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在本課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形狀——拱形。拱形結構是一類很重要的結構,應用廣泛。拱形結構有的書又叫推力結構,它的特點是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的壓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結構中唯一產生外推力的結構。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點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在教學這一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幾個體驗和實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拱形的結構特點是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力,通過提出問題——嘗試——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再嘗試——在獲得成功的探究過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壓力的原因,認識拱形受力的特點。

據此,我設置了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 :

能夠邊實驗邊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個問題。能根據觀察到的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學生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如何進行實驗,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處理數據,實驗中出現與探究課題不同或與生活常識有矛盾的問題,應如何對待,也需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漸提高;二是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恰當指導。 情感、態度、價值觀 :

讓學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體驗科技的力量、創造的快樂。 這堂課的重點,我認為在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設法保持拱

形的形狀,使它承受更大的壓力。

難點在於: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發揮出拱的受力特點。

我一直認為科學課堂必須是充滿情趣和智慧的課堂,它着力於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的興趣更濃厚,讓學生的智慧更靈動。以這個為基點,我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教學進行了設計:

一、充分挖掘藴含豐富的材料。

材料是科學探究的物質載體,它的合理選用直接影響着科學探究的有效性。在“拱形的力量”一課中,我們希望學生能根據實驗觀察發現拱形受力後形狀的變化,從而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狀況,再根據拱形的受力狀況,提出增強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製作一個拱,然後要尋找合適的抵住拱足的物體,兩者組合在一起實驗時,要能清晰顯示拱形受力後形狀的變化。

最初打算讓學生隨意用一張拱紙來研究,結果想到過於簡單的操作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五花八門的拱紙在課堂上使用,隨意性太強,信服力不夠。最後決定由教師製作拱紙提供給學生。拱紙要能吸引學生眼球,引發學生思維,又要能顯示受力後典型的形變,即抵住拱足後拱紙中間受力部分會向下凹,拱足兩側會向外伸展,直至承受不了重量拱足往兩邊伸展,造成拱紙倒塌的變化過程。為了清晰的顯示這個過程,我試驗了很多次,拱紙選擇多大?用什麼類型的紙?抵住拱足用什麼物體?物體多大?墊片的規格?┅┅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花費了不少的精力,最終確定拱紙的大小為長17釐米,寬3釐米,跨度為12釐米,用直徑2釐米的螺帽抵住拱足,用直徑1.2釐米、中心小孔的墊片做重物。

幾張拱紙、幾顆螺帽、幾個墊片,看似幾樣小小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卻藴含着豐富的探究內容。

二、用概念引領有效的教學互動。

對科學概念的關注和研究是當代科學教育的一個特點。“科學概念”不僅僅是我們原先認識中的“知識性概念”,它的內涵也遠比“知識性概念”要豐富、深刻。科學概念包括一般的科學事實和概念,還包括科學的觀念和對科學的看法。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雙螺旋結構協調發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本課的核心概念是: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產生外推力。如果抵住這個力,拱形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在教學的開始,教師出示一張紙,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紙的兩端將紙平放在兩手之間,紙塌下去了。然後對學生髮出疑問:它連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這樣柔軟無力的紙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嗎?

學生彙報時提示不能增加材料。讓學生充分發言,這個還可以檢查學生對前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説到拱形。

教師把紙做成拱形後它沒有塌下去。看來拱形也有科學道理。板書:拱形的力量。 為了突破重點,我設計了第一個實驗:做一個紙拱,試試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學生把紙拱放在墊板上,並在拱足的地方做好記號。觀察之後,説一説拱自身的重量落在哪裏? 引導學生説出在拱的下部。

教師解釋概念:在拱與墊板接觸的地方,我們把它叫拱足。下面請同學們輕輕地放一個墊圈在紙拱上,來測試拱的承受力,仔細觀察紙拱的變化。並回答:哪個部分承受着墊圈的重力?學生會發現拱足向兩邊伸展,而墊圈的重力是被拱頂承受的。

再加一個墊圈,觀察一下新的變化。學生髮現紙拱隨着壓力的增大,拱足伸展得更大了,最後就平了。根據這一現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解釋。“紙拱”為什麼會向兩來伸展開去?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描述活動,學生能清晰地認識拱形橋的受力軌跡,從而建構第一層次的“拱形”概念――拱形可以通過材料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看到拱足分開自然想到要用什麼東西去抵住它。

教學進行到這裏,基本抓住了本課的第一條基本概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我又設計了第二個實驗:把拱足固定,測試紙拱能承載多大的重量。

教師設問:既然我們知道了紙拱受力變形的原因,你有什麼辦法使紙拱不容易變形,能承受更大壓力?承受幾個墊圈你能預測一下嗎?怎樣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壓力?用實驗檢測下看行不行。

分組實驗時教師巡視指導。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抵住拱足的物品越大越重,紙拱的承受能力就越強。引導學生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案,讓拱形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

通過師生談話,進一步肯定學生的想法,用東西抵住拱足,拱承受的壓力要大一些。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討論觀察到的現象。當拱頂上的壓力不斷增加時,它的形狀會有什麼變化?紙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通過這樣的設問,再一次讓學生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在這裏,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現象後,對出現的問題作出解釋,並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方案,有了方案再去用實驗去驗證。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方案是有效的。這樣多次訓練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對於紙拱還是會變形。這時就會激發學生思考應從哪些方面來改進自己的方案。在實驗之後,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從同學們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看到抵住拱足的物體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強了!

學生又通過用螺帽抵住拱足來增強拱紙承重能力的實驗,再一次觀察到拱紙受力的特點,最終明白拱形承重的祕密。學生概念的發展引領着我們有效的教學互動,正是由於核心概念貫穿教學的始終,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主線清晰,學生探究情趣盎然,深入有效。

三、用數據激活深刻的理性思維。

科學必須用事實講話。科學數據就是探究活動中獲得的事實性資料,對科學數據的分析是激活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在本課中把學生的原始實驗單張貼於黑板,用意有三:第一是為了展示學生原生態的研究成果,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狀況,這是學生進行下一步數據整理、分析的基礎。第二改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關注其他同學的研究成果,知道集思廣益能使我們的探究更具科學性。第三彙集小組數據,聚焦學生注意力,便於分析交流。

課堂中學生選用抵住拱足的螺帽數不同,造成承受的墊片數也不同,當一個個不同的.數據呈現在眼前時,學生的思維開始跳躍,一串串問題在腦海中湧現。抓住這個時機,引導學生從數據入手,展開分析,這是培養科學理性思維的絕妙契機。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數據的方法,如排列、分類、統計等方法,在掌握一定分析技巧的基礎上,學生就能通過數據找規律,透過數據看本質。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充滿熱忱地自主思考,思維越來越縝密,智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教學的最後,播放課件圖片:趙洲橋、拱門、奧運館所??這麼多的建築為什麼都採用了拱形呢?通過身邊一些熟悉的建築中拱形的運用讓學生將知識還原生活。讓學生吸收信息,提高創新意識。

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體現着自己的成長軌跡和生命節律,雖然擔任科學教師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在努力讓自己構建出充滿情趣和智慧的科學課堂。俗話説:“科學探究無止境。”我更覺得:“科學教學藝術的探究更無止境。”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説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測量物體的質量》是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內容,本節主要教學內容是質量的初步概念、單位及實驗常用的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質量的概念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這節內容對以後的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

2、説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教材的重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材的難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2)、瞭解天平的構造,會調節的平衡螺母,知道稱量原理,認識遊碼,並初步瞭解天平的使用。

(3)、對常見事物的質量形成較為具體的量級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動手、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調節托盤天平,並利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培養學生認真操作、自覺遵守操作規範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杆秤這一我國古代發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過了解質量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説教法

1、説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盤天平、砝碼

學生實驗:托盤天平、砝碼、燒杯、大頭針(一盒)、鹽、水、塑料瓶、 剪子

2、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再一次明確指出:"物理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習物理規律,構建物理概念,學習科學方法,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所以,儘管物體質量的測量是我們經常接觸的,也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與機會讓學生去實驗去感受。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分析、比較運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歸納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悦,並學習到這一研究方法。

四、説學法

實驗法。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學生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儘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身邊的例子來説明物體是有物質組成的,如鐵桶和鐵製的文具盒都是由鐵這種物質組 成的,教室裏的木門和木椅子都是由木頭這種物質組成的。。。可以得出自然界的一切的物體都是又物質組成的結論。接着可以引導學生比較類似於大鐵桶和小鐵 釘,雖然都是由鐵組成的,但所含鐵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質量的概念。

(二)進行新課

1、質量的概念

在學生明白了物體所含的物質有多少後,直接引入質量的概念,不必做過多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自己舉例的方式説明不同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質量的概念、

對於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可以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來認識理解,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塊橡膠泥,上課前捏成各種形狀。設問:這塊橡膠泥的質量是否發生變 化,也可以讓一個學生將一塊橡膠泥從教室的後面傳到講台,再設問:如果將這塊橡膠泥帶到月球上它的質量是否會發生變化?教師還可以舉出冰塊裝在容器裏化成 水的例子,讓學生思考質量是否變化?讓學生結合圖歸納出: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變化無關。 2、物體的質量的測量

通過要比較兩個物體質量的大小就要確定質量的單位,直接給出質量的國際單位和常用的單位,對於1kg的大小,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約1kg學生又比 較熟悉的例子,如20個雞蛋的質量約為1kg,讓學生對1kg的大小形成具體的直觀的印象,然後通過閲讀表格”一些物體的質量的近似值”和動手掂一掂物理 課本的質量|,文具盒的質量,使學生對常見的物體的質量有較多的認識。

對物體質量的測量的儀器,可以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實例,教師再以補充。對於桿秤的應用可以介紹是我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下節課在課堂上交流,這樣做可以鍛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這裏的教學上,先讓學生看書,然後讓學生自己説出天平的名稱,接着自己看天平的調 節方法和使用方法,這是可以選學生代表上講台演示,其他同學在台下評價,老師再給與補充,同時老師強調: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須調節水平,加砝碼時應先估計物 體的質量,加砝碼是應加大的後加小的,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的砝碼的總質量數與遊碼上的讀數相加,接着讓學生親自動手測一些物體的質量,老師下去巡看,發 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學生能夠較為熟練的正確使用天平的目的、最後可以讓學生思考,砝碼用完後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鑷子直接用手拿砝碼行不行、我們吃的食 鹽,剛從水中取出的小鐵塊能否直接放左盤中去稱質量?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然後教師予以強調,這樣注意聯繫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經過學生思考會理解得更深 刻、

本節課的小結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總結。

(三)課堂反饋

1、使用天平前,在調節橫樑平衡是將遊碼放在____位置調節平衡螺母。如果橫樑右臂偏高,則應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____旋。

2、估計一下身邊的物品質量是多少,再稱一下,看看你的估計是否正確。 (四)板書設計

測量物體的質量

1、認識天平

2、調節天平

3、使用天平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分析

1、本課題的知識目標是使學生了解色彩搭配的特點,認識色彩搭配在視覺傳達中的作用;能力目標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培養學生色彩的鑑賞能力,並運用已有知識和本節所得體會與感悟嘗試進行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的簡單設計;通過色彩搭配的視覺傳達作用,讓五彩繽紛的色彩感染學生,使之認識多彩的世界,更加熱愛多彩的生活。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視覺傳達中的色彩對人們情感的作用,難點是運用恰當的色彩搭配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2、本節在美術課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視覺形象可以表現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現代視覺藝術中其地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3、對教材的處理:本課教材通過簡潔的文字和大量精彩、新穎的圖片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講解與引導,為了充分處理好教材,本節採用收集的大量圖片,反覆進行展示、比較,以教材為基礎,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直接對學生進行視覺刺激(視覺傳達)。多啟發學生分析好的作品最終達到落實教材的目的。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色彩知識,如:色塊、色調、色相、明度、純度、三原色、冷色、暖色等基本知識而且學生已能夠用三原色調出一些所需要的基本顏色等,部份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和色彩搭配的基本能力,所以要學習此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基礎。

三、教學方法:

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觀察、賞析、思考,從視覺刺激到情感影響,進而引導分析理解,使學生產生一種嘗試動手設計的衝動而表現自己,實現教學目的,給學生具體指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從而培養學生的技能。

四、説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技法訓練。

五、説教學過程:

由學生感興趣的VCD、CD、DVD封面引入課題,讓學生欣賞一組圖片讓學生思考和回答選用的顏色及色彩搭配產生的視覺效果,教師總結視覺傳達的重要環節。再通過出示幾組圖片讓學生比較最為強烈的視覺效果,在比較過程中,學生思考、教師總結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純度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視覺傳達中起到不同的情感作用,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加深,通過人們熟知的生活中的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設計,出示一組圖片,如車站、馬路旁、在櫥窗裏、在公共汽車上、在地鐵、快餐廳、在報刊雜誌上、包裝、裝潢等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普通而又不同尋常的設計,讓學生賞析,進一步理解和認識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對比,總結出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的特點。多媒體展示的豐富圖片本身也是一種視覺傳達,不斷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萌動自己動手嘗試的慾望。

為了引導學生動手創作,進一步介紹冷色、暖色、無彩色表達的情感,賞析一組經典的色彩搭配。讓學生體會色彩情感,產生一種自己嘗試設計的衝動。

六、説訓練:

1、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用自己所學、所悟、嘗試設計一張CD或VCD、DVD封面,學生設計的形式多樣靈活,可用剪紙、拼貼、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與情感。教師巡視加以指導,再把學生中較好作品加以展示,讓學生感悟,原來自己只要熱愛生活、體驗生活,也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2、 儘可能地對每一位學生的作品進行講評,並且在講評過程中以鼓勵為主。這樣學生會感到自己被重視,就有成就感,從而在上課與作業中能更加認真地對待學習。注重學生之間的評論。在評論他人的作品的同時,自己的認識會進一步提高,進而發現自己的不足。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九冊,P117——P119頁複習、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想一想、做一做及P120頁T1-4。教學目的有以下三點: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2、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3、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理關係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析應用題裏的等量關係,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難點:分析應用題裏的等量關係。

教具準備:小黑板、寫好題目的紙條等。這節課在學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為以後學習更深入的知識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熱愛自然科學的品質。

二、教學教法:

針對本課的知識特點,採用了下面幾種方法進行教學:講授法、對比法、分組討論法。在準備階段,讓學生獨立完成習題,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可以用算術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來解答此題,從而為今天學習較複雜的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在新課階段,應用講授法和對比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例1和準備題的內在聯繫,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等量關係式,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從而掌握本課的知識重點,同時也能理解掌握本課的難點。在小結階段,採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得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在練習階段,教師靈活採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鞏固練習。

三、教學步驟

在教學步驟上,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準備

教師出示複習題,學生讀題後説:“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二、新課

教師出示例1,請學生思考:這道題和上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X千克 5千克7袋 40千克

解:設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教師:“用方程解答應用題也要檢查答案對不對。檢驗時,要先檢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題意,然後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對不對。請你用上面的方法檢驗例1的答案對不對。”

教師出示例2:

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 4X0.1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4

X=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想一想:這道題還可以怎樣想?列出方程來。

教師:從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根據題目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來。

三、小結

教師:大家分組來總結列出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並用X表示;

2、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

3、解方程;

4、檢驗,再寫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兩個條件改寫成“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問題改成“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該怎樣解?

四、練習

1、下面兩題,先找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支鉛筆,每支x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1元。

—————————————=0.1

(2)建築工地運來5車水泥,每車X噸,用去13噸以後還剩7噸。

—————————————=7

2、圖書小組原來有一些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18本,還剩35本。原來有故事書多少本?

五、佈置作業

這節課就此結束了,還望在座的各位老師同行不吝賜教,提出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語文版第四冊第三組的一篇閲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一隻波斯貓向人請教快樂是什麼滋味。燕子説銜泥造窩最快樂的,蜜蜂説採花釀蜜是快樂的,青蛙説捉害蟲、保護莊稼是快樂的,波斯貓覺得這些都沒有什麼快樂,它非常失望,仍然為找不到快樂而哀歎。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學課文,從燕子、蜜蜂、青蛙的話去理解“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人物特點鮮明,有很強的吸引力,易以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仍然是隨文識字,培養朗讀能力。所以,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基礎上,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複習“波斯貓、軟綿綿、滋味”等11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波斯貓和燕子、蜜蜂、青蛙對快樂的不同看法。

3. 在品讀中體會:只有辛勤勞動,服務他人,奉獻社會,才會感到快樂;依賴別人生活,靠別人為自己服務,是沒有快樂的。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快樂。

教學難點:理解波斯貓和燕子、蜜蜂、青蛙對快樂的不同看法。

 二、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針對在低年級閲讀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實效這一目的而採取的主要教學策略是: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心理傾向和動力。而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動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狀態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我先以“快樂”一詞入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的快樂,感受自身快樂的前提下認識波斯貓。二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學習過程和教師繪聲繪色的童話語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形成閲讀期待;二是利用可愛的動物貼圖激發學生的情趣,激起表現慾望,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以展示自我、實現自我,達到愉悦教學。

2.探究體驗,培養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情境,組織學生通過師生合作先自我探究、合作探究:燕子認為什麼是快樂,波斯貓這樣認為嗎?通過探究學習學生理解了波斯貓和燕子對快樂的不同認識,感悟了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結交給學生學習方法,進一步鼓勵學生小組合作、自學感悟波斯貓和蜜蜂、青蛙的對話,思考:蜜蜂、青蛙為什麼覺得自己是快樂的,而波斯貓卻不這樣認為?從中明白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果實,服務他人,才會快樂。在多角度的對話、探究活動中,學生不僅有所感悟,獲得思想啟迪,更是逐步構建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的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3.朗讀感悟,積累語言

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促進學生悟情,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它是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環節。新課程要求閲讀教學摒棄繁瑣的分析,以充分朗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進而受到情感和思想的薰陶。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以讀為主,通過學生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分角色讀等方式的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領悟課文。

課堂中本應該實現以朗讀為主線,貫穿始終,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比賽讀、評價讀、分角色表演讀等等。特別是在練習分角色朗讀波斯貓與燕子、蜜蜂、青蛙的對話時,應引導學生展開“自我探究、嘗試讀——小組探究、合作讀——集體交流、表演讀”的學習活動,在朗讀中入情入境,學會結合插圖、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在朗讀中感受問句、感歎句的表達效果,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感悟語言,積累語言。

三、説程序

一、複習導入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快樂嗎?什麼時候最快樂?(學生交流)

2.複習字詞: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默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彙報交流,小結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課件出示)練習説話:“波斯貓為了找到快樂,它去問的小動物有 ,有 ,還有 。”結果它還是 。

2.波斯貓為什麼找不到快樂?燕子、蜜蜂、青蛙的快樂是什麼?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畫出燕子、蜜蜂、青蛙的話,用“——”畫出波斯貓的話。(出示學習方法:用“—”畫出燕子、蜜蜂、青蛙的話,用“——”畫出波斯貓的話。)

3.指名讀交流反饋。

三、品讀感悟,體會“勞動創造快樂”。

(一)教師引導學習2-3自然段。

1.學習燕子的話

(1)教師範讀燕子的話,引導學生理解:燕子的快樂是什麼?它為什麼覺得快樂?

(指名交流,板書衍泥造窩)

(2)從一口一口、 天天、飛來飛去這些詞語中體會燕子是怎樣造窩的和造窩的辛苦呢?用三角符號標出再讀一讀。

(3)設置懸念:燕子如此辛苦卻為什麼是快樂的?讓學生理解燕子快樂的原因。

(4)想象燕子快樂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讓大家都來分享燕子的快樂。指名讀、師引讀、齊讀等方式。

2.學習波斯貓的話

波斯貓聽燕子這麼説,他又是怎麼認為的?

多種方法讀。

(二)小組合作學習4-6自然段。

小結方法,按這種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方法:小組內交流體會:蜜蜂的快樂是什麼?它為什麼快樂?波斯貓又是怎麼認為的?請大家用朗讀表達出來。

(1)學生在小組內讀書,交流。

(2)彙報交流(板書:採花釀蜜)(由一人讀蜜蜂的話,説説蜜蜂的快樂是什麼?它為什麼快樂?再談感受:你從中還體會到了什麼?(蜜蜂採蜜很勤勞)從哪個詞體會到的?(千千萬萬)你還能説幾個像“千千萬萬”這樣的詞嗎?(擴詞訓練,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3)指名部分同學讀:

師:蜜蜂往返飛行10次,採集1500多朵花的花粉才能釀一滴蜂蜜,它多麼不容易但它卻又是快樂的!請喜歡勤勞的蜜蜂的同學一起,我們一齊讀一讀.

(4)指導分角色朗讀:面對勤勞的蜜蜂波斯貓又是怎麼認為的?請小組用朗讀表達展示。

A.齊讀波斯貓的話;B.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三)自學7-9自然段。

(1)學生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用你的朗讀表達感受。

(4)波斯貓對青蛙的回答滿意嗎?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波斯貓的話?(指名讀)

(設計意圖:以上教學環節,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分角色讀,看圖助讀,合作交流等手段,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而且可以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

四、放飛想象,拓展思維

1.波斯貓為什麼找不到快樂呢?請同學們想想波斯貓和燕子、蜜蜂、青蛙説的話結合圖片,想象波斯貓在主人家是怎樣生活的,把你想象到的説出來。

2.交流反饋。

3.提問這是一隻怎樣的波斯貓?它為什麼不快樂呢?(自由回答)

4.所以説課文中的波斯貓最後找到快樂了嗎?

齊讀最後一段。

五、談談收穫,明白道理。

學習本課,同學們懂得了什麼道理?(指名回答)

六、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11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

燕子 一口一口 銜泥造泥窩

蜜蜂 千千萬萬 採花粉釀蜜糖 } 勞動創造快樂

青蛙 蹦來蹦去 捉害蟲保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