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課文

司馬光砸缸的課文內容

欄目: 課文 / 發佈於: / 人氣:8.73K

導語: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想必我們也聽過很多次,你是不是也被他的機智和勇敢折服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司馬光砸缸的課文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司馬光砸缸的課文內容

古文原文如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元末·阿魯圖《宋史》

小學課文原文: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捉迷藏。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着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英文:

On one occasion, Sima Guang was playing with smaller partners in the back yard. The yard has a large water tank, and as the kids were playing, one child accidentally fell into the giant tank. As the child drowned, other children, terrified, started weeping and crying for their parents. Sima Guang, different from all the other kids, kept calm and picked up a stone from the ground. He then used all his strength to throw the stone at the water tank. "Bang!", the water tank broke, water flooded out the tank and the kid is saved.

司馬光砸缸的課文內容 篇1

一、説教材

《司馬光砸缸》是長春版語文第二冊七單元第二課。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 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善於動腦筋,做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考慮一年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在認知、發音、朗讀、書寫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的特點,給本文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説目標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8個生字和9個詞語的音。認識“司、假、慌、喊、舉、砸、破、救”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圖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和孩子。

4.從司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啟發,遇到事情要像司馬光那樣不慌張,支腦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1.讀準本課的生字及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理解花園裏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詞句,知道司馬光是一個遇事不慌、勇敢聰明的孩子。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

教材中司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為了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培養兒童願意動腦的精神,使兒童主體得到發展,結尾處設計了較為簡單明瞭的發散思維訓練。

三、説教法。

採用看圖法、質疑法、演示法,比較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兒童思維的.多樣性,體現以兒童為主的人文情懷。

四、説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質疑為主線,運用演示反饋法,引導學生質疑——表演反饋解疑——想象,培養兒童善於觀察、善於比較、善於表演的思維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針對我班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教學:A類學生能夠看懂圖、學會質疑並思考,B類學生能夠看圖説話,C類學生能夠説出個別簡單詞語如“司馬光”“救人”。以 下我主要針對A類學生的教學三大版塊:從課件中質疑、通過自讀、討論,突破重點解疑、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進行闡述。

1、從課件中質疑。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 兒童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為主的,課件生動的展示可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有利於進入課堂情景。

1)從課件中你都觀察到什麼?

學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嘩嘩地流出來,一個孩子正往外爬,圖中間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個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一臉驚慌的樣子。

(2)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

預設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進缸裏的?當時的情況怎樣?

(2)是誰救的他,他是怎樣救的?

學生所提問題正是目標3要完成的任務,通過看圖瞭解當時的情況,帶着好奇心和求知慾讀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解決這些問題。

2、通過自讀、討論,突破重點解疑。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圍繞兩個問題,學生自讀1、2自然段,解決第一個問題。帶着問題讀課文,可以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讀書習慣,提高教學效率。

藉助課件弄清花園裏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樣的一口缸。

(2)讀文後討論,孩子是“不小心”沒留神掉進缸裏的,啟發學生想象,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會怎樣?通過討論得出當時情況緊急。

(3)再讀課文3—5自然段,解疑第二個問題。以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

經過自讀,學生了解到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麼辦?從“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這些詞,討論他們這些人當時是怎樣想的?

得出結論:讓別人來幫忙,我這麼小,沒有辦法,有的嚇哭了,不知該怎麼辦,束手無策,而司馬光是怎樣做的?

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讀課文,獨立思考當時司馬光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經過反饋得出當時司馬光想如何儘快讓水離開孩子。做法:拿起石頭使勁砸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來,小朋友得救了。從司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個敢想敢幹、機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1)為了培養學生多向思維方法,結尾設計了一個情景,“假如你當時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於學生想象能力的發揮。

(2)學生經過討論,得出以下結果:

有人認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辦法。如團結起來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裏,因為缸裏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來。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網子撈……

(3)同學們説的這些方法再與司馬光的辦法比較,發現只有司馬光的辦法能既快又保險地救出孩子。所以在遇到問題和困難要積極動腦想辦法,同時肯定同學們的想法。

六、説板書。

板書條理清楚,一目瞭然,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於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訓練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

司馬光砸缸

都慌了

別的小朋友————— 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 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在低年段的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特點,那就是具體形象性。在對於他們的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感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學習的方法,養成動腦動手的習慣。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