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數控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控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控調研報告

數控調研報告1

數控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為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九江市技工學校組織數控專業相關專業教師,深入九江多家企業展開調研活動

一、調研目的

此次調研主要對我市重點企業進行調研,通過對企業的用人標準、用人層次、招人的途徑、內部人才培養途徑以及與學校合作培養人才等各個方面的調研,分析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認識、人才需求情況、人才的崗位分佈、人才崗位能力需求,找出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應注意的關鍵問題和教學體系設計的思路,確立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方向,使我校數控技術專業的成為全市有影響力的專業。

二、調研組織與實施

調研採用的主要方法是到現場訪談和調查問卷法。

1、調研對象與分類:Ⅰ類對象為國有中小型企業,Ⅱ類對象為合資或外資企業,Ⅲ類對象為私有中小型企業。

2、調研地域:本地區的企業為主,主要是最近幾年學校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地區。直接參觀走訪的單位:包括了國營七一三廠、昌河鈴木(九江)有限公司、浙江泰龍集團、九江匯瑞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調研活動。

3、方式:通過企業參觀、會議交流等方式進行。

三、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主要調研內容:生產技術的發展,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需求情況,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認識,當前技工院校畢業生在企業中的表現,當前技工院校畢業生在企業中的就業崗位,企業中的就業崗位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技能要求,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能力要求。

四、調研結果情況分析

機械類生產製造企業數控機牀的形式主要為卧式數控車牀、數控銑牀、加工中心機牀、數控磨牀、數控線切割機牀、數控電火化成型機牀等;機牀製造類企業數控機牀的形式主要為數控車牀、數控銑牀、立卧式加工中心機牀、數控龍門銑牀、數控線切割機牀、數控導軌磨牀、數控龍門刨牀等;一般製造類企業均以

數控車牀、數控銑牀、加工中心機牀為主。而機牀所配置的數控系統主要以FANUC(發那克)、SIEMENS(西門子)為主,有的還有三菱、AB、NUM、HASS、FAGOR等系統,國產數控系統主要以華中數控、廣州數控、藍天數控為主。這些我們在與企業負責人、技術部門、生產部門負責人、生產一線員工座談時已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到企業的相關信息,相信會給我們的教改工作、教學工作、科研工作提供有益之處。

通過這次走訪調研,我們深深感到,製造業當中數控設備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為提高加工效率,改善產品質量,完成難以加工的部件加工,用數控設備取代傳統的普通設備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數控技術技能型人才已被各製造業竟相引用,據勞動就業部門的最新統計,20xx年數控技術技能型人才緊缺60萬。因此,培養適合製造業發展需求的大量的數控技術技能型人才已成為技工院校教育的緊迫任務,大量數控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呼喚三年制數控加工技術專業的改革。通過了解上述企業,其數控技術應用崗位主要有數控機牀的編程、操作、機牀設計、安裝調試、售後技術服務、維護維修、數控管理等崗位需求,且崗位分工明確,一般不兼職。在技術開發部門,對技術人才的學歷層次要求較高,一般為本科以上,而企業對技工院校畢業生需求量較大,畢業生一般都要經過崗前培訓(職業教育、安全教育、技術教育等),方可上崗工作,而且首先工作於生產一線。獨立頂崗工作後,要求能夠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因此,數控加工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應突出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突出體現實踐課程所佔有的學時比例,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專業教學,在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應結合實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實際需求。

鑑於數控設備的不斷普及與應用,一些製造類企業數控機牀擁有量逐漸增多,這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幾家公司對數控機牀都配有專業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管理,對現有設備的使用,所配備的專業人員分工明確,責任清晰,責權利分明,工作崗位其主要分佈於加工車間、工程技術部及設備技術保障部等部門。 五、主要調研結論

1、通過本次調研活動,我們認識到隨着江西裝備製造業從簡單產品的製造

到高精尖產品的研發、製造,產品加工精度日益要求高,需要依靠數控機牀來保證穩定的產品生產與製造,對於數控機牀操作和編程人員的需求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旺盛需求。

2、數控加工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應在牢牢直接指向新型製造技術與裝備的一線應用崗位,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能力分析,側重於數控設備操作、設備簡單維護、現場簡單程序編制等基礎能力的培養。其次在培養過程中教學體制與模式應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發展的需要作出調整,聯合辦學的新路,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我校數控加工技術專業在設備上的投入,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參與人才培訓;另一方面,可以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中,培養人更符合企業需求。對於數控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建議強化基礎技能教育,簡化專業基礎理論與實驗,拓寬專業課知識面,增加綜合技術課數量,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倡適度的專業交叉,加強應用技術動手技能的訓練。

3、調研中,企業對於員工認知其文化,忠於企業的態度非常看重,目前數控加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中增加了部門企業文化課程,創造了一個傳遞企業文化入校園的良好途徑,為學生轉變身份到員工提供了一個認知平台。

4、調研中,我們也獲知,企業對於基本素質(如:計算能力、溝通能力、團隊意識)的要求往往更加看重,對於行業比較專業的技能反倒不是那麼看重,這也給我們啟迪,學校辦專業不需要學生什麼都學,而是要在培養學生紮實基本功。

總之,通過對上述企業的走訪與調研,對數控加工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養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認識,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專業教學改革有着重要的推進作用。

企業對專業操作數控機牀人員的個人能力和素質要求在提高。隨着製造業的不斷髮展,我國要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特別是珠江三角洲。製造業高速發展,為提高產品質量及加工效率,實施自動化生產,加工設備的數控化已大勢所趨,數控加工技術技能人才已被各製造業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業內已出現嚴重缺口,這給技工院校數控加工技術專業教學及其教學改革提出了嶄新的課題。

數控調研報告2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大批境外企業的湧入,中國正在逐步變成“世界製造中心”。機械製造業傳統的加工方式,已逐步被數控應用技術的加工方式所取代,從大批量的生產規模到單件小批的生產規模,數控加工均被廣泛採用。為了順應數控技術發展形式,為企業輸送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我院正積極開展數控技術專業改革建設工作。為了促進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院機械工程系對38家相關企業就數控技術專業的校企合作、企業崗位能力需求、人才需求狀況、專業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名校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書面和實地調研。在這些企業中,私營企業佔31.58%,國有企業佔26.32%,股份制企業佔39.47%,合資企業佔2.63%。其中機械製造類企業佔76.32%,電力能源類企業佔5.26%,建築類企業佔7.89%,鋼鐵類企業佔10.53%。現將本次企業調研的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企業數控技術人才需求層次

根據調研情況,我們可把數控技術人才分為三個層次:

1.“藍領層”——“藍領層”是指在生產崗位上承擔數控機牀的具體操作及日常簡單維護工作的技術工人,在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佔75%,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數控技術人才。

所需知識與能力結構:掌握數控機牀結構的基本知識和機械加工與數控加工的工藝知識,具備數控機牀的操作、日常維護和手工編程的能力,瞭解數控加工的自動編程。這類數控技術人才可通過中等職業教育來培養,企業也可依靠自身力量從普通機牀操作工中培養。

2.“灰領層”——“灰領層”是指在生產崗位上承擔數控編程的工藝人員和數控機牀維護、維修人員,這類人員在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佔20%,其中數控編程工藝員佔9%,數控機牀維護、維修人員佔11%。

所需知識與能力結構:

數控編程工藝員:掌握數控加工工藝專業知識和一定的模具製造基礎知識,具備數控機牀的操作、日常維護和手工編程的能力,能運用至少一種三維cad/cam軟件進行三維造型和自動編程。此類人員在模具行業尤其受歡迎,待遇也較高,這類數控技術人才可通過高等職業教育來培養。

數控機牀維護、維修人員:掌握數控機牀的工作原理和結構知識,掌握主要數控系統的特點、接口技術、plc、參數設置和機電聯調知識。具備數控機牀的操作、手工編程和數控機牀的機械和電氣的調試和維護維修能力。此類人員需求量相對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搶手人才,待遇較高。由於此類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要求較高,可能通過本科或高職教育作基礎培養後,經企業大量實際工作經驗積累不斷提高。

3.“金領層”——“金領層”人員具備並精通數控操作、數控工藝編程和數控機牀維護、維修所需要的綜合知識,並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實際經驗,知識面很廣;精通數控機牀的機械結構設計和數控系統的電氣設計,掌握數控機牀的機電聯調;能自行完成數控系統的選型,數控機牀的安裝、調試、維修和精度優化;能獨立完成機牀的數控化改造;適合於擔任企業的技術負責人或機牀廠數控機牀產品開發的機電設計主管。

 二、數控技術專業人才的學歷狀況

調研數據表明,7.89%的數控技術人才為中職及以下學歷,63.16%為高職學歷,僅有13.16%為本科學歷,本科以上學歷佔15%。可以看出,企業對中職和高職學

歷的人才需求量最大,故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數控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大有可為。

三.數控技術人才的來源渠道

調研數據表明,企業現有數控技術人才中,從人才市場招聘的員工的.佔18.42%,網上招聘佔13.16%,而直接從學校招收的學生佔55.26%,通過中介機構招聘的佔13.16%。這説明:

1.職業院校是企業招收對口專業員工的主要渠道,所以職業院校應該進一步拓展辦學功能,加強校企合作,根據企業用人“訂單”培養人才,也要為企業職工提供在崗、轉崗數控技術培訓。

2.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培養的數控人才還很難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語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機械和電氣基礎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動手能力,但由於在校期間難以積累工藝經驗,實際動手能力差,難以滿足企業對數控人才的要求。

四、對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要求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企業對畢業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關注度為60.53%,對職業素養的關注度為65.79%,對學習能力的關注度為60.53%,對組織管理能力的關注度為21%,對創新能力的關注度為50%,數據表明,企業最注重畢業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企業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往往要求畢業生能夠同時擁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基本功紮實,應用能力較強,能夠團結協作,富於開拓和創新精神,要敬業愛崗,踏實肯幹,吃苦耐勞,實際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很強的社會競爭力。,在業務方面和專業技術方面佔有較大的優勢,具體而言要思想積極,政治素質高,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創造性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善於鑽研,謙虛謹慎,勤學好問,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業務中起骨幹帶頭作用,生活作風正派,人格健全,有較好的人際關係;整體觀念強,有團隊協作精神。

五、企業對我校畢業生的綜合評價

為了更準確瞭解我校往屆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工作情況,我們利用此次實地考察的機會對往屆畢業生進行了一次回訪,並進行了企業對我校數控專業畢業生綜合評價的問卷調查。調查的統計數據顯示,企業對我校數控專業畢業生的整體情況的評價較好,滿意度較高。綜合評價為60.53%滿意,34.21%一般,5.26%不滿意。數據説明數控專業畢業生在社會中的反應良好,基本能經得起社會的檢驗,基本能夠勝任本職工作,適應相關崗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對數控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道德、專業業務知識和基本素質較為認可,畢業生在企業中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數控專業開展的職業素質教育對學生今後的就業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從總體來講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是正確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轉化能力較差,很難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2、學生對技能的熟練程度和企業的要求有距離;

3、學生在學校進行的專業實訓和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有距離;

4、學生專業面不寬,造成就業口徑過窄。

為了達到教改方案的培養目標和業務規格要求,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

1、緊扣兩個環節。要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專業實踐技能強,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應用性實用型人才。決定了學校課程設置的架構必須緊扣“實用”、“實訓”兩個環節,把崗位技能培養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使課程教學與技能培養充分“對接”。

2、完善和加強數控專業的實訓室建設

我校數控專業雖然有了多個實訓室,但是在設備數量上和設備先進性上還有差距。還應該建立數控綜合實訓室,包括數控線切割機、數控雕銑機、快速成型機等設備,以實現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3、堅持開放式的辦學體系,實行校企聯合,產、學、研一體化雖然我校在數控專業的實訓上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實訓設備條件也相對較好,但是和企業的真實環境總是有距離的,作為學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資金。我們可以利用校企聯合、工學結合的方式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在辦學中堅持學校走出去,老師走出去,學生走出去,課程要走出去。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專家學者請進來作高層次的學術報告,也可以請有公司一線工作實踐經驗的工程師來給我們的學生講學,一些課程也請外面工程師來上,甚至可以讓企業辦到學校來。

4、推行“一專多能、一生多證”

要安排學生多工種的專業實訓,培訓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同時要充分利用節假日和雙休日的時間,讓所有實訓室向學生開放。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實訓場地,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也為學生考取多個技能證書提供了條件。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我們獲得了大量第一手信息;通過調研,我們也得到了許多啟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除了繼續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之外,還應更進一步強調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注重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同時增加學校與企業的交流,為學生的就業和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隨着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走校企聯合、工學結合的辦學之路將是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