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初中語文關於詩的解題技巧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1.92W

學會想詩

初中語文關於詩的解題技巧

富有理趣的詩句,有的是其本身固有的,如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來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有的原意較少而後人賦予更多層次的哲理,如王安石的《登飛來峯》(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有的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如杜荀鶴的《小松》。所以,要揭示詩詞中所藴含的哲理,非要好好想一想不可。司馬光早在九百多年前就在《續詩話》中指出: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本段即以此為據來闡述。其實,想詩是詩詞鑑賞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想詩中,思而得之最為關鍵,就是説,在鑑賞時要根據詩中所提供的'意象,在準確理解詩意後進行再創造想象,這尤其對於原意較少而後人賦予更多層次的哲理和在原有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這兩種情況特別有效。理論大多是抽象的,必須在實踐中反覆練習才能牢固掌握,下面就結合練習解答指導,來談這一問題。

先以蘇軾《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出一道題:

蘇軾的這首《琴詩》富有哪些哲理?

請結合政治課上學過的唯物辯證法談一談這首詩所藴含的哲理。在審題時應從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入手,明白天下萬物的完成,都有賴於主客體的密切配合這一哲理,做這樣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