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張愛玲

讀張愛玲的金鎖記有感

欄目: 張愛玲 / 發佈於: / 人氣:1.99W

“作品之所以有如此之強的衝擊力,即是這被鎖住的慾望所產生的破壞性,這種破壞性是極其大的,它不僅毀了曹七巧的一生,也毀了她的愛情,兒女,甚至是兒女的一生。當慾望本身被壓制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會以另一種力量與之勢均力敵的形式出現......”下面是文學網小編Lynn整理的現代作家相關內容資料。(更多現代作家內容請關注文學網)

讀張愛玲的金鎖記有感

【金鎖記讀後感】

曾有一個笑話風靡一時,講的是一個天才,一生如霓虹燈一樣璀璨亮麗毫無敗筆,後來他活得不耐煩了,要從樓上跳下來自殺,沒想到還壓死了一個在逃的殺人犯。這個天才最後絕望地説了一句話: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遺憾。

這話聽起來酸溜溜的,聽得人心裏不是滋味。事實上,這個天才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的最大化,這樣説,無異於那些了不起的人訴説着自己要過平凡生活的希望,矯情!我猜,這笑話八成是為了博得不能成為天才的凡人們阿Q式的一笑而特意創制的。世界上並沒有這樣的天才,也絕無沒有遺憾的人生,這笑話講的雖是天才的事情,目的卻是在安慰平凡的人們:你看,他都天才了也還是會有缺憾,所以當天才也不是什麼好事,倒不如作個凡人。

這就是我們的思維習慣,總愛把最好的掐去,或者挑出其中的不足,然後告慰自己説,瞧瞧,也有瑕疵嘛,原來大家都一樣,於是便心安理得地繼續着有瑕疵的小日子,也不論這瑕疵的性質和程度有沒有什麼不同。看到瑕疵並不是壞事,就像人也要時時處處檢點自己的不足一樣,正如聖人所曰:“吾日三省吾身”。但檢點和審視並不等同於沉溺其中,並以此為藉口而忘掉了身後還有那可追求的大片大片美好。我們就如一個被指責到自卑的孩子,因為自卑而忘記了上進。更有甚者,因為自身的自卑得到了寬容或諒解,就如得到了金牌令箭一樣護住了實則怯弱的靈魂。如此的自卑,與其説是不得已的',不如説是有意識的:有意識地耽於被保護,被理解,從而把本無意識的自卑成了有意圖的依賴。好比一個孩子因為哭泣而無意中得到了糖果,於是他為了能再次得到就故意去哭去示弱,這種孩子式的耍賴皮,顯示的卻是一種精神上的疲態,一種虛弱。

“明知掙扎無益,便不掙扎了,執着也是徒然,便捨棄了。這是道地的東方精神:明哲與解脱,可同時是卑怯、懦弱、懶惰、虛無。” 這是傅雷在《論張愛玲的小説》中提出的觀點,以此來批評張某些過於沉溺於“寂寂的死氣”中的中篇小説,從而從反面凸顯出了唯獨在《金鎖記》裏表現得尤為突出的那種因掙扎而產生的絕望的力量感。其實,曹七巧也未能逃脱所謂的“徒勞”的命運,這和張其他小説裏的主人公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唯一的大區別就在於,曹七巧卑微的出生和市井底層的生活反而使她的身上帶有一種強烈的原始慾望,傅雷更明確了這慾望指的就是“情慾”,那種有些風騷又有些潑辣的對愛與性的渴望。曹七巧的悲劇是從嫁入姜家開始的,這裏所謂的“悲劇”,如若用世俗的眼光來分辨,倒不如説是喜劇。七巧在姜家的地位與日俱增,從側室到正室,一雙兒女更是加強了她了從姜氏家族中搶奪屬於她的份額的能力。但低微的出身和誘惑力極大的物質卻讓她無法擺脱,對於物質生活的渴望,亦或説是求生的渴望,與她與身俱來的熱烈情慾,形成了一對強大的正反作用力。小説題為“金鎖記”,金指的是金錢,更可理解為物質,所謂金鎖,指的就是被物質桎梏住的東西,這東西,就是情慾。

作品之所以有如此之強的衝擊力,即是這被鎖住的慾望所產生的破壞性,這種破壞性是極其大的,它不僅毀了曹七巧的一生,也毀了她的愛情,兒女,甚至是兒女的一生。當慾望本身被壓制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會以另一種力量與之勢均力敵的形式出現,那就是復仇;而當復仇的對象無法成為一個具體的可捕捉的對象時,復仇的對象便轉化成了自身,也就是以自殘的形式出現。其實,就大多數的個體來説,相對於生存外部環境而言的物質需求與來自人內部的情慾幾乎是同時,並以同等的能量出現在生命中的,當物質與情慾可以相互轉換彼此補足時,人將處於一種非常平衡且幸福的狀態;就如我們所熟悉的王子與公主的美麗童話,便是以物質慾望的完美結合所呈現出來的。但若這兩者發生了衝突,比如《金鎖記》裏的故事,那麼這兩方的鬥爭就只能是以殘骸自身作為唯一的結局。也就是説,人在生存的過程中,本身就存在着自我毀滅的可能性,並且我們無法主觀地消除或減弱這種可能性,就如我們無法改變命運一樣。

《金鎖記》的瑰麗,就在於它能呈現出在物質的重壓下仍能頑強掙扎的情慾的強大,這是人自身在面對生存環境時所顯現出的巨大力量,雖然這力量在小説中是以病態壓抑的破壞摧毀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但這也正印證了人存在本身不可迴避的悲劇性。而《金鎖記》,又或者説是張愛玲的獨特,也正在於她創造了這個病態、壓抑而晦澀的世界,這是紮根在嚮往陰處弱處的民族習性之上的,而當這種習性一旦遭遇了上世紀30年代物慾橫流的都市生活,它的隱晦和墮落便更以一種奇異且畸形的姿態展現出來。同樣是對命運和人性悲劇性的深刻挖掘,若説張愛玲的小説主題和西方傳統的英雄悲劇主題有何不同,那便在於張筆下的人物是命運與自身雙重摺磨下生長起來的產物,這樣的人物本身便無法披上英雄主義的外衣,他們以更為絕望的姿態出現,絲毫沒有自我翻身或者超越的可能性,他們的微弱呼吸只能存在於黑暗中。

【小説簡介】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説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藴。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衞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温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説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着"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