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高中語文必修《燭之武退秦師》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4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燭之武退秦師》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燭之武退秦師》説課稿

高中語文必修《燭之武退秦師》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

2、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燭之武退秦師》是新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單元話題是“昨日的戰爭”,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 “由教到不教”,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c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5、教學難點:燭之武高超的説辭藝術

二、説教法

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主要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通過質疑激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三、説學法

新教學大綱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因此採用預習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四、教學設計

(一)預習設計

1、並結合書下注釋瞭解《左傳》。

2、瞭解本課歷史背景。

3、通讀全文,注意揣摩語意、語氣,瞭解詞語的意義、用法。

4、分析燭之武這一形象,他是如何説退秦師的?

5、通過本文體會《左傳》語言特點。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有人説“口才,電腦,英語,駕駛”是當今青年必須掌握的四門技術,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見口才在今天同樣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人怎樣憑三寸不爛之舍就使強大的軍隊退卻的故事,請看《燭之武退秦師》

2.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①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②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羣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③燭之武是怎樣説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説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説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説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5)從歷史説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餘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説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④秦伯退師後,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並沒有感情衝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後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3、討論總結,認識昇華

①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總結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衞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後,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係和矛盾瞭如指掌,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着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説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②《左傳》以敍事為主,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請學生體會(討論,提問)。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力挽狂瀾,誰知他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於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4、延伸拓展:某同學中午休息時間在宿舍洗衣服,請勸阻。

5、小結:

本文是一篇記述古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泰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命説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説辭,説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派兵助鄭國防守,致使晉軍不得已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這篇文章,讚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説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複雜性。

6、作業: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那個同學改寫的好,明天請他當導演。

高中語文必修《燭之武退秦師》説課稿2

今天我的説課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重點難點、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幾個方面闡述我的説課設計。

一、説教材:

《燭之武退秦師》是魯教版第一冊第四單元“昨日的戰爭”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先秦歷史散文《左傳》中的名篇。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晉矛盾,憑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離散秦晉盟約,勸退秦師,智走晉師,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文章內容生動有趣,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忠義智勇,辭令精妙絕倫,是一篇歷史散文佳作。

該課的'地位和作用: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學習先秦歷史散文,學習本單元,要在重視誦讀和背誦上;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並能用現代觀念加以審視。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指導學生學好這篇文章,打好基礎,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一)説學情:

1、學情分析:經過初中階段與必修一一單元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閲讀與學習已掌握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本文的獨特之處,容易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悦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地加入到背誦,瞭解大意,歸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中來。不過,由於初中對文言文語法不要求,絕大部分學生對詞語活用、特殊句式的掌握有相當的難度。這就需要上課多花時間在語法的介紹上面。並且要通過聽讀、示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以讀帶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並自主地進行文言知識的總結歸納。

(二)説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認知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2)基本能力目標: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內容。

(3)思想教育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學難點:理解情節的基礎上分析燭之武這一中心人物形象。

三、説教法:

1、學生誦讀、教師範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串講法,文言文詞語的積累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點。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教學方法。

3、語言、動作,形象激情的教學方法。

四、説學法:

學情分析

剛踏入高中的學生,古文學習的興趣還有所缺乏,學習的方法還比較單一。針對這一現狀,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進行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參照註解大體理解,大聲誦讀增加語感,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B、圈點、勾畫、批註,疑點、重點、難點、能力點,養成讀書好習慣。

C、正確的誦讀,激情討論,理性分析。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通過講着名科學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説:“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的事,從而引導進入新課。

(二)介紹《左傳》及出示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圖介紹相關背景。

(三)整體感知設置以上預習的依據是:大綱要求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習慣,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索。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體到具體。學習課文也是如此,先對課文整體感知,然後再精讀細研。

1、聽讀全文,糾正字音。

2、自讀全文,提出要求: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句子,批註有疑問的內容。

3、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

4、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嘗試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

(四)師生共同總結概括本文的結構,以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再次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的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人物個性。分析人物形象——燭之武

1、根據上節課概括的文章的結構,引導分析燭之武説辭的四層意思,體會高超的語言藝術。

2、根據情節發展,分析人物形象,展開討論,每組推舉代表發言。

板書設計:

秦晉圍鄭———臨危受命————勸退秦師——轉危為安

補充説明:教師教學預案只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教學的一種預設,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次序等。

高中語文必修《燭之武退秦師》説課稿3

一、説教材

《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必修一第二單元,本單元是古代記敍散文單元。學習本單元,既可以從中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鑑敍事藝術。本文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圍攻鄭國,鄭國危在旦夕,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兩國人馬自動撤退的故事。

關於文言文的學習,《課程標準》有兩方面的要求: 一是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二是體會作品中藴含的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

依據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左傳》有關文學常識,積累文言知識。

2、能力目標:學習提要鈎玄的閲讀方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教學難點:對燭之武高超説辭藝術的賞析。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就是讓老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同學們自覺主動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分析,共享學習成果。高中的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大部分同學對文言文有一種畏懼心理,缺乏興趣。本文是高中第一篇文言文,老師更要做好引導,使學生樹立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因此,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法和討論分析法學習本文。

情境教學法就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讓學生獲得感同身受的效果。討論分析法就是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去感悟,老師可合理啟發補充。

學法上,除了誦讀法,歸納法外,還要採用提要鈎玄法,抓住關鍵詞語,探求精深的道理,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但教有法而無定法,還要依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豐富課堂,在教學中需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二課時。第一課時以閲讀課文、歸納文言知識為主;第二課時以分析課文、鑑賞人物形象為主。

三、説教學過程

下面介紹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為了國家安危不計個人恩怨,這需要怎樣的胸襟?孤身一人深入秦軍大營,這需要怎樣的勇氣?以一番説辭巧妙化解亡國之危,這需要怎樣的智慧?讀完《燭之武退秦師》,你就會找到答案。)此導語在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誦讀感知、疏通文本

文言敍事特有一種簡潔之美,學習時要注意反覆誦讀,悉心體會。

1、聽讀全文,糾正字音

2、自讀全文,同時提出要求: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句子。

3、疏通文本,解決不理解的字句子。

4、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

(三)討論分析,鑑賞課文

1、理清思路: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説退秦師--晉師撤離

2、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他是怎樣出場的?

分析戰爭的背景和原因:兩點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羣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燭之武是怎樣説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説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説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説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5)從歷史説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4、鑑賞人物形象

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個人物,理由是什麼?

鄭 伯——禮賢下士,從諫如流。

佚之狐——識人才的伯樂。

燭之武——官微人輕,懷才不遇,臨危受命,不避艱險,深明大義,才智超羣。

秦 伯——以利為重,亦敵亦友,變化難測, 政治手腕了得。

晉 侯——以利為重,以“不仁”為藉口,沉着應對,有政治家的風度。

5、人們評價燭之武時,有的説他是一個“志士”,有的稱讚他是一個“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個“辯士”,也有人説他具備這三種人的特點。請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提示:本題為開放題,只要自圓其説即可。

觀點示例:

⑴ 志士: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通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於長期未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於言辭,以至於以“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鄭伯的一番誠意和對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關係的透徹分析,最終感動了他,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説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⑵ 勇士: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⑶ 辯士: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後,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寥寥數語就説服了秦君,憑三寸之舌勸退強敵,可見,燭之武是一位辯士。

所以説,《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展示的燭之武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是一個勇於出使,直入敵營的勇士,是一個機智善辯的辯士、外交家。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使學生迅速的抓住課文要點和文章的結構脈絡。在板書上我力求節儉明瞭,既點名本課的重點,又方便學生理解。秉持着這種理念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燭之武退秦師

開端——秦晉圍鄭——出使緣由。

發展——臨危受命——深明大義,以國家為重。

高潮——勸退秦師——智勇雙全,不卑不亢。

結局——結盟、協防、撤軍——不辱使命。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假如你是一位外交官,接受一個任務——利用美日邦交矛盾,瓦解美日聯盟,你會怎麼做?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大家!鞠躬!

反思:文言文的學習有“文”“言”兩個方面,本設計“文”“言”並重,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效果。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