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燭之武退秦師説課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5W

教案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和學習能力進行的版面設計,分過程有效的教學。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是燭之武退秦師説課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燭之武退秦師説課教案

一、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高一教學就是在初中對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修訂後的新教材,舊教材的七個單元壓縮為六單元,但文言文單元卻由舊教材的兩個單元8課增至三個單元12課。由此可以看出,新教材十分重視文言文教學,這也是重視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體現。教材的三個文言文單元按着歷史的順序編排,即先秦歷史散文、先秦諸子散文、漢魏晉散文,這樣,學生對於古代文學的發展不僅有一個歷史的縱向概念,而且對於每一時期的作家作品也有一個橫向的把握與瞭解,從而,更好的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本課《燭之武退秦師》就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

二、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思想內容,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學習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反顧捍衞國家主權的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詞語、詞組、文言特殊句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四、教學難點

理解燭之武説辭的內容及邏輯思維方式。

五、教學方法

採用研討點撥法,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六、教學設計

(一)佈置預習

①回憶初中學過的《曹劌論戰》並結合書下注釋、課後介紹瞭解《左傳》。

②瞭解本課歷史背景。

a。 閲讀《讀本》中《重耳之亡》。

b。 瞭解“城濮之戰”。

③通讀全文,注意揣摩語意、語氣,瞭解詞語的意義、用法。

④分析燭之武這一形象,他是如何説退秦師的?

⑤通過本文體會《左傳》語言特點。

(二)授課過程

1.導入 檢查預習,由《曹劌論戰》引入對《左傳》的介紹,再引出本課。

2.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1) 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2) 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羣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 燭之武是怎樣説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説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i。 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説服秦伯提供可能。

ii。 説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iii。 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iv。 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v。 從歷史説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餘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説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4) 秦伯退師後,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並沒有感情衝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後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説明:以上四個問題,以第三個問題為重點。因為它是課文的難點,要集中突破。

3.總結

⑴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學生總結一下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衞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後,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係和矛盾瞭如指掌,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着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説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⑵《左傳》以敍事為主,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請學生體會(討論,提問)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力挽狂瀾,誰知他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於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⑶整理文章中重點詞、詞組、句式

實詞:貳 軍 師 子 是 鄙 遠 陪 賜 朝夕 版 唯

一詞多義:若 説 辭 鄙 微 之

詞組: 以為 “所”字詞組

句式:判斷句 賓語前置句

4.佈置作業

(1) 背誦全文

(2) 課後練習三

(3) 課外閲讀《荊軻刺秦王》,分析荊軻是怎樣得到樊於期首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