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荷塘月色》優秀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76K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荷塘月色》優秀説課稿範文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説的課題是寫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下面,我按“説課考核”八個項目的順序,把我的備課思路和設計,一一展開解説。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現在是高中語文必修②第一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此文堪稱白話美文的經典之作。我個人認為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的散文,就好像一杯茶,在炎熱酷暑中給我們送來清涼的慰藉,在飛雪寒冬中給我們送來舒心的温暖。《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壯年時期的作品,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文章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文中他運用白話描寫景緻,而且在景物描寫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使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本文雖屬於精讀課文,但我覺得對於本課,教師不宜過多地繁瑣地分析,點到為止,重在引導學生仔細閲讀,反覆品味,領悟滲透在文章中向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

高中與初中相比,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本單元——現當代散文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文章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依據學生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抓住精彩語段4—6段,品味語言之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

難點: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複雜感情。

2、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

四、説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學生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我現在所任教的兩個班的大部分學生來自鄉鎮,語文素養不是特別好,但他們對散文這種體裁併不陌生,在初中時已有接觸,感受過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進行過初步的鑑賞。學生一般能説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但學生主要還是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中。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

五、説教法、學法

教法: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閲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取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學法:1、朗讀法:形式多樣的讀,大量的讀(對於美文,找提倡“美文美讀”)

2、討論法:通過提問思考討論,引導自己思考,得出正確答案。

3、質疑法: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是為了不教——葉聖陶)

六、説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掌握與作思路,同時對四、五段深入分析

第二課時:賞析第六自然段,理解《採蓮賦》作用,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感情。

七、教學過程:

現在找着重講講第一課時

(一)激趣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長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秦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課前播放古詩新唱《靜夜思》《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山居秋螟》,以荷花、月亮為切入口,再要學生回想起一些“吟荷詠月”的詩句,這樣既自然貼切,又調動了課堂氣氛,也複習了初中所學。那麼,古人如此,今人又如何,請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作者介紹:力求創新,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介紹時抓住兩點①將名字由“自華”改為“自清”(學習人在任何時候都堅守內心的高貴與純潔的品質,正所謂“質本潔來還潔去”,“世外沒有桃源,淨土在自己心中”。)②“寧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更凸顯朱自清的人格魅力。(提醒學生:作為寫作素材進行積累)瞭解作者更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為我們經常也説“知其文也要知其人,知其人才能解其文。

背景介紹:1、社會背景:1927年反革命改變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孤獨苦悶彷徨。

2、家庭的苦難和矛盾(個人挖掘)

(設計介紹背景的理念:①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②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著——白居易)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讀

播放範讀錄音,在交流聽讀感受基礎上確定閲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由學生自主朗讀。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接受美的薰陶,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這一部分大約需十五六分鐘,是這一堂課中佔時較多的部分。之所以安排這麼多時間,是因為這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最好的辦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是“自主”學習的最直接體現,巴金説過:“寫吧,只有寫,才會寫。”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説:放手讓學生讀吧,只有讀,才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部分大約分這樣幾步:

①學生自讀,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得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②第二步,抽學生起來朗讀。教師予以適當的評點、指導。讓學生聽一部分範讀。

③再次自讀,步步深入,把握感情。

2、分析思路

①提問:找出文章中的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既然心理不寧靜就要尋找一種方式來解脱,於是作者突然想起了日日走過的荷塘,於是觀荷塘、賞月色寫下了美麗的《荷塘月色》一文。

外:作者的遊蹤(明線)

內:作者的情感變化(暗線)

內、外結構呈圓形,渾然天成,這是本文的一大特點。

②作者情感變化的依託是什麼?景。

情以景為依託,景因情而更美。王國淮在《人間詞話》中雲:“一切景語皆情語。”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段落。(4-6段)

3、品讀——賞析

賞析4-5段,欣賞朱自清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以下僅舉幾例: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麼用裙來比喻葉子?(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

②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或“曲折”好不好?(引導學生用替換法揣摩語言)

③這是寫月下荷塘,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結合)

④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緻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以上所啟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時皆已儲存,到了上課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疊詞的運用,融情於景寫這三方面分析文章。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以不同角度發問,既是揣摩語言,提問時必須緊緊扣住語言,切忌架空。

第一課時結束,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4-5段

2、完成《新座標》基礎練習

第二課時 繼續品位語言,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爭取當堂背誦。

(一)課堂上:

1、情學生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重點賞析第6段

3、講解《採蓮賦》在文中的作用

4、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

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能侷限教材,應向生活延伸,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

(三)課後練習

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寫一段景物描寫的文字,抒發自己的某種感情。

(四)板書設計:

如果説練習是教學檢測,那麼整潔凝練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

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景         談雅靜美      朦朧柔和

情景交融,寓情於景

情:       談談的喜悦    談談的憂悉

八、教學觀念

1、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3、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4、教師觀念更新①轉換教師角色  ②改變學習方式  ③加強語文實踐活動。

總之,我覺得生活即語文,語文的學習應由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氣息,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