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3W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範文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1

摘要:

校園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隨着高校教育的發展,社會對大學校園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強調“景觀校園”這一理念。學校外環境的規劃設計應更加體現現代感、文化氣息、學校特色、功能需求。本文通過對南京林業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調研,來探討在滿足校園新要求的同時,如何延續校園文脈,突出校園特色,,建立一個校園環境突出,生態效益好,景色優美的大學校園。

一、校園景觀設計總體分析

校園的景觀規劃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

圍起着重要作用。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園,安靜、衞生、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為師生提供課外休息活動的場所,能夠使師生觀賞到優美的植物景觀,呼吸新鮮空氣,調劑大腦,消除疲勞。同時,又沒的校園環境能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的健康品質的塑造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園文化的特質,深入研究校園環境特色,建立一個生態效益良好,景色優美的大學校園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盪漾的玄武湖畔,位於新莊立交東側,玄武大道與龍蟠路所交地段,距南京火車站僅3.0公里,交通便利。學校佔地面積6995畝,其中,新莊主校區佔地1257畝。周邊有國展中心、玄武湖公園、紫金山、白馬公園、情侶園。

二、校園空間劃分與佈局

1、功能分區

南京林業大學校區在空間劃分上,以主入口軸線為主,兩側排佈教學樓,為主要教學區域,軸線以花壇為起點,立有主題雕塑和校訓,軸線以教學樓零號樓為終點,軸線串聯起四塊休閒綠地,其間佈置小空間以供學生停留休憩。以紫湖溪為界,劃分教學區與學生宿舍區,北側為學生宿舍區,剩餘黃色區域為服務區,圍繞整個生活區展開。各個功能分區明確,佈局合理,聯繫方便,且互不干擾。通過植物、建築、標識牌、園林小品等造園要素創造不要功能區特色。設計中採用了建築常用的具有引導功能的軸線處理手法,利用軸線組織外部空間能使空間顯得嚴謹而有序,較適宜的體現了校園環境的秩序感,莊重感。入口處設有景觀大道,兩側懸鈴木高大挺拔,正對校園主題雕塑和校訓,顯得莊嚴穩重。兩側花壇種植低矮的時令花卉。

校園另一條次軸線,由老圖書館正對生物技術大樓,名為櫻花大道,兩側密植櫻花為行道樹,中間節點是代表學校建校100週年紀念的大鼎,簡短的軸線上卻展示了南林悠遠的歷史文化,每到櫻花開放季節,人羣絡繹不絕,拍照留念,也使其成為南林一處必看的景點,往北看是銅鼎與老圖書館的琉璃瓦關於歷史的對話,櫻花與屋檐翹腳的掩映,往南看是鼎代表的滄桑感與生物技術大樓的現代感的對比和繼承。

2、交通流線

教學區域交通流線是方格網形,垂直的路網將一棟棟學院樓劃分開來,嚴格的軸對稱形式加強了此區域的軸線感。另外,校園內儘量避免機動車輛進入教學區域和宿舍區,以保證正常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人身安全。主要車行交通流線如圖,位於校園外環,或少量穿過必要的教學區。

三、景觀要素設計

大學校園規劃設計,更應側重於建築羣體空間格局、開放空間和環境設計、建築小品的空間佈置和設計。校園户外公共開放空間,為校園中人們的學習、休閒、思考、集會以及娛樂等活動提供了物質空間條件,對這些活動的發生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1、水景

自古以來,環境因水而發展,商貿因水而繁榮,建築因水而靈秀,園林因水而曠幽。教五樓的西側設計一處池塘,運用現代設計手法,結合木棧道、木亭子,駁岸以卵石鋪設,湖中養有成羣的鯉魚,為校園增添了一抹動人而秀美的景色,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休閒的場所。湖邊是挺立的水杉,這些樹壽命可達幾百年,它們將成為學校的成長見證,是學校寶貴的財富。樹蔭下圍有座椅,增加了人與自然的親近。

2、廣場

在教學樓、食堂、宿舍等周邊的活動場所的設計中,對校園成塊空地設計成開放和諧的交流場所,體現校園自由、開放、團結和互助的人文精神。

充分考慮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建築羣落和開放空間中設置景觀及相應的休閒設施,如座椅,樹池,樹陣等。尊重人們對自然的心理渴求,將子自然景觀與人工設施結合,達到人與自然的親和。

校園內如在逸夫樓、行政樓、教五樓,圖書館前設有集散廣場,並且建有綠化小品。以常綠樹種為主,圍繞樹池建有休息的座椅,圖書館前的樑希廣場,以豐富的植物圍繞人像雕塑,烘托了濃郁的學術氛圍,形成了靜謐的空間,讓人靠近不由肅然起敬。這些廣場空間為整合校園文化與校園空間結構提供了機會。

3、植物設計

植物羣落是創建綠色空間環境的基礎,堅持以植物構造景觀為主,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生態意識在高校校園中的具體體現。

南林校園以水杉、銀杏和雜交鵝掌楸最為著名,教學區域兩側以雜交鵝掌楸為行道樹,它是葉培忠教授首次以中國鵝掌楸為母本,與美國鵝掌楸進行了人工雜交,雜交鵝掌楸樹形美觀,葉形奇特,花朵豔麗,秋葉金黃,材質優良且適應能力強。另外,紫湖溪畔的水杉林高大挺拔,是為了紀念發現此物種的植物學教授。在銀杏的研究方面,學校也作出了傑出貢獻。當秋天到來,校園灑落一片金黃,與其他色葉樹種交相輝印。

紫湖溪畔,一到春天就會出現“灞柳風雪”美麗的自然現象。研究生大樓前的草坪上,孤植一棵意楊,起到點睛作用。在校園庭院和學生宿舍區中,植物配置上強調豐富多彩和生物多樣性。對各功能區有合理的喬灌草植被特色配置,創造優美景觀,既做到充分綠化,美化環境,又具有風度的植物景觀。不僅美化了環境,也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宿舍樓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觀,通過綠化灌木帶,大片的地被植物來形成舒適宜人的環境空間。操場體育活動區,健身器材周圍種植高大喬木和灌木,以利於夏季遮陽,創造休息林蔭。

4、景觀小品

大學校園景觀小品的設計要與師生達成共鳴,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個性。在現代的新校區中的校園雕塑,而且還注重個性和更抽象的重視裝飾藝術和簡化,顯示了科學精神和時代精神。校園雕塑通常是:第一,紀念如浮雕紀念的事件或人物的紀念雕塑。二,象徵雕塑,意味着與某些對象或事件的片段為準象徵性的書籍,知識。第三,鼓勵雕塑,通常採取的東西聯想,鼓勵人們追求真,善,美。第四,裝飾雕塑。通常附在建築物或設備,主要作用美化。

以大學校園入口景觀的小品設計為例。高校在雕塑景觀空間主要人口從歷史和文化,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工作人員來到性質,是為了加強校園景觀和文化的精神內涵。帶來更多的活力,環境,內涵。旨在相同的雕塑雕塑背景的整體效果有一定的影響,草圖的設計需要和周圍環境巧妙結合,以帶出它的意義和主題,背景應該簡單,發揮背景中的作用的主體。具體設計還需要素描的規模和顏色加以完善,在適當時考慮了水體的結合等方式,增加校園為主要人口的環空間培的口味,內容和感情。南林大的主題雕塑“地球與人類”,雙手托起地球,和平鴿在上面展翅飛翔,它位於校園入口的主軸線上,進門之後首先引入眼簾,周圍是由黃楊修建成型的校訓“團結樸實,勤奮進取”的綠籬,一目瞭然突出林業大學的特色和校園文化,簡潔大方。

校園中還有一些景觀小品,如樑希先生的雕像,小木亭,總體而言,校園景觀設計的個性化不容忽視,有自己的校園和學生的獨特個性,以共鳴與景觀,讓學生明白,這是深刻影響學生的思想。

四、結論

校園環境要求完整性、穩定性和統一性,要求一種具有嚴格理性和有意義的設計。校園環境應是恬靜和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它的設計應創造一個户外學習、休息、思考、交流和集會等適應學生要求的活動場所。

在校園景觀設計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學校文化於歷史,這些積澱應該滲透在每一處景觀當中,再基於場地的合理規劃,軸線以及節點的佈置,在其中表達出校園特色。另外應該對其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和有效利用,根據不同功能和需求來組織好交通流線,避免在教學區域中有人流和車流的衝突,還有學生的上課與休息的流線,避免重複和走迴路。

校園中的各景觀要素,也應該進行分析後進行鍼對性的設計,水景能將景觀做的生動,體現源源不斷的知識和學習的動力,也有很好的寓意,而水景也可與小品結合,營造一處休閒、集會的場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處。另外,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上,也應該多選擇一些色葉樹種,營造有四季變化的空間,而配置方式則因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建築、小品等,突出重點,或直接以植物為竹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變化,營造活潑的空間。

南京林業大學校區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續發展、綠色校園等設計新理念,是自然環境與學校的人文環境想結合的典範。

學校環境的調研報告2

調研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調研地點:

南陽理工學院。

調研目的:

瞭解和認識高校校區規劃設計的佈局方式、功能分區佈局、道路交通組織等手法以及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增加對高校校園規劃建設工作的認識,為接下來好的校園規劃建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項目概況:

學院前身是1986年底為適應南陽科技進步和人才戰略需要而創辦的南陽大學。1992年底經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審通過,由國家教委正式批准建校,定名為南陽理工學院。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南陽理工學院升格為本科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擁有工、管、文、理、法、醫、經濟、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一、校園一角。

(一)項目基地區位調研分析:

南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多少個世紀前,她向世界奉獻了張衡、諸葛亮、張仲景、范蠡等歷史文化名人;二十世紀,她以千年積澱的深厚文化,滋養了南陽理工學院這所新興的高校。南陽理工學院坐落於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白河南岸,環境幽雅,花木葱蘢北臨長江路,交通便利,遠離嘈雜的市區,地理位置優越。

(二)項目規劃組織結構調研分析:

運動區域學生生活區緊密連接,方便學生課餘活動鍛鍊;另一方面,運動區域教學區相隔離,保證了合理的動靜分區。

(三)項目道路交通調研分析:

主要道路穿過教學區,道路寬敞、順直,滿足車行與人行要求。學生生活區區內通過曲折執行道路連接,保證學生生活服務,有彰顯校園內部曲徑通幽,增加生活情趣。

(四)項目綠化景觀調研分析:

集中佈置,像幅幅畫卷,東南校區如毓秀園,亭子,植物,荷塘……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齊賢苑主要運用中軸線對稱的手法將廣場迴廊佈置,夢溪湖及假山有將曲徑通幽作了另一番的解釋;藥植園配合廣場,石像和太極形道路相呼應,使景觀的佈置具有了人文氣息;書香園的道路曲折蜿蜒又不失通暢,水美景美,處處都讓人留戀。總之,南陽理工學院不僅給人以精神的薰陶,又給人以視覺的享受。作為南工的一份子,我倍感驕傲。

(五)基地內空間形態調研:

行走在校園中,綠色是主打色,馬路很寬,教學樓很工整的放置在主幹道兩側,視野很開闊。

(六)基地內建築意象、風格調研分析:

南工校園的建築新建的實驗大樓和圖書館在造型色彩及觀感上給人一種與眾不同外,大氣,的享受。但教學區的教學樓在風格上就略顯低調了,太過統一,無法很好的突出各院系的特色特徵。

二、結束語:

通過此次調研,我認識到,做一個校園規劃首先要全面瞭解基地所在位置的區位條件,充分利用周邊的環境特點,利用地勢地貌組織結構佈局。瞭解校園功能,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另外環境是校園功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規劃校園時,要協調建築與人和環境的關係,更有利於創造力的釋放與迸發。更讓我深刻的意識到一個學校給人帶來的印象由它的各個方面影響的,所以想做好這次的農業職業技術學校的規劃,我們必須發現利弊,揚長避短,為創造美好的校園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