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節日常識

廟會節日常識

欄目: 節日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2.89W

節日常識,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識。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節日的常識您都瞭解清楚了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廟會節日常識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廟會節日常識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農曆新年、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廟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隨着時代的發展,國內各地每逢春節都會有一系列的廟會活動,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嶽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萬歲山春節大廟會”(農曆初一至十六)都是國內有名的廟會,最富有過年的特色。

廟會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2008年6月7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朝陽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上海市徐彙區,浙江省磐安縣,山東省泰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佛山市,陝西省銅川市申報的'廟會(妙峯山廟會、東嶽廟廟會、晉祠廟會、上海龍華廟會、趕茶場、泰山東嶽廟會、武當山廟會、火宮殿廟會、佛山祖廟廟會、藥王山廟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經存在。在寺廟節日或規定日期舉行。一般設在寺廟內或其附近,故稱‘廟會’。《北京風俗類徵·市肆》引《妙香室叢話》:‘京師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貨雲集,謂之廟會。’這一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市集形式,解放後在有些地區仍被利用,對交流城鄉物資,滿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廟會的源泉在於遠古時期的宗廟社郊制度——祭祀。在遠古時期,祭祀是人們生活中一件經常而又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所以《左傳·成公十三年》中説,“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説祭祀和戰爭一樣,都是國家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過程中,人們聚集在一起,集體開展一些活動,如進獻供品、演奏音樂、舉行儀式等,這種為祭祀神靈而產生的集會可以看作是後世民間廟會的雛形。實際上,從“廟會”兩個漢字本身也可以看出這點,“廟”最初就是指供奉神靈尤其是祖先神靈的建築。

廟會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漸漸地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如今人們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

廟會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故名。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古代,“日中為市”,進行集市貿易。至南北朝時,統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廟,菩薩誕辰、佛像開光之類盛會乃應運而生,商販為供應遊人信徒,百貨雲集,遂成廟市。北宋時開封大相國寺廟會極有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女詞人李清照曾與其夫趙明誠相偕至廟會!

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在白雲觀廟門內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認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災、延年益壽,於是競相觸摸;窩風橋下的橋洞裏吊着一枚大銅錢,銅錢孔中有一隻小銅鐘,上書“鐘響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幣投中銅鐘,就能心想事成,這兩項是廟會上最熱鬧的活動。

隨着時代變化,古老的廟會亦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借廟會之時洽談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廟會最主要的特色。內容有舞獅、傳統民族花會、現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傳統商業“幌子”展、老北京老照片展、民間手工藝展、特價書市和京劇、武術、雜技專場等。廟會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有鮮明的傳統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