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科學實驗報告(集合15篇)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86K

在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實驗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科學實驗報告(集合15篇)

科學實驗報告1

實驗內容 3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個盤子裏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並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2

x年級x班x組組長:xx

實驗時間:xx

實驗名稱:磁鐵能吸引那些物體

實驗目的:瞭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所用器材:(裝置)釘子、紙、橡皮、別針、銅線、鋁線、泡沫塑料、尺子、回形針、水槽、磁鐵。

實驗步驟:

1、用磁鐵分別吸釘子、回形針、大頭針,觀祭現象;

2、用磁鐵分別吸橡皮、紙、銅線、鋁線、泡沫塑料、尺子、

水槽,觀察現象;

3、給上述材料分類。

實驗結果:磁鐵能吸引鐵質東西最多。

認識與結論:磁鐵只能吸引鐵質物質。

科學實驗報告3

實驗內容 7陽光下的影子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實驗步驟

1、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實驗現象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結論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着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着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4

一、實驗內容:

利用一元線性迴歸模型研究我國經濟水平對消費的影響

1、實驗目的:掌握一元線性迴歸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經濟檢驗和統計檢驗

2、實驗要求:

(1)對原始指標變量數據作價格因子的剔除處理;

(2)對迴歸模型做出經濟上的解釋;

(3)獨立完成實驗建模和實驗報告。

二、實驗報告

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之間的關係

1、問題的提出

居民的消費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適度的消費可以有利的促進經濟的平穩健康的增長。要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關鍵問題是如何保證居民的消費水平。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一國的GDP扣除掉折舊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是儲蓄,二是消費。如果人均GDP增加,那麼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增加,這樣居民用於消費的應該也會增加。本次實驗通過運用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用人均GDP這個指標來表示)數據,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費和經濟水平之間的關係。

一、西方消費經濟學者們認為,收入是影響消費者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是需求的函數。消費經濟學有關收入與消費的關係即消費函數理論有:

(1)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消費主要取決於消費者的淨收入,邊際消費傾向小於平均消費傾向。並且進一步假定,人們的現期消費,取決於他們現期收入的絕對量。

(2)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該理論認為消費者會受自己過去的消費習慣以及周圍消費水準來決定消費,從而消費是相對的決定的。這些理論都強調了收入對消費的影響。

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

(1)利率。一般情況下,提高利率會刺激儲蓄,從而減少消費。但在現實中利率對儲蓄的影響要視其對儲蓄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價格指數。價格的變動可以使得實際收入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消費。

(3)生活環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對現在流行的超前消費很不贊同,習慣於把錢存入銀行,這樣勢必會影響一個地區的消費水平。

(4)人口結構。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消費率不同,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消費率一般較高。一國青少年和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越高,消費需求也相應越大,而儲蓄率也就越低

另外,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一國的GDP扣除掉折舊和間接税就是一國的國民收入,所以,我們可以用人均GDP來代表人均收入。

基於上述這些經濟理論,本次實驗通過運用中國年人均消費與經濟水平(人均GDP)數據,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費和經濟水平之間的關係。針對這一模型,一是假定利率是保持不變的,這樣可支配收入可視為不受儲蓄的影響,二是假定人口結構及生活環境不發生變化,另外對原始指標變量數據作價格因子的剔除處理,避免價格因素的影響。

2、指標選擇

本實驗中,經濟水平的指標我們選擇人均GDP。

3、數據來源

數據取於《中國統計年鑑》,指標數據為國年的人均消費、人均GDP和各年的CPI。

4、數據處理

為了保證我們各個時期數據的可性,我們必須剔除價格的因素對人均消費和人均GDP的影響。在這裏我們用1990年的CPI作為基期來調整數據。關於調整方法我們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EViews軟件進行,在這裏我們介紹一下用EViews軟件調整數據的步驟。

科學實驗報告5

學校:xx

年(班)級:xx

實驗小組成員:xx

實驗時間:xx

實驗名稱:讓癟乒乓球鼓起來

實驗器材:燒杯、熱水、癟乒乓球

我的猜測:球會鼓起來

我這樣做:

1、將燒杯加入多半杯熱水

2、把癟乒乓球放入杯中

觀察到的現象或測量結果:癟乒乓球鼓起來了

我認為:癟乒乓球受熱鼓起來;氣體受熱會膨脹

授課教師:xx

評定等級:xx

注:

1.本表由學生在實驗課上根據實驗情況填寫送交實驗室存放。

2.本表每學期按年級每個實驗選樣例裝訂成冊存檔。

科學實驗報告6

1、太陽下影子變化

實驗名稱:太陽下影子變化的模擬實驗。

實驗準備:手電筒、繩子、橡皮、鉛筆、呼啦圈等

實驗過程:用手電筒代替太陽,把手電筒用細繩掛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從西方落下,影子隨着太陽位置的變化由西向動轉動。

實驗結論: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長,中午的影子最短。

2、實際試驗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

實驗名稱:模擬晝夜變化的實驗。

實驗準備:地球儀、手電筒等

實驗過程:用手電筒水平照射地球儀,會發現向着手電筒的一面變亮了,揹着的一面沒有變亮,逆時針轉動地球儀,地球儀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斷變換。

實驗結論:向着太陽的一面是白晝,揹着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隨着地球的轉動,白晝和黑夜交替出現。

3、設計試驗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實驗名稱: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實驗準備:凸透鏡、凹透鏡、白紙等

實驗過程:(1)分別用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物體。(2)讓陽光穿過凸透鏡,觀察聚焦情況。(3)把凸透鏡對着窗户,觀察成像的情況。

實驗結論:凸透鏡有放大物體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鏡有縮小物體的的作用。

4、設計試驗證明光的行進方向。

實驗準備:手電筒、三張帶孔的紙板等

試驗過程:把三張紙板平行放置讓三個小孔在一條直線上,用手電筒照,光能穿過三個小孔;讓三個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光不能通過小孔。

試驗結論:光在空氣中是沿着直線行進的。

5、實驗名稱:研究電磁鐵的磁極(自制的電磁鐵)

實驗方法:(1)給電磁鐵通電後,讓其釘帽一端與指南針接近,如果釘帽與指南針的北極相吸,那電磁鐵的'這端就是南極;(2)改變電池的正負極,發現釘帽與指南針的北極相斥,這時電磁鐵的南極變成了北極。

實驗結論:電磁鐵的兩極會改變,電池正負極方向改變後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

6、問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麼有關?

假設與線圈圈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

線圈匝數少,磁力小。

保持不變的是:電池數量、鐵釘粗細等。

需要改變的是:線圈匝數

結論: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有關。線圈匝數多,磁力大;線圈匝數少,磁力小。

7、名稱: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的變化

材料:試管、氣球皮、橡皮筋、酒精燈

步驟: 1、在試管裏裝滿水,並用氣球皮把管口矇住,用橡皮筋紮緊。2、將試管入在酒精燈上加熱

結論:水加熱後體積壯增大

8、名稱:液體的熱脹冷縮

材料:平底燒瓶、塞子、玻璃棒、燒杯、紅墨水

步驟: 1、在平底燒瓶中滴入4滴紅墨水,用清水裝潢,並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 塞緊瓶口。2、將平底燒瓶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3、取出平底燒瓶又放入裝有冷水的燒杯中

結論:一般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9、名稱:氣體的熱脹冷縮

材料:錐形瓶、

氣球、燒杯

步驟: 1、將氣球口套在錐形瓶口上。2、將錐形瓶分別放在裝有熱水、温水、冷水的燒杯中結論: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0、名稱:固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材料:銅球、銅環、酒精燈

步驟: 1、將銅球沿銅環孔穿一穿。2、將銅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3、將銅球沿銅環孔穿一穿。4、將熱銅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銅環孔穿一穿

結論:固體在一般情況下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1、名稱:熱是怎樣傳遞的

材料:鐵絲、凡士林、小棒、酒精燈、支架

步驟: 1、將鐵絲的兩端固定在兩個支架上。2、在鐵絲的不同地方塗上凡士林,並粘上小棒。3、用酒精燈對着鐵絲的一端加熱

結論:熱從高温部分傳到低温部分

12、名稱: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材料:圓形金屬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燈、鐵架台

步驟: 1、在圓形金屬片的同心圓處塗上凡士林,並粘上小棒。2、將金屬片固定在鐵架台上。3、用酒精燈對着金屬片的中心或邊緣部分回熱

結論:熱從高温部分傳到低温部分。

13、名稱:擺的特徵

材料:鐵架台、細線、同樣大的螺帽

步驟: 1、用線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鐵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擺長;B、擺長一樣和重物的輕重不一樣;C、擺長不一樣,重物輕重一樣)

2、將第一種拉到不同高度,將第二種和第三種都拉到同樣高度

結論:

1、同一個擺,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是不變的。

2、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線的長短有關。

科學實驗報告7

實驗目的

1.掌握可逆電池電動勢的測量原理和電位差計的操作技術

2.學會幾種電極和鹽橋的製備方法

3.學會測定原電池電動勢並計算相關的電極電勢

實驗原理

凡是能使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都稱之為電池(或原電池)。

可逆電池應滿足如下條件:

(1)電池反應可逆,亦即電池電極反應可逆;(2)電池中不允許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電池必須在可逆的情況下工作,即充放電過程必須在平衡態下進行,即測量時通過電池的電流應為無限小。

因此在製備可逆電池、測定可逆電池的電動勢時應符合上述條件,在精確度不高的測量中,用正負離子遷移數比較接近的鹽類構成“鹽橋”來消除液接電位;用電位差計測量電動勢可滿足通過電池電流為無限小的條件。電位差計測定電動勢的原理稱為對消法,可使測定時流過電池的電流接近無限小,從而可以準確地測定電池的電動勢。

可逆電池的電動勢可看作正、負兩個電極的電勢之差。設正極電勢為 φ+,負極電勢為 φ-,則電池電動勢 E = φ+ - φ- 。

電極電勢的絕對值無法測定,手冊上所列的電極電勢均為相對電極電勢,即以標準氫電極作為標準,規定其電極電勢為零。將標準氫電極與待測電極組成電池,所測電池電動勢就是待測電極的電極電勢。由於氫電極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製備、電極電勢穩定的電極作為參比電極。常用的參比電極有甘汞電極、銀-氯化銀電極等。這些電極與標準氫電極比較而得的電勢已精確測出,具體的電極電位可參考相關文獻資料。

以飽和甘汞電極與銅/硫酸銅電極或鋅/硫酸鋅電極組成電池,測定電池的電動勢,根據甘汞電極的電極電勢,可推得這兩個電極的電極電勢。

儀器和試劑

SDC-II型數字式電子電位差計,銅電極,鋅電極,飽和甘汞電極,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飽和 KCl 溶液。

實驗步驟

1. 記錄室温,打開SDC-II型數字式電子電位差計預熱 5 分鐘。將測定旋鈕旋到“內標”檔,用1.00000 V電壓進行“採零”。

2. 電極製備:先把鋅片和銅片用拋光砂紙輕輕擦亮,去掉氧化層,然後用水、蒸餾水洗淨,製成極片。

3. 半電池的製作:向兩個 50 mL 燒杯中分別加入 1/2 杯深 0.1000 mol?L-1 CuSO4 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 溶液,再電極插入電極管,打開夾在乳膠管上的彈簧夾,將電極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從乳膠管處吸氣,使溶液從彎管流出電極管,待電極一半浸沒於溶液中時,用彈簧夾將膠管夾住,提起電極管,保證液體不會漏出電極管,如有滴漏,檢查電極是否插緊。

4. 原電池的製作:向一個 50 mL 燒杯中加入約 1/2 杯飽和氯化鉀溶液,將製備好的兩個電極管的彎管掛在杯壁上,要保證電極管尖端上沒有氣泡,以免電池斷路。

5. 測定銅鋅原電池電動勢:將電位差計測量旋鈕旋至測定檔,接上測量導線,用導線上的鱷魚夾夾住電極引線,接通外電路。

從高位到低位逐級調整電位值,觀察平衡顯示。在高電位檔調節時,當平衡顯示從OVL跳過某個數字又跳回OVL時,將該檔退回到低值,再調整下一檔。在低電位檔調節時,調節至平衡顯示從負值逐漸小,過零後變正值時,將該檔回到低值,繼續調整下一檔。直至調整到最後一位連續調節檔。當平衡顯示為零或接近於零時,讀出所調節的電位值,此即該電池的電動勢。

6. 測定電極電勢:取出飽和甘汞電極,拔去電極頭上的橡皮帽,置於燒杯中。將測量導線的兩個鱷魚夾分別夾在鋅電極和甘汞電極上,同上法測定電動勢。再同樣測量由銅電極和甘汞電極組成的電池的電動勢。根據所測得的電動勢及甘汞電極的電極電勢,計算所測量電極的電極電勢。

思考題

1.如何正確使用電位差計?

2.參比電極應具備什麼條件?

3.若電池的極性接反了,測定時會發生什麼現象?

4.鹽橋有什麼作用?選用作鹽橋的物質應有什麼原則?

科學實驗報告8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同時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科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全體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但科學素養的形成不僅是通過教師的知識講解或學生機械的記憶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依賴於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感悟,學生只有經歷觀察、發現問題、實驗探索或者驗證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才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慢慢地形成。而很多探究活動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的,因此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實驗教學與實驗報告單的填寫又是密不可分的。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實驗報告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錄實驗現象、實驗數據、探究結果等,而且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等方面大有用處。下面就以上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有些學生知道實驗是怎麼做的,但叫他填寫實驗報告的時候他卻寫不出正確的假設、過程和結論。例如在教學《小水珠到哪裏去了》一課時:水蒸發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時出現了假設和結論表述不完整、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設中同時改變幾個因素、在實驗現象後面寫結論以及實驗報告寫的不完整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造成的。在針對實驗報告單上的問題討論交流時,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對實驗過程進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確的結論。由此可見,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二、增強學生科學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表達與交流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活動之一”。

科學語言是表達和交流科學信息的一種通用語言。學生用口語表達與交流時,老師發現不了的錯誤在實驗報告單上發現了。例如: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李程遠同學説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小車自身的“重力”大小有關時,一部分學生聽成了“動力”,引起同學們的不解。還有在填寫實驗報告單過程中出現的錯別字等等。因此,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能使學生的科學思想表達更規範、正確和嚴謹,真正掌握相關的科學術語、科學概念及其表達形式,逐漸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的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填寫實驗報告單,學生通過對假設、實驗設計等的編寫,使實驗操作過程在頭腦中得以預演,可以明顯提高動手實驗的能力。例如在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麼有關的實驗時,學生把假設、不變的因素、改變的因素都確定並填寫好,實驗操作時就做到心中有數,實驗得以順利進行。

四、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

學生通過填寫完整的實驗報告,使實驗的目的、過程、結果在頭腦中得以重現,不足之處得以顯現。因此,填寫實驗報告有助於學生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例如通過對水蒸發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的討論交流,學生能能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整改、彌補,把假設和結論寫完整,假設中只改變一個因素,把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實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分析實驗記錄,寫出正確的結論。

五、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實驗興趣。

科學世界是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的神奇世界,學生非常向往,樂意探究。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的小學科學課堂缺乏這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沒有建立起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所以學生學習科學感到很深奧、難理解,導致興趣缺失。作為學校、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科學的環境,每一個教學實驗都要想方設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都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當你走進課堂,哪怕手裏只拿了一支蠟燭、一盒火柴,學生就會激動不已、充滿期盼;如果説要去實驗室上實驗課,學生總是歡呼雀躍。由此可見,學生多麼想上實驗課,多麼想動手操作,上實驗課簡直成了一種奢望,而實驗教學恰恰是一種常態,科學教師應該堅持上好每一堂課。除了實驗室、教室外,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環境,充足的生物資源,豐富的物質資源,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讓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描述自然、認知自然。當把這一切讓學生在最後以實驗報告單的形式寫下來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感到困難,而變得興趣盎然。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好實驗是學好科學的基礎。總之,實驗報告的書寫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目的、方法和技能,還能通過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體會和結論,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得到昇華,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從而提高其科學素養。教師應重視實驗報告單的各項功能在實驗教學中的充分發揮,利用實驗報告單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果。

科學實驗報告9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感受重力的活動,能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對重力的方向進行猜想並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2、大膽猜想重力的產生與什麼有關,能用資料查詢和閲讀的方式將重力與地球引力對應起來並初識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説。

3、能制定研究計劃設計實驗探究不同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練習估測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敢於猜想,尊重證據,實事求是,願意合作與交流。

2、從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故事裏懂得要善於思考、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學知識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體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瞭解身邊常見物體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學準備

1、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場景圖,兒童提水、拋石子等關於重力現象的動畫課件或圖片,繪製一個供全班交流彙總使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支架、細線、鈎碼、圓筒式彈簧測力計。

學生準備: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

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2課時,第1課時完成活動1的教學,第2課時完成活動2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然後提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課題裏面所包含的故事,給同學介紹介紹。

二、活動——感受重力

1、學生體驗:提水、拋石子等

教師應及時從中梳理出“向下”這個詞來,幫助學生從眾多現象中找到“下落”的規律並形成對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① 用帶重物的細線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觀察它們受到重力後朝哪個方向。

② 數次調整支架的傾斜角度,再觀察重物朝向哪個方向。

得出結論: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3、學習重力產生的原因

首先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如果學生當中有説出“地球引力”的,教師可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例如,在前面做實驗用過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別的物體,並再次傾斜支架,繼續觀察重物朝哪個方向;或者就用細線拴一石塊,搖晃石塊並觀察石塊靜止後朝哪個方向。但是,儘管這些實驗可以間接證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學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結論。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資料查詢和閲讀“指南車信箱”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三、活動——重力的大小

1、明確研究主題——身邊常見的不同物體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導學生針對準備好了的材料(鈎碼、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分組制定研究計劃。應要求小組活動人人蔘與、個個動筆或動手。教師應及時掌握情況並給予必要的技能指導,包括計劃內容是否齊全、記錄表欄目是否科學、統計圖是否標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於測量等。

注意:如果被測物體超出了測力計的測量範圍,必須調換。

3、學生動手測量:測量時,要提醒學生正確使用測力計,可以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實記錄等。

4、製成統計圖

5、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以蘋果為例,可以一邊出示蘋果一邊説它重力的大小,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蘋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範圍內(通過多次進行這樣的測量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估測能力),然後師生一起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的彙總。

科學實驗報告10

實驗內容 2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實驗器材 綠豆芽、實驗盒、

實驗步驟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現象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實驗結論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11

x年級x班x組組長:xx

實驗時間:xx

實驗名稱:xx

空氣佔據空間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佔據空間。

所用器材:(裝置)盆子,玻璃杯,水等。

實驗步驟

1、打一盆清水,用一隻透明的玻璃杯,豎直倒扣在裝滿清水的盆中。

2、觀察玻璃杯裏是否進滿了水。

實驗現象:水不能充滿整個玻璃杯。

認識與結論:説明空氣也佔據空間。

科學實驗報告12

實驗內容 10光與熱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温度的關係

實驗器材 温度計1支,鏡子3面,膠布

實驗步驟 1、用膠布將温度計固定在牆上。

2、用鏡子反光對着温度計(一鏡反射或多鏡反射)

實驗現象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實驗結論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備註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科學實驗報告13

第一單元 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一)、地球結構模型的製作

【實驗目的】通過製作地球結構模型使學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內部的構造。

【實驗材料】各種顏色的橡皮泥。

【實驗過程】

1、用黃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黃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圍一層,把黃色的球形裹起來,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紅色的橡皮泥外層包圍一層,代表地殼。這樣一個地球結構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項】

1、 製作之前先考慮:各個橡皮泥圈層該有多厚?

2、 便於觀察可以將球狀模型切開,展現其剖面,以便直觀地看到地球的內部構造。

(二)模擬火山噴發

【實驗目的】模擬火山噴發

【實驗材料】三腳架、鐵盒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在鐵盒子裏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狀,並在土豆泥中間挖個小洞。

2、往洞裏倒入一些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鐵盒子放到鐵架台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番茄醬受熱後外溢的現象。

【實驗現象】番茄醬受熱後,番茄醬在土豆泥的裂縫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實驗結論】巖漿受熱後,通過巖石空隙或裂縫部分向上運動並溢出。

(三)地震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發生時的情景

【實驗材料】紙箱、木塊、記號筆。

【實驗過程】

1、在紙箱上畫上街道的圖形

2、在每個街道的拐角處都有用小木塊壘成樓房。

3、在紙箱底部敲擊,使樓房倒塌。

4、根據樓房倒塌的情況,判斷地震的中心和強弱。

【實驗現象】紙箱底振動,樓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產生的原因。

【實驗材料】竹筷——地表的巖層

【實驗過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彎曲,體會手上有什麼感覺,觀察發生的現象。

2、同時用兩根筷子試一試。

【實驗現象】筷子會斷裂,手感覺到麻木。

【實驗結論】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時,會產生褶皺或斷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圓的模擬試驗

【實驗目的】通過卵石磨圓的模擬實驗,認識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材料】有蓋得大口玻璃瓶、誰、磚、錘子。

【實驗過程】

1、用錘子把磚敲成塊。

2、把磚塊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裏,把瓶口擰緊。

3、用力搖晃瓶子,過一段時間後進行觀察。

【實驗現象】觀察到碎磚塊沒有了稜角,變成了圓形。

【實驗結論】在誰的沖刷和碎磚塊得相互碰撞、摩擦的過程中,碎磚塊稜角消失,變得光滑起來。

(六)温度對巖石破壞作用的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温度對巖石破壞作用的實驗

【實驗材料】酒精燈、頁巖、燃燒鉗。

【實驗過程】

1、先點燃酒精燈,用燃燒鉗夾緊巖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熱。

2、掌握好加熱時間,加熱巖石後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覆做幾次。

【實驗現象】巖石表面出現裂縫,有的一塊塊往下掉碎屑。

【實驗結論】巖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長期作用下發生破碎現象。

【注意事項】

1、使用酒精燈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頭。

3、巖石選取易碎的頁巖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巖或風化花巖做實驗。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實驗材料】黑色手工紙、麪粉、滴管、燒杯、水、米尺。

【實驗過程】

1、在黑色手工紙上用麪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從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發現面堆在水的衝擊下四處濺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麪粉濺落的範圍直徑。

【實驗現象】麪粉堆在水的衝擊下四處濺出。

【實驗結論】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時所產生的衝擊力越大。實驗室條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遠遠低於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斷雨水對地表有強大的衝擊力,天長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變地貌的現象。

第二單元 聲音的祕密

(一)聲音的產生

【實驗目的】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實驗材料】空紙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實驗過程】

1、把空紙盒去掉盒蓋,把橡皮筋緊繃在盒子上,用手撥動橡皮筋,使它發出聲音,觀察現象。

2、在鼓面上放少許豆粒,用鼓槌把鼓敲響,觀察現象。

3、用錘敲音叉,聽到聲音後,用音叉接觸水面,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1、皮筋在震動。

2、鼓面在振動,豆粒在上下跳動。

3、水面有波紋,並有水滴濺起,音叉振動。

【實驗結論】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實驗目的】聲音是有什麼傳播的?

【實驗材料】鬧鐘、塑料袋、水槽、水。

【實驗過程】

1、把鬧鐘放在空氣中,能否聽到聲音?這聲音是通過什麼物體傳入耳朵裏的?

2、用手指輕輕撓桌面或桌腿,知道耳朵聽不見為止,然後將耳朵貼在桌面上,繼續撓,這是能聽到聲音嗎?

3、把鬧鐘用塑料袋紮好,放入水槽中。將耳朵緊貼水槽,你能聽到腦中的聲音嗎?

【實驗現象、結論】

1、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通過氣體傳入耳朵的。

2、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通過固體傳入耳朵的。

3、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通過液體傳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鼓膜作用

【實驗材料】紙筒、橡皮筋、火柴、細線、小鏡子。

【實驗過程】

1、把紙箱去掉底當外耳道;在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塊橡皮膜,繃緊後用橡皮筋固定,當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細線上,並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對着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出各種聲音,觀察火柴的現象。

2、將橡皮膜扎破,在對着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出各種聲音,觀察火柴棒的現象。

【實驗現象、結論】

1、聲波通過紙筒傳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動,帶動着火柴棒跳動起來。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動,不能帶着火柴棒跳動。

(四)聲音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實驗目的】聲音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實驗材料】鼓、碎紙屑。

【實驗過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輕敲鼓,聽發出的聲音,並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

2、敲擊由輕逐漸加重,再聽聲音強弱的變化,並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

【實驗現象、結論】

響聲越大,紙屑跳動的越高。説明振幅越大,聲音越高。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點的實驗

【實驗材料】各種木材、錘子、放大鏡、酒精燈、鑷子、小刀、電流表、電池、導線、水槽。

【實驗過程】

1、用點燃的酒精燈燒木柴,看哪種木材更易燃燒。

2、用放大鏡觀察木材的花紋,比較木材的形狀和花紋的粗細。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軟硬程度。

4、將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現象。

5、把不同的木材連入電路,看木材的沉浮現象。

6、和其他物品比較輕重。

【實驗現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紋(年輪)。

3、木材軟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軟,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現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幹木材不導電,是木材導電能力很弱。

(二)紙的吸水性試驗

【實驗材料】各種長寬厚相同的紙條、膠水、尺子、水槽、水。

【實驗過程】

1、把各種紙條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裝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讓各種紙同時浸入水中。觀察哪種紙爬升的水漬高,哪種紙的吸水性能就好。

(三)陶瓷特點的實驗

【實驗材料】各種陶瓷、錘子、小刀、酒精燈、鑷子、白紙、放大鏡、電池、導線、小閘門、電流計、火柴、水槽、木頭、鐵絲、銅絲、冷熱水。

【實驗過程】

1、用火燒,看是否易燃。

2、用錘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軟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現象。

4、把陶瓷放入熱水中,觀察陶瓷是否容易傳熱。

5、把陶瓷聯入電路,看是否導電。

6、讓陶瓷從高處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紙片。

【實驗現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導電,不容易傳熱,易碎,碎片很鋒利等。

(四)金屬特點的實驗

【實驗材料】鐵、銅、鋁等金屬,小刀、導線、電池、小閘門、酒精燈、放大鏡、玻璃杯子、

錘子、木條、陶瓷等。

【實驗過程】

1、用火燒,看是否易燃。

2、用錘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屬的硬度。

3、放入盛有熱水的水槽中,看金屬是否容易傳熱。

4、用放大鏡,砂紙打磨,觀察金屬的花紋、光澤。

5、把金屬連入電路,看是否導電。

6、讓金屬從高空處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實驗現象】金屬不易燃,硬度較大,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導電,不易碎等。

第五單元 水循環

(一) 水蒸發時要吸收熱量

【實驗目的】探究水蒸發時要吸收熱量

【實驗材料】温度計、棉紗、支架、表。

【實驗過程】

1、將温度計的液泡包上棉紗,把它浸入水中,觀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計提出水面,掛在支架上,觀察温度計液泡上的水在蒸發時温度有什麼變化。邊觀察邊做記錄。

【實驗現象】温度計液泡上的水蒸發時,温度在不斷下降。

【實驗結論】水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

(二)沸騰

【實驗目的】研究水沸騰的現象

【實驗材料】鐵架台、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温度計、彩筆、鐘錶。

【實驗過程】

1、組裝好帶有兩個鐵圈的鐵架台,在鐵架台的下一鐵圈上墊一石棉網,放上半燒杯涼水,下面放好一個酒精燈。在鐵架台上鐵圈上掛一支温度計,温度計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熱之前,先記錄下温度計的讀書,然後點燃酒精燈,開始加熱。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温度計的讀書。

【實驗現象】水的温度不斷升高,達到一定温度時,水就會沸騰。水沸騰後,繼續加熱,温度不會再升高。

【實驗結論】把水加熱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會迅速變成水蒸氣並不停地翻騰起來,這叫做“沸騰”。水沸騰後,温度計讀數保持不變,這個温度就是這杯水的沸點。

(二) 凝結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水凝結

【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試管夾、燒杯、小碟子、少量冰塊、三腳架、石棉網。

【實驗過程】

1、在三腳架上市啊棉網,把裝有水的燒杯放在上面。在燒杯上面裝有冰塊的小碟子上。

2、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

3、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隨着温度的升高,水裏不斷產生氣泡,水面上游水汽出現,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現水珠。

科學實驗報告14

今天上午,我去參加小記者活動,科學實驗之染色工藝。

活動開始了,老師先告訴我們什麼叫染色工藝。染色工藝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們今天要學習一下。

老師拿來三個盒子,她給我們介紹裏面的東西,裏面有三個空塑料小瓶子,還有搗蒜時用的搗棒、釦子、茶杯、夾子、冰糕棍等等。

老師還告訴我們染色工藝有許多種手法,我們今天要學習扎染和夾染。老師拿出三袋顏料,分別是紅、黃、藍,她拿出小勺子挖了兩勺放在小瓶子裏,又倒了兩釐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們先試了試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張紙或是一塊布折三折,像一個扇子樣,然後再用皮筋紮起來,在兩邊扎一下,中間扎一下,然後再染色。出來的形狀是條條形的,非常美麗。

我們又試了夾染,這時冰糕棍或者釦子就派上用場了,夾染就是用夾子把釦子或者冰糕棍夾起來。染色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顏料,只能滴那麼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滴完後,讓顏料在紙上或布上蔓延出來,再把用夾子夾着的冰糕棍、釦子去掉,打開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做出來的手絹上面印有釦子的形狀,非常漂亮。

然後,我還染了一個商標牌,因為商標牌沒法折,所以我是用夾染製作的。

最後,老師送給我了一個小手絹,我非常喜歡這個小手絹,因為這個小手絹裏的顏色非常豐富飽滿。

這次的活動真有意義!

科學實驗報告15

實驗一:

實驗名稱: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材料:製取一瓶二氧化碳備用,製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備用、燒杯一個

實驗過程:1)、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燒杯中,觀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麼樣子的,

2)、倒入裝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搖晃後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二:

實驗名稱:研究固體的熱脹冷縮

實驗材料:固體體脹演示器、酒精燈、火柴、水槽、冷水

實驗過程:

(1)銅球穿過鐵圈

(2)、給銅球加熱,不能穿過鐵圈

(3)把銅球放入冷水中,銅球又穿過鐵圈

實驗結論; 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實驗三:

實驗名稱:研究液體的熱脹冷縮

實驗材料:細管、膠塞、平底燒瓶、紅顏色的水、水槽、熱水

實驗過程:

(1)細管插在膠塞中間,用膠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紅顏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記下細管裏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熱水,觀察細管裏水面的位置有什麼變化。

實驗結論; 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實驗四:

實驗名稱:研究氣體的熱脹冷縮

實驗材料:氣球、水槽2個、平底燒瓶、熱水、冷水

實驗過程:

(1)把氣球套在平底燒瓶口

(2)、把燒瓶放在熱水中,歡察現象。

(3)把燒瓶放在冷水中,歡察現象。

實驗結論: 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實驗五:

實驗名稱:空氣的成分

實驗材料:水槽、蠟燭、玻璃片、去掉底的飲料瓶、火柴

實驗過程:

(1)把蠟燭放在水槽中點燃,罩上飲料瓶,擰緊瓶塞。觀察現象。

(2)、把水槽內的水加到飲料瓶裏的高度。

(3)擰開瓶蓋,迅速將火柴插入瓶內,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空氣中至少有兩種氣體,一種氣體支持燃燒,另一種氣體不支持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