山風光,瞭解了新疆的民族音樂風格,體驗了祖國民族音樂的魅力。

六、説板書設計:

譜例便於教師指導,學生容易掌握並準確熟唱樂曲主題。

七、説教學效果:

説好的教學效果,關注到:課堂情緒、興趣培養、知識掌握、能力提升(創造、合作、表現等)

初中音樂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七年級音樂課的一首作品。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口中學得,並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樂句都是基本相同的節奏,同樣的旋律重複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最末兩小節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用鄉間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束全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活動,瞭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

(三)教學重點: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四)教學難點: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形式,理解歌曲的歡快情緒,鍛鍊對新疆民族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二、説學情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對於我們所教的學生,都是鄉鎮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很少跟音樂接觸,因此,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想要讓學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樂知識,那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動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説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四、説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整體感知法、視聽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

五、説過程:

(一)情景導入 引情激趣

1。教師範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

2。要求學生聽後説出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並説説歌曲的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課前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分散,因此,運用提問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情景創設,運用視聽法、提問法,讓學生感受新疆民歌歡樂的歌舞場面,激發他們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引入新課教學《青春舞曲》。

(二)整體感知 引導掌握

1。教師範唱《青春舞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2。學唱歌曲

(1)隨老師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師唱旋律,學生唱詞。

(4)教師根據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歡快的情緒和拍的韻律感)

(6)分小組和組合進行歌曲的演唱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都已經趨向於成熟階段,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三)音樂活動———探究表演展現自我

教師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教授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這手歌曲揭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道理?

2。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設計意圖:音樂也是一門學科,它滲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不僅能夠掌握歌曲中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們青春易逝,一寸光陰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鑑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五)小結:

今天我們從學習《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中,對我們美麗的新疆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同時還要謹記歌曲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珍惜時光,展現自我。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