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致橡樹》的高中語文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68K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致橡樹》的高中語文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橡樹》的高中語文説課稿

《致橡樹》的高中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 知識內容

本課包括的主要內容有《致橡樹》內涵的把握,象徵手法的運用。

2、 地位和重要性

《致橡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第一冊的必修內容,是高考考查的內容範圍;通過對這一節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了解關於舒婷關於朦朧詩的知識,又可以加深對意象概念、象徵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

3、 教學目標

根據《致橡樹》一課的教學大綱及它在高中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個維度設計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作家作品,加深對當代詩特點和發展趨勢的認識。

(2)能力目標:

繼續培養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仔細品味意境與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培養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4、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詩歌中藴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難點:

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樸曉暢等特色。

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與主題。

5、課時安排

1課時

二、説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取誦讀感悟法、探究式閲讀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方法。

這一節屬於意象比較強的一節課,因此首先我佈置學生預習,對有疑問的地方劃上着重號,在上課開始時通過放配樂朗誦、學生齊讀、個別同學單獨讀等方式使學生對詩歌大意有初步的瞭解。

然後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師生共同討論的學習方法;運用設問、反問、疑問的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緊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主導”。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充分調動起來,對問題產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時教師再稍作一點點啟發、點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體現了素質教育中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投影可以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鮮明地得到展示。

三、説學習方法

詩歌可以點燃生命的激情,昇華人的的情感價值和理想境界。基於此,中學階段必須幫助學生掌握科學鑑賞新詩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意象解讀新詩的能力。

“重美讀”是新詩的重要學習方法。詩歌的美感是自己體會出來的。學生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通過閲讀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來不斷加深、強化,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找出意象、分析意象。

詩通過意象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解讀詩歌的關鍵在於意象的準確把握與深刻理解。意象即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同一種事物在不同詩人眼裏有着截然不同的含義。“凌霄花”在舒婷的詩中是攀附權貴的象徵,是被完全否定的,但其有向上攀緣的特徵,完全可以作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象徵。意象掌握了,詩歌的大意就可以把握了。

詩歌往往運用象徵手法,通過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含義,挖掘出意象的象徵意義,詩歌就完全解讀了。要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類比式聯想,領悟詩歌的情感與主旨。

四、説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分四個階段即新課導入、新課講解、拓展閲讀及結束階段。在每一階段教學中,我力求發揮學生主動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啟發、引導為教師的責任。

(一)導入階段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説:親情是根,讓生命延續;友情是葉,讓生命舒展;愛情是花,讓生命絢麗。他把人生最絢麗的部分歸結於愛情的美好。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盡才情歌頌它的美好或抒發失意的愛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與煎熬,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幾筆。那麼當代詩人舒婷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傾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發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吧。

(二)新課講解階段

1、詩人否定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通過六個意象分成三組,通過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愛情,通過鳥兒否定了痴戀式愛情。不滿足於泉源、險峯、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獻,為下文提出嶄新的愛情觀做鋪墊。

2、詩人提出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詩人通過橡樹與木棉兩個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嶄新的愛情觀。她認為精神上的獨立與平等是雙方相愛的基礎,雙方應該心靈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靈犀,雙方要以獨立鮮明的個性出現,要能夠命運與共。同時提出愛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愛對方堅定的信念、執著 的追求與靈魂深處動人的美麗。

3、通過比較閲讀《致橡樹》與《我願意是急流》,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致橡樹》以女性視角否定了攀附、依戀式愛情,不滿足於一味奉獻式愛情,她所追求的愛,是雙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認為只有在人格價值各自獨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礎上的互相理解。

《我願意是急流》有比較明顯的男性視角,在兩個系列的意象羣中,他始終把男性作為時代的挑戰者、社會的主宰者,為了心愛的人可以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三)拓展階段

1、指導學生閲讀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雙桅船》

本詩同樣運用了象徵手法,以“雙桅船”與“岸”象徵相愛的雙方,認為人在追求堅貞愛情的同時,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棄。

2、指導學生閲讀中國傳統文學中關於愛情觀的描寫

以白居易的《長恨歌》和李商隱的《無題》為例,加深對本詩和傳統詩歌的瞭解。

(四)結束階段

讓學生做課本P14第二題。通過作業反饋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效果,以便課後解決學生尚有疑難的地方。

總之,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抓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是“主導”,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優化整個教學。

《致橡樹》的高中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分析

文革結束後,我國文壇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朦朧派”詩歌作品和詩人羣體的出現以及圍繞“朦朧詩”展開的論戰,是當年極具轟動效應的文壇大事。舒婷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致橡樹》,正是當年“朦朧詩”的代表作。

《致橡樹》是一首愛情詩。作為“朦朧派”的詩作,它不象常見的愛情詩那樣直抒胸臆,它跳出一般愛情詩的窠臼,擺脱情網中人的意亂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觀照愛情,對愛情的本質進行了一番理性的拷問與判斷。

詩人以“不,這些都還不夠”為轉折點,把這首詩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前一部分表達了詩人對傳統認可的愛情模式的批判、擯斥,後一部分抒發了作者對心目中理想愛情的渴望、憧憬。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與鑑賞的要求是:“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養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學會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藴含的民族心理、時代精神,藉以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閲讀與鑑賞活動中,不斷地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對個人與社會、自然、國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編者正是按照課標的要求把詩歌的閲讀與鑑賞安排在高中一年級的開始階段,作為必修課。本節課應當緊緊抓住審美這個中心展開加教學。不宜繁瑣地條分縷析,而應當整體地將朦朧詩的美感方式和美感作用通過審美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情感上和心靈上的陶冶,養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

(二)説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十四歲左右年齡的優勢在於,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進行形象思維,對於文藝作品尤其是詩歌的形象化表達方式和強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齡較大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和領悟。因此,我打算調動一切可能的藝術手法,讓學生在獲得審美快感的同時學到相關知識,陶冶情操,涵養心靈。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詩中表達的爭取女性尊嚴和獨立地位的抗爭決心和新型的愛情觀、自由平等、人的價值等深層理念,

2、知識與能力目標:欣賞作者描繪的各種形象,學習運用象徵、對比、對偶、對仗、類比、比擬、擬人、遞進等手法,培養自己豐富而瑰麗的藝術想象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從聽覺上欣賞詩歌的音樂美,通過朗誦傳達詩歌的思想內容和美感,練習放飛並駕馭自己的想象力;進而練習用優美的語言把自己的想象表達出來,記錄下來。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從“不,這些都還不夠”開始,詩人對自己理想中的愛情的想象。如何鑑賞這一段?

2、難點:“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兩處,作為沒有過真正的愛情體驗、涉世未深的高一學生來説,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對此可以略作講解,但不宜過分理性化,仍應把詩歌的意象和情感整體地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今後的實踐和成長過程中思考。

二、説教學方法

藉助多媒體課件,通過畫面、音樂和教師的示範朗誦,採用“激發興趣——感知形象——品咂鑑賞——朗誦比賽——創作審稿”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熟讀,課後讓學生創作。貫徹師生平等互動的原則,教師作引導,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詮釋。既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鑑賞,又不輕易否定學生的不同理解,儘可能讓學生髮揮學習主體的作用,自己建構關於現代白話自由詩的知識體系.

三、説學習方法

我打算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朗誦法、欣賞法、比賽法、寫作審稿法等方法讓學生用審美的方式接受教學內容(這是一首議論性的詩歌)。

四、説教具的使用

儘量利用電子課件,錄音機、幻燈片或者mp4等,製造音畫效果。

五、説教學設計(課時)

本課(中國當代詩三首)計劃兩個課時,《致橡樹》計劃使用一個課時,課後組織同學賞析課外拓展閲讀材料,練習詩歌創作、出牆報,實現“創作、審稿”過程。

六、説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激發興趣(共5分鐘)

1、創設情境,教師為學生作配樂示範朗誦(有條件時,同時顯示相應的畫面)。

2、簡介作者和“朦朧詩”,文.革以及文.革結束後的轉型時期,思想解放,“雙百方針”,以及當年對“朦朧詩”的批評。

(二)感知形象(共15分鐘)

1、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教師配以適當的音樂,整體感知詩歌創造的藝術的形象。要求:

標出自己讀得不準的字音,如“凌霄花”的“凌”的齊齒呼後鼻音,“炫耀”的“炫”是否讀成第二聲,“峯”是否讀成“fōng”,“霧靄”的讀音等。(5分鐘)

2、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將思考題板書或者用課件展示):

(1)詩中描寫了那些形象?

(2)詩中提到了幾種愛情觀?

(3)詩歌分幾個層次?

(4)詩人贊成的愛情觀是什麼樣的?

(5)你最喜歡哪一句或者哪幾句?

讀完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上問題。教師儘可能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10分鐘)

(三)品咂—鑑賞(課堂練習)(共25分鐘)

1、教師稍作講解,進行局部研討。對比詩中表現的各種愛情觀,以及本文的寫作手法和技巧。重點分析“不,這些都還不夠”以後的詩句。(10分鐘)

2、點名請朗讀較好的學生朗讀“不,這些都還不夠”以後的詩句。(1分鐘)

3、全班齊聲朗讀這段詩句。(1分鐘)

4、趁熱打鐵,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傾聽、點撥:(13分鐘)(以下問題板書或者用大屏幕展示)

(1)凌霄花和鳥兒象徵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為什麼用它們來象徵?

(2)泉源、險峯、日光、春雨所象徵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為什麼用它們來象徵?

(3)木棉和橡樹——樹的形象所象徵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為什麼用它們來象徵?

(4)作者怎樣描寫橡樹與木棉的關係的?

(5)作者怎樣深化了主題?

(四)朗誦比賽(拓展練習)(課外)

利用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方式,可以年級為單位組織詩歌朗誦愛好者進行。

(五)詩歌專欄(拓展練習)(課外)

利用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方式,可以年級為單位組織詩歌朗誦愛好者進行,組織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審稿。

《致橡樹》的高中語文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致橡樹》是我國當代女詩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愛情詩的代表作。 作者以新的視角,否定傳統的女性對男性的温順依附關係,代之以平等、獨立、相互尊重的新型愛情關係。以橡樹象徵男性的陽剛,以木棉象徵女性陰柔。

二、説學情

大一新生,數控、汽修、物流等專業的學生。為學生的一輩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的象徵意義。

②培養、提高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小組討論的展開”為平台,通過活動鍛鍊學生的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和個性發展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正確領會作者的愛情觀;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愛”的真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四、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意象的表現手法。

五、説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2、情景創設法

3、交互式教學法

(因此將教學步驟設置為導入——誦讀——討論——欣賞四個環節。)

六、 説學法

主要採用自主式學習法、討論式學習法、表演試學習法。詩歌可以點燃生命的`激情,昇華人的的情感價值和理想境界。建立在互動、對話、共享基礎之上的共同賞鑑,師生共同成為學習者,以朗讀、探究、品味、抒發為主要方式。

七、 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分四個階段即新課導入、新課講解、擴展閲讀及結束階段。在每一階段教學中,我力求發揮學生主動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啟發、引導為教師的責任。

(一)導入階段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説:親情是根,讓生命延續;友情是葉,讓生命舒展;愛情是花,讓生命絢麗。他把人生最絢麗的部分歸結於愛情的美好。古

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盡才情歌頌它的美好或抒發失意的愛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與煎熬,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幾筆。那麼當代詩人舒婷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傾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發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吧。

(二)新課講解階段

1、詩人否定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通過六個意象分成三組,通過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愛情,通過鳥兒否定了痴戀式愛情。不滿足於泉源、險峯、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獻,為下文提出嶄新的愛情觀做鋪墊。

2、詩人提出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詩人通過橡樹與木棉兩個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嶄新的愛情觀。她認為精神上的獨立與平等是雙方相愛的基礎,雙方應該心靈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靈犀,雙方要以獨立鮮明的個性出現,要能夠命運與共。同時提出愛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愛對方堅定的信念、執著 的追求與靈魂深處動人的美麗。

(三)拓展階段

1、指導學生閲讀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雙桅船》

本詩同樣運用了象徵手法,以“雙桅船”與“岸”象徵相愛的雙方,認為人在追求堅貞愛情的同時,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棄。

2、指導學生閲讀中國傳統文學中關於愛情觀的描寫。

以白居易的《長恨歌》和李商隱的《無題》為例,加深對本詩和傳統詩歌的瞭解。

(四)結束階段

教師寄語:愛是無私、愛是奉獻,但愛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對中職生而言,愛還有等待。“面對心儀的那一棵橡樹或木棉,我們應該思考,這棵樹是否已長成大樹,是否已擁有銅枝鐵幹或紅碩的花朵,是否能夠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是否已深深紮根於足下的土地?”

(五)作業佈置:

1、背誦全詩

2、以《致木棉》為題,寫一首詩。

八、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十五分鐘)

附: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