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一年級語文下冊《靜夜思》的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靜夜思》的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年級語文下冊《靜夜思》的説課稿

一年級語文下冊《靜夜思》的説課稿1

説教材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靜夜思》寫的是遊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遊子的身份神馳萬里,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遊子強烈的思鄉情感。這首詩語言凝鍊,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説目標

知識目標

1、會讀本課10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意;

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説教法學法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户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説教學過程

結合本課的特點,教學要求,本課設計了四大環節,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二自讀自學,三朗讀感悟,四總結昇華。

1、通過師生對話,同學們喜歡背古詩嗎?你會背哪首古詩?能背給大家聽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針對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古詩的濃厚興趣,並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2、出示課件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收集、展示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範讀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古詩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中,在欣賞優美畫面和動聽的音樂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4、自讀自學。 請打開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仔細觀察,詩裏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麼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抓住契機,因勢利導,有效調控教學。讓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識字方法和當“小老師”活動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朗讀注重對朗讀的評價,提高朗讀能力。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在讀中注意對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體驗讀詩的樂趣,感悟強烈的思鄉之情。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使“讀者愛讀,聽者專注”,師生共同探討讀古詩的方法,互聽互評,共同進步,極大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6、通過小結感悟挖掘、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進一步體會濃濃的思鄉之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

一年級語文下冊《靜夜思》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1、學習目標

a.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2個偏旁“亠、攵”。

b.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c.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説個同學們聽,培養觀察與説話的能力。

d.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教學重難點

識字、朗讀、背誦古詩和寫字

3、教具準備

遠程教育資源、生字卡片。

4.課時劃分:一課時或兩個課時

二、説教法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但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基於這一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方法:

1、正確引導,激發學生良好的興趣

有人説:“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蹟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初是對學習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對學習內容卻興趣不濃,因此,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非是生來就有的。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些課文在時間上跨度大,而一年級學生的生活閲歷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即使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後,感情仍很淡漠,運用了遠程教育資源教學能夠使聲畫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的協作作用,打開學生的思路,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遠程教育為載體,創設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遠程教育的資源中,如互動探索和課外拓展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由於是農村小學,條件不好,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手頭上可供使用的教育資源都遠遠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發展對教育的需要,教學設備也跟不上,現在有了遠程教育資源就拉近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距離。對於小學語文來説,僅靠一本教課書是不可能讓學生學好語文的,只有利用現代媒體做幫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發揮他們的潛能。

三、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説、思等幾個環節中經歷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1、觀察交流、激發興趣、情景導入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靜夜,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在上新課前一晚,佈置學生去觀察夜晚的天空,然後上課時把自己觀察到夜空的內容和感受,説給同學聽,大家互相交流下。交流後引入新課:靜夜思。

課題引入後,給學生解釋下課題,讓學生思考一下,詩人是在什麼時候思念,又思念些什麼?提問後,把遠程教育碟片切到《靜夜思》這課,讓學生欣賞課文。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我設計這一環節,是想讓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去發現這課的生字,並在這環節中,要求學生利用拼音幫助自己讀準每個字,尤其是一些後鼻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欣賞完課文後,把整首古詩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把字的音讀準,並在讀的過程中,把不認識的生字圈出來。指名朗讀,評議,注意讀準後鼻音,如:靜,牀,光,望,鄉,明,霜,上等。

老師出示生字卡片,帶領學生認讀生字的字音。請音讀的準的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讀後,給學生一、兩分鐘的時間讀記生字。然後再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的方法,如:“夜”——亠,認識“亠”。“故”——“古”“攵”,認識“攵”,“牀”——“廣”“木”,認識“廣”等等。

交流後,為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把遠程教育資源切換到識字的畫面,把生字逐個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複習生字。先讓學生自己讀和組詞,讀後讓其他學生來評價,看他念的對不對,再在生字前顯示出正確的拼讀音節,全班一起念一遍,讀的不準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個別學生的讀音。如:先在屏幕上出現“靜”字,先讓學生拼讀,再顯示“靜”的讀音“jing”和詞組“寂靜”,“夜”——“ye”和“夜晚,黑夜”等,以供學生學習。

3、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為了讓學生能跨越這道悠遠的時間長河,去體會這首古詩,所以我設計了這個環節。在生字複習後,讓學生自讀古詩,互相交流,都讀懂了哪些詞句?讓學生説説自己在什麼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舉頭”、“低頭”的意思等。學生表演後,在自由練習朗誦,練習背誦。在背誦是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如:學生個別背,全班背和分組背等。在背誦時,如有不記得的地方,可以引背前兩個字,再讓學生接的背,完成整首古詩的背誦。還是不會背的同學,要求他們回家後要多朗誦,記住課文。

4、趣味練習,書寫生字

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學生能掌握並正確書寫本課所要求會寫的4個簡單的漢字的筆畫順序。把這課的遠程教育資源切到寫字畫面,先讓學生仔細的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認清“目,耳,頭,米”這四個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書寫要注意漢字的高度,不要超出田字格。先讓學生看一邊生字的書寫筆畫順序,再把自己的右手舉高,跟着遠程教育資源在空中書寫,練個一、兩邊後,讓學生拿出本子書寫生字,在書寫時要告訴學生注意“耳”是上橫短,下橫長的,寫“頭”和“米”字是要注意最後的兩筆是“丿”和“T”或“丶”,這兩筆是相呼應的,要把“丶”寫得上尖下圓。學生在書寫是要隨時提醒他們要注意坐姿與執筆的姿勢要正確。

5、鞏固知識,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

學習的最大敵人是遺忘,為了減少遺忘,課後就要鞏固複習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才能達到強化教材文本,內化知識的目的。我上完《靜夜思》一文後,讓學生完成遠程教育資源上《靜夜思》這篇課文的習題。內容如下:

⑴讀漢字選音節

⑵看拼音寫漢字

⑶詞組連線題

這套題既有讀音、字、詞的訓練。即鞏固了課文中的生字讀音,也強化了字、詞。學生完成遠程教育資源上這些習題後,基本上達到了掌握和鞏固知識的目的。

一年級語文下冊《靜夜思》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本單元主要由古詩改編的歌曲組成,通過演唱和欣賞感受古詩的意境。歌曲《靜夜思》為兩段體,宮調式,以級進為主的旋律、舒緩的節奏,稍慢的速度表現了思鄉的愁緒。依據課標對五年級學生的要求和他們已經具備和掌握的音樂技能和知識,基於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把握,圍繞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並運用於指揮四拍子的歌曲。

2、能用較長的氣息和純淨的聲音合唱歌曲《靜夜思》,感受思鄉之情。

3、能從速度、節奏、結構、力度等方面挖掘歌曲內涵,逐步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

依據新課標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用較長的氣息和純淨的聲音合唱歌曲《靜夜思》,感受思鄉之情。教學難點是:四四拍的指揮圖示及二聲部的合唱。

二、説教法

為了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我主要採用了聽唱法:聽唱法是學習唱歌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聽唱能較準確地模仿、學習歌曲。如本課教學中,合唱部分先讓學生聆聽高聲部和低聲部的旋律,再讓學生跟琴學唱,然後合唱二個聲部以突破歌曲難點。同時我還會根據需要輔以直觀教學、創設情境等教法。

三、説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五年級學生已有的音樂學習能力和本課特點,我將通過對比法、討論法、小組創編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歌曲、突破教學難點。

四、説過程

本課將用一課時來完成,通過激趣導入——學唱歌曲——拓展創編——課堂小結四個環節來落實。

一、激趣導入

課依始,教師演唱《讀唐詩》導入(唱),同學們,還有一首歌曲與這首歌有異曲同工之處,想聽嗎?請聽———《靜夜思》(範唱)。通過這一環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緒。接着進入

二、學唱歌曲環節

1、全班有感情地朗誦《靜夜思》,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歌曲的意境。

2、帶問題復聽:你覺得作者是如何通過音樂要素表現這種思鄉之情的?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音樂的速度較慢,節奏比較舒展,演唱的聲音很柔和,力度較弱,情緒略帶悲傷,正是這些音樂要素構成了這種思鄉之情。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以逐步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進入。

3、學習歌譜環節 課件首先顯示歌譜中節奏難點部分:556和7 7 6及5 5 3切分節奏(板書),教師運用劃拍的方式用直觀教學法指導學生唱會此節奏。接着課件出現前倚音,指導學生唱時要輕一點。課件再次出現1 02 7 6︱教師運用對比法依次演唱有休止符和沒有休止符的唱法,引導學生區別並回答為什麼出現半拍的休止符?師生小結得出詩人因思念家長和親人難過的哽咽了一下。此環節通過對歌曲節奏、情緒的把握更好地學習、演唱歌曲。

4、緊接着,課件出現《靜夜思》的曲譜,採用聽唱法讓學生學會歌曲第一樂段。

5、歌曲的第二樂段是合唱,老師彈奏高聲部,你們聽和第一樂段有什麼相同或不同?學生很快指出與第一樂段相同,但是第三句又多唱了一遍。

6、用聽唱法學唱低聲部旋律。

7、帶入歌詞,分聲部演唱歌詞。

8、現在讓我們把曲作者呈現給我們的音樂要素,融合到演唱中來,有感情地合唱歌曲《靜夜思》。

9、同學們,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歌曲?今天老師就教你們怎麼指揮四拍子的歌曲。(板書,師劃指揮圖示,指導學生學習)

以上教學,目的是落實歌曲的學習,以突出有感情地演唱《靜夜思》的重點,突破二聲部合唱的難點。接着老師帶領學生進入

三、拓展創編

同學們,你打算用哪種不同的表演形式來表現《靜夜思》這首歌呢?請分小組討論。老師通過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並歸納出適合本歌曲的表演形式,可以是情境表演,也可以是歌舞形式。讓學生嘗試表演,以達到加深對歌曲意境的體會與提高學生表現能力。最後是

四、課堂小結

唐詩的博大精深還需要大家去領悟和感受。正所謂,唐詩裏有苦,唐詩裏有樂,唐詩裏有畫,唐詩裏有詩。讓我們以古詩新唱的形式再一次走進唐詩。在聆聽《讀唐詩》中結束課業。此環節首尾呼應,圍繞主題。

五、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