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99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 .我設計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⑴,找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⑵,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摘抄積累句子.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談話引入課題.這樣導入,讓學生對本文的主角 燕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我們更好的學習它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然後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認知情況.

第三環節:

學習課文,知道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説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的作用.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是蘇教版必修三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的一篇課文。”文明的對話”是一個亙古以來就不斷探討的問題,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化趨勢加速進行,在推動人類文明的共享的同時,也凸顯國家、民族、地區之間的差異和衝突。各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價值,不能把他們看做是不可調和的,應該在承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異質文明,推動各種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開展文明對話,實現整個社會的共同繁榮。本專題共有“審視傳統”“認識和溝通”“拿來與接納” 三個版塊:三個版塊從“對於傳統的認識——中西文化的認識和溝通——繼承和接受”構成一個整體:從而幫助學生弄懂“文明對話”的內涵、意義和作用,該板塊主要學習方式是問題探討。這是一篇論述類文體,《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論述類文體的要求是:閲讀論述類文體,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着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增強文化意識,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東方和西方的科學》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作者喬治薩頓是近代科學史的奠基人,新人文主義的先驅。本文是希望建立東西方之間的橋樑,要人們記住歷史,消除種種偏見,建立一個比現代更為美好的和諧世界。

二、學情分析:

儘管已經是高一下學期了,但很多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深入,邏輯思維還欠嚴密,同時對語文學科不夠重視,他們習慣於被動地做題,尚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特別對於學術類文章,學生更為缺乏學習興趣,所以必須提高學習本文的興趣。作為一篇學術論文,高一學生的學習,確有一定的難度;好在本文所涉及的學術內容,本身不難,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接觸,因此,文章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教師應努力將上課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努力維持學生的興趣。

三、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理解作者對科學的認識與評價。

2、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深入理解文意。

3、瞭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教學重點設置為:提煉關鍵詞語,深入理解文意。教學難點設置為:理解作者對科學的認識與評價。

四、説教法:

本文是一篇科學論文,對於學生還是偏難的,為此我設計了幾個環節。課前讓學生預習。上課時讓學生談談“東西方科學之間的關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獨立探究的意識。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接着再讀課文,全面把握文章內容。歸納每一節大意和理清文章思路。隨後以五個方面的探究引向深處。主要教法有;

獨立探究東西方文化的關係

2.研讀。通過研讀,歸納文章內容和觀點

3.探討。對問題探討,先自我探究,然後交流共享。

4.拓展。設計“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現代科學落伍了,你怎樣看待中國科學?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應注意什麼?”一題,認識中西文化的認識和溝通的重要性。

五、説學法。

本課文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探討”。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本,我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討論,以此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它有效地整合了各種資源,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效率。2、提問法:切中肯綮的提問,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注意目標要明確、恰當、便於操作。布魯姆説過“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3、自主探究法: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培養獨立閲讀能力。4、合作討論法;鼓勵學生在個人的鑽研的基礎上,五個環節探究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表達自我,傾聽他人,學會分享和借鑑。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個體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激活思維並使其保持最佳狀態。

六、説教學流程:課前預習:説出文章的主要觀點。

一.學習文本前,主動獨立探究。1.談話導入,西方科學和東方有着怎樣的關係?指出首先要認識,然後溝通。(板書)有的説東方科學落後,有的説,應該完全學習西方科學,請大家説説東西方科學之間的關係2.,我們來學習美國近代科學史的奠基人,新人文主義的先驅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意圖:提高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板塊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話概括大意。有關東西方的科學之間的關係,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用原文中的相關句子説説。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東方和西方正像一個人的(不同)神態,代表着人類經驗的(基本和互補)兩個方面。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真理(是一樣的)。

2.補充題目的內涵。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裏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在作者一系列著作中,以確鑿的材料證明了東方科學對於西方近代科學發展做出的歷史貢獻。本文是希望建立東西方之間的橋樑,要人們記住歷史,消除種種偏見,建立一個比現代更為美好的和諧世界。意圖: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觀點。

三、再讀課文,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1.速度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內容。2.這十節按照怎樣的思路展開的?

第一部分:(第1-3節)闡述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二部分:(第4-8節)批評某些偏見,闡述對待東方科學的態度。第三部分:(第9-10節)西方要善於學習東方的科學。意圖:培養學生抓關鍵詞句的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四、綜合全文,探討問題(一)。1.東方與西方的科學是什麼關係?東方科學在歷史上有什麼作用?

2.作者認為應以怎樣態度對待東方科學? 通過學習你還有哪些疑問,記下來認真思考,與同學、老師討論交流。

五、對照自己的認識,你覺得本文突出的思想價值在哪裏?明確:1.尊重東方科學,難能可貴2.今日西方仍然需要東方,論述為什麼西方需要東方,因為西方文明有弊端:科學方法的弊端,科學本身的弊端。認識深刻。3.從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的角度論述東方文化的歷史作用和現實意義,論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見解獨特。板書:科學的種子——實驗科學,數學——來自東方。

六、作者評價,探討問題(二)文本延伸。

1.文章太高明瞭,認識一下作者。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説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並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總之,人們經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2.補充;喬治薩頓突出的貢獻是科學人文化的主張。成為科學人文主義的倡導者。思想影響深遠。

七、關鍵詞剖析,穩問題探討(三),精確領會文意。

1.本文題為《東方和西方的科學》,那麼:1.本文所説包括中國嗎?中國的科學屬於東方的科學嗎?(如何看待中國的科學?)不包括,但屬於東方科學。曾經做出過巨大貢獻,現在落伍,但仍然是世界科學不可或缺的部分2.本文講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主要指什麼?西方科學指的是實驗科學和數學,東方科學主要指人文科學。3.第六節説新的鼓舞來自東方,這裏的“東方”又指什麼?指東方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理念。作者認為東方人文理念可以拯救西方文化。因為西方實驗科學偏於方法的運用,忽略了思想。

八、文章特色評析,問題探討(四),感受文章之美。

本文是科學論文,但讀來有散文韻味,也稱文化隨筆。結合句段,説説美妙在哪裏?1.詩意的比喻,增強文章的形象性:“東方是母親,西方式父親”等。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如,第五節。談美國文明的未來。先表示擔憂,再談存在的問題,轉而談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該有的科學態度,最後回過頭來照應前文,指出“文明要經過歷史的考驗,今天的輝煌未必是永久的。”(此段還運用了比較説理)

(本文闡述了東方和西方科學的關係,主要是指出東方對於西方科學的重要性,指出西方文明和科學的缺陷,需要藉助其他力量來幫助,東方和西方代表着人類經驗的基本和互補日兩個方面,西方應該採取謙虛的、正確的態度來學習.)

九、作業:主題拓展,問題探討(五)

探討: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現代科學落伍了,你怎樣看待中國科學?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應注意什麼?

積累、創新,溝通、借鑑,堅持對話,拋棄偏見,增進交流,消除隔閡。共同繁榮人類科學。

説板書:

學生彙報要點: 科學的種子——實驗科學,數學——來自東方。

東方的科學——哲學思想、人文理念——西方科學

説課稿 篇3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閲讀課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生動地描繪了冰花千姿百態和晶亮潔白,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朗讀,以讀促學,使學生認識體會冰花的美麗多姿、晶瑩透亮、潔白無暇,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生分析:

剛剛入學的孩子,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都比較少,對生動形象直觀的事物感興趣,。課文寫的是北國特有的景緻——冰花,對於生長在北方的的小朋友來説,冬天隨處可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6個生字,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徵。

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美姿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4、教學重、難點: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5、理論依據: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加強語文同其他學科的融合及課內外知識的緊密結合。

6、説教法、學法

(1)指導觀察法

(2)多媒體演示法

(3)朗讀積累,説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後再啟發發揮想像力,照着書上的樣子説一説“冰花還像什麼?”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實現知識蚰芰Φ那ㄒ啤?

7、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今天早上學冷不冷?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自由回答。

師:冬爺爺給我們準備了一份精美的禮物,那就是美麗的冰花!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親切的談話,由學生的生活導入,從而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接着,我讓學生拿出一週之前佈置的作業:拍攝冰花的照片,學生把各種姿態的冰花照片展示給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把語文課內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強調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打破傳統語文課分析課文的教學模式,努力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二、藉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冰花的美。

我在網上收集了大量的冰花圖片,配上美妙的音樂製作成幻燈片,展示給學生,這些冰花給學生視覺上的美感,並抓住時機,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去感受作者描寫冰花的語言美。

三、貫穿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教學思想。

讓學生帶着美的感受去朗讀美文,更能引起共鳴。“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課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讀書方法:如男女生比賽讀,同桌讀、小組讀、跟老師比賽讀等形式,把學生的朗讀落到實處,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給予指點,在朗讀感受冰花的美,作者語言的美。

四、讀中評價,給予鼓勵。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評價、生與生評價、都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滿足學生的進取心,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評價的語言也要豐富,避免單一的評價方式,抓住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如;聽了你的朗讀,你把冰花的千姿百態展現在我們眼前,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了。

五、抓住重點進行朗讀訓練,想象力訓練和語言訓練。

1、出示文本的重點句:他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重點句,我通過給學生展示與課文相關的冰花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冰花的冰花的美,從而讀出冰花的美。]

2、師説:“冰花是千姿百態的”!隨後又出示了許多冰花的圖片,“請同學們觀看,發揮想象力,説説這些冰花想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很自然地聯想到許許多多的事物,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幻燈出示句子:像…….像……像…….。句式練説比喻句,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使學以致用”,及時拓展,有助於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藉此滲透比喻句的概念。這個練習要求不能太高,應充分考慮到各各層面的學生,以激發想像為主,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

3、感受了不同姿態的冰花,引導學生讀書

教師質疑:“冰花還美在何處?”重點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瑩”、“潔白”。

[設計意圖:這些詞語體現了冰花的多,質地和色澤的美這些詞語時,我及時出現了冰花透明光亮,數量和多的圖片,藉助圖片衝擊學生的視覺,挖掘詞語的含義,直觀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細心體味去理解,然後指導朗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在啟發學生心智

師:“看到這樣美麗的冰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生:驚奇、讚歎!

師:讓我們再來學習第一句。

還是通過喚起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的感受來理解什麼是“驚奇”?就是“驚訝”、“奇怪”的意思,小童和我們有一樣的感覺。接着出示小童的話。指名讀。引導喊出驚奇的感`覺。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醉翁亭記》是編排在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中的一篇。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佈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表現作者偉大抱負的《岳陽樓記》,等等。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地理解文言文。

(二) 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閲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悦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説、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於本單元文言文首次採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範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遊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重力》是教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它在力學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是以後學習壓強,浮力,功等知識的基礎,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材編排: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從感性的日常生活入手通過理性的實驗探究得出定量的結論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3)課標要求: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重力,會用示意圖描述重力,會測量重力的大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生正處於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我校學生來自農村,思想純樸上進,但對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通過半年多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目標分析: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知道什麼叫重力,瞭解重力產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錘線的應用,知道重心並會畫重力的示意圖,理解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培養學生“猜想、設計、操作、分析論證”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大膽猜想、敢於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根據課程標準和中考要求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難點:重力的方向及重錘線的應用。

器材準備:彈簧測力計、多個鈎碼、、重錘線、不倒翁、刻度尺等。

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通過類比聯想、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學生通過閲讀理解,觀察思考等方法獲得知識,通過動手實驗、小組合作、分組討論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激發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教程分析: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如下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設疑:誰是操縱者?

展示唐縣全勝峽瀑布圖片和王亞平太空吞水滴視頻截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為什麼地球上的水總是往低處流,而在太空會懸浮呢?誰是幕後的操縱者呢?”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認識重力的概念。(約 5 分鐘)

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約 22 分鐘)

1、重力大小

探究重力大小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這一重點,我設計了四個步驟完成教學。

(1)感受重力

引導學生對比自己身邊的課本,鉛筆、橡皮等物體的輕重。(增強對重力的感性認識)

(2)實驗探究

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後指導學生分組對這些猜想進行實驗探究,看是否科學合理,並把結果記錄下來,最後指導學生利用測力計和鈎碼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並完成P14教材表格。(通過探究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習興趣)

(3)數形分析(繪製G—m圖像)

指導學生以質量為橫座標,重力為縱座標,完成G—m關係圖像並計算G與m的比值,用g表示,約為了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這一公式。(通過建立G—m關係圖像,可以更加直觀形象的表達二者關係。)

(4)應用練習

指導學生自己參照教材例題,完成自我評價第1題

(通過應用練習,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上四個步驟,從感性認識入手,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關係圖像,到應用練習,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本節課的難點,初學的學生很容易將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理解為垂直向下。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以下三個步驟完成教學:

(1)觀察重力方向

引導學生用細線懸掛重物,待物體靜止後觀察物體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後鬆手,觀察物體自由下落所受重力的方向。(通過觀察,增加感性認識)

(2)應用重垂線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器材自制重垂線,分組檢測教室的牆壁是否豎直,自己的桌面是否水平,(通過應用重垂線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3)區別“豎直”和“垂直”

教師指導學生參考教材P14(7-4-4圖),分組討論豎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區別。

(通過討論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思維)

以上三個環節,從感性認識的觀察入手到理性的討論交流遵循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心理,力求突破難點。

3.重力的作用點

(1)小遊戲

重心這一概念比較抽象,為此我首先設計了一個“一指定乾坤”的小遊戲,來讓學生感受重心的存在。每組選出兩名學生,用一根手指分別頂起鉛筆和刻度尺,用時最少者勝。

(通過遊戲,使學生在趣味中感受到了重心的存在,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2)確定重心的大致位置

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使學生認識規則的物體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指導學生不規則的物體可用懸掛法確定它的重心的位置。)

(3)利用重心揭祕“不倒”之謎

老師出示不倒翁,然後指出不倒翁“不倒之謎”主要在於它的重心低,穩定性強。這一理論可以解釋賽車車身為何要做的很低。

(通過重心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物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繫緊密,有用的學科。)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認識生物體,教學上會有一定困難。這是因為細胞結構微小,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機會,增加學生對細胞的感性認識。本節課儘管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學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細胞的觀察作為基礎,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2、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① 進一步熟練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説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② 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提高製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設計實驗、改革實驗,開發自己的創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斷髮展的;繼續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在“模擬製作”活動中,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重點:説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製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取(首次觀察自己身體上的細胞,學生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取材關係到實驗效果)

細胞結構的觀察(與植物細胞相比不易觀察,略有難度);

設計實驗(應用以往的學習經驗,是較高層次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還是處於一個好動的年齡,在學生已經觀察了植物細胞的結構並有一定的瞭解下,這節課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瞭解動物細胞的結構。而且在學生實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下,還不是很強,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認識才能吸引學生興趣,把握課堂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就是要把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領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運用實驗法、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比較法、觀察法等方法學習。

四、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複習: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温故而知新,提出問題: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

②人的細胞與植物細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聯繫自身,提出問題,創設學習情境,引入新課。

(二)組織實驗,合作交流

出示題目,交流:“看到題目,你有何疑問?

疑問: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哪?怎樣取材?引導、分析。

①設計:根據已有的經驗,設計實驗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劑的變化);

②製作:同組同學儘量選擇不同的方案製作臨時裝片,增加對比性。

③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然後同學間交換觀察。

(三)歸納反思,學以致用

繪製細胞的基本結構圖,感知動物(人)細胞的形態結構,注意繪圖要領。多媒體演示不同種類的動物細胞。

(四)模擬製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書中方法分組製作。

策略②:改進。利用現成的果凍,將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細胞核,果凍表示細胞質,包裝果凍的塑料殼表示細胞膜。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2、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結構。

答案: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3、回憶所做的《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

(1)實驗中用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製作的玻片標本叫__________。

(2)在製作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開始在載玻片上分別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共同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還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黃瓜表皮果肉細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4)《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憶《製作動物細胞模型》的過程,你認為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

答案:(1)臨時裝片 (2)清水 生理鹽水 (3)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4)稀碘液 (5)立體的

4、採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籤 B.消毒棉球

C.消毒鑷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C.生理鹽水 D.鹽水

答案:C

6、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液泡 ⑥葉綠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書設計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

擦→滴→刮→塗→蓋→染→吸

(二)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三) 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觀察動物細胞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師要使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細胞和幾種動物細胞,進一步掌握製作和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概括出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再經比較,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特點。應注意完成“模擬製作”的教學,因為它將不易觀察到的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微小結構形象化、立體化,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細胞的興趣。

2、教學重點:

説明人口腔上表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教學難點:

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熟練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説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1、通過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並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熟練掌握製片的過程以及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2、通過製作動物細胞模型,進一步瞭解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3、通過比較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直到動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情感目標】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説教學方法

本課的知識內容不多,但也有一些知識不太好理解,因此我將首先採用多媒體展示多種動物細胞或同種動物不同部位的細胞,引導學生概括它們在結構上的共性;然後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細胞、繪製細胞結構簡圖並與植物細胞來比較,來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並區分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四、説教學過程

引導與探究,多媒體輔助

課前板書: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一、目的要求:

1、製作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

2、認識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二、材料用具:

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籤、滴管、紗布、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三、方法步驟:

(一)製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1、用潔淨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乾淨。擦

2、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滴

3、用消毒牙籤的粗端在自己漱淨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刮

4、把牙籤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中塗抹幾下。塗

5、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後緩緩地蓋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蓋

6、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染

(二)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將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重點觀察一個口腔上皮細胞。

(三)繪圖

依照你所觀察到的細胞,畫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圖,並試着注出各部分的名稱。

課堂組織: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畫出植物細胞的模型圖,並注出個部分的名稱;其他同學在投影片上畫,老師講評。

問:你認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不是一樣呢?以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為例,通過實驗探究。

學生做實驗,畫出觀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並試着注出各部分名稱;選出幾位同學畫的,在投影儀上展示,老師講評。

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而動物細胞沒有。)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一樣的,但形態並不完全一樣。(用掛圖展示肌肉細胞和神經細胞圖)

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方案,親手製作一個植物或動物的細胞模型。

收拾實驗室,完成實驗報告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蘆花蕩》是反映抗日戰爭的,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和驚心動魄的情節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範文。

《蘆花蕩》是傳統名篇,孫犁的小説詩情畫意是欣賞的重點,他的小説被讚譽為“詩體小説”。相對於主題、情節,作品中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簡潔傳神、富有個性的人物是更大的亮點。基於上面對教材的分析我確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理清記敍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

2、感知老頭子的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默讀迅速抓住記敍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讀把握人物性格特徵,揣摩人物描寫,品味語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白洋澱的美麗風光中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衞國土責任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1、通過故事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

2、文中的景物描寫。

二、説教法

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突出對學生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轉化成學生的自身體驗,讓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敍事性作品的特點,重在複述故事情節和分析人物形象。在閲讀方面,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和默讀的質量,重視培養默讀的技能。閲讀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從感性到理性;從閲讀教材到自我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體驗性、創造性閲讀,比較鮮明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説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着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慾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故事情節到人物形象再到景物描寫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程序

接下來我談一談《蘆花蕩》一文的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從優美的白洋澱風光入手,切入到景物描寫的分析和故事情節的複述,讓學生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第二課時,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探究其傳奇色彩。下面我具體講一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嘎子和英子泛舟在白洋澱湖面上……

導言:

上面這段電影就是我國著名的電影《小兵張嘎》。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白洋澱上的水上游擊隊,利用有利地形,駕小船出入蘆葦蕩中,神出鬼沒,聲東擊西,輾轉茫茫河澱上,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譜寫出一曲曲白洋澱人民抗日救國的凱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蘆花蕩》就是反映當年抗日遊擊隊戰鬥生活的小説。

二、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着導語,老師説道: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澱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藉着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澱紀事》,和他所代表文學流派“荷花澱派”。

三、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 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知故事。

2、 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3、 交流課前蒐集的作者的相關資料

4、 説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複述出來,理清作者思路

本文是一篇小説,小説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構成了小説的三要素。

注意複述時:①交待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②語言簡潔③可以按照課文的順序複述,也可以打亂課文順序有創造性的複述。

預計學生回答的內容有:

1.蘆花蕩裏生活着的人:一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勇敢的姐妹。

2.蘆花當發生的故事: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次酣暢淋漓的復仇。

3. 教師總結: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老頭子撐着一直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的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支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泳本領,在萬畝方塘裏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游擊隊才維繫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將敵人誘進他二埋伏圈,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四、景物描寫品讀

1.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湯子後,並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以小組為單位,採取自主、合作、探研的方法,讓學生們就具體句子進行分析。

3.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於: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的獨特感受。3、文字中流淌着對白洋澱的熱愛之情,

明確:通過這些景物描寫,使全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了抒情韻味的作用。

融情入境

五、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抗日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的方法,並遵照以上三點將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2 名學生講完以後,老師總結髮言:同學們講的故事都很精彩,一個個抗日故事聽的人熱血沸騰,60年前紛飛的戰火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美麗的白洋澱容不得玷污,今天,世界各國人民舉起了和平的旗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努力締造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新世界,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