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有關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説課稿 篇1

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五課《治水必躬親》。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情況,教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説教材

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及接受能力,突出以學生為主,注重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本課在教材中居於第五單元的位置,在前幾單元中,已多次涉及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基礎。第五單元的主題是“自然與環境”,教學要求通過課文的學習從中明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善待自然,優化生存環境。

《治水必躬親》一文既涉及“人與自然、環境”這個大主題,同時又是一篇議論性的古文。文章論述了躬親是治水的必要條件,強調親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説明只有躬親、清廉,才能治好水。文章由治水要防止的現象説起,繼而説明要躬親的原因,之後提出中心論點;緊接着運用例證法,舉海瑞治水的例子,論證中心,同時運用正反對比論證,一實一虛,有力地證明了文章的中心。通觀全文,觀點鮮明,結構嚴密,論據確鑿,令人信服。

二 、談學生

初中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初具文言文閲讀能力,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基礎,而且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地去發現問題,大膽地去質疑;但議論文知識學生還不曾具體涉及,因此議論文知識的學習就成為本文學習的一個難點。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第五單元的教學要求,設計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註釋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反覆誦讀品析關鍵字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背誦課文。

3、學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培養學生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在誦讀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

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三、講教法

本節課按五個板塊進行:激情導入、讀文解意、讀文品味、思路延伸、課後探究。每個板塊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採用誦讀法、討論法、啟發誘導法、知識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質疑和探究。首先以誦讀的形式初步理解課文,接着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進一步疏通文意。在此基礎上品味分析重點句段,理清文章思路。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由治水聯想到做事,使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事情都應做到事必躬親,注重實踐的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步步深入,學生由“入書”到“出書”,既牢固地掌握了文言文必學知識,又擴大了教學容量,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述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pages_luzhuba]

出示課件,創設情景,介紹海瑞其人導入新課。

(二)小組合作,質疑探究。

1.引導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聽準字音和句讀。

2.結合課件出示生字詞,要求學生給加點的字注音。

3.結合對生字詞的學習,以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要求男生女生互相點評,通過讀來初步感知課文。

4.在讀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疏通文意,並給予學生學法指導。

5.質疑探究: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之間相互質疑,並把小組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在全班討論解決。

6.男生、女生翻譯課文比賽,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感知。

7.在對文章有個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出示詞義辨析題,採用競賽的形式,來鞏固所學內容,加深理解。

(三)讀文品味,理清思路。

1、在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觀點(道理),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關鍵句。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文章的寫作思路,初步理解議論文中論點、論據及其相互關係。

3、結合學生的分析,教師板書,並利用板書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四)拓寬思維,課文延伸。

1、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李冰治水”(修都江郾)過程中注重實踐的精神,反饋課文內容。

2、由“海瑞治水”、“李冰治水”的例子激發學生思考,舉出能證明“治水必躬親”的例子,從而進一步明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

3、由“治水必躬親”啟發學生思考,做任何事情都應注重躬親實踐的道理,並能舉出具體的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務實的態度。

(五)瞻前顧後,課堂總結

“治水必躬親”,因為山川形式不同必躬歷山川才能得其情,因制度沿革之故,必諮詢才能窮其致,選用治水之人,必能躬親實踐,且公正廉潔。只有這樣治水之事才能舉,水利才能興。

生活中的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真知識,掌握真本領。因此,治水必躬親,事必躬親。

(六)課後思考,探究學習。

由治水與躬親、清廉的關係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學習治水成功都需要哪些條件。

附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2

我説的課是《做框架》一課,是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五課。

1、教材分析:

框架結構在生活中應用廣泛,用木材、鋼材建造的物體幾乎都是框架結構的。教材中首先展示了幾幅框架結構圖片。意在讓學生認識框架結構和了解框架結構。接下來本課安排了兩個活動。

第一,做簡單框架。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框架。讓學生自己捆紮這樣的框架,並發現三角形框架穩定,四邊形框架不穩定。進一步研究怎樣把四邊形框架加固,認識斜杆的作用。為下一個活動作認知和技能上的準備。

第二,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這部分內容是引導學生自己製作並加固一個正方體框架,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認識框架結構的特點,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它是第一個活動的必然發展。

2、學情分析:

本課從表面上看來,對於六年學生難度並不大,但深入研究一下,有許多需要挖掘的東西,對於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三角形穩定性原理分析,斜杆的受力分析等。加固正方體框架學生也會有許多想當然的一面,通過實際的製作和檢測,能讓他們建立起更多理性的認識。

基於以上理解和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科學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構。

過程與方法

●動手製作平面框架和立方體框架,。

●用三角形框架來加固框架結構,經歷預算、製作以及改進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 體驗動腦、動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三角形穩定性原理及長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教學難點:

三角形穩定性原理及長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加固正方體框架時如何既堅固又省材。

説程序:

導入環節,先向學生提出一個挑戰,請同學們參觀一處建築,然後請告訴我它的名字,它在哪?學生一般在播放一半以上的時候就能夠舉手猜中,(翻頁)是的,它就是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這樣一個世界著名建築在建造之初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強烈反對,人們稱它為鋼鐵怪物,這又是為什麼呢?學生一般會認為它太高有倒塌的危險,的確是這樣,但不僅在於它的高度,還有一點就是,它的整個設計採用了當時並未普及的框架結構。

那什麼是框架結構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瞭解一下,資料從“視”、“聽”兩個角度讓學生對框架結構有一個切實的感性體驗,同時對框架結構優點進行了教學。看完資料請同學們説一説什麼是框架結構,對框架結構進行描述性的定義。接下來出示幾幅框架結構的圖片。(出示國家體育場圖)你認識它嗎?是鳥巢,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框架結構。(出示燈籠杆圖)這個呢是老師的作品,它也是框架結構,這裏用了一個什麼形狀的框架結構?在這裏讓學生對三角形框架有一個感性體驗,也再一次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的緊密相連。(攀爬器)這是攀爬器,它是框架結構,同時它也應用了上節課的——拱形結構。(三道收費站)你認識它嗎?這是三道收費站。接着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你還在哪看到過框架結構?進一步豐富框架結構的外延。

初識框架結構之後是研究簡單框架,首先出示前面那些圖的集合,提出問題在我們常見的框架結構中通常有哪些基本形狀?有三角形和四邊形,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一個三角形框架和一個四邊形框架。製作完成後,我們用手推一推,拉一拉,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會發現三角形框架穩定,四邊形框架不穩定,這個在數學課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在本節課中要有更為深入的認識。為什麼三角形不容易變形?在這裏我用動畫進行演示,當三角形頂角受到壓力,兩條邊會產生一個向外擴的力,這時底邊就會有一個拉的力來維持三角形的穩定,當兩邊受力,就會產生一個向內聚的力,這時底邊就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來保持三角形的穩定。當然三角形的受力情況很複雜,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下面就請同學們分析一下下面的兩種情況:(兩種燈籠杆設計方案)這是老師設計燈籠杆時的兩個方案,你們看,第一種方案中這根斜杆起什麼作用?很顯然是推。第二種方案呢?是拉。正是這種推和拉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三角形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而長方形容易變形,這時學生會產生了加固長方形的想法,有了前面的教學加固長方形框架還是比較容易的,通常會提出不同的方案。加固後以一根斜杆為例請學生説一説增加的斜杆起什麼作用?學生通常會説起加固作用或認為有了斜杆組建了兩個三角形或四個三角形,所以四邊形就穩固了。這還不夠,要具體到斜杆的受力分析。接下來我出示了兩幅漫畫用以啟發學生思維。在第一幅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四邊形變形,加斜杆的這一組對角之間的距離會縮短,那為了阻止它的變形,斜杆起推的作用應該是“推”,同理引導學生對“拉”的這種情況進行分析。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學生懂得,在斜杆的推和拉的作用下四邊形變得不容易變形,也變得很穩固。這為下面由“形”過渡到“體”做好鋪墊。

因為生活中的框架通常都是立體的,那接下來就是對“體”的研究,也就是對複雜框架的研究。

首先,出示學生做的沒有加固的正方體框架,通過演示學生髮現它無法承受兩三本書之重。因為這時它的每個面都是四邊形,都會扭曲變形。那你有辦法加固它嗎?學生會提出加斜杆,這時可以初步明確一下,在哪加斜杆。然後提議,咱們進行一次正方體框架加固比賽好不好?接下來出示幾點提示和説明。1、要先計算好需要多少材料,然後按照需要領取,可以隨時調換。這樣學生可以經歷一個材料的預算和選擇的過程。2、我們要評選出最佳設計獎(承重本數÷加固杆數,商最大)。這涉及到了性價比的問題,就是我們在追求承重本數的同時,要儘量減少所用的杆數,這給學生的製作提供了鮮明的導向。避免了隨意亂加斜杆,這種單獨地追求承重最大化,不考慮成本的做法是不符合設計理念的。3、時間大約8分鐘。我在右邊設置了一個時鐘,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參照,但不做硬性的時間限定。下面的思考可以給學生一點啟示,同時在彙報階段這兩點要隨機進行教學。然後開始製作。完成後進行分組彙報,用提前準備好的科學書做承重測試。用承重英雄榜記錄和計算比賽結果。比如:(舉兩個例子)這個條形統計圖表示的是該組承重的本數,方框中的數字是:承重本數÷加固杆數的商,要用這個數值來進行評價。比賽結束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尤其要落實框架承受向下的力,哪個面可以不加斜杆這個難點問題。同時告誡他們莫以一時成敗論英雄,希望落後的小組在後面的設計製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現。

本課的教學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去補充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沒有用課件代替學生動手實驗,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功能。

視頻、圖片資源的利用向學生展示豐富的視聽內容,激發了興趣、增強了感知、加深了理解。動畫演示,深入淺出, 激發了學生思維,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還充分發揮課件的交互計算功能,對本課的比賽結果進行記錄和統計,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各組的成績,方便比較,有效激發學生的比拼及合作意識。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實效性。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理解和設計,可能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批評指正,以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改正。謝謝!

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上午好!説課題目是《細胞的增殖》第一課時“細胞不能無限長大”,我將從以下六部分進行説明。(1、教材分析2、學情分析3、教學目標及重難點4、教法與學法5、教學過程6、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細胞的增殖”是必修1《分子與細胞》模塊的第六章第1節內容。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是在學生學習過細胞的分子組成、結構和功能、物質運輸、新陳代謝的基礎上,認識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產生、發展和凋亡的過程。

細胞的增殖這一節包括: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四部分。它們是依次遞進的關係:瞭解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才能理解多細胞生物的生長需要通過細胞生長和增殖實現,再進一步學習細胞增殖的方式。

其中“細胞不能無限長大”是舊教材所沒有的,對應《課標》的要求,屬於瞭解水平,即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週期性。並且“活動建議”中提出“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此活動意在使學生通過模擬探究實驗瞭解細胞分裂的必要性。儘管不是知識的教學重點,但卻是一個較好的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訓練點。“倡導探究性學習”是《課標》基本理念之一,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實踐,達到學做統一。

必修1模塊側重於通過觀察和實驗,將《課標》中要求的11項科學探究能力,按照合理的能力梯度順序編排在不同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每項探究活動都有能力發展目標的側重點。例如,在學習第二章第5節細胞中的無機物時,通過技能訓練活動,側重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能力;在第三章第3節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側重培養“解釋數據”的能力;在第五章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的學習中,利用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和探究活動“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側重培養“確認並控制變量”的能力;在第五章第3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中,利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活動,側重培養“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等。教材中的“科學方法”和“技能訓練”都是為科學探究準備的,以細水長流的方式給學生更多的瞭解和練習的機會,有助於提高探究能力。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節教學任務,我對教材中的模擬探究實驗做了一些處理。教材定義“細胞大小”即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也就是説,教材希望學生探究的是“細胞表面積與體積比,同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係”。而通常理解的“細胞大小”則是指細胞的體積大小。如果沿用教材的定義,容易增加學生分析數據得出正確結論的難度。於是,我採用了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探究問題:“細胞的體積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係”。

二、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學生已經學習過細胞的基本結構,也具備計算體積和表面積等數學知識,並瞭解酚酞遇到鹼性溶液會變成紅色。因此,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能力基礎) 此外,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模仿、練習、部分獨立設計、獨立設計等階段,所以,我一貫注重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剛開始以教師引領為主,學生模仿為輔進行探究,後來開展教師引導的,有不同能力側重面的,學生部分獨立設計為主的探究活動。經過有計劃的訓練,可以清晰地看到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逐步提高。此時,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基礎,能夠進行較完整的探究活動,自主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

(認知基礎) 而且,高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都處在提高期,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對實驗操作部分有濃厚的興趣。樂於主動參與探究,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如果以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推斷“細胞體積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係”,很容易得出這樣的錯誤結論:“細胞體積越大,物質運輸效率越高”,所以,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使他們信服科學實驗的結果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有助於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基於上述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知識目標 説出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能力目標(1)嘗試設計可行性的實驗方案,從而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

(2)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鍛鍊運用數學分析、歸納和推理的方法處理及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重難點)“自主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理解科學過程,最重要的是親歷實驗和探究,這其中又以“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為基礎。另一個教學重難點是“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因為,以實證作為判別尺度、以邏輯作為辯論武器,做出正確判斷,得出正確結論是高中階段應達到的一個重要的能力目標。關於突破難點的具體方法,我會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詳細説明。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採取實驗探究法教學。學法則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

這是我校正在倡導的新課程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結合生物學科特色及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大部分:(創設情境進入課題、引導學生完成探究實驗、歸納總結)。我主要説明第二個部分。包括:提出問題,設計、展示方案,實驗操作,分析數據四個環節。

提出問題 採取教師直接提出探究問題的方式,為後面的重點內容節省時間。因為,作為普通校的學生,迅速、順利地提出與本課題相符合的探究問題難度較大,並且這也不是本節課的重點。

然後向學生説明採用模擬探究的原因是:活細胞不僅微小,而且生命活動複雜,直接以細胞作為實驗材料進行研究在高中階段存在很大的困難,況且只是想探究“細胞的體積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係”,應該使問題簡化。

設計展示方案 設計展示方案環節,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難點,也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之一。“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既包括實驗方案在科學性上是合理的、嚴謹的,又包括方案在現有條件下是可行的。那就需要克服這些困難: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想到用什麼來模擬細胞並獨立設計全部實驗方案。學生象力豐富,容易設計出多種可行性低甚至是不可行的實驗方案,而教師又無法在課上一一點評。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方案,我進行了四個步驟的引導。

首先,提出具有難度梯度的三個問題:1、用什麼代表不同大小的細胞?什麼代表被運輸的物質?2、怎樣證明物質進入了“細胞”?以及深入到“細胞”的程度?3、如何衡量物質運輸效率的高低?

其次,介紹實驗用具:含有酚酞的瓊脂塊、0.1%的NaOH溶液、燒杯等。

再次,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實驗材料,解決3個問題,從而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方案。並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巡視全班,及時評價、點撥。【請看視頻】。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所有組學生都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設計任務,同預期基本一致。只有個別組無法想到利用酚酞遇NaOH變紅的原理代表“物質運輸進了細胞”,然而經過教師點撥後,也很快的設計出了實驗方案。

最後,待討論結束,請出一組學生展示設計方案,並組織、引導其他人評價、修正、完善該方案。【請看學生展示及修正實驗方案的視頻】。學生比較完整的補充、修正了實驗方案,好於我的預期。至此,較順利地突破了第一個教學難點。

實驗操作 有了完整的設計方案,學生更加清楚實驗操作的流程。我強調了安全問題和需注意的細節後便示意學生動手操作了,並認真觀察他們操作情況,及時指導、評價。【請觀看實驗操作情況的視頻】。

在巡視過程中,我發現有一組學生將邊長為2cm和1cm的瓊脂塊都切成了長方體,就與他們探討:當瓊脂塊為長方體時,繼續完成實驗操作是否仍具有科學性?在達成了科學性不受影響的共識後,我鼓勵他們“將實驗進行到底”,並提醒了計算數據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分析數據 分析實驗數據是本節課另一重難點,也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之一。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錶中數據的縱向比較、橫向聯繫,得出:“細胞”體積增大,“細胞”表面積與體積比減小,從而使物質運輸效率降低,所以説細胞不能無限長大。教師引導的方式將直接影響學生分析的質量。我的具體做法是:預先將教材中的表格增加出一列數據:“NaOH擴散的體積”,以便降低求解運輸效率的難度。

在學生整理完各項數據後,鼓勵他們展示數據、説明實驗結論,從而為下一步引導做好鋪墊。【請看學生們整理數據説明實驗結論的視頻】。之後,利用問題進一步引導:隨着瓊脂塊體積的增大,哪組數據的變化趨勢與物質運輸效率的變化是一致的?你能否嘗試着解釋細胞越大物質運輸效越低的原因?進而將分析的重點過渡到“運輸效率”和“表面積與體積比”上,再通過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相同得出答案:隨着細胞體積增大物質運輸效率降低的原因是表面積與體積比在減小。由此,便總結出了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一個原因:也就是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細胞長大,隨後,再向學生説明細胞核也是限制因素之一。

在修改數據表的同時,我將表中邊長1cm和3cm的瓊脂塊對調了位置。這樣瓊脂塊的排列順序就變為自上而下邊長依次增大,本以為變動後更有助於學生對比數據、得出結論。結果,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將這列數據誤看成了瓊脂塊的編號,按照撈取時的順序填表,致使所填數據與邊長不對應,反而影響了實驗結論的得出。由此我深深的體會到,課前認真分析、鑽研教材,領會設計意圖是非常重要的!

六、教學反思

1、敢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體現出尊重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

2、關注課堂的生成,並有一定處理。有一組學生將瓊脂塊切割成了長方體是在預設之外的,當時我不僅鼓勵他們繼續完成實驗,還在分析數據時詢問了該組的結論,同樣是“細胞體積越大,物質運輸效率越低”。如果我能夠請該組學生展示數據,既不會妨礙正常教學,又能利用數據處理過程複雜的現象説明實驗的簡便性原則,從而使本節課更加完美。

以上是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一些認識,若有不妥之處,歡迎各位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二次函數在初中函數的教學中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是初中代數內容的引申,更為高中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圓錐曲線奠定基礎。在歷屆上海市中考試題中,二次函數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

(2)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對學生基本數學思想和素養的形成起推動作用。

(3)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識的聯繫,使學生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複習,掌握各類形式的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夠一題多解,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2、能運用數學思想解決有關二次函數的綜合問題,幫助學生提高解決綜合題的能力。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標

用powerpoint製作動畫增加直觀效果,激發學生興趣,感受數學之美。在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感受探索與創造,體驗成功的喜悦。

3.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重點:各類形式的二次函數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學習難點:1、運用數學思想解決有關二次函數的綜合問題

2、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選用恰當的數學關係式解決幾何問題。

二、教學方法

1、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初三學生的求知慾心理和已有的認知水平開展教學,形成學生自動、生生助動、師生互動,教師着眼於引導,學生着眼於探索,側重於學生能力的提高、思維的訓練。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分層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2、採用表格形式,將知識點歸納,讓學生通過這個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繫,讓學生形成以清晰、系統、完整的知識網絡。

3、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既直觀、生動地反映圖形變換,增強教學的條理性和形象性,又豐富了課堂的內容,有利於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學生基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思考、親自動手、自我發現等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中,教師創設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與點撥,在積極的雙邊活動中,學生找到了解決疑問的方法,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

説課稿 篇5

一、背景介紹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課題為省編義務教材五年級上冊《投準》,主要教材內容為往返跑和投準。

往返跑是以提高學生耐力為主的素質練習,雖然就練習的形式而言是較為枯燥的,然而,從體質健康角度來看,它對發展學生的耐力有一定的實效性。這一內容在以往的年級中多次出現過,在這一教材中再次出現,一個目的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往返跑技術,另一目是經常性對學生進行耐力練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投準屬於投擲內容,投擲在田徑運動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學生日常生活必須具有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它對鍛鍊和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協調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擲教材在一、二年級時就以簡單的擲紙飛機、擲降落傘等形式出現,到三年級時學習了原地側向投擲壘球技術,四年級學習了上步及助跑投擲壘球技術。本課通過“投準”練習,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技術,使學生初步理解投擲時出手的角度與遠度、力度與準度的關係,為今後掌握基本的活動能力奠定基礎。

本課在教材的安排上,將較為枯燥的往返跑內容巧妙地安排在了學生興趣較高的投準練習中,這樣既讓學生達到往返跑的要求,又不讓學生感到疲勞和枯燥。

三、學情分析

1、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徵:(1)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強;(3)好奇性強;

2、、五年級學生男女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顧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鑑於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情趣,培養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往返跑和投準方法,發展學生的上肢和奔跑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反應、協調和力量素質。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遵守規則、友好合作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方法的運用

1、教法: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同時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原則,以“愉快教學法、成功教學法”作為指導思想。採用遊戲競賽法,利用遊戲競賽的娛樂性、競爭性、規則性強等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產生想象,在思考、體驗中掌握技術,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產生較強的情緒體驗,激發好勝心、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2、學法:“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我根據學生好勝心的特點,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

六、教學過程

在課的結構上,從“身心同動”的基礎觀點出發,依據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採用“收心熱身、愉悦心身—育心強體、增智促技—穩定情緒、恢復身心”的結構。

1、在收心熱身、愉悦心身階段,我選用民間的秧歌舞,以其歡快旋律,激發學生地朝氣與活力。其音樂的感染力能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鍛鍊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在有限的時間內調動學生的活動熱情,快速有效地達到準備活動目的。

2、在育心強體、增智促技階段,本階段是整堂課的主要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簡短的交談後,緊接着進行投準練習。在練習中,我一改傳統枯燥、乾癟的練習過程,運用積分競賽法,學生自由選擇投準區域,最後按積分,看看哪組得分最多,激發學生形成高漲的練習情緒。

為了更好地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兩個情景式遊戲,首先我設計了一個打怪獸的遊戲,讓學生打移動的目標,提高了投準的難度。並且在遊戲的過程掌握打移動的目標的方法,在快樂中掌握了技能,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育觀念,這正是我們現代體育教學要追求的。最後,我安排了“運送食物”的接力賽,巧妙地將本課的兩個內容很好地串聯起來,既起到了投準的鞏固,又達到了往返跑的目的,又運用了競賽的方法,使本堂課達到了一個高潮。

3、在恢復身心階段,再次選用民間體育內容--舞龍,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既起到放鬆的效果又陶冶情操。而且瞭解我國的民間體育。在舞龍中,要求學生自創造型,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採用互相評價法,培養了學生觀察力與評價能力。

七、場地器材

綵緞球每人一個獅子頭像四個怪獸頭飾四個錄音機1台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四個太陽》以兒童的口吻,敍述了小朋友要畫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願,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説教法

課文內容很短,在這裏我先朗讀一遍課文。(朗誦課文)可以看出,課文的語言優美,充滿童趣,相信是一篇學生愛讀的課文。

到現在為止,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這一識字工具,基本上能夠做到用拼音主動識字,在拼音的幫助下進行閲讀活動。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及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是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在識字和寫字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寫習慣。

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小朋友的美好心願,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的落角點主要在於識字,朗讀和興趣習慣的培養,同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的基本過程是:

第一步: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太陽的笑臉後,啟發學生: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啊?是啊,今天太陽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咱們熱情地和太陽打聲招呼吧!你們喜歡太陽嗎?為什麼?有一位小朋友,他也特別喜歡太陽,他更有神奇的魔法,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四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個太陽〉。

板書課題時,重點指導學生寫“四”字和“陽”字,認識“陽”字的偏旁,讓學生書空,描紅。

第二步:試讀課文

請學生藉助拼音,試着讀一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在讀中自己認識生字。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學生輪流讀課文,瞭解學生試讀的情況。

第三步:指導朗讀

首先,朗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先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讀後,出示“掛 街”這兩個字,請學生記住這兩個字,積累詞語,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認識這兩個字後,把字還原到課文中,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綠的太陽”給夏天帶來的“清涼的”感覺,讀得背誦下來。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第二,三,四個自然段。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積累背誦,發展學生的語言。

第四步:感悟內容

首先,師生一起朗誦全文。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填空:

夏天 綠綠的

秋天 太陽 ————

冬天 ————

春天 ————

學生填空後,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也來畫畫太陽吧,在春,夏,秋,冬四季裏,你想畫什麼顏色的太陽呢?為什麼?鼓勵學生交流,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一步:指導學生寫漢字,在寫字的過程中,注意指導和評價,培養學生的還習慣。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興趣和習慣,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説課稿 篇7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湘教版美術五年級下冊《家鄉美》活動一。下面我着重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思路、教學流程這六個方面來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説理念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教學活動建議。甚至還可以自己創造新的教學活動形式,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此説來要上好美術課,教師就要有創造性運用教材的能力。做到在原有的教材基礎上有選擇、有重點的針對本校學生特點進行教學。

二、説教材

本課屬於美術課程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領域。

教材以表現家鄉美為情感激發點,讓學生對家鄉的情感融入到繪畫表現、圖案設計和宣傳刊的製作中。

我覺得教材的內容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話題,呈現的信息很難調動學生熱愛家鄉、表現家鄉的情感,因此我決定創造性的運用教材,把《家鄉美》的教學課堂實踐進行了小小的變動:

變動一:課題變動 我把《家鄉美》變為《魅力家鄉》,把學生從遙遠的、廣泛的家鄉拉近到他們的生活。

變動二:教材教學內容的補充與拓展

教材受者空間的限制,無法提供學生需求的營養,我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補充了一些優秀作品,拓展學生思維。

變動三:作業形式的變動 為了豐富造型表現形式,作品的表現不單依靠繪畫,我還想到了攝影、手工,只要能展現作者心中的家鄉美就行。

三、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依據教材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目標:瞭解、學習風景畫的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學生在聯繫生活體驗過程中有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歌頌宣傳家鄉的情感。

重點:通過多種表現形式表現家鄉的美景。

難點:構圖的安排和畫面的取捨。

四、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打算這樣教學

①我選擇了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課題《魅力家鄉》,利用潼南豐富的人文傳統和有特色的風景風貌,運用旅遊媒介這種新穎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②我適時補充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欣賞,從中讓學生了解、學習風景畫的表現方法,突破重難點。

③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五、説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學習風景畫的表現方法和技巧外,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歌頌宣傳家鄉的情感,依據此段學生情感發展規律,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流程的:引導發現家鄉美——→探索表現家鄉美的技巧——→作品表現再現家鄉美——→評介昇華家鄉美

一)、引導發現家鄉美

我是這樣設計:

1、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首先我利用潼南一年一度舉行的盛大的菜花節,在中央電視台鄉村大世界相關的報道,影視界的一些名人也來參加演出這件事為背景,創設潼南旅行社要找大家幫忙的情景,希望大家做個潼南小導遊,介紹潼南,宣傳推薦我們潼南美麗風景、鄉土人情,讓更多的中外遊客走進安陸,感受安陸的魅力。學生一聽,這是多熟悉的話題,興趣來了,教師藉機明確學生任務:讓學生扮演導遊,通過速寫、攝影、採訪、網絡查找等方式收集各種資料,在查找的過程中發現潼南的美。

2、交流感悟家鄉美

學科具有人文性,在此環節我改變教學形式,讓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有機結合,學生轉變角色,由學生變成導遊,把安陸的風土人情用美術的眼光來欣賞,文學的語言來傳達,深化學生對家鄉熱愛的情感。

①分小組討論交流所獲信息

學生説出自己喜歡的安陸的美景是什麼?都是什麼樣的?説説安陸的變化。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有所流露。此後,教師出示相對應的風景照片。

②猜景點

老師選安陸的一處風景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讓學生猜此景是哪裏?(問餘何意息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在人間。碧山指哪?)在猜景遊戲中學生體會到安陸景色的文學美。

3、扮導遊推薦潼南

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師自制《魅力潼南》藝術再現潼南美景,開闊學生思維,學生分組扮演導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暢所欲言推價安陸。學生在優美語言的描述中愛安陸、愛家鄉情感深化了。

二)、探索表現家鄉美的技巧

1、對比分析總結表現技巧

學生已是情到深處了,他們現在需要的是表現美創造美的技巧。出示一張攝影圖片和三張學生作業,引導學生對比討論分析哪一張較好的突出主景。由此引導學生總結出風景畫表現技巧:①讓學生知道構圖處理中需注意物體的前主後次,前實後虛,前大、多,後小、少。②明白風景畫的內容有房屋、街道、田野、樹木等。③能根據構圖的要求及畫面的美感對代表性的景物進行取捨,並能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繪

2、欣賞作品 拓展思維

劉海慄説過:“藝術是薰出來的,優秀作品的欣賞是把學生帶入意境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方法,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為學生自主表現,個性的創造營造環境。”因此我跳出教材,活用生活中的教材補充課本教材,帶領學生欣賞不同風格成人風景畫和學生風景畫,其意圖是指引學生用心靈去感受生活中的美,發現表現美的技巧,啟迪學生的智慧,滋補其精神。

三)、作品表現再現家鄉美

學生學到深處,要用畫筆表現再現家鄉美,此環節我巧用媒體循環播放潼南風光、上和風光、學生示範作品圖片,穿插《家鄉美》等背景音樂,為學生提供寬泛的思維情景,將學生的表現熱情徹底激發。這時我適時拋出問題:你打算用什麼工具展現心中的家鄉美麗的容顏?你打算取哪裏的景色?你打算怎樣取捨景物突出主題?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在充滿愉快的藝術氛圍中大膽表現,昇華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四)、評價昇華家鄉美

評價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可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昇華美的眼光,是課堂不課缺少的環節。如是我設計讓學生以多中方式展示作品:

①就地主辦“魅力潼南”作品展,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品評:色彩的搭配、主與次的定位、虛與實表現。

②把作品放到網上讓遊客評。

③創意寫作,把創作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寫成日記、詩歌、散文與家人、朋友分享。

學生在評價中體會到家鄉美帶來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心情愉悦,還有自我表現的信心。

最後我總結談話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課後用更多不同的藝術形式,如攝影、手工,去表現家鄉美。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多鑽研教材,做到教材的活用,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努力。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