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模板集錦4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7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説課稿模板集錦4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七年級數學北師大版下冊第二章第三節——平行線的特徵。屬於“空間與圖形”這個學習領域,是“平行線與相交線”知識的一個重點內容,同時也是難點,可以説這節課的知識貫穿在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因此顯得尤為重要。

本節課在時間安排上是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經歷探索平行線特徵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特徵,並能初步運用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線的特徵:由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得到的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並且能將平行線這三條特徵進行簡單的推理或計算。

本節課的難點是平行線的三個特徵與直線平行的三個條件的區別和混合應用。

四、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再加上以前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訓練,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複雜圖形的分析,以及與平行線條件的區別和綜合運用,因此,這節課我主要通過學生的大量練習,使他們能慢慢的體會和掌握這種邏輯思考的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動手操作、探索討論、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練習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目的。

六、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主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如下環節:

一、通過複習上節課內容——平行線的條件,導入新課;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及平行線三個條件的運用,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良好的知識鋪墊;

二、通過學生的測量探索出平行線的三個特徵;

三、通過練習題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運用其特徵和條件,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40分鐘的課堂快樂而短暫,40分鐘背後的日子緊張而漫長。回顧賽課的經歷,我這心裏呀,只兩種味道——酸的和甜的!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使人受啟發的詞語和故事”為主題,《酸的和甜的》為最後一課,是一篇以連環畫形式編排的童話,在體裁上具有雙重特徵。文中8個自然段配有8幅插圖,除了敍述松鼠、兔子的輕信、猴子的敢於嘗試外,還涉及到了狐狸的“精神勝利法”。教學重點是在閲讀中識字學詞,難點為在閲讀中滲透“做事要敢於嘗試”的道理。

在構思教學設計時,我始終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理念。所謂統一,我的理解是工具性的訓練與人文性的滲透二者有機結合,辨證、和諧地存在於課堂。

一、文本解讀,我考慮的是辨證

仔細琢磨文本的人文內涵,我們應該把目光聚焦在松鼠、兔子和猴子的不同表現上,也應該用一種辨證、客觀的態度看待狐狸:不能偏頗地説他壞、狡猾,也不能高深的傳達“精神勝利法”,還不能捨本逐末地深究“為什麼硬説酸”。面對初入二年級的孩子,我只把狐狸定位在“因為沒有摘到葡萄,所以,硬説葡萄酸,以此來安慰自己”這樣的程度。所以,在教學中,我適當弱化對狐狸的研究,清晰對比松鼠、兔子與猴子的不同,強化、加深對猴子的印象。這是我在文本解讀時的一點個人看法。

二、落實目標,我考慮的是和諧

首先,落實文本體裁連環畫與童話的雙重特徵。一是藉助圖畫識字、初讀課文、朗讀對話、概述故事、總結課文,讓圖文結合,圖與文和諧展現,突出連環畫教學的特徵;二是在課堂中,時時、處處引導學生融入童話的情境——課初帶領學生去葡萄架下看看,課中引導學生去聆聽、朗讀葡萄架下的對話,去想象、琢磨動物之間的語言,去識記、書寫他們的名字,課尾以離開葡萄架結束,努力做到融文入境,文與境和諧共生,體現童話教學的基本特點。

其次,落實“在閲讀中識字學詞的階段性目標”。識字教學,第一做到隨文識字,因時制宜地把生字分散在在課題中,句子裏,朗讀時、板書中,兒歌總結處、寫字時。第二做到依託,不組織學生識記單個生字,因地制宜地賦予生字具體的環境。這兩點做法,目的就是在前瞻後顧和潛移默化中達到識字教學目標的水到渠成。另外,把“迫不及待、大口大口”兩個詞語的訓練放在重點句子中、朗讀體會時,生活經驗裏去學習、理解、運用。

突破教學難點,我也考慮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例如,把揭示文本寓意與學生的想象、説話訓練結合起來,借小兔子和松鼠的嘴説出學生閲讀童話的收穫、體會;再如,課堂中的那首兒歌,集鞏固識字、概述內容、體悟內涵、總結課文為一體。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反思賽課的經理,我的體會是我曾像文中的狐狸,在小學語文這座葡萄架下,轉來轉去,跳起來摘葡萄;曾像松鼠和兔子,走過彎路,歷經酸酸甜甜;我更想像文中的小猴子,敢於探索,大膽體驗,酸的是收穫,甜的是成果,酸酸甜甜,我曾經努力嘗試過!

真誠希望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 篇3

一、對單元主題的認識

“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屬於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領域。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的教學是要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我認為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課標中所規定的“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落實目標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在落實“瞭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二、單元結構分析及教學目標的定位

下面我就以知識樹的形式,將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各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向大家做以介紹(幻燈片演示説明):這一單元包括兩個知識塊:三角形的認識和圖形的拼組。三角形的認識分為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三方面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三個知識點:一是結合生活情境和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及底和高的含義,學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二是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三是創設具體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在積極的探索活動中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學會根據角和邊的特點將三角形類,能夠發現和認識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三角形內角和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讓學生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在系統學習了三角形的`知識後,教材安排了“圖形的拼組”內容。它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用三角形拼四邊形,目的是通過拼、擺、畫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與區別,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另一個內容是用三角形拼組圖案,目的是讓學生在圖形的拼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三、教學策略的選擇

為了突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選擇和運用了運用如下教學策略:

(一)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中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穩定性的教學,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讓學生聯繫生活思考:“哪兒有三角形?它們有什麼作用?”然後讓學生親自做一個實驗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不僅是認識幾何形體特徵的需要,而且有助於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對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價值。

(二)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題,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形成結論。

(三)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教學中我重視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如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時,出示情境圖後提出問題:“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哪條路最近呢?為什麼?”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由於學生還未正式學習三角形邊的關係知識,因此在交流時,要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看法,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教師不要作過多的評論,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着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探究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討論“第(2)、(3)組紙條為什麼擺不成三角形?”然後請學生交流自己在探究中的發現,形成結論。最後用自己的發現解釋引入中的問題“為什麼小明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樣的交流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

(四)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的特徵、性質,對於小學生來説,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形象性思維之間的矛盾,就要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而本單元三角形所具有的鮮明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學時我本着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的原則,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二節課內容。隨着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上的信息。Internet信息的檢索與下載,是現代信息社會人們最需要掌握的技能。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為internet 信息的檢索與下載,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從網絡中檢索到了所需的資料,可以利用下載把這些資料保存到自己的計算機中。所以本節課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下載是收集網絡資源的主要方法,下載的內容可以是網址、網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和一引起軟件。對於下載的資料,我們要經過篩選 和分類保存在計算機中。本節創設情境以鄠邑區文化這一主線展開,學生分組完成鄠邑區自然風景、民俗風情、民間藝術、風味小吃、詩詞、宗教等資源的下載。通過體驗和感悟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網絡信息下載活動中的操作與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網絡信息的檢索與下載的興趣,讓學生領會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的過程和方法,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形成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念。為學生髮展提供服務,通過小組組協作,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他人合作意識,也為高中技術教學必修模塊的學習和各選修模塊開展多元化交流與合作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能從網絡上獲取需要的信息,但是對如何把網絡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網絡信息資源保存在自己的計算機裏並不太清楚,本節課就是在學生能從網絡上檢索到所需信息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通過任務驅動、小組協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獲取網絡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參差不齊,老師要注意營造合作交流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任務驅動,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為主要活動方式,在分組過程中強調優勢互補原則。由於目前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融合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完成本節的活動任務,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有意識地實行強弱結合的分組方式,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穫。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不同類型信息的下載的方法, 提高學生在網上迅速蒐集信息、保存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分組協作學習,在在高效檢索信息的基礎上,完成多個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合理合法的下載網上信息資源,能夠對下載的資源進行判別篩選及整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不同類型信息的下載的方法和技巧

難點:文字下載;下載信息的鑑別與整理

五、【教法分析】

講授法:主要用於不同信息資源的下載及如何對下載的資源進行判別篩選及整理等新知識的傳授。

任務驅動法:以任務為載體,把分散的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任務引領自主探究、協作學習任務提升,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知識探究,實現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演示法:主要用於規範操作步驟,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六、【學法分析】

1、討論法:主要用於分析任務,使學生清楚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可以開闊思路,增長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2、小組協作學習法:交流協作,取長補短,互相促進。

3、自主探究法:通過質疑,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

七、【教學資源】

1、多媒體網絡微機室 提供學習環境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

2、局域網廣播控制系統 教學演示和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3、多媒體教學課件 展示教學重點難點、學習任務、操作步驟、課堂小結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PPT展示多媒體作品《鄠邑印象——文化之旅》,讓學生下載家鄉自然風景、美食、藝術、人文宗教等方面的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資源,為製作畫鄉宣傳畫冊做準備,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本節課要下載的信息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不同的學習小組。

2、 師生互動 做好準備

學生閲讀教材學習:1、下載前如何甄別篩選信息?2、如何保存信息?要求學生建好文件夾,先做好信息下載前的準備工作。

3、教師演示,突破難點

教師演示文字、圖片、歌曲的下載,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可以克服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畏懼心理。

4、任務驅動 探索新知

讓學生檢索相關主題的信息,完成下列任務。對下載的文件進行重新命名,並分類存放在計算機中。

(1)收藏網頁;(2)下載網頁;(3)下載一段文;(4)下載一張圖片;(5)下載一首歌曲;(6)下載一段視頻。

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地構建知識結構。通過任務驅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動手嘗試、觀察辨析、合作探究,運用教、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各種類型信息資源下載的方法,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5、彙報交流 鞏固加深

邀請同組同學互相討論自己的收穫, 看還有哪些不清楚的問題,促進學生互相學習;請學生演示下載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其他同學和教師根據彙報和演示做適當的質疑和點評,教師通過學生示範來檢查學習效果,強調在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鍛鍊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6、點撥拓展 引申懸念

讓嘗試用下載並安裝一款下載軟件,用下載軟件下載PC版微信軟件,並安裝,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自主嘗試下載其它信息資源的方法,讓學生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學以致用。

7、小結回顧 系統梳理

讓學生自主歸納網上信息下載的方法是對整堂課的一次梳理。通過PPT課件展示進一步複習、鞏固、深化本節學習內容。

九、【教學評價】

教師在學生學習交流討論,回答問題過程給學生及時、積極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學生示範演示時,其他同學和教師根據彙報和演示做適當的質疑和點評,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揚長避短,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十、【教學反思】

一、亮點

1、教學任務選擇下載反映家鄉文化的信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參與程度。

2、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調整,把對下載資料的鑑別與整理調整在信息下載前,有利於學生高效的下載和保存信息。

3、教學形式多樣,教師採用講練結合、小組協作、任務驅動等教學形式,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4、緊緊圍繞課堂的重點、難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實踐操作中“動”起來,有事做;每組任命一個學生為“小專家”,指導本組同學學習。“小專家”的具體指導還使得同學間相處更融洽,課後還可以不斷討論、交流。而且在“小專家”們的“點”指導下,老師注意巡視這些同學“面”的情況,達到點、線、面結合,以點帶線提高全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教師在巡視中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共性問題教師給予點撥,個別問題組長幫忙解決。鼓勵學生表達他們的困惑,用以前的知識幫助他們產生聯想,幫助學生越過知識瓶頸,效果較好。

5、為了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製作了自學課件作為學習指導,通過師生幫助、教學課件幫助,評價鼓勵等教學手段,激勵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從學習過程來看,學生比較感興趣,積極性較高,也體現了同學之間的互助;從學習效果來看,任務達成率比較高。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協作學習,彌補了學生之間因知識水平差距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困難;學生勤於動手、勇於探究,從完成教學任務來看,完全達到知識和能力目標的要求,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6、教師對學生的操作及時點評,對於完成速度快和有創新的作法進行展示,及時表揚,有利於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二、不足

1、小組協作環節學生沒有進行充分的協作學習,部分小組的成員在遇到問題時,不敢向其他同學求助,影響了學習任務的完成,小組合作的效率有待提高。

2、教師點評環節不能面面俱到。 本節課很多操作都有所創新,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讓部分學生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